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源鉴定
基源鉴定(identificationoforigin)是指应用生物、矿物分类学的知识与方法鉴定动、植、矿物药材的生物、矿物学来源,确定其学名及药用部位。基源或称来源,通常包括中药的科名、植(或动、矿)物名称、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基源鉴定是中药四大鉴定方法之一,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也是中药生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依据。
-
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菌种名称拉丁学名菌株号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NCFM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nimalisBb-12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actisHN019Bi-07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LGGHN001*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
-
循
循为经络学名词。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经脉沿着某一部位行走称循。《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循臂内上骨下廉。”
-
三秽
三秽为藏医学名词,指人体的三种排泄物,即汗液、尿液和粪便,藏医认为这三种排泄物(秽)有固定的量,三者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例,其失调可使人致病。
-
润下剂
润下剂(moistenedcatharticformula)为方剂学名词。是指以增液润燥药与泻下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肠燥便秘等证的泻下剂。
-
涩肠固脱剂
涩肠固脱剂(formulaforastringingintestineandarrestingproptosis)为方剂学名词。是指以止泻固脱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大便滑脱、脱肛等证的固涩剂。
-
涩精止遗剂
涩精止遗剂(formulaforastringingspermatorrhea)为方剂学名词。是指以固精缩尿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遗精、遗尿等证的固涩剂。
-
凉开剂
凉开剂(coldformulaforresuscitation)为方剂学名称。是指以清热开窍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温热病神识昏迷证的开窍剂。
-
CR-39
CR-39学名碳本酸丙烯乙酸,或称烯丙基二甘醇碳酸脂(DiallyGlycolCarbonates)。它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化学家发现,为美国空军所研制的一系列聚合物中的第39号材料,因此俗称CR-39。
-
烯丙基二甘醇碳酸脂
CR-39学名碳本酸丙烯乙酸,或称烯丙基二甘醇碳酸脂(DiallyGlycolCarbonates)。它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化学家发现,为美国空军所研制的一系列聚合物中的第39号材料,因此俗称CR-39。
-
碳本酸丙烯乙酸
CR-39学名碳本酸丙烯乙酸,或称烯丙基二甘醇碳酸脂(DiallyGlycolCarbonates)。它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化学家发现,为美国空军所研制的一系列聚合物中的第39号材料,因此俗称CR-39。
-
外荣
外荣为诊断学名词。指五脏精气充足,面部呈光泽明润正常之色。《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
邪风
邪风病因学名词。即风邪。致病因素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
弦缕
弦缕脉学名词。脉象如弓弦之缕,坚急不和。《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马莳注:“弦缕,如弓弦之缕,主坚急不和。”
-
忧中
忧中病因学名词。系类中风病因之一。因忧愁过度导致气机郁结,化火生风而出现类中风证。
-
饮子
饮子方剂学名词。指不规定饮服时间的汤剂。可频频呷饮代茶,亦可冷服。如《千金要方》的芦根饮子,《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等。
-
阴中伏阳
阴中伏阳为脉学名词。脉阴阳相乘相伏之象。如寸部虽见沉涩而短的阴脉,但有时夹有浮滑而长的阳脉,故称。《难经·二十难》:“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杨注:“寸关已沉短而涩,涩而时浮滑而长,故曰阴中伏阳也。”
-
阴绝
阴绝为脉学名词。是指脉搏只现于尺部,寸、关两部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伤寒论·平脉法》:“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
-
溢阳
溢阳脉学名词。指阳气亢盛之极而泛溢的脉象。《灵枢·终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参外格条。
-
溢阴
溢阴脉学名词。指阴邪积聚而弥漫于内的脉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死不治。”参内关条。
-
肾平
肾平脉学名词。指肾脏的正常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肾脏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
-
肾脉
肾脉脉学名词。①肾脏的经脉,即足少阴肾经。②肾脏的脉象。参肾平条。
-
清毒
清毒病因学名词。指清冷之毒。系自然界致病因素之一。为异常的五行之气所化。《素问·五常政大论》:“厥阴在泉,清毒不生。”王冰注:“毒者,皆五行栗盛暴烈之气所化。”
-
轻方
轻方方剂学名词。即轻剂。与重方相对而言。详轻剂条。
-
青纹
青纹诊断学名词。见《四诊抉微》。即小儿食指络脉色青。主惊,主痛,主抽搐。参诊指纹条。
-
青黑纹
青黑纹诊断学名词。即小儿食指络脉色青而紫黑。为风热邪气深重,闭郁血络,证多危重。
-
平肺脉
平肺脉为脉学名词。指正常的肺脏脉象。其特点是脉来轻浮虚软而和缓之象。《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
-
内阅
内阅为诊断学名词。指通过七窍的望诊,可以内察五脏;盖因五脏的精气,上达于七窍。《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
-
内关外格
内关外格为诊断学名词。指一种脉象。脉过于尺下部位,为阳气关闭于内,阴气被格拒于外,故称。《难经·三难》:“遂入尺为复,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
-
脉数急
脉数急脉学名词。脉数而弦。太阳表证,脉弦数,烦躁,恶心者,为病向里传之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
露珠
露珠产科学名词。见《医学入门》,谓怀孕一月,胎元初成,形如露珠,故名。
-
六阳脉
概述:六阳脉:1.手、足三阳经脉;2.脉学名词。手、足三阳经脉·六阳脉:六阳脉指手、足三阳经脉。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正常脉象之一。两手寸关尺脉象一向比较洪大,但无病态。
-
裂浆
裂浆产科学名词。指产期未到而先破水,以致难产者。毛希蒙《大生全书》:“产期未到,恶露先下,以致水干难生,俗名裂浆。”
-
结代
结代①经脉之气结止不行。代,止也。《灵枢·岁露论》:“此两邪相传,经气结代者矣。”②脉学名。系结脉和代脉的总称。泛指缓而不整的间歇脉。详结脉、代脉条。
-
兼方
兼方方剂学名词。指用主治不同的药物组合成,以治疗两种不同性质病证的方剂。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外有表寒,内见阳虚之证等。
-
间经
间经妇科学名词。《玉峰郑氏女科秘传·经候》:“经血平时常二、三、四月一行,饮食如常,动作不衰,腹中不痛,面色不改,名间经。”
-
火薪脉
火薪脉为脉学名词。系一种脉象。脉来如火燃薪,焰势浮盛而无根。《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
浑浑
浑浑脉学名词。喻脉来杂乱无章。《素问·疟论》:“无刺浑浑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王冰注:“浑浑言脉气混乱也。”
-
怀胎
怀胎产科学名词。出《脉经》卷九。即妊娠。详该条。
-
怀娠
怀娠产科学名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妊娠。详该条。
-
怀身
怀身产科学名词。即妊娠。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详妊娠条。
-
怀躯
怀躯产科学名词。出《脉经》卷九。即妊娠。详该条。
-
寒剂
寒剂方剂学名词。指十二剂之一。用寒凉药物组成,具有治疗热证作用的方剂。参寒能制热条。
-
肝脉
肝脉①解剖结构名。指肝脏的经脉,即足厥阴肝经。《灵枢·经脉》:“厥阴者肝脉也。”②脉学名。指肝脏的脉象。参见肝平条。
-
肺死
肺死脉学名词。指肺脏的死脉。《素问·平人气象论》:“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
肺平
肺平脉学名词。指肺脏的正常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
-
肺脉
肺脉脉学名词。①肺脏的经脉,即手太阴肺经。《素问·咳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②肺脏的脉象。参肺平条。
-
房劳
房劳为病因学名词。又称房室伤、色欲伤,色劳。指性生活过度,可使肾之精气亏耗,肾之真阴元阳俱亏,成为致病因素。
-
肚带
肚带产科学名词。出杨子建《十产论》碍产论。即脐带。详该条。
-
促
促脉学名词。即促脉的简称。《伤寒论·辨脉法》:“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详促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