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良方
《经验良方》医方著作。三卷。清·陆画邨辑。刊于1786年。本书属于民间验方汇编,内容按疾病分类,所收方剂多简便实用。书中并收载了《孙真人海上方》等书的部分方药。现存清刻本。
-
周其芬
周其芬清代广东顺德人。字桂山。邑中孝廉。通医,尝将亲见及手验之方辑为《经验良方》以症类方,附录成药。后由同邑梁玉成、金陵莹轩氏分别增补而成《增刊经验良方》(1829年)、《济世良方合编》六卷(1845年)。
-
叶香侣
叶香侣即叶慕樵。叶慕樵为清代医家。字香侣,浙江武林(杭州)人。曾摘录曹鞠庵《本草纲目万方类编》中的简易平稳的方剂,并补以《内经知要》、《颐生微论》、《传忠录》、《经验良方》等书的方论,编成《平易方》4卷(1804),另编有《万病治疗指南》一书(1804)。
-
丘可封
丘可封为明代医生。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曾任国子监典簿等官,通天文,尤精于《内经·素问》,但泥于太素脉。编辑有医书和经验良方,都已失传。
-
汇刻经验良方
《汇刻经验良方》为书名。《汇刊经验方》为医方丛书。清·毛世洪等辑。又有《汇刻经验良方》、《经验良方汇编》等名。主要包括《便易经验集》、《续刊经验集》、《叶氏(天士)经验方》、《张卿子经验方》、《几希录附方》、《敬信录经验方》、《良方拣要》、《济世养生集》等多种以验方为主的著作。现存两种清刻本。
-
吕尚清
吕尚清为明代医家。因慕陆贽撰《经验方》之义,每检阅孙允贤、李东垣、杨宣、魏君用诸家秘方,成《经验良方》一卷。
-
竹林寺女科
概述:《竹林寺女科》为书名。《竹林女科证治》全文在线阅读:/guji/273/zhulinnvkezhengzhi/index.html《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为女科丛书。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卷中、下为产后生化汤论及经验良方。又名《妇科秘传》、《妇科秘方》,1卷。书中记述月经40症、胎前38症、产后15症的证治。
-
胃禁
胃禁病证名。出《痘疹经验良方》。禁疮之一。痘疮之毒火内灼于胃,使痘毒不能宣发于肌表,脾胃受灼。其痘现于口唇之间,或三四点相连;或者诸痘未成浆锭,此痘已先黄熟,兼见面色潮红,气粗热甚,口臭异常。治宜清胃解毒,用清胃散加减。
-
血虚难产
血虚难产为病证名。《傅青主女科》下卷:“妊娠有腹痛数日,不能生产,人皆曰气虚力弱,不能送子出产门。谁知是血虚胶滞,胞中无血,儿难转身乎。方用送子丹(生黄芪一两,当归一两,麦冬一两,熟地五钱,川芎三钱)。”《妇科经验良方》亦曰:“血虚则子宫濡润不足,不能滑利故难产,宜大补气血,儿易转动,自然降生。”
-
幼幼集
《幼幼集》为儿科著作。明·孟继孔撰。刊于1593年。卷1《孟氏治痘详说》为作者治疗痘证的经验;卷2《孟氏杂症良方》,为作者对儿科诸病证治的论述;卷3《钱氏经验良方》;卷4《上用方》系作者集录钱乙等儿科医家的经验方。现存初刻本等明清刻本。
-
隐病
隐病见杨志一《妇科经验良方》。女阴部各种疾患的总称。包括阴痒、阴挺、阴疮、阴冷、阴吹等。
-
医苑
《医苑》医学丛书。包括《玉函经》、《注解胎产大通经》(梁·杨子健撰)、《秘传离娄经》(眼科著作。不著撰人)、《小儿痘疹经验良方》(清·魏君用编)、《医萃》(明·肖昂撰)、《医抄》(不著撰人,包括《玉籍方抄》、《经验方抄》)、《胤嗣录》(明·刘玚述)、《轩辕黄帝补生后嗣论》(不著撰人)共八种。
-
叶慕樵
叶慕樵为清代医家。字香侣,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曾摘录曹鞠庵《本草纲目万方类编》中的简易平稳的方剂,并补以《内经知要》、《颐生微论》、《传忠录》、《经验良方》等书的方论,编成《平易方》4卷(1804),另编有《万病治疗指南》一书(1804)。均有刊本行世。
-
杨馥樵
杨馥樵清代医家。履贯欠详。字舒和,浙江杭县人。与潘辉墀合辑《经验良方》,另有《凡方二百种》,现有刊本行世。
-
郑子振
郑子振清末莫厘(今江苏吴县)人。尝抄录古圣贤名言及经验良方作为“医治心身之善本”。后又编集《集善录》两卷,采录验方及急救诸法,后由同邑席锡蕃载入《惠然公坛》(1918年)。
-
宁坤秘籍
《宁坤秘籍》为书名。实际上是题名《竹林寺女科》的传本之一。清代刊行。卷上载妇科91症,79方;卷中、下为产后生化汤论及经验良方。本书另有收载妇科110症或110症等多种传本,书名亦有所改动,而内容则以91症本为基础。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
汇刊经验方
《汇刊经验方》为医方丛书。清·毛世洪等辑。又有《汇刻经验良方》、《经验良方汇编》等名。主要包括《便易经验集》、《续刊经验集》、《叶氏(天士)经验方》、《张卿子经验方》、《几希录附方》、《敬信录经验方》、《良方拣要》、《济世养生集》等多种以验方为主的著作。同一书名,选刻的种类可从数种至十余种不等。
-
福济全珍
《福济全珍》医书丛书。包括四种医著,即清·庄一夔《遂生编》一卷,《福幼编》一卷;清·周鹤群《良方集要》一卷;清·李嘉祥《经验良方》一卷。现有清刻本。
-
水禁
系禁疮之一。出《痘疹经验良方》。痘疮将出,毒气方炽,误食生冷,以致痘毒停滞皮肉之间,隐隐有红点,或于头面、两胁、手足之际,发有水疱。如冷气在内,则腹痛肚胀;冷气在外,则发热恶寒,称为水禁。治以温经散寒为主,如肉桂、丁香、升麻、茯苓、大腹皮之类。冷食伤及脾胃者,需防泄泻,再加山楂。
-
钱峻
钱峻清初医家。字青棆。浙江吴兴人。辑有《经验丹方汇编》(1707年),该书选方精审,所录之方均为作者亲验,切合临证实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经陈彦吾续补更名为《观心书屋经验良方》。
-
平希豫
平希豫清代医生。江苏上海县人。医术高明,治病有奇效,人以“怪”称之。尝辑《经验良方》一书,未见行世。
-
潘为缙
潘为缙清代医家。字云师,天都(今安徽歙县)人,其生平欠详,尝撰《血症良方》一卷,又名《血病经验良方》,现有刻本行世。
-
孟继孔
孟继孔明代儿科医家。尝任南京太医院吏目。后据其专研先贤儿科医书心得,参合临证体会,编成《幼幼集》四卷(1593年)。书中包括《孟春沂治痘详说》、《孟氏杂证良方》、《钱氏经验良方》、《上用方》各一卷。重视小儿虎口指纹诊法,注意配合四时用药,对疳证治疗颇有心得。次子景沂,以大方脉著名。
-
毛世洪
毛世洪为清代医家。字达可,又字枫山。善于脉诊,辑有《济世养生集、便易经验集》(又称《养生经验合集》)等书。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有求者,不计贫富均应之。于田舍间诊病,虽山区僻壤,未尝肩舆,甚得病家赞颂。另有《济生养生集》一卷行世。书名亦略有差异,包括《经验良方》、《新集良方》等多种。
-
禁疮
禁疮病证名。出《痘疹经验良方》。指痘疹初出,或一二点,见于隐僻辏节、四肢之间。古人认为此疮一出,则其痘疮不得宣发成浆,故称禁疮。分胃禁、火禁、水禁、风禁、寒禁。详见各条。
-
傅懋光
傅懋光(约1573-1644年)明代医家。初习举业,二十余岁北上京师(今北京),弃儒习医,遂详读《素问》、《难经》及诸家医书。曾为朝鲜内医院教习官御医崔顺立等讲析医学疑义,任正教。因此而擢升上林苑右监丞。崇祯八年(1635年)官至太常寺卿,掌太医院事院使。另辑有《医学集要经验良方》八卷行世。
-
翻花
①指外阴部有物翻出或挺出。杨志一《妇科经验良方》:“阴户忽然有物挺出,如阴茎然;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减。”②分娩后,因阴户燥热而致翻花。《卫生鸿宝》卷五:“产后玉门燥热,遂成翻花。泽兰叶四两,煎汤熏洗二三次即收,或加枯矾。又阴中生笋,长半寸,用川连半斤,煎水半锅,入盐一撮,盆盛,乘温坐盆内。”
-
董凤翀
董凤翀明末清初儿科医家。三原(今属陕西)人。精儿科证治,尤擅长治疗痘疹。积行医40年之经验,复采摭群书,分类编集成《痘疹经验良方》六卷(1687年),后由其子俊臣(汉杰)编次刊行于1694年。《中国医学大辞典》作董奉翀,谓著《活幼精要》。
-
巴豆方
《普济方》卷五十九引《经验良方》处方巴豆1枚(去油取霜)。功能主治伤寒后不能转摄,舌出不收者。名见《普济方》卷三零八处方鼠妇虫7合,豉7合,巴豆3枚(去心)。用法用量合猪脂涂之。功能主治肾气虚,耳内如风水鸣,或如钟盘声,卒患耳聋。用法用量上以蜡熔为筒子,纳耳中,日1易之。主治:卒中射工水弩毒。
-
白膏子
《医方类聚》卷一八七引《经验良方》:白膏子:处方:牡蛎少许。功能主治:接骨。主用法用量:用糯米粥调之,涂伤折处,却以杉木板夹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七引《经验良方》《医方类聚》卷一六九引《新效方》:组成:北硫黄2两(别研如粉,舶硫黄亦可),砒霜1钱半(别研),腊月猪脂8两(熬净)。
-
白糯丸
处方:大白芷1两(为末),真糯米5钱(炒赤色)。制法:上为末,糯米为丸。功能主治:老人小便凝停白浊,卒死,头昏。无木馒头,用根亦可,后用《局方》补肾汤调补。后生禀赋怯弱,房室太过,小便太多,水道蹇涩,小便如膏脂,加石菖蒲、牡蛎。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
-
擦牙止痛散
处方:牙消3钱,硼砂3钱,明雄黄2钱,冰片1分5厘,麝香5厘。制法:上为极细末。用瓶封固,勿令走气。功能主治:止虫牙痛。主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擦牙,吐出涎水,漱尽痛止。摘录:《急救经验良方》
-
车前汤
《伤科补要》卷四:车前汤:处方:车前子1钱,枳壳1钱,归尾1钱,赤芍1钱,木通1钱,桔梗1钱,大黄1钱,芒消1钱。宜加海人草。用法用量:上捣烂,取汁1钟,入蜜1合,水煎服。《圣济总录》卷一五三:组成:车前子1分,淡竹叶1分,黄芩(去黑心)1分,阿胶(炙燥,杵碎)1分,生地黄1分。主治:经血暴下,兼带下。
-
抽刀散
摘录:《妇人良方》卷七引陈日华方《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经验良方》:抽刀散:处方:大川乌1两(炮,去皮脐,炒黄色),五灵脂半两,良姜半两,芸薹子(隔纸炒)半两。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经验良方》《产乳备要》:抽刀散:处方:川乌头(炮,去皮脐)、牡丹皮、芍药、干姜(炮)、桂心、没药、当归各等分。
-
纯阳青蛾丹
处方:青鱼胆不拘多少。制法:上药以生石膏和匀,须干湿得宜,阴干为末,每两加梅片1钱,共研匀,瓷瓶收固。功能主治:双单乳蛾,喉闭。用法用量:遇证吹之,立即开关。陈者更妙,勿泄药气。摘录:《急救经验良方》
-
催生万金不传遇仙丹
别名:雄黄丸、催生遇仙丹处方:蓖麻子14粒(去壳),朱砂(研)1钱半,雄黄(研)1钱半,蛇蜕1尺(烧存性)。制法:上为末,浆水饭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催生。主用法用量:雄黄丸(《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经验良方》)、催生遇仙丹(《古今医鉴》卷十二)。摘录:《百一》卷十八,名见《妇人良方》卷十七)
-
大芎犀丸
处方:川芎2两,生犀屑3分,防风半两,白菊花(邓州者)3两,香白芷(略炒)半两(蔡州者,锉细),细辛(华荫者,去苗)1分,甘草(炙)1分,龙脑(研)1钱。功能主治:清头目,化痰。主风虚,头目昏眩,肢节烦倦,痰涎垂盛,意思昏倦,或头痛。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六引《经验良方》
-
跌打万金丸
处方:乳香2两,苏木2两,没药2两,自然铜2两,地龙2两,无名异2两,当归2两,土鳖2两,血竭1两,生军1两,硼砂1两,碎补1两,马钱子1两。功能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疼痛不止,肉皮不破者。用法用量:每服1钱,黄酒或淡醋汤送下,6小时1次。连服3料,断筋折骨,自然连接。注意:须戒房事三年。摘录:《温氏经验良方》
-
跌打万应散
处方:麝香1钱2分,血竭1钱2分,红花4钱,冰片1钱2分,乳香1钱2分(去油),没药1钱2分(去油),辰砂1钱2分(飞),耳茶1钱4分,归身1钱。用法用量:跌打伤筋折骨,血流不止,速用此散敷伤口,再用黄酒送下此散1分,立时止痛;骨折除伤口敷药外,再于伤口上下1尺以内有骨节处,用药少许揉擦,其断骨自响自接;
-
二豆饮
处方:小黑豆1升半,绿豆1升半(淘),赤小豆2两,甘草节2两。功能主治:防痘,稀痘。主用法用量:每日水煮,任意食豆饮汁。痘疹流行时,预服痘自不发,虽出必稀少。摘录:《经验良方》
-
橄榄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橄榄散:处方:橄榄核不拘多少。功能主治:肠风下血,久不愈者。制法:上烧存性,为末,入轻粉。主治:唇紧,燥裂生疮。用法用量:以猪油调涂患处。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温氏经验良方》:方名:橄榄散组成:橄榄1斤(连核捣烂)。主治:多年羊癫疯症。
-
狗脊膏
《普济方》卷二七六引《经验良方》:狗脊膏:处方:商草1两,黑狗脊(生用)1两(为末,口含浆水洗之)。用法用量:方中商草,《医方类聚》引作“商黄柏”。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六引《经验良方》《卫生宝鉴》卷十三:方名:狗脊膏组成:硫黄半两,雄黄半两,信1钱,川乌半两,黑狗脊半两,白矾半两,巴豆2个。主治:疥。
-
归连汤
《眼科阐微》卷三:归连汤:处方:当归1钱,黄连1钱,黄芩1钱,铜绿7分,皮消7分,白矾7分。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引《经验良方》《诚书》卷十五:组成:升麻2两,黄连2两,大黄2两,川芎2两,羚羊角2两,红花2两,归尾2两,甘草2两,黄芩3两,金银花3两。主治:丹毒初发,血热毒盛。用法用量:水煎服。
-
桂铁散
处方:铁粉3分1,桂3分1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水肿愈后,因纤维弛缓易再发者。用法用量:每日服4-5钱。摘录:《经验良方》
-
寒水膏
别名:寒水石膏处方:寒水石2两(为末,谓之软石膏,明者,择明月盈夜,埋地中露天3日夜,薄土盖,捐其月华,取出不见火,研),清麻油1两,黄蜡1两,黄丹1两,枫香2两。功能主治:发背。用法用量:寒水石膏(《普济方》卷三一三)。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
-
黑汞膏
处方:黑汞8钱,家猪脂24钱。制法:上炼和。功能主治:疥癣。用法用量:擦患部。摘录:《经验良方》
-
黑汞散
处方:黑汞、硫黄3倍。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疥癣。用法用量:每服1钱。摘录:《经验良方》
-
黄汞丸
处方:加罗蔑尔5厘,龙脑5厘,大黄5分。制法:为丸。功能主治:霉毒。用法用量:1日服尽。摘录:《经验良方》
-
鸡角散
处方:鸡子白、皂角。功能主治:天蛇伤。用法用量:上以鸡子白刷疮内,候痒,烧皂角为末掺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七引《经验良方》
-
加料神异透骨膏
处方:露蜂房(细剪,事治极净)5钱,杏仁(去皮尖)5钱,清油10两,川山甲4钱,当归1两,木鳖子8个(去皮),白胶香(明者)4钱,虢丹4两(净),蛇蜕皮5钱(盐少许,入水洗净),葱(连须叶)10茎,乳香2钱,没药2钱,男子乱发(洗净,挪却鸡子大,用童男童女者佳)加玄参半两,黄耆4钱。功能主治:消肿定痛,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