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胃
健胃是一种加强胃的消化功能的方法。针灸临床常选用胃俞、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针用补法。
-
健胃十味丸(浩道敦-10)
健胃十味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健胃十味丸(浩道敦-10)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暖胃助消。3.服用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人参或其制剂。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健胃止疼五味胶囊(哈日嘎日迪-5)
健胃止疼五味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健胃止疼五味胶囊(哈日嘎日迪-5)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寒健胃,止疼。5粒,一日1~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生冷油腻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羊蹄暗消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蹄暗消:拼音名:Y nɡT nXiāo别名:蝴蝶暗消、藤子暗消、苦胆七、燕子尾来源:西番莲科月叶西番莲PassifloraaltebilobataHemsl.,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健胃,理气,除湿。主治腹痛,腹胀,腹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肝炎。鲜叶外用治毒蛇咬伤。除湿止泻。主脘腹痛;
-
红椽木子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叶片薄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2cm,宽2-3.5cm,全缘或顶部有数对浅锯齿,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密生红棕色或黄棕色紧贴的鳞秕,二年生叶下面黄灰色或灰白色,叶中脉凹下,侧脉10-14对,支脉常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性味:甘;
-
柠檬皮
《*辞典》:柠檬皮: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N nɡM nɡP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黎檬或洋柠檬的果皮。果实成熟时采摘,剥取外果皮,晒干。生境分布:产广西。性状:干燥成熟的外果皮,削成2~易折断,断面颗粒性。性味:①《陆川本草》:酸辛,微温。治郁滞腹痛、不思饮食。②《广西中药志》:行气,祛痰,健胃。
-
橙皮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hengpiDing标准编号:WS3-B-2265-96处方:橙皮(粗粉)100g乙醇(60%)适量制法:取橙皮,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3~鉴别:取本品10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其他应符合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N)。
-
土砂仁
《中医大辞典》·土砂仁:土砂仁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山姜AlpiniajaponicaMiq.的果实或种子。尚含山姜黄酮醇(Azalpinin)、山姜酮(Alpinone)及其乙酸酯、鼠李柠檬素和熊竹素(Kumatakenin)等。生境分布:产福建、广东等地。功能主治:为芳香健胃药,能行气凋中治痞胀腹痛,呕吐腹泻。
-
大黄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DahuangDing标准编号WS3-B-2082-96本品为大黄经加工制成的酊剂。分取乙醚液,加氨试液5ml,振摇,乙醚层仍显黄色,氨试液层显持久的樱红色。功能与主治健胃药。4ml,一日3次。5ml的速度渗漉,待滤液达750毫升时,停止渗漉,压榨药滓,压出液滤过,与滤液合并,加甘油100ml与适量的60%乙醇使成1升即得。
-
广西九里香根
拼音名:GuǎnɡXīJiǔLǐXiānɡGēn英文名:rootofKwangsiJasminorange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广西九里香Murrayakwangsiensis(Huang)Hunag的根。连叶柄长20-25cm,叶柄长3-5cm,叶柄及叶轴被短小的微柔毛,小叶柄长2-3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800m左右的杂木林中。胃经功能主治:行气健胃。
-
胃灵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WeilingChongji标准编号:WS3-B-1178-92处方:甘草(炙)750g海螵蛸750g白芍(炒)600g白术(炒)400g延胡索400g党参150g制法:以上六味,加水煎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糊精适量,搅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l,即得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
-
茴香粉
概述:八角茴香即大茴,为星芒状,成熟时呈棕红色,味道浓郁,具有温中健脾、理气止痛的作用。3.茴香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茴香粉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阴虚火旺的人不宜食用。
-
延乌二陈汤
《杂病证治新义》:组成:延胡索、台乌药、香附、砂仁、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功效:温中理气,健胃镇痛。用法用量:水煎服。用延胡、香附、乌药以理气滞,砂仁合二陈汤以温中和胃,故可用于气滞胃脘作痛之症。若用于神经性胃痛,有健胃镇痛之作用。
-
青藏虎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藏虎耳草:拼音名:QīnɡZ nɡHǔěrCǎo别名:松吉斗[藏名]来源:虎耳草科青藏虎耳草SaxifragaprzewalskiiEng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青海、西藏。主治肝炎,胆囊炎,流行性感冒发热,消化不良。萼片卵形至狭卵形,先端钝,在花期反曲,边缘具褐色卷曲柔毛,3-5脉先端不汇合;性味:苦;
-
鹅脚木叶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 JiǎoM Y 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叶。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鱼木,又名:虎王、龙头花、鹅脚木、树头菜、鸡爪菜。种子多数。花期春季。生境分布:多栽于村落、庭园或行道旁为风景树。功能主治:清热,健胃,解毒。治斑痧热症,烂疮。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蛇咬伤,用叶捣敷。
-
散痰汤
《辨证录》卷九:方名:散痰汤组成:桔梗3钱,紫苏2钱,黄芩1钱,麦冬5钱,半夏2钱,甘草1钱,陈皮1钱,茯苓3钱。主治:风邪塞于肺经,鼻塞咳嗽,吐痰黄浊。《辨证录》卷七:方名:散痰汤组成:白术3钱,茯苓5钱,肉桂5分,陈皮5分,半夏1钱,苡仁5钱,山药5钱,人参1钱。二陈汤只助胃以消痰,未若此方助心包以健胃。
-
假芫茜
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JiǎYu nQi n别名:香信,番香茜(《广西药植名录》),野芫荽(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刺芫荽的全株。60厘米,有特殊香气,基生叶革质,倒披针形,长10~功能主治:①《陆川本草》:行气,健胃。治感冒胸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蛇咬伤。
-
葡萄姜蜜汁
处方:鲜葡萄汁生姜汁各50克绿茶5克蜂蜜适量制法:以沸冲浸浓绿茶1杯,对入葡萄汁、姜汁、蜂蜜即可。功能主治:除烦止渴,健胃止痢。适用于细菌性痢疾。用法用量:每日2次,趁热顿服。摘录:《民间方》
-
刺菱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C L nɡ别名:野菱(《纲目》)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实。果实的四角或二角有尖锐的刺,绿色,上方两刺向上伸长,下方两刺朝下,果柄细而短。生境分布:野生于水塘中或田沟内。功能主治:《纲目拾遗》:生食补脾健胃,止渴生津,平肝气,通肾水,益血消食。老者煮食,健脾,止泄痢。
-
大皮消
别名:踏皮树、毡帽老、牛尾巴树来源:木犀科大皮消FranxinuspistacifoliaFeng,mss.,以树皮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行气理血。主治食积胃痛,慢性胃炎,气滞经闭,偏头痛。红河地区用治间日疟,恶性疟;根用于驱蛲虫。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豆梨
拼音名:D uL 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棠梨树来源:蔷薇科豆梨PyruscalleryanaDecne.,以叶、枝、根、果实入药。生境分布:长江流域各省。性味:根、叶:微甘、涩,凉。功能主治:根、叶: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果实:健胃,止痢。1两,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高山芹根
拼音名:GāoShānQín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高山芹的根。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式分裂,末回裂片菱状卵形或斜卵形,有或无柄,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密生单齿重锯齿,两面无毛,上部叶简化为阔鞘,顶端二回三出式分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m以的针叶林下或山坡地湿润处。主腹胀食少;
-
红直獐牙菜
拼音名:H nɡZh ZhānɡY C i别名:红直当药来源:龙胆科红直獐牙菜Swertiaerythrosticta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山西、河北、青海、甘肃、四川。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胃杀虫。主治肺炎黄疸,咽喉肿痛。外用治疥癣。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花唐松草
拼音名:HuāT nɡSōnɡCǎo别名:马尾黄连、土黄连、肾叶唐松草、瓣蕊唐松草来源:毛茛科花唐松草ThalictrumpetaloideumL.,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黄疸型肝炎,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结膜炎,小儿热症及痘疹不出。3钱,水煎服。
-
黄河裸裂尻鱼
原形态:黄河裸裂尻鱼,体延长,稍侧扁。背鳍短,有3根不分枝鳍条和8根分枝鳍条,最后1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大硬刺。尾鳍叉形。体腔黄褐色或黑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在缓流或静水中。于深水区越冬。以着生藻类和植物腐屑等为食。性味:苦;寒归经:肺;大肠经功能主治:和血;主月经不调;消化不良;摘录:《中华本草》
-
黄缅桂果
《*辞典》:黄缅桂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Hu nɡMiǎnGu Guǒ来源:为木兰种植物黄兰的果实。夏、秋采收,去皮,晒干。功能主治:健胃止痛。治消化不良,胃痛。用法用量:内服:研粉,1~
-
金露梅
拼音名:JīnL M i别名:金腊梅、金老梅、药王茶、棍儿茶、扁麻、木本委陵菜来源:蔷薇科金露梅Dosiphorafruticosa(L.生境分布:辽宁、华北、西北、四川、云南。功能主治:叶:清暑热,益脑清心,调经,健胃。主治暑热眩晕,两目不清,胃气不和,滞食,月经不调。花:藏医用治赤白带下。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糯稻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糯稻根:拼音名:Nu D oGēn别名:糯谷根、糯稻草根来源:禾本科稻属植物糯稻OryzasativaL.var.glutinosaMatsum.,以根状茎及须根入药。夏秋两季(北方秋季)糯稻收割后,挖取根状茎及须根,洗净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养阴,止汗,健胃。用于自汗,盗汗,肝炎。
-
萍蓬草根
《*辞典》:萍蓬草根: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P nɡP nɡCǎoGēn别名:水栗子(《纲目》)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萍蓬草的根茎。秋季采收。性味:甘,寒。②《纲目》:甘,寒,无毒。功能主治:补虚,健胃,调经。治病后体弱,消化不良,月经失调。治月经不调,腰腿痛。治体虚衰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
-
青香藤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QīnɡXiānɡT nɡ别名:青木香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青香藤的根。原形态:藤本。根粗壮,不规则圆柱形,略分枝。叶互生,略革质,卵状心形,长5.5~子房下位,6室。蒴果,椭圆形。生境分布:生于山间坡地林下.性味:苦,微温。功能主治:行气健胃,止痛。治胃痛,跌打损伤。
-
三品一枝花
拼音名:SānPǐnY ZhīHuā别名:米洋森、地沙来源:为水玉簪科水玉簪属植物三品一枝花BurmanniacoelestisD.Don,以根入药。秋季采集,除去茎叶,洗净晒干备用。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胃,消积。主治小儿疳积。用法用量:2钱,蒸猪瘦肉或鸡蛋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山扁豆子
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拼音名:ShānBiǎnD uZi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扁豆的种子。性味:《现代实用中药》:微苦。功能主治:《现代实用中药》:主要为利尿药,并有健胃整肠作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附方:治毒蛇咬伤:山扁豆五钱,瓜子金三钱,煎水内服;(《湖南药物志》)摘录:《*辞典》
-
山茴芹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茴芹:拼音名:ShānHu Q n别名:拉拉柏[藏名]来源:伞形科山茴芹Carlesiasinensis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驱风下气,活血镇痛,健胃止痢。主治肠炎痢疾,脘腹胀痛。
-
菵米
拼音名:WǎnɡMǐ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菵草的种子。原形态:菵商草一年生直立草本。圆锥花序狭窄,由多数简短贴生或斜升的穗状花序,长10-30cm,分枝稀疏,直立或斜升;雄蕊3,花药黄色,长约l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旁潮湿之处。性味:甘;寒功能主治:益气健胃。摘录:《中华本草》
-
狭穗鹭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狭穗鹭兰:拼音名:Xi Su L L n别名:倒杆章[傣语]来源:兰科狭穗鹭兰HabenariabuchneroidesSchlecht.,以块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补虚,健胃益脾。主治体虚,小二消化不良,腹泻,风湿关节痛。
-
仙掌子
《*辞典》:仙掌子: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XiānZhǎnɡZǐ别名:千岁子、凤栗(《广东新语》)。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仙人掌条。性味:《纲目拾遗》:味甘,性子。功能主治:《纲目拾遗》:补脾健胃,益脚力,除久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0.5~
-
心叶忽布
拼音名:XīnY HūB 别名:啤酒花、心叶蛇麻来源:桑科心叶忽布HumuluslupulusL.var.cordifoliusMaxim.,以花入药。生境分布:陕西、内蒙古。性味:苦,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镇静利尿,抗结核。主治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癔病,失眠,慢性结核,膀胱炎等症。3钱,水煎服或当茶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野酒花
《*辞典》:野酒花: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YěJiǔHuā别名:酒花、香蛇麻来源: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花。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阴干或烘干。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状,大型;生境分布:生于低山或中山区的沟底或稀疏灌丛中。功能主治:健胃,镇静,抗结核。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瘴病,失眠,结核病。或泡开水代茶饮。
-
展枝唐松草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ZhǎnZhīT nɡSōnɡCǎo别名:歧序唐松草、坚唐松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雄蕊多数;生境分布:生于草地、田边、沙地及沙丘。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胃,制酸,发汗。附方:①治夏季头痛头晕:展枝唐松草适量,煮水服。
-
浙樟
别名:桂皮来源:樟科浙樟CinnamomumchekiangensisNakai,以树皮、根入药。生境分布:浙江、江西、湖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寒镇痛,行气健胃。主治腹痛,风湿痛,创伤出血。外用根皮研细末外敷伤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止泻温中散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组成:广木香8钱,黄连4钱,茯苓4钱,川朴3钱,砂仁2钱,白芍5钱,半夏4钱,陈皮4钱,于术4钱,藿香3钱,干姜1两,甘草3钱,泽泻3钱,车前子4钱,丁香3钱,沉香3钱,人参3钱,槟榔3钱。功效:理脾健胃止痛,散寒温脾止泻。主治:伤食受寒泄泻。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十味石榴丸
《中国药典》一部:组成:石榴250g,肉桂25g,白及75g,荜茇100g,红花75g,豆蔻125g,玉竹100g,黄精75g,菱角75g,天花粉75g。功效:温中健胃,暖肾祛寒。主治:胃寒腹泻,腰酸腿疼,遗精。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宜男化育丹
《辨证录》卷十:方名:宜男化育丹组成:人参5钱,山药5钱,半夏3钱,白术5钱,芡实5钱,熟地5钱,茯苓1两,苡仁5钱,白芥子3钱,肉桂2钱,诃黎勒5分,益智1钱,肉豆蔻1个。功效:健胃气,补肾气。主治:男子体肥,多痰涎,不能生子。用法用量:水煎服。
-
香砂胃苓汤
《摄生众妙方》卷五:方名:香砂胃苓汤组成:陈皮1钱半,厚朴1钱半,泽泻1钱半,藿香1钱半,砂仁1钱半,苍术2钱,茯苓2钱,猪苓2钱,甘草5分,官桂5分,白术2钱。功效:除湿健胃。主治:呕吐泄泻,浮肿,小便不利。用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温服。附注:本方改为丸剂,名 香砂胃苓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
苦味素
苦味素是一类具苦味化合物的通称,在中草药成分中主要指除了生物碱、甙类以外具有苦味性质的物质。苦味素可以分为一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此类成分除共同具有苦味外,生物活性是多方面的,例如地黄是滋阴药物,具有降低血糖和利尿的药理作用,桅子的果实中含有多种苦味成分,具有清热泻火作用;
-
刺芋属
中文名刺芋属拼音名ciyushu拉丁名Lasia中国植物志13(2):13描述LasiaLour.刺芋属,天南星科,2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刺芋L.spinosa(L.湿生草本,叶柄、叶背和花序柄均有刺;叶具长柄,戟形,全缘或羽状深裂;肉穗花序短,圆柱形;雄蕊4-6,花丝短;子房卵状,1室,有胚珠1颗,垂悬于室顶;属下物种刺芋
-
三果
三果为常用藏药名,即指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其中诃子清血热、涩肠、敛肺、降气、愈“赤巴”和“隆”病,治疗“培根”病、“龙”病、黄水病、“培根”综合征;毛诃子益气养血、解毒收敛、调和诸药,治疗各种虚弱、各种热证、消化不良、黄水病等;其中的诃子被认为五味俱全,是一种“圣药”。
-
文先果
概述:文先果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刺梨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刺梨RosaroxburghiiTratt.f.normalisRehd.etWils.的果实。性味:甘、酸、涩,平。功能主治:功在健胃,消食,止泻。主治食积饱胀,肠炎腹泻。15g,或生食。化学成分:新鲜黄色果实中含多量维生素C,维生素P。
-
温补脾胃
温补脾胃为治法。指用具有温阳补脾健胃作用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证的治法。
-
蔬锦汤
概述:蔬锦汤以芹菜、菠菜、胡萝卜、白糖、蜂蜜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止咳,健胃利尿,止泻润肠的功效。做法:将芹菜、菠菜、胡萝卜洗净,均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清水250毫升,用旺火煮开,用小火保温10分钟,再放入白糖、蜂蜜,不断搅拌,至白糖完全溶化离火,晾凉再放入冰箱中镇凉。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