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食易饥
概述:多食易饥为症状名。病因病机:《幼科发挥》:“儿有多食而易饥者,此脾胃之邪热甚也。”治疗:治宜泻脾胃之火。用三黄枳实丸。
-
褪金启脾丸
《简明医彀》卷二:方名:褪金启脾丸组成:苍术4两,香附4两,制矾4两,茵陈铃儿3两,白术3两,厚朴3两,陈皮3两,青皮3两,干漆(炒令烟尽)2两,蓬术2两,三棱2两,川椒1两,甘草1两。主治:中气久虚,湿热内滞,胃强脾弱,多食易饥,面目肢体虚黄浮肿,呕恶喘急,绵绵腹痛,形神困倦,腰脚痠软,行走不利,并治懒黄。
-
风消
参见燥火三消:燥火三消为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症见小便频数,淋沥如膏如油,用益元散、导赤各半汤。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治宜调养心脾,益气养血为主,可用黄芪羌活饮、人参荆芥汤、逍遥散、归脾汤、乌骨鸡丸等方。
-
唇胗
唇胗为病症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足阳明经病症。症见唇生细粒小疮,时流黄水,或痒。治宜清泄胃经之热。针灸常取合谷、内庭、三阴交、承浆等穴。治宜清解脾经之热,用泄黄汤。②唇疮,伴见多食易饥,昏睡,烦躁,鼻烂等症。由伤寒狐惑、小儿疳(匿虫)所致。治宜清热杀虫,用连梅安蛔汤。
-
嘈杂·胃热证
嘈杂·胃热证(stomachupsetwithstomachheatsyndrome)又称胃热嘈杂,是指胃有火热,以嘈杂而兼恶心吐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脘闷痰多,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舌红,苔黄干,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嘈杂证候。
-
问饮食口味
概述:问饮食口味为诊断学术语。十问之一。《景岳全书》:“病由外感而饮食不断者,知其邪未及脏,而恶食不恶食可知;胃气弱的,病不能食。食后痞胀,为胃气不降,脾气不运。多食易饥,形反瘦削,是胃火内炽,属中消病。口苦的多属热,口咸的多属寒,或肾虚火上乘。口淡的多属虚;口酸的伤食;口甜的多属脾湿热;
-
湿火三消
湿火三消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湿热久郁化火,消烁阴津而转燥,酿致三消主证。症见烦渴,多饮,咳嗽面肿,寸脉数大,用清肺饮;湿火伤胃者为中消,症见多食易饥,面黄身肿,关脉数大,用加味清胃汤;湿火伤小肠、膀胱者为下消,症见尿频数、状如膏油或米泔,其味甜,尺脉数大,方用导赤各半汤、益元散等方。
-
猪脏丸
别名:脏连丸(《外科正宗》卷三)。50丸,空腹时以米饮送下。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三《奇效良方》卷五十一:方名:猪脏丸别名:猪肠丸组成:猪脏1条(洗净,控干),槐花(炒,为末)2两(填入脏内,两头扎定,石器内米醋煮烂)。主治:痔瘘下血。主治:大人小儿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饥,腹不痛,里不急。
-
参花消渴茶
参花消渴茶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参花消渴茶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益气生津。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肾气不足证,可改善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烦热失眠等症状。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双瓜糖安胶囊
双瓜糖安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双瓜糖安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生津,益气养阴。7.治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治痔脏连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方名:治痔脏连丸组成:川黄连8两,公猪大肠2尺。主治:大肠湿热,大便下血,日久不止,多食易饥,新久诸痔,痛痒皆作,肛门坠肿,以及脏毒。用法用量:每服2-4钱,温酒或米饮汤或开水送下,久服除根。制备方法:将黄连研细,装入肠内,两头用线扎紧,加酒,以猛火煮烂为丸。
-
燥火三消
《症因脉治》卷三:“燥火三消之症,即风消也。”指由于燥火所伤而成的三消症。上消为燥火伤肺,症见口渴多饮不止,唇口开裂,烦躁不宁,治用石膏知母汤加干葛。中消为燥火伤胃,症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治用人参白虎汤。下消为燥火伤于小肠、膀胱,症见小便频数,淋沥如膏油,治用益元散、导赤各半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