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运临四季
土运临四季为运气术语。甲己均为土运,辰、戌、丑、未四支(季)都是土运寄王之位,中运土与此四岁支同气,故所指即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四年均为岁会。岁会又称岁位。《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出《周易·系辞上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构成了五行运化。《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中将九宫配八卦,各有专名、数字和八方来风,中医理论以此预测疾病的流行和预防治疗。后世针灸医家又根据九宫数的变化,结合八脉八穴,形成灵龟八法。
-
火运临午
火运临午为运气术语。戊为火运,午为火的正位,中运火与岁支午同气,故所指即戊午年为岁会。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即土居中央,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则为岁会年。《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
岁会
岁会为运气术语。又称岁位。岁会是指岁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相同。《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丁为木运,卯为木的正位,中运木与岁支卯同气,故所指即丁卯年为岁会。戊为火运,午为火的正位,中运火与岁支午同气,故所指即戊午年为岁会。
-
岁位
岁位为运气术语。岁会是指岁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相同。岁会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即土居中央,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则为岁会年。《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
水运临子
水运临子为运气术语。又称岁位。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即土居中央,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则为岁会年。《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
木运临卯
木运临卯为运气术语。丁为木运,卯为木的正位,中运木与岁支卯同气,故所指丁卯年为岁会。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即土居中央,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则为岁会年。《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
吠陀人
又称吠陀人。17世纪后,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推行种植园经济,破坏大片森林,维达人的采集渔猎生活受到干扰,生活极为困难,最后被迫迁至东南部贫瘠地带。维达人分若干外婚制母系氏族,以野猪、孔雀等图腾命名。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极为简单。行一夫一妻制,婚后从妻居,交表亲也普遍。
-
维达人
又称吠陀人。17世纪后,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推行种植园经济,破坏大片森林,维达人的采集渔猎生活受到干扰,生活极为困难,最后被迫迁至东南部贫瘠地带。维达人分若干外婚制母系氏族,以野猪、孔雀等图腾命名。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极为简单。行一夫一妻制,婚后从妻居,交表亲也普遍。
-
针灸经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针灸经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是为适应国际间针灸学术交流的需要所制定的经化穴名称标准化方案。1980年10月日本安瑞中岛医师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临时顾问访华,考察中国针灸穴名现代化与穴名标准化的研究情况。此后中日两国针灸学者认真讨论了针灸经穴名称准标化方案问题,双方同意14经穴名为361个。
-
清邪
清邪雾露轻清之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
-
新洛
新洛九宫之一。乾宫。主立冬、小雪、大雪三节,共四十五日。《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
-
浊邪
浊邪病因学名词。多指湿浊之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温热论》:“浊邪害清也。”参湿浊条。
-
亟夺
亟夺㈠音气(qì)。屡次夺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无泄皮肤,使气亟夺。”㈡音极(jí)。急速夺去。《素问·腹中论》:“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
-
齐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收齐。”原文指收气与长、化之气相平,意即收气正常。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音jì济)·齐:齐音(jì济)。《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必齐主治。”《黄帝内经灵枢·终始》:“其时为齐。”齐,指针刺的刺数和深浅的程度。古以针为砭剂,相当于服药的剂数。
-
鸡距子汤
处方:鸡距子。功能主治:饮酒发热。摘录:《不居·下集》卷十二《不居 下集》卷十二:组成:鸡距子。主治:饮酒发热。
-
胃脘内痈
胃脘内痈病名。胃脘部之内痈。出《素问·腹中论》:“此下则内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病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即胃脘痈。参见该条。
-
却忿散
《辨证录》卷九:组成:柴胡1钱,半夏1钱,甘草1钱,薄荷1钱,黄芩1钱,神曲1钱,当归3钱,茯苓3钱,白芍4钱,炒栀子2钱。主治:动多气恼,大声骂詈,觉饮食坐卧居处晋接,无非可怒之场,身热胸满,两胁作胀。用法用量:水煎服。
-
三乌追风散
《扶寿精方》:方名:三乌追风散组成:川乌、草乌(各以火炮,水淬去毒)、何首乌、石菖蒲、甘草。用法用量:每次1分,紫苏、荆芥煎汤送下,或酒下亦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药禁忌:服后宜居密室,切忌触风。
-
瓦利斯人
瓦利斯人(Wallis)太平洋中部瓦利斯群岛(见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的民族。因其主要居住在乌韦阿岛上,又称乌韦阿人。属南方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为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其祖先约在1000多年前自萨摩亚迁来,在此从事农业和渔业,种植芋薯、椰子和香蕉,饲养猪、鸡、狗,捕捞珍珠贝和鱼类。
-
危地马拉人
其中有印欧血统人、印第安人(主要有基切人、卡克奇克尔人、马梅人、凯克奇人、波科曼人、乔尔人等)、白人,东北地区还有少数黑人。多信天主教,印第安人尚保留着古老的多神教信仰,崇拜太阳和月亮。危地马拉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咖啡、香蕉、豆类、辣椒、西红柿、棉花等。
-
金腰属
中文名金腰属拼音名jinyaoshu拉丁名Chrysosplenium中国植物志34(2):234属下物种蔽果金腰、长梗金腰、大武金腰、大叶金腰、单花金腰、滇黔金腰、多枝金腰、峨眉金腰、贡山金腰、褐点金腰、建宁金腰、睫毛金腰、居间金腰、理县金腰、林金腰、裸茎金腰、蔓金腰、毛边金腰、毛柄金腰、毛金腰、毛金腰(原变种)、绵毛金腰、绵毛
-
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犯罪人的心理状态指犯罪人在预备犯罪以及着手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1)犯罪的预备心理占居主导地位。在预谋性犯罪中,犯罪人还要进行一系列观察、思维、推理、判断活动。兴奋与自信心理;紧张、恐惧心理;愤怒、仇恨、嫉妒等情绪。一般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犯罪成功后的满足感;
-
内倾性格
内倾性格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人的心态倾向是指向客观外部世界还是指向主观内部世界而划分的两种性格类型之一。典型内倾性格的人表现得安静、退居、自省,喜欢阅读,而不喜欢与人交往,除少数朋友外,与别人保持距离,不易激动,处事谨慎,喜欢整齐有序的生活方式等。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典型内倾性格的人是很少的。
-
沈启明
沈启明即沈好问。沈好问为元代医家。字裕生,号启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据《仁和县志》载:先世以针灸隶籍太医院,随宋南渡,徙居仁和(杭州),杭人传为“沈铁针”。
-
沈铁针
沈铁针即沈好问。沈好问为元代医家。字裕生,号启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据《仁和县志》载:先世以针灸隶籍太医院,随宋南渡,徙居仁和(杭州),杭人传为“沈铁针”。
-
沈裕生
沈裕生即沈好问。沈好问为元代医家。字裕生,号启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据《仁和县志》载:先世以针灸隶籍太医院,随宋南渡,徙居仁和(杭州),杭人传为“沈铁针”。
-
病穴
病穴为取穴以后,用手指按压,指下有特异感觉,或虚软,或坚硬,或结节、或有包块、条索状物,按压时病人感到疼痛或舒服的部位称为病穴。此处或针或灸,疗效较为显著。一说指病邪留居的部位。
-
马应勋
马应勋为明代医生,字启明,原女真族人。少颖悟,承祖岐黄之术,后遇高僧授方书。居城北,以医道济人,有奇验,延之者日百余人。重建育婴所,存活婴无数。后由廪生拔贡。卒年83岁。
-
王金
王金为明代医家,字芝山,西安(今属陕西)人。年17岁时因救落水道人而授予秘术。明世宗好方术,被召,见宠,出入宫廷20年,后因医世宗病不愈而谪戍闽海,数年后徙居开封府。子继怀,亦精医药。
-
石筱山
江苏无锡人,久居上海。石晓山之子。20岁时独立应诊。继承家学,汲取诸家之长,专伤科,兼针灸、外科,临床治疗颇多整体综合疗法,手法与针药并重。自拟柴胡细辛汤治疗脑震伤,每获良效。其家传外用之三色敷药,疗效颇佳。晚年整理其经验,撰《正骨疗法》(1959)、《石筱山医案》(1965)等。
-
原发不孕症
原发不孕症(primaryinfertility)又称全不产,是指以育龄妇女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为主要表现的不孕症。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
寿养丛书
《寿养丛书》为养生著作。包括16种:《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纂》(缺下卷)、《养生月览》、《摄生集览》、《摄生要义》、《类修要诀》、《厚生训纂》、《山居四要》、《寿亲养老书》、《食物本草》、《食鉴本草》、《养生食忌》、《养生导引法》、《保生心鉴》、《修真秘要》、《锦身机要》。
-
寇宗奭
简介:寇宗奭为宋代药学家。学术贡献:于本草学尤有研究,尤重视药性之研究。谓:“疾病所可凭者医也,医可据者方也,方可恃者药也。”寇宗奭撰《本草衍义》二十卷(1116年)。李时珍曰:“参考事实,核其情理,援引辨证,发明良多,东垣、丹溪诸公,亦尊倍之。”又指出:“以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是其误也。”
-
汪汝懋
汪汝懋元代医家。字以敬,号遯斋,桐江野客。安徽歙县人,尝官于定海县凡五年,兼通医学。尝著《山居四要》,刊于世。
-
外湿
外湿指外感之湿邪。如气候潮湿,久居湿地,或感受雾露之邪,或涉水淋雨,或从事水中作业等。《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
俞桥
俞桥明代医家。少举业,潜心于理学,兼涉岐黄术。嘉靖(1522-1566年)以名医被征,官至太医院院判。于方书无所不悉,更博访名家,搜集古今秘方,曾得刘完素、张洁古、李东垣等名医未刊刻之手稿。著《医学大原》,已佚。另著《广嗣要语》,谓天地之气尚且可以转移,人体更可以摄养调理,使身体强健而延续子嗣。
-
杨世芬
杨世芬清代医生。字菊农,里居不详。尝任太医院八品吏目,兼上药房值宿司药官。
-
杨世葆
杨世葆清代医生。字心源,里居欠详。尝任太医院八品吏目,兼东药房值宿供奉官。
-
阳乘阴
阳乘阴是指阴阳相乘脉象。浮滑洪数一类的阳脉,出现在属阴的尺部,称阳乘阴。《难经·二十难》:“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丁德用注:“今阴虚不足,阳入乘之,故阴部见阳脉。”
-
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养生专著。明·高濂撰。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本书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养生专著,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现有清嘉庆十五年(1810)弦雪居重订本等。
-
张仁锡
张仁锡清代医家(?-1860年)。字稀白,青浦(今属上海市),后徙居嘉善(今属浙江)。精诊断法,尤擅长切诊。尝著《癍疹新论》,另有《痢症汇参》、《医案》、《医说》等。
-
潜斋医书五种
《潜斋医书五种》医学丛书。清·王士雄撰。刊于1854年。包括《王氏医案》、《医案续编》、《霍乱论》、《温热经纬》、《随息居饮食谱》五种。现存清刻本及石印本。
-
伏邪新书
《伏邪新书》为温病著作。清·刘吉人撰。刘氏认为在需要调理的慢性病中,“内有伏邪为病者,十居六七,其本脏自生之病,不兼内伏六淫,十仅三四”(见自序)。书中分别阐述伏燥、伏寒、伏风、伏湿、伏暑、伏热的证治较详。此书有《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
汤
汤㈠(tāng,音堂)①热水。《灵枢·九针十二原》:“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素问·评热病论》:“饮之服汤。”马莳注:“又当饮之以汤剂。”㈡(tàng,音烫)通“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
-
坦然
坦然为明代针灸家。据《太平府志》载:善针灸术,针细如毛,长不过寸许,治多验。坦然为明代医僧。居歙县(今属安徽)北八十里的箬岭上。擅长针灸,所用针纤细如毛,长不过寸许,一投辄效。某人瘫痪二年,屡针不效,静思恍然:“此人皮肉肥厚,短针不足用也。”乃易金针长五寸,一针而愈。复针胡振声中风僵卧两天,旋愈。
-
实风
实风指与季节当令相合的剧烈之风。如春东风、夏南风、秋西风、冬北风等。《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灵枢·刺节真邪》:“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
-
沈好问
沈好问为元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据《仁和县志》载:先世以针灸隶籍太医院,随宋南渡,徙居仁和(杭州),杭人传为“沈铁针”。其先世尝供职宋太医院,业小儿医。好问取家藏医籍,研读多年。因天资聪颖,治疾皆有效。后入太医院任院判。尝著《素问集解》、《本草类要》、《痘疹启微》等,惜均未见传世。
-
少阳为枢
少阳为枢为经脉生理特点。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少阳为枢指少阳居三阳之中,属半表半里,为出入的枢纽,故名。
-
妊娠数堕胎
妊娠数堕胎病名。指妇人屡孕屡堕。相当于习惯性流产。《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若血气虚损者,子脏为风冷所居,则血气不足,故不能养胎,所以致胎数堕。”参见滑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