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
《灵枢·五变》:“胸中蓄积,血气逆留。”又:“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见“留血”。③针术的一种,今称留针法。即针刺得气后,置针于穴上一定的时间,然后再出针。多适用于虚寒之证。《灵枢·经脉》:“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见“留者攻之”。
-
食品采样留检制度
1.每份菜肴烹调完毕后,必须实行食品留验制度。2.留取方法。在当餐发出食品之前,营养师用消毒过的勺或叉,直接从锅或大容器中取出,装在经过消毒的容器内,品种不同的标本应分别放置,注明日期、餐次、饮食种类等。留样数量要多于30g,采集的食物样品置冷藏室或冰箱,保留24h,以备必要时检验。
-
阴挺丹
《江苏省中药成药标准暂行规定汇编》:组成:黄柏(微炒)5两,雄黄2两5钱,五味子(炒)2两5钱,枯矾10两,龙骨(煅)10两。主治:子宫下垂。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呈卵圆形,每丸重1钱5分,用丝棉包好,丝线扎紧,留一长些绳头,再用蜡纸包严,置室内阴凉干燥处。
-
潮水坑
潮水坑指主要在海岸的潮间带,退潮时海水在低凹处贮留形成的水坑,大小千差万别,于涸时间随低潮面的高度而异,每日都有变化。日照、降雨等气象条件的影响不同,在其中生活的生物的活动也有变化,所以水潭中的水温、盐份、氢离子浓度、溶解氧等水质条件的变化是复杂的。在潮间带水坑中栖息的生物主要为低潮带群落所构成。
-
滤过碳酸氢排泄百分率
口服法①晨起测血气及尿pH值,根据血气HCO-3值计算出口服NaHCO3剂量,公式为:需补NaHCO3(g)=体重(kg)×60%×(25-实测HCO-3)×84。静脉注射法以每分钟4ml的速度静脉滴注5%NaHCO3500ml,每60min收集尿1次,并同时抽血,测定血浆和尿液中的肌酐与HCO-3浓度,计算其排泄分数。参考值正常人几乎为零。
-
玉匮丸
《简易方》引《叶氏录验方》(见《医方大成》卷五):别名:三匮丹组成:大木瓜1个(去皮瓤,作缸子,入附子在内,须留盖子盖之,竹钉签定,蒸熟,取去竹钉),大附子1个(7-8钱重者,用汤浸洗,去黑皮脐,作窍子),辰砂1两(研,入附子窍内,不尽者留入木瓜内铺盖附子)。一法用人参切片,砌定附子于木瓜内蒸,尤妙。
-
高国兰
高国兰,女,1962年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作为中组部、团中央首届“博士服务团”成员,于1999年到江西挂职锻炼并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留在江西工作。在妇科肿瘤诊治、体外药敏及肿瘤切除与整形结合方面有较深研究,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等全国18个协会任职;
-
阳离子淀粉CCS-01
阳离子淀粉CCS-01系季铵型造纸用取代度阳离子淀粉。性状:白色粉末。用途:主要用来提高填料及细小纤维的留着,是优良的助留、助滤剂及中性胶的配用助剂。制备或来源:由玉米淀粉、阳离子剂、催化剂等反应制得。结构式中R,R',R"是指不同或相同的烷基。备注:水分≤14%。pH值(3%水溶液)7.0。加热溶解。
-
金银花酒
《外科理例》卷一:金银花酒:处方:金银花(生取藤叶)1把。制法:瓷器内烂研,入白酒少许,调和稀稠得宜。功能主治:痈疽发背,乳痈。摘录:《外科理例》卷一《古方汇精》卷二:方名:金银花酒组成:鲜忍冬花叶。用法用量:涂于患处四周,中留一口泻气。制备方法:入砂盆研烂,和葱汁加酒少许,稀稠得宜。
-
脑烁
脑烁病证名。《千金翼》作“脑烁疽”。本病属于脑疽之虚证,色暗不溃,硬不见脓,溃破不敛。《灵枢·痈疽》:“阳留不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参见有头疽、脑疽条。
-
尿E3及E/C测定
操作名称尿E3及E/C测定方法及内容1.孕尿E3留24h或12h尿,记总量,取5-10ml送检;E/C留晨尿,随意尿或12h夜尿,取5-10ml送检。若E324h提示胎儿濒危,4mg/24h者胎儿已临死亡。3.单次测定不能准确反映胎儿胎盘功能,必须多次测定,作动态观察。测定值升降在30%以上才算有差异,数值上升表明功能良好。
-
目闭
目闭为症状名。指闭目不欲开。《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气盛,阴气盛则阴蹻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治宜补气养肝。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
痀挛
痀(jū,音拘)挛证名。即“拘挛”。指筋骨拘急挛缩,肢节屈伸不利。参“拘挛”。《灵枢·邪客》:“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详拘挛条。
-
经皮内固定
经皮内固定亦称经皮穿针固定。术者以手指固定骨折块,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经皮肤穿入不锈钢针一枚,斜同上固定骨折块,或用两枚针交叉固定,将针尾弯成钩形留于皮外,亦可将针尾增粗如钉尾状,埋于皮下,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肘直角托板加肘“8”字绷带固定3周。复位后需拍摄X线片检查,一般固定时间3~
-
蛋白质生物价
蛋白质生物价(biologicalvalue;BV)是指蛋白质储留量占吸收量的百分比。计算见式(6):其中储留氮及吸收氮的计算见式(7)、式(8):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7)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
大豆糵散
处方:大豆糵1斤(炒香熟)。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益气,出毒,润皮毛,补肾气。主周痹注五脏,留滞胃中结聚。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空心温酒调下,加至1钱,1日3次。摘录:《宣明论》卷二
-
地黄石英酒丸
处方:生地黄16斤(10月采,取肥大者佳,细切),石英五大两,无灰清酒2斗。制法:以坩土锅盛石英,烧令极赤,纳酒中,去石,以地黄纳酒中浸之,经3日出之,晒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惟留汁1升许,捣地黄为末,以1升残酒和末作丸。功能主治:补益。主用法用量:任食,日2次。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二
-
疔毒方
处方:食盐、绿矾各等分。制法:上为极细末,放瓷器内,3伏日晒,每日搅3-5遍,晒成汁水,埋土内,留1揭益取药处,如不用,密盖之。功能主治:疔毒。用法用量:遇有疔毒,先以针拔顶,深入见血水出,将药点入针口即安。摘录:《良朋汇集》卷五引梅芳馨方
-
甘乳药捻
处方:甘石粉。制法:上为极细末(水飞甘石最适宜),棉纸捻成药线。功能主治:收干,生肌。主脓痈久不敛口。用法用量:按需要长度剪成小段,用镊子夹持插入疮口内,于疮口外留约0.5-1公分长为度。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箍药寄方
处方:鲜鸭蛋3个(煮熟去皮,入锅内煎出油),虾蟆头2个(炭火内烧存性,为末),银朱3钱(共搅蛋油内)。制法:瓷罐收贮,封口,勿令泄气。功能主治:束紧疮根,出毒气止痛。主发背痈疽,诸般肿毒。用法用量:遇对口发背诸毒,疼痛不可忍者,用鹅翎(扌习)疮周围,留顶以出毒气。
-
化硬散
处方:南星、草乌、半夏、狼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用猪脑同捣。功能主治:痈疽肿硬,厚如牛领之皮,不作脓腐。用法用量:遍敷疮上,留顶出毒。摘录:《仙拈集》卷四
-
灰米膏
处方:白川米、灰碱水。功能主治:黑痣浮浅者。用法用量:用成块火灰碱水调稠,将白川米插入灰内,留半米在外,片时许,候米熟,针挑损痣上,用米点痣上。可落矣。注意:忌酱、醋。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
加减五拗汤
处方:麻黄(连根节)、杏仁(留皮尖)、紫苏叶、苦梗、甘草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发散。主外感风寒,咳嗽,洒洒恶寒,鼻流清涕,或鼻塞。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得微汗止。摘录:《幼科发挥》卷四
-
肩凝汤
处方:麻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白芍25克,穿山龙3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功能主治:调和营卫,活血止痛。主正气不足,营卫失和,感受外在的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柴国剑方
-
交济散
处方:生地黄半斤,生姜4两。制法:上药各洗净,同杵,治留一夕,焙干为末。功能主治:血结作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男女血热心烦,或产后伤风,则以荆芥煎汤调下。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
椒芷汤
处方:川椒(去目)1两,白芷1两5钱。功能主治:妊娠阴痒。妇人受妊后,不节房劳,阳精留蓄因而作痒。用法用量:水煎,服头煎;以2煎洗患处。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
烂泥丸
处方:生大蒜1枚(如有独蒜更妙)。功能主治:一切无名肿毒或痛或痒。用法用量:选多人行走地土上,用口唾沫将蒜在地上磨烂,即以蒜泥涂敷在患处;如已见头,即留出头,涂敷四围。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七
-
类圣散
处方:川乌草乌苍术细辛白芷薄荷防风甘草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一切疔疮,恶毒,肿痛甚者。用法用量:蛋清调涂患处,中间留顶。摘录:《寿世保元》卷九
-
灵奇饮
处方:麻黄(去节)春夏6钱、秋冬8钱,大黄1两,蝉蜕1两,威灵仙1两,白芷1两。功能主治:广疮(杨梅疮)。用法用量:以羊肉1斤,水5碗煮,去肉留汤煎药,热服出汗。摘录:《玉案》卷六
-
留齿散
处方:竹留齿。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眼有刺。用法用量:渗在内,用干鳔以水蘸1处,火炙之令粘,即点刺头,猛取之。摘录:《鸡峰》卷二十四
-
萝卜菜
处方:生萝卜(稍大圆实者)20枚(留上青叶寸余及下根)。功能主治:酒疾下血,旬日不止。用法用量:用瓷瓶取井水,煮令十分烂熟,加姜米、淡醋空心任意食之。用银器重汤煮尤佳。摘录:《寿亲养老》卷二
-
砒油
处方:红砒3克(敲细)制法:用麻油30克,煎至砒枯烟尽为度,去砒留油听用。功能主治:治鹅掌风。手足掌心燥痒起皮,坚厚枯裂者。用法用量:凡患风之处,先以火烘皮热,以油擦之,日三次,至愈乃止。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三
-
参附天麻丸
处方:人参、附子、天麻、远志、菖蒲、郁金、生赭石、沉香。功能主治:阴痫。因慢惊后,体虚邪留,痰入心胞,四肢逆冷,吐舌摇头。摘录:《顾氏医径》卷五
-
平时擦牙散
《绛囊撮要》:组成:青竹1根,食盐。功效:永无牙病,至老坚固。用法用量:每朝擦牙。制备方法:青竹逐节留节,一头截断,将食盐装实,湿纸塞口。每段用湿粗纸二层裹好,放灶中。煮饭后火灰中煨透,取出去纸及竹灰,将净盐研细,再装入新竹中,如法再煨。出火气,研细。
-
四宝汤
《疡医大全》卷十六:组成:当归3钱,生地黄3钱,升麻3钱,赤芍药3钱。主治:牙痛。用法用量:水2钟,煎1钟,服一半;留一半漱口,吐去。
-
收毒外消膏
《直指》卷二十二:别名:内消膏组成:黄明牛皮胶(长流水半升溶开)1两,虢丹(再煎,柳枝急搅5-6沸)1两。用法用量:以鸡羽摊于疮上,留口。如未破,敷,肿自消。制备方法:上药候冷收入瓷合。附注:内消膏(《普济方》卷二八四)。
-
皂霜散
《普济方》卷三○○:方名:皂霜散组成:皂角、南星、拒霜叶、草乌各等分。主治:恶指。用法用量:米醋调敷,留口出毒。制备方法:上为末。
-
三圣锭
《良朋汇集》卷五:方名:三圣锭组成:陈石灰(水飞,细末)1斤,蜗牛50个,马齿苋(绞汁)多些。主治:初起无名大疮,疔毒。用法用量:用水醋研,涂疮上。初觉便涂,5日后留顶圈上,干则又换。制备方法:晒干作锭。
-
消毒神效散
《古方汇精》卷二:方名:消毒神效散别名:消毒神效丹组成:鲜山药5两(不见水),土朱1两,松香1两,白洋糖1两,全蝎10个。主治:发背,痈疽,乳痈,一切外患。用法用量:上共捣烂,围之留顶,药上盖纸,周时1换。初起即散,已成者,搽3次,收小出毒随愈。
-
消横(疒亶)膏
《良朋汇集》卷五:方名:消横(疒亶)膏组成:鱼膘1两。主治:便毒。用法用量:水熬,入角皂末1两,捣泥,又入姜黄末2钱,麝香3分。摊贴疮,留顶。
-
烟油膏
《验方新编》卷十一:方名:烟油膏组成:烟杆中烟油。主治:疔。用法用量:厚敷四周,留头不敷,少刻疔破出水而愈。如有红丝者,用烟油离丝3寸处敷之,丝即不走。
-
紫玉散
《绛囊撮要》:方名:紫玉散组成:白及8钱,黄柏4钱,大黄4钱,姜黄3钱,南星4钱,东丹5钱,矾红2钱,土贝4钱,血竭1钱。用法用量:用井水调敷,留头,以纸摘碎盖上,干则连纸自落,再敷不必水洗,并不可用天落水调。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蓉豆散
《古方汇精》卷二:方名:蓉豆散组成:芙蓉叶(或根,或花。鲜者捣烂,干者研末)、赤小豆(研末)各等分。主治:一切外症初起,已成未成者。用法用量:涂疮四围,中间留顶,干则频换。制备方法:上用蜜调。
-
雄黄款冬花散
《普济方》卷二十七:方名:雄黄款冬花散组成:款冬花半两,佛耳草半两,明雄黄1钱(研)。主治:肺痿喘嗽,痰涎壅盛。用法用量:频嗅吸药烟。制备方法:上为末,置于碗内,停灰火上,铄药熏,纸盖碗口留眼。
-
藤子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名:藤子散组成:榼藤子1枚,鸡冠花1两,鲮鲤甲(鳞)7片。主治:牝痔。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与嘉谷散相间服。制备方法:上药都入藏瓶内,盐泥固济,留一小眼子,用炭火烧,烟绝为度,入麝香少许,同研细。
-
春化素
春化素是指由受春化处理的植物,形成对花芽分化所必需的假想激素类物质。然而,这个试验是在春化处理后,置于长日照条件下的植物才能形成成花激素,这就对春化素是通过嫁接面进行转移的说法留有很大的疑点。此外,也有些试验间接地暗示着有春化素,但没有确切的证据。
-
马牙芦
马牙芦是指山参根茎脱落后留下的茎痕边缘较平齐,中心凹陷,形如马牙,称马牙芦。
-
上与钩齐,下与底平
上与钩齐,下与底平是指以往采收钩藤时的茎校留取部分上方与向下弯曲的变态枝剪齐,下方与变态枝底部平截。
-
雕纹
雕纹是药材用刀雕凿后留下的纹理。
-
芽鳞痕
芽鳞痕是包被芽的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