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俗颐生录
《混俗颐生录》养生专著。宋·刘词撰。二卷,凡10篇。作者本着普及养生知识的宗旨,选录“历试有验之言”编撰成书。全书分述了饮食、饮酒、患劳、患风、户内、禁忌及春夏秋冬四时等方面的养生原则与方法。收入《道藏·洞神部》573册。
-
实用针灸学
《实用针灸学》为书名。1.师怀堂编撰。1978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书载针灸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各种病症的针灸配方及部分治验。2.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编。1981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3.田占元编撰。4.陈光昌撰。刊于1932年。现有民国宁波东方针灸学社铅印本。
-
汉英针灸临证会话
《汉英针灸临证会话》为书名。沈雪勇编撰。2005年5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共编30余则临床常见病证的临床会话。包括临床询问、病史采集、辩证处方及针灸操作的全过程。
-
关吉多
关吉多为现代针灸学家。辽宁辽阳市人。受业于天津名医陈泽东,后专攻针灸,善用指针治病,并创制“无烟灸条”。曾参与《针灸学》等的编撰。
-
针灸发微
《针灸发微》为书名。徐立孙编撰。1963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内容主要有整体观念、经络孔穴、针灸操作及补泻、注意事项以及临床治疗经验等。
-
针灸图解手册
《针灸图解手册》为书名。郝金凯编撰;宋文述绘图。1961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为书名。柯传灏撰。1958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录207个经外奇穴,以歌诀形式编撰。
-
针灸经穴辞典
《针灸经穴辞典》为书名。戴源长编撰。自由出版社出版。本书内容包括经穴图解、经穴索引、人体各部名称总目、经穴别名考、十四经总目、新人身度量衡、经穴部位分寸歌等。
-
罗绍骥
罗绍骥为清代医家。参见《经脉分图》:《经脉分图》为吴之英编撰,罗绍骥绘图。成书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书中绘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二十图。十二经脉次序按手、足三阳三阴排列,与一般流注顺序不同。
-
伤寒杂病论读本
《伤寒杂病论读本》为《孙氏医学丛书》系列丛书之一。《孙氏医学丛书》为书名。孙鼎宜编撰。初刊于1932年。共六种:《伤寒杂病论章句》、《伤寒杂病论读本》、《难经章句》、《明堂孔穴》(附《针灸治要》)、《脉经钞》、《医学三言》。
-
伤寒杂病论章句
《伤寒杂病论章句》为《孙氏医学丛书》系列丛书之一。《孙氏医学丛书》为书名。孙鼎宜编撰。初刊于1932年。共六种:《伤寒杂病论章句》、《伤寒杂病论读本》、《难经章句》、《明堂孔穴》(附《针灸治要》)、《脉经钞》、《医学三言》。
-
刘宏
刘宏(434~458)为南北朝宋官吏。字休度。宋文帝第七子,笃好文籍,知医术。尝集医家编撰《宋建平王典术》120卷,已佚。
-
徐悦
徐悦为南北朝以前针灸家。据《隋书·经籍志》载:编撰有《龙衔素针经并孔穴虾蟆图》三卷,佚。
-
杨广
杨广(569-618年)即隋炀帝。一名英,系隋文帝之次子,政治上系腐朽之君王。尝编撰《四海类聚集要方》三百卷,惜早佚。
-
龙衔素
龙衔素为人名。履籍不详。《隋书·经籍志》载有《龙衔素针经》,书佚。《医心方》中有其引文。参见徐悦:徐悦为南北朝以前针灸家。据《隋书·经籍志》载:编撰有《龙衔素针经并孔穴虾蟆图》三卷,佚。
-
孙氏医学丛书
《孙氏医学丛书》为医学丛书。孙鼎宜编撰。初刊于1932年。共六种:《伤寒杂病论章句》、《伤寒杂病论读本》、《难经章句》、《明堂孔穴》(附《针灸治要》)、《脉经钞》、《医学三言》。现有1936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
叶广祚
叶广祚为清代针灸家。字明传。岭南(今广东番禺)人。祖传针灸,治多效验。康熙年间编撰《采艾编》四卷,署名“茶山草木隐。”其后有署名“叶茶山”者,续编《采艾编翼》。
-
叶明传
叶明传即叶广祚。叶广祚为清代针灸家。字明传。岭南(今广东番禺)人。祖传针灸,治多效验。康熙年间编撰《采艾编》四卷,署名“茶山草木隐。”其后有署名“叶茶山”者,续编《采艾编翼》。
-
吕建勋
吕建勋即吕震名。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 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
-
吕𣗪村
吕𣗪村即吕震名。吕震名(1798~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𣗪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
-
赵佶
赵佶(1082-1135年)宋代皇帝。于医学颇为关注,曾撰《圣济经》十卷。以理学思想论述医学理论,兼及五运六气。政和八年(1118年)作为医学校教本颁行。曾下诏校正《证类本草》、编撰《圣济总录》等。
-
针灸学题解
《针灸学题解》为书名。王诗铭等编撰。1985年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以问答形式写成,内容涉及针灸学的基本知识、针灸、针麻的现代研究等。
-
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
《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为书名。黄龙祥、黄幼民编撰。2007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与针灸腧穴相关的表面解剖内容,重点介绍的腧穴有124个,一般介绍的腧穴有122个,这些穴位均是修订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和腧穴经典《黄帝明堂经》采用解剖标志定位的腧穴。
-
翁稼江
翁稼江即翁藻。翁藻为清代医家。字稼江。武宁(今属江西)人。编有《医钞类编》24卷,收集历代名医论述,分类编撰,其中首卷为《经穴图考》和《奇经八脉》。
-
翁藻
翁藻为清代医家。武宁(今属江西)人。编有《医钞类编》24卷,收集历代名医论述,分类编撰,其中首卷为《经穴图考》和《奇经八脉》。翁藻编有《医钞类编》一书(1830年)。该书收集历代著名医家论述,内容涉及广泛,便于初学者诵读检阅。
-
徐彬
徐彬清代医学家。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师从李士材、喻嘉言,尊《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医中之“六经”,编撰有《伤寒方论》一卷(一作《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1667年),以析仲景立方深义。其余尚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五卷(1671年)、《伤寒图说》、《注许氏伤寒百证歌》等。
-
伤寒法祖
《伤寒法祖》为伤寒著作。2卷。清·任越庵编撰。刊于1822年。此书系将柯韵伯所撰《伤寒论翼》予以删订而成。其中对伤寒的分经、立论悉遵柯氏原著。注释则又融汇了前人的合理观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丹溪脉诀指掌
《丹溪脉诀指掌》为脉学著作。清·刘吉人编撰。刘氏选录《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书中夹有一些糟粕,从而使脉义晦涩不清。后编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初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
吕震名
吕震名(1798~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 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