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搅肠痧
搅肠痧病证名。即干霍乱。《世医得效方》卷二:“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痧。今考之,此证乃名干霍乱。”《医碥》卷三:“若无吐泻而止转筋、腹痛者,名干霍乱。”参见干霍乱条。
-
干霍乱
俗称绞肠痧、搅肠痧、斑痧、乌痧胀。本病除内服药物探吐、急刺委中出血外,并可刺十指出血。干霍乱的症状: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甚则面色青惨,四肢厥冷。寒霍乱、热霍乱及干霍乱的辨证要点:霍乱证型分寒霍乱,热霍乱及干霍乱三类。方中山慈姑、雄黄、五倍子辟秽解浊,麝香通窍开闭;
-
乌痧胀
《医学心悟·伤暑》:“谓干霍乱证,世俗名搅肠痧、乌痧胀。”多因冷气搏于肠胃,或邪恶污秽之气郁于胸腹,闭塞经隧,气滞血凝,中气拂乱所致。急刺委中部分出血,明矾末调饮探吐,或用菜油探吐,兼用碗刮背上,用苎麻根蘸清菜油,刮夺命穴、督脉后顶、天庭等处,后服砂仁细末数口,连嗳数十声即愈。”
-
诸葛武侯平安散
《医学心悟》卷三:方名:诸葛武侯平安散组成:朱砂2钱,麝香5厘,冰片5厘,明雄黄5分,硼砂5分,白消2分。主治:干霍乱,欲吐不得,欲泻不能,变在须臾,名搅肠痧;用法用量:每用清水,以骨簪点2-3厘在大眼角内,如点眼药法。附注:原书治上症,先急用烧盐和阴阳水吐之,或用四陈汤服之,外用本方点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