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胃
健胃是一种加强胃的消化功能的方法。针灸临床常选用胃俞、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针用补法。
-
健胃十味丸(浩道敦-10)
健胃十味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健胃十味丸(浩道敦-10)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暖胃助消。3.服用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人参或其制剂。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健胃止疼五味胶囊(哈日嘎日迪-5)
健胃止疼五味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健胃止疼五味胶囊(哈日嘎日迪-5)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寒健胃,止疼。5粒,一日1~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生冷油腻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红椽木子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叶片薄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2cm,宽2-3.5cm,全缘或顶部有数对浅锯齿,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密生红棕色或黄棕色紧贴的鳞秕,二年生叶下面黄灰色或灰白色,叶中脉凹下,侧脉10-14对,支脉常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性味:甘;
-
土砂仁
《中医大辞典》·土砂仁:土砂仁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山姜AlpiniajaponicaMiq.的果实或种子。尚含山姜黄酮醇(Azalpinin)、山姜酮(Alpinone)及其乙酸酯、鼠李柠檬素和熊竹素(Kumatakenin)等。生境分布:产福建、广东等地。功能主治:为芳香健胃药,能行气凋中治痞胀腹痛,呕吐腹泻。
-
柠檬皮
《*辞典》:柠檬皮: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N nɡM nɡP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黎檬或洋柠檬的果皮。果实成熟时采摘,剥取外果皮,晒干。生境分布:产广西。性状:干燥成熟的外果皮,削成2~易折断,断面颗粒性。性味:①《陆川本草》:酸辛,微温。治郁滞腹痛、不思饮食。②《广西中药志》:行气,祛痰,健胃。
-
橙皮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hengpiDing标准编号:WS3-B-2265-96处方:橙皮(粗粉)100g乙醇(60%)适量制法:取橙皮,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3~鉴别:取本品10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其他应符合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N)。
-
广西九里香根
拼音名:GuǎnɡXīJiǔLǐXiānɡGēn英文名:rootofKwangsiJasminorange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广西九里香Murrayakwangsiensis(Huang)Hunag的根。连叶柄长20-25cm,叶柄长3-5cm,叶柄及叶轴被短小的微柔毛,小叶柄长2-3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800m左右的杂木林中。胃经功能主治:行气健胃。
-
羊蹄暗消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蹄暗消:拼音名:Y nɡT nXiāo别名:蝴蝶暗消、藤子暗消、苦胆七、燕子尾来源:西番莲科月叶西番莲PassifloraaltebilobataHemsl.,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健胃,理气,除湿。主治腹痛,腹胀,腹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肝炎。鲜叶外用治毒蛇咬伤。除湿止泻。主脘腹痛;
-
大黄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DahuangDing标准编号WS3-B-2082-96本品为大黄经加工制成的酊剂。分取乙醚液,加氨试液5ml,振摇,乙醚层仍显黄色,氨试液层显持久的樱红色。功能与主治健胃药。4ml,一日3次。5ml的速度渗漉,待滤液达750毫升时,停止渗漉,压榨药滓,压出液滤过,与滤液合并,加甘油100ml与适量的60%乙醇使成1升即得。
-
胃灵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WeilingChongji标准编号:WS3-B-1178-92处方:甘草(炙)750g海螵蛸750g白芍(炒)600g白术(炒)400g延胡索400g党参150g制法:以上六味,加水煎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糊精适量,搅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l,即得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
-
青藏虎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藏虎耳草:拼音名:QīnɡZ nɡHǔěrCǎo别名:松吉斗[藏名]来源:虎耳草科青藏虎耳草SaxifragaprzewalskiiEng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青海、西藏。主治肝炎,胆囊炎,流行性感冒发热,消化不良。萼片卵形至狭卵形,先端钝,在花期反曲,边缘具褐色卷曲柔毛,3-5脉先端不汇合;性味:苦;
-
假芫茜
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JiǎYu nQi n别名:香信,番香茜(《广西药植名录》),野芫荽(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刺芫荽的全株。60厘米,有特殊香气,基生叶革质,倒披针形,长10~功能主治:①《陆川本草》:行气,健胃。治感冒胸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蛇咬伤。
-
延乌二陈汤
《杂病证治新义》:组成:延胡索、台乌药、香附、砂仁、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功效:温中理气,健胃镇痛。用法用量:水煎服。用延胡、香附、乌药以理气滞,砂仁合二陈汤以温中和胃,故可用于气滞胃脘作痛之症。若用于神经性胃痛,有健胃镇痛之作用。
-
茴香粉
概述:八角茴香即大茴,为星芒状,成熟时呈棕红色,味道浓郁,具有温中健脾、理气止痛的作用。3.茴香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茴香粉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阴虚火旺的人不宜食用。
-
散痰汤
《辨证录》卷九:方名:散痰汤组成:桔梗3钱,紫苏2钱,黄芩1钱,麦冬5钱,半夏2钱,甘草1钱,陈皮1钱,茯苓3钱。主治:风邪塞于肺经,鼻塞咳嗽,吐痰黄浊。《辨证录》卷七:方名:散痰汤组成:白术3钱,茯苓5钱,肉桂5分,陈皮5分,半夏1钱,苡仁5钱,山药5钱,人参1钱。二陈汤只助胃以消痰,未若此方助心包以健胃。
-
鹅脚木叶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 JiǎoM Y 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叶。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鱼木,又名:虎王、龙头花、鹅脚木、树头菜、鸡爪菜。种子多数。花期春季。生境分布:多栽于村落、庭园或行道旁为风景树。功能主治:清热,健胃,解毒。治斑痧热症,烂疮。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蛇咬伤,用叶捣敷。
-
健胃丹
处方:豆蔻2钱,陈皮3钱,砂仁2钱,香附2钱,厚朴2钱,公丁香1钱,白术3钱,白芍3钱,龙胆草3钱,黄芩2钱,茯苓3钱,3仙1两,当归3钱。功能主治:健胃消食,调气止痛。主胃脘胀痛,消化不良,呕吐吞酸,嘈杂胁痛。注意:禁忌鱼肉、生冷物品。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
韭菜根汁
处方:韭菜根25克制法:将韭菜根洗净后,放入干净纱布中绞取汁液,煮开温服。功能主治:健胃提神,温中行气。壮阳。适用于小儿遗尿。用法用量:日2次,连服10天。摘录:《民间方》
-
快胃舒肝丸
处方:片姜黄1两6钱,乌药3两2钱,白芍4两,厚朴(制)16两,橘皮4两,沉香3两,木香2两4钱,香附(炙)4两,砂仁3两2钱,枳壳(炒)4两,柴胡4两,青皮(炒)4两,川芎3两2钱,紫豆蔻仁1两2钱,当归4两,玄胡索(炙)4两。主胃脘刺痛,痞满嘈杂,两胁膨胀,呕吐吞酸。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快胃丸
处方:枳壳半斤,陈皮半斤,神曲半斤,灵脂半斤,玄胡半斤,生芍半斤,芦荟半斤,榔片半斤,香附半斤,川朴半斤,巴豆霜2钱,狗宝5分。功能主治:健胃化痰,缓下。主胃病胀满,胃疼,食积、气积、虫积,噎膈转食,吐酸呃逆。注意:忌食生冷硬性物,孕妇勿服。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
内金煮黄鳝
处方:黄鳝1条(约250克)鸡内金10克制法:将黄鳝去肠切段,同鸡内金加水共煮。功能主治:补虚损,强筋骨,健胃消积。适用于小儿疳积虚损。用法用量:每日1次,酱油调食。摘录:《民间方》
-
糯米内金粥
处方:鸡内金15克生山药45克糯米50克制法:先以文火煮鸡内金1小时,后加糯米及山药再煮。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健胃消食。适用于气滞血淤所致的闭经以及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和小儿疳积等症。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服。
-
祛疳消食丸
处方:黄连(去须)60克(微炒)青橘皮(去白)木香各15克大麦蘖(微炒)川楝子肉(炒黄)神曲(炒黄)芜荑(研)各30克制法:上药将前六味研为细末,次入芜荑仁,同研匀,蒸饼和猪胆汁为丸,如黄米大。功能主治:清热消疳,健胃化食。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
消炎利胆茶
处方: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1000克,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功能主治: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用法用量:温服。摘录:《经验方》
-
益气转胃方
处方:黄芪30克,升麻10克,酒大黄6克,枳壳6克,怀牛膝30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益气升降,温中健胃。主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林泽田方
-
白花龙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龙胆:拼音名:B iHuāL nɡDǎn来源:龙胆科龙胆属植物高山龙胆GentianalgidaPall.,以全草入药。9月采挖带根全草,洗净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肝胆,除湿热,健胃。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目赤,烟痛,肺热咳嗽,胃炎,尿痛,阴痒,阴囊湿疹。
-
白皮柯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皮柯:拼音名:B iP Kē别名:滇白栎、野槟榔来源:壳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dealbatusRehd.,以花序入药。生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性味:微苦、涩,温。功能主治:顺气消食,健胃杀虫。主治食积腹胀,虫积不化。
-
半拉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拉子:别名:见风干来源:榛科鹅耳枥属植物千金榆CarpinuscordataBlume.,以果穗入药。秋季采,晒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备注:(1)华鹅耳枥(小果千斤榆)CarpinuscordataBlumevar.chinensisFranch.与上种极相似,同供药用。
-
槟榔花
《*辞典》:槟榔花:出处:《中药志》拼音名:BīnɡLɑnɡHuā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雄花蕾。夏季采集。晒干,去梗。生境分布:产于广东等地。性状:干燥的雄花蕾,粒大如米而瘦,表面土黄色至淡棕色。功能主治:①《中药志》:为芳香健胃、清凉止渴药。②《广东中药》:与猪肉煲汤,治疗咳嗽。
-
糙叶千里光
《全国中草药汇编》:糙叶千里光:别名:毛叶红杆草来源:菊科糙叶千里光Senecioasperifolius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健胃消炎。主治喉炎,扁桃体炎,胃痛,腹胀。外治湿疹,皮疹。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
川榛
别名:木里仙来源:榛科川榛CorylusheterophyllaFisch.exBess.var.sutchuensisFranch.,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中南及西南各省。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胃。8钱,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刺芋
拼音名:C Y 别名:野茨菇、山茨菇来源:天南星科刺芋属植物刺芋Lasiaspinosa(L.)Thwaites[L.heterophyllaSchott],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切碎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消食,健胃。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毒蛇咬伤,淋巴腺炎,淋巴结结核。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大马哈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马哈鱼:拼音名:D MǎHāY 别名:大马哈、大麻哈鱼来源:鲱形目鲑科大马哈鱼OncorhynchusKeta(Walb.),以全鱼入药。生境分布:黑龙江。功能主治:滋养,行水,健胃。治消化不良、膨闷胀饱:大马哈鱼籽1碗,砂仁5两,放至鱼籽上,置通风处干燥,制成粉末,每服2钱,日服3次。
-
大马哈鱼籽
拼音名:DàMǎHāYú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鲑科动物大麻哈鱼的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ncorhynchusKeta(Walbaum)采收和储藏:秋季捕捞,剖腹取卵,晒干。鳃孔大,鳃耙19-25。背鳍3-4,9-11,起点距吻端与距尾鳍基约相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生殖洄游性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中。性味:健胃功能主治:消化不良。
-
滇南马钱
别名:车里马钱、云南马钱、马钱子来源:马钱科滇南马钱StrychnoscheliensisHu,以种子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化学成份:种子含番木鳖碱。性味:苦,含。功能主治:兴奋健胃,消肿毒,凉血。主治四肢麻木,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3分,配成丸散服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豆梨
拼音名:D uL 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棠梨树来源:蔷薇科豆梨PyruscalleryanaDecne.,以叶、枝、根、果实入药。生境分布:长江流域各省。性味:根、叶:微甘、涩,凉。功能主治:根、叶: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果实:健胃,止痢。1两,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鹅脚板根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 JiǎoBǎnGēn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根。性味: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甘,微温。功能主治: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②《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止泻。治消化不良,腹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桂木
拼音名:Gu M 别名:狗果树、白桂木、大叶胭脂来源:桑科桂木属植物桂木ArtocarpuslingnanensisMerr.,以果、根入药。性味:果:甘、酸,平。功能主治:果:清肺止咳,活血止血。用于肺结核咳血,支气管炎,鼻衄,吐血,咽喉肿痛。根:健胃行气,活血祛风。用于胃炎,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1两,水煎服。
-
黄河裸裂尻鱼
原形态:黄河裸裂尻鱼,体延长,稍侧扁。背鳍短,有3根不分枝鳍条和8根分枝鳍条,最后1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大硬刺。尾鳍叉形。体腔黄褐色或黑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在缓流或静水中。于深水区越冬。以着生藻类和植物腐屑等为食。性味:苦;寒归经:肺;大肠经功能主治:和血;主月经不调;消化不良;摘录:《中华本草》
-
黄缅桂果
《*辞典》:黄缅桂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Hu nɡMiǎnGu Guǒ来源:为木兰种植物黄兰的果实。夏、秋采收,去皮,晒干。功能主治:健胃止痛。治消化不良,胃痛。用法用量:内服:研粉,1~
-
苦参实
《*辞典》:苦参实:出处:《唐本草》拼音名:KǔShēnSh 别名:苦参子(《纲目》),苦豆(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种子。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其荚壳,晒干收藏。功能主治:①《唐本草》:明目。②《四川武隆药植图志》:为健胃剂及驱除蛔虫药。(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龙牙楤木
别名:刺老鸦、虎阳刺、刺龙牙来源:为五加科楤木属植物辽东楤木Araliaelata(Miq.)Seem.春秋采挖,剥皮切段,晒干备用。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健胃,利水,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水肿。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毛菊苣
别名:卡斯尼来源:菊科毛菊苣CichoriumglandulosumBoissetHuet,以地上部分入药。生境分布:新疆。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健胃。用于肝炎,肾炎,胃热及各种热病。6钱,多入露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萍蓬草根
《*辞典》:萍蓬草根: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P nɡP nɡCǎoGēn别名:水栗子(《纲目》)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萍蓬草的根茎。秋季采收。性味:甘,寒。②《纲目》:甘,寒,无毒。功能主治:补虚,健胃,调经。治病后体弱,消化不良,月经失调。治月经不调,腰腿痛。治体虚衰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
-
通泉草
拼音名:TōnɡQu nCǎo别名:脓泡药、汤湿草、猪胡椒、野田菜、鹅肠草、绿蓝花、五瓣梅、猫脚迹、尖板猫儿草来源:玄参科通泉草属植物通泉草Mazusjaponicus(Thunb.)O.Kuntze[M.rugosusLour.],以全草入药。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止痛,健胃,解毒。用于偏头痛,消化不良;外用治疔疮,脓疱疮,烫伤。
-
菵米
拼音名:WǎnɡMǐ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菵草的种子。原形态:菵商草一年生直立草本。圆锥花序狭窄,由多数简短贴生或斜升的穗状花序,长10-30cm,分枝稀疏,直立或斜升;雄蕊3,花药黄色,长约l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旁潮湿之处。性味:甘;寒功能主治:益气健胃。摘录:《中华本草》
-
西南石梓
别名:矮子常山、木质山海螺来源:马鞭草科西南石梓GmelinadelavayanaDop.,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理气镇痛,化痞截疟。久疟治用本品1两,草果3钱,发作前2小时煎水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狭穗鹭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狭穗鹭兰:拼音名:Xi Su L L n别名:倒杆章[傣语]来源:兰科狭穗鹭兰HabenariabuchneroidesSchlecht.,以块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补虚,健胃益脾。主治体虚,小二消化不良,腹泻,风湿关节痛。
-
夏腊梅
来源:腊梅科夏腊梅Sinocalycanthuschinensis(ChengetS.Y.Chang)ChengetS.Y.Chang,以花、根入药。生境分布:浙江。功能主治:健胃止痛。主治胃气痛。用法用量:花或根配方用,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