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阴清热
如心阴虚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嫩红、苔少,脉细弱而数等症,针灸常选神门、心俞、三阴交、肾俞、太溪(或复溜)等穴,针用补法。肺阴虚表现为咳呛气逆、痰少质黏、痰中带血、午后低热、颧红、夜间盗汗、虚烦不眠、口干咽燥或音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针灸常选肺俞、太渊、三阴交、复溜等穴,针用补法。
-
外科清热法
概述:外科清热法(heat-clearingmethod)是指用寒凉的方药,使内蕴之热得以清解的外科治法。清热泻火方,如黄连解毒汤;外科通里法的适应证:清热解毒法用于红肿热痛的阳证,如疮疡中的疔疮、疖、痈、有头疽等。以上三法在热毒炽盛时可同时运用。养阴清热法用于阴虚火旺的慢性炎症、红蝴蝶疮,或走黄、内陷后阴伤有热者。
-
虚热证
虚热证为证候名。阴虚为病机。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表气不固,故外寒;《景岳全书·传忠录》:“如心气虚则神有不明,肺气虚则治节有不行,脾气虚则食饮不能健,肝气虚则魂怯而不平,肾气虚则阳道衰而精少志屈,胃气虚则仓廪匮而并及诸经,三焦虚则上中下俱失其职,命门虚则精气神总属无根。
-
一阴煎
概述:一阴煎为《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水煎,食远服。功能养阴清热。治肾水真阴虚损,而脉证多阳,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等证;虚火上浮,吐血或衄血不止者,加泽泻一至二钱、茜草根二钱,或加续断一至二钱。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加减:火盛躁烦者,加龟版胶9克,烦躁多汗不寐者,加酸枣仁、五味子;
-
慢肝养阴胶囊
90℃干燥,粉碎,过筛,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6页)。功能与主治:养阴清热,滋补肝肾。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规格:每粒装0.25g贮藏:密封。慢肝养阴胶囊的主要成份:北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五味子、当归、地黄、党参、桂枝、人参等。
-
青蒿鳖甲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haoBiejiaPian标准编号:WS3-B-1355-93处方:青蒿80g鳖甲胶13.4g地黄160g知母80g牡丹皮120g制法:以上五味,牡丹皮粉碎成细粉,取用104g,余作粗头留用;青镐蒸馏提取挥发油;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功能与主治:养阴清热。用于温病后期,夜热早凉,阴虚低热,热退无汗。
-
清热养阴丸
清热养阴丸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reYanyinWan标准编号:WS3-B-0421-90处方:石膏60g桅子(姜炙)60g黄连45g牡丹皮60g白芍60g地黄150g麦冬75g玄参120g浙贝母75g薄荷45g山豆根75g甘草45g制法: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性状:本品为褐色的大蜜丸;功能与主治:养阴清热,消肿止痛。
-
清身饮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shenyinChongji标准编号:WS3-B-1434-93处方:枸骨叶20g玄参15g地骨皮15g龙骨(煅)25g太子参15g地黄15g糯稻根15g甘草5g制法:以上八味,龙骨粉碎成粗粉,其余枸骨叶等七味酌予碎断,与龙骨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4~75℃)的清膏。
-
通塞脉片
通塞脉片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TongsaimaiPian标准编号:WS3-Bb-0072-95处方:当归金银花党参玄参黄芪牛膝石斛甘草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60℃)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提取液,挥尽石油醚,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功能与主治:培补气血,养阴清热,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
苍玉潜龙汤
《医醇剩义》卷二:苍玉潜龙汤:处方:生地1.2克龟版18克石膏9克龙齿6克石斛9克花粉6克丹皮4.5克羚羊角4.5克沙参12克白芍4.5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主阴虚阳亢,龙雷之火冲激胃经,血热上涌,齿缝出血,面红目赤,烦扰不安者。用法用量:用藕90克,茅根15克,同煎汤代水,再煎诸药。
-
柴葛煎
处方:柴胡干葛芍药黄芩甘草连翘功能主治:透疹解毒,养阴清热。主痘疹及瘟疫表里俱热者。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服。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固真饮
《叶氏女科证治秘方》卷二:固真饮:处方:蜜炙白术6克,黄芩6克,续断(盐水炒)6克,白莲须6克,芡实6克,广陈皮6克,山药6克,杜仲(盐水炒)6克,麦冬9克,白建莲3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益肾固精。主肾阴不足。主治:妊娠四月,内热体倦,腰腿酸痛,白带淋漓,小便频数,不思饮食。用法用量:天泉水或井华水煎服。
-
栝楼根煎剂
处方:天花粉山药各60克生黄耆24克生地30克钩藤玉竹各18克杜仲泽泻各12克五味子3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生津止渴。治糖尿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常见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
加减两地汤
处方:生地5钱,玄参3钱,白芍3钱,地骨皮3钱,阿胶(化冲)2钱,焦艾3钱,益母草3钱。主阴虚夹热,月经过多,或过期数日不净,色红无块,舌红,苔黄或无苔,脉弦数。用法用量:水煎,温服。腹痛色黑有块,去阿胶,加延胡炭2钱,蒲黄炭3钱;如经期持续过久,量不太多,原方加乌贼骨1两、茜草根(炒炭)2钱。
-
加减青蒿鳖甲汤
处方:青蒿梗3钱,鳖甲3钱,生地3钱,丹皮2钱,地骨3钱,皮芍3钱,药麦冬3钱,茯神4钱。功能主治:养阴清热。主产后阴虚血燥,发热数日,午后更甚,肤热颧红,手心发烧,心烦不安,舌质淡,苔薄微黄而干,脉细数。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
加减清肌汤
《麻科活人全书》卷四:加减清肌汤:处方:柴胡黄芩生地黄当归地骨皮茯苓知母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治麻疹收后,阴亏血虚,只发热而无他症者。用法用量:淡竹叶7片为引,水煎服。
-
加减升麻葛根汤
川升麻1.5克生甘草1.5克连翘壳6克炙僵蚕9克粉葛根4.5克苦桔梗3克金银花9克干荷叶1角薄荷叶2.4克京赤芍6克净蝉衣2.4克陈莱菔9克功能主治:《喉痧症治概要》方之加减升麻葛根汤主治痧麻虽布,而头面鼻独无,身热泄泻,咽痛不腐者。功能主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方之加减升麻葛根汤功在解表透疹,清阳明里热。
-
加减生脉散
概述:加减生脉散为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一方。处方:沙参、麦门冬、生地黄各三钱,五味子一钱,牡丹皮二钱。沙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丹皮6克细生地9克功能主治:功能养阴清热。主治太阴伏暑,邪在血分而表虚,口渴,汗多,舌赤。用法用量:水煎,分二次服。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
加减犀角地黄汤
肖子伟方:加减犀角地黄汤:处方:犀角5克,生地黄2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白茅根20克,藕节15克,侧柏15克,牛膝10克,条芩10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摘录:《鲁府禁方》卷一《准绳 幼科》卷四:组成:犀角、木通、生地黄、芍药、红花、紫草、茯苓、车前草(鲜者)、地骨皮(鲜者)、甘草。
-
加味养阴清热汤
处方:玄参12克,生地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芩9克,生石膏12克,制大黄9克,侧柏叶12克,生山楂12克,桑白皮9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通腑。主素体阴虚,肺胃积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顾伯华方
-
沙参黄芩汤
处方:南沙参15克,黄芩10克,麦冬15克,茜草炭15克,槐花炭15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主邪热郁蒸,木火上犯刑金。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邢鹂江方
-
吊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兰:拼音名:Di oL n别名:硬叶吊兰、钓兰来源:百合科吊兰属植物吊兰Chlorophytumcapense(L.)O.Kuntze,以全草入药。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用于小儿高热,肺热咳嗽,吐血,跌打肿痛。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
毛赪桐
别名:大叶白花灯笼、九连灯来源:马鞭草科毛赪桐Clerodendronpetasites(Lour.)Moore[C.viscosumVent.],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台湾、浙江、中南、西南。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宣肺豁痰,凉血止血。主治肺结核咯血,感冒高热,红白痢。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牛毛七
《*辞典》:牛毛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Ni M oQī来源:为曲尾藓科植物山毛藓的全草。叶密生,干时卷缩,湿时倾立,狭长披针形,全缘,内卷;雌雄同株。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背阴的岩壁、岩穴或石隙中。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安神定志,祛风除湿,止血镇痛。治骨蒸潮热,神经衰弱,风湿疼痛,癫狂,外伤。
-
荣发胶囊
荣发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荣发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养阴清热,益气养血。2.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润肺止咳胶囊
润肺止咳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润肺止咳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用于肺热燥咳,或热病伤阴所致咳嗽。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慢咽宁袋泡茶
慢咽宁袋泡茶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慢咽宁袋泡茶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消肿利咽。用于慢性咽炎为属于阴虚痰热证,症见:咽痛,咽干,咽赤灼热或痰粘者。4.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藕节地黄汤
《医学探骊集》卷四:方名:藕节地黄汤组成:藕节炭1两,生地黄6钱,白芍4钱,黄芩4钱,茅根4钱,滑石4钱,薏仁米6钱。功效:除热滋阴,凉血止血。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各家论述:此方以藕节炭为君,惟藕节炭乃清凉之品,能祛瘀生新;佐以生地养阴清热,滑石清其结热,黄芩清其血热,茅根凉血,使血不妄行;
-
早期妊娠防甲流方
早期妊娠防甲流方由山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伟教授负责组织制订方案,2009年12月15日山东省卫生厅发布。与早期妊娠防甲流方一同发布的还有中晚期妊娠防甲流方。药物组成白术9克、黄芩9克、紫苏叶3克、金银花6克、麦门冬6克。适用人群适用于怀孕3个月内的妇女。功效功效扶正固表、养阴清热、和胃安胎;
-
中晚期妊娠防甲流方
中晚期妊娠防甲流方由山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伟教授负责组织制订方案,2009年12月15日山东省卫生厅发布。与中晚期妊娠防甲流方一同发布的还有早期妊娠防甲流方。中晚期妊娠防甲流方药物组成白术9克、黄芩9克、陈皮6克、金银花6克、麦门冬6克适用人群适用于怀孕3个月以上的妇女功效功效扶正固表、养阴清热、理气安胎。
-
糖脉通方
组成:凌霄花30g,卫矛10g,莪术8g,黄芪15g,生地10g,黄连3g,葛根10g。方解:糖尿病并发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热灼津液,血枯成瘀;热邪伤气,气虚不能鼓动血液运行,瘀血停于血脉而发病。本方采用破血通络、散瘀止痛之卫矛、莪术、凌霄花,与益气养阴清热之黄芪、生地、黄连伍用,祛邪而不伤正气。
-
中医内伤热病学说
(4)湿热蕴结发热证,治以清热化湿,亦用银翘散、三仁汤、蒿芩清胆汤、茵陈蒿汤等方化裁。(5)暑湿内蕴、气阴耗损发热证,治以益气养阴、清暑化湿,用王氏清暑益气汤、白虎加人参汤治之。(6)痰浊内蕴发热证,治以化痰行气清热,以顺气导痰汤、温胆汤加减。治以补益元气,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治之。
-
甘芍降糖片
甘芍降糖片的药理作用:白芍养阴生津,甘草能祛火、理中气。用于轻、中型糖尿病属燥热伤阴者,上消证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注意事项:1.对成年轻、中度糖尿病患者,可单独或与其他降血糖药或与胰岛素等综合使用,而对重症者切不可单独使用,必须与胰岛素综合用药。
-
口唇焦裂
口唇焦裂为症状名。多为脾胃积热、阴津不足或燥热伤津所致。见《石室秘录》。1.唇裂由脾经积热所致之口唇干燥开裂,甚则干裂出血,渴欲饮水。治宜养阴清热润燥,服泻黄饮子加减,外擦润燥油脂。2.唇裂指兔缺或外伤所致唇破裂等。
-
目碜涩
目碜涩为症状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本症指目有沙涩感。参见目沙涩:目沙涩为症状名。见《银海精微》。又名碜涩。多由风热、肝火、阴虚火旺或异物入目所致。症见眼内沙涩外,多伴有羞明流泪,红赤痒痛等。常见于外障眼病。宜结合眼及全身证候辨证施治,分别选用祛风清热、平肝泻火、养阴清热等法。
-
目瘾涩
目瘾涩为症状名。见《原机启微》。瘾,瘾疹。目瘾涩指目中似有瘾疹颗粒样碜涩不适。即目沙涩。见《银海精微》。多由风热、肝火、阴虚火旺或异物入目所致。症见眼内沙涩外,多伴有羞明流泪,红赤痒痛等。常见于外障眼病。宜结合眼及全身证候辨证施治,分别选用祛风清热、平肝泻火、养阴清热等法。
-
血热经早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血热经早的分类:血热经早包括虚热、实热两种。实热者:血热经早之实热者,多因素体内热,过嗜辛辣食物,或感受热邪,以致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治疗宜清热凉血。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症见经期提前,经量较少,血色鲜红,质稠黏,兼有颧红、手足心热等。治疗宜养阴清热。
-
血热盗汗
血热盗汗为病证名。《景岳全书·杂证谟》:“阴虚者,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治疗宜清火补阴,用当归六黄汤。《医略六书·内因门》:“盗汗属阴虚。阴虚则阳必凑之,阳蒸阴分,津液越出,而为盗汗也。”症见盗汗,伴有烦热、口干等。治疗宜养阴清热,可用六味地黄丸、益阴汤。
-
肛漏·正虚邪恋证
定义:肛漏·正虚邪恋证(analfistulawithpatternofhealthyqideficiencyandlingeringpathogen)是指病程日久,正虚邪恋,以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苔薄,脉濡为常见症的肛漏证候。
-
无时热泪
无时热泪为病证名。王肯堂云:“盖肝胆肾水耗而阴精亏涩,及劳心竭意,过虑深思动其火而伤其汁也。治宜滋补肝肾,养阴清热。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多由风热外袭,肝肺火炽,血热瘀滞等;或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异物入目亦可引起。治之当根据证情,分别选用疏风、清热、养阴、平肝、凉血、祛瘀等法。
-
虚劳发热
初病症见夜热内热虚热,本病乃为骨蒸内热潮热,治宜养阴清热,疏邪润燥(见《理虚元鉴》卷上)。《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虚劳》:“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为虚中实证,治以活血化瘀为主,用大黄(庶^虫)虫丸等方。参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热、劳热,潮热、骨蒸等条。
-
云障
云障为病证名,系指黑睛生翳如云片状者。治宜清肝明目祛痰,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通常指引起黑睛混浊或溃陷的外障眼病以及病变愈后遗留于黑睛的瘢痕,如凝脂翳、宿翳等。治法:实证多以疏风清热,解毒泻肝为主;虚证又宜滋养肝肾,养阴清热;
-
阴虚盗汗
概述:阴虚盗汗为病证名。见《赤水玄珠·汗门》。病因病机:由于阴虚热扰,津液外泄所致。《医略六书·内因门》:“盗汗属阴虚。阴虚则阳必凑之,阳蒸阴分,津液越出,而为盗汗也。”症状:症见盗汗,伴有烦热、口干等。治疗:治宜养阴清热,可用六味地黄丸、益阴汤。偏于火旺者,宜当归六黄汤。
-
子眩
是以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伴面浮肢肿,甚者昏眩欲厥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症状:郑玉峰《万金方》:“妊娠头眩躁闷,不能举动,心震不安,名曰子眩。”病因病机:本病多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所致。治疗:治宜养阴清热,平肝潜阳。治用一贯煎,或天麻钩藤汤,或杞菊地黄丸等。
-
胎热不安
胎热不安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多因孕妇素体阳盛,嗜食辛辣,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复因孕后血聚养胎,阴血更虚,阳热更盛,热扰冲任。其症或热、或烦、或渴、或躁、或漏血尿赤,以致胎动不安。治宜养阴清热安胎。方用保阴煎。潮热加地骨皮;肺热多汗加麦门冬、枣仁;血热甚加黄连。
-
舌痛
概述:舌痛(tonguepainglossodynia)为症状名。是指舌头疼痛的表现。舌痛的辨证治疗:火热上炎:症状:患者舌上起红刺,舌痛而难举。方药治疗:治宜清热泻火,可用黄连解毒汤、导赤散等加减治疗。阴液伤:症状:患者口舌干燥而痛,或舌光剥。方药治疗: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甘露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治疗。
-
舌长
舌长为病证名。此外,心火炽盛,热病伤阴、肾阴亏损等也可致本病。《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舌纵涎下,烦愧,取足少阴。”治宜泻热解毒,清火涤痰,用黄连温胆汤、三黄凉膈散等加减;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养阴清肺汤等加减;胃气虚寒者,舌伸长吐出口外,收缩无力,口吐清涎,四肢逆冷,脉象沉伏。
-
舌出
舌出为病证名。舌体伸出口外而不能收。出《伤寒论》。因心火炽盛者,症见舌伸出口外不收,肿胀多涎,治宜清心泻火、涤痰开窍,用黄连解毒汤加竹沥、大黄、木通;因热病后阴液伤,而热未尽,症见舌伸长吐出口外,无力收缩,舌起裂纹,治宜养阴清热,用知柏地黄丸。
-
妊娠眩晕
概述:妊娠眩晕为病名。见顾允若《妇科辑要》。郑玉峰《万金方》:“妊妇头眩躁闷,不能举动,心震不安,名日子眩。”病因病机:多属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所致。症状: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心烦急躁。治疗:宜养阴清热,平肝潜阳。用一贯煎,或天麻钩藤汤,或杞菊地黄丸等。
-
妊娠衄血
妊娠衄血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女科》。多因孕妇素嗜辛辣,积热不散,孕后仍嗜食不辍,积热更炽,上蒸于肺,灼伤肺络,血热上冲,发为鼻衄。若鼻衄不止,血少不足养胎并热伤胞络,则有堕胎之虞。治宜养阴清热,止血安胎。方用丹皮汤(《竹林寺女科秘方》:丹皮、黄芩、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