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士铎
陈士铎清代医家。字敬之,号远公、朱华子、大雅堂主人。以“吸治法”治疗胎盘不下等,皆属此类。尚有《洞天奥旨》,内容多取自祖传之古今验方,主张外证内治。此外,尚有其他著作问世,包括《脉诀阐微》,《内经素问尚论》、《灵枢新编》、《外经微言》、《六气新编》、《历代医史》、《伤风指迷》,未见传世。
-
辨症玉函
所著有《内经素问尚论》、《灵枢新编》、《外经微言》、《本草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石室秘录》、《辨证录》、《辨证玉函》、《六气新编》、《外科洞天奥旨》、《伤寒四条辨》、《婴孺证治》、《伤风指迷》、《历代医史》、《济世新方》、《琼笈秘录》、《黄庭经注》、《梅花易数》等书行世。”
-
朱华子
朱华子即陈士铎。陈士铎为清代医家。号远公,别号朱华子。浙江山阴人,生活于17世纪。幼年家贫,读史书。年长习医,读医书几十年。曾客游燕都(今北京),伪称遇异人而将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和医家傅青主所传之著述《石室秘录》、《洞天奥旨》、《辨证录》整理成书,并掺入不少他人经验,经人资助,刊行于世。
-
洞天奥旨
《洞天奥旨》外科著作。又名《外科秘录》。清·陈士铎述。刊于1694年。本书托名“岐伯天师”所传。卷一-四统论疮疡病候,诊法及用药;卷五-十三记述外科、皮肤科及金刃、跌打、虫兽伤等150余种病证的治法;虽然所述为外科,但作者依然重视辨证论治,尤其重视辨明经络、阴阳,内容比较丰富,用药颇有独到之处。
-
山羊角
《中医大辞典》·山羊角:山羊角为中药名,出清·陈士铎《本草新编》。性味归经:咸,寒。功能主治:平肝,镇痉,清热,明目。治小儿惊风抽搐,癫痫,肝阳头晕、头痛,目赤肿痛,夜盲。药理作用:动物试验表明,山羊角的退热、镇静作用较羚羊角略差。原形态:详"山羊血"条。治小儿惊痫,头痛,产后腹痛,经痛。
-
傅青主
简介:傅山(1607-1684年),明末清初医学家、文学家。明亡后,居土穴中,奉母,坚不仕清。一说《傅青主女科》节自陈士铎《辨证录》等医书,系托名著作。另著有《大小诸症方论》(1673年),据顾炎武序(1673年)称“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儿科》一卷、《男科杂症》一卷”,可见以上医书确为傅氏所著。
-
外科秘录
《外科秘录》为书名。清·陈士铎述。刊于1694年。本书托名“岐伯天师”所传,故以《洞天奥旨》为书名。4统论疮疡病候,诊法及用药;13记述外科、皮肤科及金刃、跌打、虫兽伤等150余种病证的治法;16选录各家外科治疗方剂。作者治疗外科病证十分重视辨明经络、阴阳,内容比较丰富,用药颇有独到之处。
-
吴景澄
吴景澄清代医家。号小舫、晓舫,河南潢川人。邑痒生。尝获《青囊纂要》(旧题华佗纂),依书处方治病,甚为见效,乃以之与陈士铎之《石室秘录》合纂,成《秘录青囊合纂》,今有其抄本行世。
-
石室秘录
《石室秘录》为综合性医著。清·陈士铎述。刊于1687年。卷一~五,不分病证、脉象,统述正医、反医、内治、外治等128法,并分列治疗方剂。书中议论不同于一般医学论著,其中有不少独特的见解,治法、处方尤多新意。卷6为伤寒、杂病类证治。全书假托岐伯口授,张机、华佗、雷公评述,实为傅山遗著,经陈氏补充整理而成。
-
辨证录
《辨证录》综合性医书。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及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每于循乎常理之间突发反问,然后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舌脉的诊察。
-
傅山
简介:傅山(1607-1684年),明末清初医学家、文学家。明亡后,居土穴中,奉母,坚不仕清。一说《傅青主女科》节自陈士铎《辨证录》等医书,系托名著作。另著有《大小诸症方论》(1673年),据顾炎武序(1673年)称“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儿科》一卷、《男科杂症》一卷”,可见以上医书确为傅氏所著。
-
万年青叶
《中医大辞典》·万年青叶:万年青叶为中药名,出自清·陈士铎《本草新编》。功能主治:强心利尿,清热解毒,止血。痔疮、坐板疮,煎水洗。治心力衰竭,咽喉肿痛,咯血,吐血,疮毒,蛇咬伤。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汁涂。(《江西草药》)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万年青鲜叶每日3-5钱,水煎,分3次饭后服,5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