-
阻遏
阻遏repression指基因的表达在信使RNA合成(转录)阶段为特异的调节因子(阻遏物)所抑制。比如:对与大肠杆菌色氨酸合成有关的酶系,如果细胞内色氨酸浓度增高,阻遏物活性就增加,产生阻遏,色氨酸合成率就下降。氨基酸、核酸的硷基等低分子物质的生物合成系统通常可见有同样的现象,称受这样调节的酶为抑制性酶。
-
效应物
效应物effector(1)在诱导酶含成时能和阻遏物结合并使之失去阻遏活性的诱导物或在阻遏酶合成时能与无活性的阻遏蛋白结合并使之成为有活性的阻遏蛋白的辅阻遏物之类的低分子物质,都称为效应物。变构蛋白质中存在着控制部位和催化部位,当它的控制部位上结合抑制物质或活化物质时,它的催化部位的催化活性就会发生变化。
-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结构基因含有很多CPG结构,2CPG和2GPC中两个胞嘧啶的5位碳原子通常被甲基化,且两个甲基集团在DNA双链大沟中呈特定三维结构。DNA甲基化可引起基因组中相应区域染色质结构变化,使DNA失去核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以及DNA酶的敏感位点,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失去转录活性。
-
痰浊头痛
痰浊头痛的症状:头痛昏蒙,疼痛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涎,发作无时,苔白腻,脉滑或弦滑。证候分析: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故头痛昏蒙。痰浊头痛的针灸治疗:方一:治则:健脾涤痰,降逆止痛处方: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方义:痰阻经脉,经气不通,取头维、太阳通络止痛;痰浊阻遏者加丰隆、中脘。
-
热遏
遏,抑郁、阻遏。热遏是指热邪阻遏于内,不能透泄发越于外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心烦瞀闷、肌肤灼热等症。《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
肠杆菌噬菌体Mu
Mu分类类型:种分类: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Mu样噬菌体属肠杆菌噬菌体MuGeneBank编号:[AF083977]噬菌体Mu:噬菌体Mu是在用大肠杆菌测试P1溶原性时偶然发现的,由于它能引起突变,因而称为诱变噬菌体Mu。Mu噬菌体发育的调节:Mu噬菌体感染敏感菌株或热诱导阻遏基因ts突变的溶原菌,起始发育裂解的时间相同。
-
Mu
Mu分类类型:种分类: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Mu样噬菌体属肠杆菌噬菌体MuGeneBank编号:[AF083977]噬菌体Mu:噬菌体Mu是在用大肠杆菌测试P1溶原性时偶然发现的,由于它能引起突变,因而称为诱变噬菌体Mu。Mu噬菌体发育的调节:Mu噬菌体感染敏感菌株或热诱导阻遏基因ts突变的溶原菌,起始发育裂解的时间相同。
-
转录因子
英文翻译Transcriptionfactor概述在分子生物学中,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是指能够结合在某基因上游特异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调控其基因的转录。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进行磷酸化的酵素种类)、螺旋酶(helicase;
-
湿温
3.疫疠轻症。虽四时皆有,而夏秋为多。湿温·湿热弥漫三焦证:湿温·湿热弥漫三焦证(damp-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damp-heatdiffusinginsanjiao)是指湿热蕴盛,弥漫三焦,以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呕恶不饥,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腻滑,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湿温证候。
-
化气利水
化气利水为治法。即温阳利湿。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如病人内停水湿,外有表寒,阳气受水寒阻遏,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发热、心烦口渴、水入则吐、苔白腻、脉浮。用五苓散,取桂枝以温阳化气,四苓以行湿利水。
-
返祖现象
返祖现象是有的生物体偶然出现了祖先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现象。二是决定这种祖先性状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早已被组蛋白为主的阻遏蛋白所封闭,但由于某种原因,产生出特异的非组蛋白,可与组蛋白结合而使阻遏蛋白脱落,结果被封闭的基因恢复了活性,又重新转录和翻译,表现出祖先的性状。
-
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H3·H4的乙酰化可打开一个开放的染色质结构,增加基因的表达。相反,HDAC参与组成转录共同抑制复合物,已发现的两个共同抑制复合物SIN3、Mi22NHRD(核小体重塑蛋白去乙酰基酶)都含有HDAC1、HDAC2。由此看出,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转录阻遏。
-
化气利湿
化气利湿为治法。即温阳利湿。即化气利水。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如病人内停水湿,外有表寒,阳气受水寒阻遏,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发热、心烦口渴、水入则吐、苔白腻、脉浮。用五苓散,取桂枝以温阳化气,四苓以行湿利水。
-
螺旋—转角—螺旋
螺旋—转角—螺旋(helix-turn-helix)是最初在久噬菌体的阻遏蛋白中发现的一种DNA结合结构域。在阻遏蛋白氨基端有5段α螺旋,每段螺旋之间折转成一定角度相连接,其中两段负责同DNA结合。α螺旋3通过氨基酸侧链同DNA碱基之间的氢键同DNA序列相结合,3个氨基酸识别3个碱基,所以α螺旋3被称为识别螺旋(recognitionhelix)。
-
中焦湿热
中焦湿热为证候名。多见于湿热为患的中期阶段,以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脘腹痞胀,呕恶不食,渴不多饮,尿黄便溏等为常见症。参见湿热内蕴、湿遏热伏、湿阻中焦:湿热内蕴为病机。亦称湿郁热伏。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
湿温病
虽四时皆有,而夏秋为多。湿温·湿热弥漫三焦证:湿温·湿热弥漫三焦证(damp-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damp-heatdiffusinginsanjiao)是指湿热蕴盛,弥漫三焦,以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呕恶不饥,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腻滑,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湿温证候。
-
温阳利湿
温阳利湿为治法之一。即化气利水。针灸治疗常以针泻中极(加灸)、阴陵泉为主。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如病人内停水湿,外有表寒,阳气受水寒阻遏,症见头痛、微发热、心烦口渴欲饮,或水入则吐、小便不利,或水肿泄泻,或痰饮咳喘,苔白腻,脉浮等,治以五苓散温阳化气,行湿利水。
-
纹滞
纹滞诊断学术语。指小儿食指络脉郁滞,推之不畅。主病邪稽留,阻遏营卫运行,多因痰湿、食滞、邪热郁结所致。属实证。参见诊指纹条。
-
息粗
息粗证名。指呼吸时声音粗大。因肺热炽盛或痰气水饮阻遏气道所致。《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故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参见痰喘、水喘、火喘、齁喘等条。
-
浊邪害清
浊邪害清病因病理学名词。指湿浊邪气阻遏清阳,蒙蔽头面清窍,出现神昏和听觉障碍的病机。《温热论》:“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
-
痰湿月经过少
痰湿月经过少病证名。多因素体肥胖或嗜食厚味,以致躯脂过剩,痰湿内生,痰湿阻遏经隧,冲任血行涩滞,症见经行量少,色淡质稀,并兼见日常带下量多,面色(白光)白,头晕心悸,下肢轻度浮肿等。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方用苍附导痰丸,或用二陈汤合芎归汤。
-
痰迷心窍
痰迷心窍指痰浊蒙闭心包所致的症候。多因抑郁、暴怒等七情所伤,或感受湿浊邪气,阻塞气机,以致气结而痰凝,阻闭心窍所致。临床表现为神识痴呆,精神抑郁,或神志昏蒙、举止失常、喃喃自语,或昏倒于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脉缓而滑等。指痰浊阻遏心神,引起意识障碍。治宜豁痰开窍,方如导痰汤合苏合香丸。
-
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为病机,指火热痰浊扰乱心神而导致神志异常的病理变化。心在病主惊,小儿受到惊恐刺激,气结湿生,化为痰火,阻遏心窍。多因精神刺激,或思虑郁怒,气郁化火扰心,或外感热邪,以致热灼炼液为痰,热痰内扰于心所致。临床表现为心烦口渴、不寐多梦、面赤气粗、便秘尿赤;治宜清心豁痰。用黄连温胆汤加味。
-
手足缓弱
手足缓弱为症状名。指手足弛缓软弱无力。多由风、寒、湿邪阻遏经脉所致。《千金要方·诸风》:“中风,身体疼痛,四肢缓弱不遂。”可用羌活汤、五痹汤等。本症可见于中风、痹证等。
-
湿遏热伏
湿遏热伏病证名,亦称湿郁热伏。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临床多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
伤湿自汗
伤湿自汗为病证名。治宜健脾化湿,可用防已黄芪汤、术附汤。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证治汇补》卷三:“阳虚自汗,必恶寒;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肝热自汗,口苦多眠;
-
伤风头痛
治宜祛风解表,用芎芷香苏散、十味芎苏饮等。《医林绳墨·头痛》:“有风寒克于头,令人鼻塞声重,自汗恶风,此伤风之头痛也。”《丹溪心法·头痛》:“如感冒头痛,宜防风、羌活、藁本、白芷。”伤风头痛的艾灸治疗:选穴:外关、合谷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日1次,症状消失后巩固灸1~
-
微生物遗传学
四十年代初比德尔和塔特姆用射线处理脉孢菌得到了多种营养缺陷型,这些突变型只有在培养基中添加了它们所不能合成的物质才能生长。大肠杆菌基因重组的发现还导致了大肠杆菌的转导、真菌的准性生殖和放线菌的基因重组等现象的发现,并为微生物遗传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开辟了前景。合成培养基的应用;细胞融合。
-
丹参散结汤
处方:丹参12克,玄参12克,白芥子10克,山药10克,丝瓜络10克,橘核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莪术10克,肉桂6克,金银花藤30克,鸡血藤20克。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主脾肾两虚,寒湿凝结,经络阻遏。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中医杂志》
-
抵圣汤
《医略六书》卷三十:抵圣汤:处方:西赤芍1钱半(醋炒),江枳壳1钱半(炒),生人参1钱半,法半夏1钱半,泽兰叶3钱,新会皮1钱半,鲜生姜3片。功能主治:腹胀呕吐,脉弦细涩者。赤芍破瘀泻滞血,泽兰利水通血脉,权壳泻滞气以宽胸,人参扶元气以助化源,半夏燥湿醒脾胃,陈皮利气和中州,鲜生姜温胃气以散痰湿也。
-
姜胶膏
处方:鲜姜自然汁1斤,明亮水胶4两。制法:同熬成稀膏,摊于布上。功能主治:肢体受凉疼痛,或有凝寒阻遏血脉,麻木不仁。用法用量:贴患处,旬日1换。注意:热肿疼者,断不可用。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
克疣汤
处方: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芩20克,马齿苋30克,生苡仁30克,夏枯草12克,牡蛎20克(先煎),木贼草12克,板蓝根3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紫草12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利湿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主湿毒热邪郁结肌肤,阻遏气血运行。用法用量:水煎2次早晚服,每日1剂。摘录:杨景海方
-
利血通经丸
处方:大黄1两,当归2两,肉桂1两(皮去),白芍1两(炒),水蛭6钱(烧黑透),虻虫6钱,干漆6钱(烧烟尽),木香1两,广荗1两(醋炒),桃仁2两(去皮尖),灵脂1两。功能主治:经闭结块,脉牢者。各家论述:血结坚凝,阻遏冲任而结块不消,故经气闭塞,月信不来也。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
清利理化汤
处方:川楝子10克,川牛膝10克,刘寄奴1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黄柏10克,小茴10克,苡仁20克,白芍20克,败酱草30克,熟附子3克,瞿麦15克,玄胡15克。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理气化瘀。主湿热阻遏,气血瘀滞。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余惠民方
-
参术壮气汤
处方:人参、生白术、黄耆(炙)、桂枝、当归(炒)、甘草(炙)、煨姜、南枣。功能主治:风湿阻遏经隧,为肿为痛。各家论述:参、术、耆补气以实卫阳,则藩篱固而邪无由乘矣;桂枝、甘草,辛甘和阳;当归通络;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三引叶天士方
-
参苏温肺饮
处方:人参1钱半,苏叶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茯苓1钱半,白术1钱半(炒),五味8分,半夏1钱半(制),陈皮1钱半,甘草5分。功能主治:补肺散寒。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寒束肺虚,阻遏肺气,失其升降之权,故呼吸不利,喘促不宁焉。茯苓渗湿,理痰生之源;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二
-
新制消结汤
处方:老君髯30克,白花草60克,二郎箭0.5克,九头狮子草30克。功能主治:祛痰、疏气、消炎、行瘀、开窍、败毒、通络。主痰凝气聚,瘀热阻遏,经络不通。用法用量:取用猪颈杀口处之肉同上药共炖,肉用500克,肉炖烂后,吃其肉,饮其汤。摘录:刘静庵方
-
大蒜油软胶囊
大蒜油软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大蒜油软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化湿、祛痰。适用于痰浊阻遏所致的高脂血症的辅助治疗。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3.第一次使用本品前应咨询医生,治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
温经辟痧丹
《急救痧症全集》卷下:方名:温经辟痧丹组成:真川郁金1钱,沉香1钱,木香1钱,乌药1钱,北细辛5钱。主治:痧症因过饮寒凉,致痧毒阻遏,结伏不出者。用法用量:每服3-4分,砂仁汤温服。一方去细辛,加檀香,五灵脂,莱菔子、砂仁为末,水泛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分,温茶送下。制备方法:共研细末,以饭和丸,如芡仁大。
-
温经解毒汤
《治疹全书》卷下:方名:温经解毒汤组成: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独活、山楂、连翘、银花、丹皮。主治:疹因风阻遏,血留肌表,色变青紫,身凉无汗者。加减:恶寒发热,加桂枝。
-
糖肽类药
作用机制通过与细菌细胞壁以D-Ala-D-Ala为末端的肽聚糖前体小肽特异性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延伸或/和交联,从而阻遏细胞壁的合成,最终导致细菌细胞死亡.临床应用糖肽类抗生素对几乎所有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活性,在临床上用于严重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治疗。
-
操纵子学说
(3)还有一种功能与结构基因和操纵基因不同的调节基因,它能产生胞质性阻遏物,这种阻遏物对特定的操纵基因具有亲和性,发生能进行可逆的结合;对于阻遏酶来说,发生变化的阻遏物(R′)具有活性,在没有效应物存在时,操纵子能进行转录,当存在效应物时,转录则受到阻遏。
-
阻断
阻断block一般含有阻遏的意思。在临床上多指心脏传导阻滞。感觉神经传导通路的阻断被应用于外科手术时的无痛法(传递阻断法),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阻断被应用于植物性神经症的治疗和人工冬眠术中。关于在突触出现阻断的机制已试图从递质释放的阻断、原生质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对递质的颉颃作用等方面进行解释。
-
阻遏物
阻遏物(repressor)是基于某种调节基因所制成的一种控制蛋白质,具有抑制特定基因(群)产生特征蛋白质的作用。可是象大肠杆菌阿拉伯糖分解酶系的操纵子调节基因araC所生成的蛋白质,虽可作为阻遏物进行负调节,但是一当与阿拉伯糖结合,就会使操纵子的转录积极地进行,而成为正调节物质。
-
阻遏物蛋白
例如,大肠杆菌的色氨酸合成系统的酶类就是一种阻抑型的酶,其调节基因trpR的产物是对色氨酸操纵子特异的阻遏物蛋白,此阻遏物蛋白本身没有活性,一旦与作为辅阻遏物的色氨酸(或它的衍生物)结合,即变成色氨酸合成酶系的阻遏物,特异地与这个系统的操纵基因结合,阻遏此操纵子的mRNA的转录,从而抑制此酶类的合成
-
组成酶
组成酶(constitutiveenzyme)是与生长发育条件无关,常进行定量合成的酶。按其合成方式,可与诱导酶、抑制性酶相对应。可能是因为缺少产生阻遏蛋白等的调节基因或调节基因原来就发生了变异引起的。因此,此类酶的合成量是由附着在启动子上的RNA聚合酶的亲和性等所决定的因系统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
α螺旋-转角-α螺旋基元
α螺旋-转角-α螺旋基元是最早在原核基因的激活蛋白和阻遏蛋白中发现的调控蛋白,是一种同型二聚体。另一个螺旋没有碱基特异性,与DNA磷酸戊糖链骨架接触。在与DNA特异结合时,以二聚体形式发挥作用,结合靠蛋白质的氨基酸侧链与特异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
反式翻译模型
体内试验发现,由缺乏终止密码子的mRNA所编码的λcI阻遏蛋白和细胞色素b562的C-末端也连有标记肽,而且标记肽对C-末端的附着依赖于编码tmRNA的ssrA基因的存在。反式翻译模型提出,当翻译停止在无终止密码子的mRNA的3′-末端时,负载着Ala的tmRNA进入核糖体(A位)。
-
针刺镇痛
首先是从沿着本经循行路线部位开始的,然后逐渐扩展至身体其他部位,与对照点比较,本经各穴位耐痛阈的提高在时间上开始得早,在程度上也更为显著。经脉上针感未抵达的各穴则相对较差。针刺镇痛区域的分布为什么具有循经特征,为什么呈单侧性,为什么可被阻滞,这些现象,用神经—体液观点很难作出圆满解释。
-
针刺镇痛的经络机理
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已发现:(1)镇痛区域的分布与一定经脉的循行路线基本一致。(2)镇痛区的分布是单侧性的。起针以后一般本经各个穴位的耐痛阈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高水平,而对照部位则下降较快。(4)针刺感传对针刺镇痛作用有明显的影响,感传通达范围内的各个穴位,痛阈和耐痛阈提高的程度显著而且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