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掌
指掌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手掌部,中指与无名指指蹼缘稍后,第三、四掌指关节前方近中指侧。左右计2穴。主治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一般斜刺0.8~1.2寸。
-
落枕
方一:选穴:落枕穴、阿是穴、后溪、悬钟、大杼。气滞血瘀:症状:症状反复发作,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部位固定,转动不利,肌肉痉挛酸胀,多在劳累、睡眠姿势不当后发作,舌暗,可见瘀点,苔白,脉弦涩。俯掌,于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凹陷处取穴。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掌背动脉分布。一般直刺0.3~
-
手心主
本穴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热血攻心、掌热、心烦闷、舌肿痛、痰涎壅盛、牙关紧闭、暴仆等症,均以放血为佳。中冲穴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中冲配劳宫、大陵,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掌中热。中冲穴研究进展:对视野的影响:针刺中冲对视野有一定影响,而且与经络感传有关。
-
中冲
本穴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热血攻心、掌热、心烦闷、舌肿痛、痰涎壅盛、牙关紧闭、暴仆等症,均以放血为佳。中冲穴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中冲配劳宫、大陵,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掌中热。中冲穴研究进展:对视野的影响:针刺中冲对视野有一定影响,而且与经络感传有关。
-
关冲
概述:关冲为经穴名(GuānchōngTE1)中冲穴的位置。关冲穴位于手指,第四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皮肤薄,由尺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如头痛发热、热病汗不出、头眩、颔痛、喉痹、耳鸣耳聋等。现代又多用关冲穴治.疗热病、中暑、血管性头痛、结膜炎、角膜炎、急性扁桃体炎及腮腺炎等。
-
四缝
5指掌面近侧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一手四穴。四缝穴主治小儿疳积、小儿消化不良、百日咳、肠蛔虫症、手指关节炎等。四缝配中脘、章门、脾俞、胃俞、足三里、公孙,治疳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针刺四缝能使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含量增加,而且可以促进肠管蠕动,解除肠管痉挛,并且有调节肝脏分泌胆汁的作用。
-
四中缝
概述:四中缝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四缝。5指掌面近侧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一手四穴。四缝穴主治小儿疳积、小儿消化不良、百日咳、肠蛔虫症、手指关节炎等。三棱针浅刺0.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针刺四缝能使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含量增加,而且可以促进肠管蠕动,解除肠管痉挛,并且有调节肝脏分泌胆汁的作用。
-
面瘫按摩疗法
概述:面瘫按摩疗法是面瘫外治法之一。取地仓、颊车、阳白、下关、太阳、合谷为主穴,取迎香、四白、翳风、承浆、攒竹、人中、风池、牵正、鱼腰、会阳、巨露、睛明,内庭、太冲、足三里、外关、列缺为备穴。3个主穴,1~面瘫按摩疗法的基本手法:面瘫按摩疗法的基本手法分两种:(1)指掌揉动法。
-
口疮热
如果一个人用1天时间,从南美的农场到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的农场,口蹄疫就可能在1天内暴发,甚至一阵大风可以将病毒传播至几十公里以外,由于病牛水疱液、涎滴在地上,污染土壤,随汽车 子携带的口蹄疫病毒1天可以扩散到1000km以外的地区。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核酸诊断方法。
-
口蹄疫
如果一个人用1天时间,从南美的农场到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的农场,口蹄疫就可能在1天内暴发,甚至一阵大风可以将病毒传播至几十公里以外,由于病牛水疱液、涎滴在地上,污染土壤,随汽车 子携带的口蹄疫病毒1天可以扩散到1000km以外的地区。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核酸诊断方法。
-
肌腱移植术
对于示指亦可做指掌迂回联合切口,先从桡侧做侧中央切口,到近侧掌横纹及鱼际纹起点处沿鱼际纹切开(图3.9.2.1.1-6)。此时,从末端到掌心蚓状肌附着处的屈肌腱及腱鞘全部显露,检查腱鞘及屈肌腱缺损断裂部位,视该处组织增生,瘢痕粘连情况决定切除范围及保留范围。在鞘管外切断浅深屈腱,把两根肌腱从掌部抽出。
-
珍珠囊药性赋
《珍珠囊药性赋》药学著作。又名《雷公药性赋》、《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原题李杲编辑。实不知为何人何时之作。再次为用药须知;最后(卷三、卷四部分)分别将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品、米谷、蔬菜等9部中主要药物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编成歌赋,便于习诵。现存几十种清刻本及多种近代刊本。
-
口蹄病
如果一个人用1天时间,从南美的农场到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的农场,口蹄疫就可能在1天内暴发,甚至一阵大风可以将病毒传播至几十公里以外,由于病牛水疱液、涎滴在地上,污染土壤,随汽车 子携带的口蹄疫病毒1天可以扩散到1000km以外的地区。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核酸诊断方法。
-
前谷
所属部位:指前谷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前谷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前谷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项强、痄腮、耳聋、耳鸣、目痛、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指痛不能握、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前谷穴主治癫狂,痫证;
-
外劳宫
外劳宫穴主治病证:外劳宫穴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颈椎病,手指麻木,小儿脐风,粪白不变,偏头痛等,单用本穴治疗落枕时,活动颈部是治疗的关键。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3~直刺或斜刺0.5~
-
项强
概述:项强:1.经外奇穴别名;外劳宫穴主治病证:外劳宫穴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颈椎病,手指麻木,小儿脐风,粪白不变,偏头痛等,单用本穴治疗落枕时,活动颈部是治疗的关键。直刺或斜刺0.5~
-
落枕穴
落枕穴主治病证:外劳宫穴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颈椎病,手指麻木,小儿脐风,粪白不变,偏头痛等,单用本穴治疗落枕时,活动颈部是治疗的关键。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3~直刺或斜刺0.5~
-
手针
手针指针刺手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手针穴位综合手部的经穴、奇穴和按摩用穴,计手背侧11穴,手掌侧7穴。
-
叶其蓁
叶其蓁清代医家。字杏林,号困庵、抱乙子或抱乙山人。南汇(今属上海市)人。工诗文,精研理学,后转而攻歧黄之学,专长幼科。著述甚丰,有《幼科指掌》五卷、《女科指掌》五卷、《诸科指掌》(或称《十三科指掌》),其体例系仿《千金方》而作。尚有《疫疠脉镜》。其子蕉村等,亦为名医。
-
施沛
施沛为明代医家。编著有《藏府指掌图》《经穴指掌图》等书。施沛字沛然,号笠泽居士,又号元元子。贡生,天启(1621-1627年)初,授河南廉州通判。精医学,尤精辨证,擅治伤寒。与名医李中梓交往甚密。著《祖剂》四卷,以仲景之方为主,宋元以后时方以类附录。所遗医案《云起堂诊籍》,系其门人富元亮整理抄传。
-
白肉
白肉指掌(或跖)与指(或趾)腹(阴)面的肉。与其背(阳)面的肉相对而言,色泽较白,因称。《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子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
-
旋后肌综合症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旋后肌综合症是桡神经深支(骨间背神经)在旋后肌腱弓附近被卡压,使前臂伸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腕关节可以主动伸直(桡侧伸腕肌不属桡神经深支支配)、但偏向桡侧。没有虎口区感觉异常、电生理检查可见上述肌的失神经改变和前臂段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而感觉传导速度正常。
-
掌跖纤维瘤病
疾病别名Dupuytren挛缩症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掌跖纤维瘤病又称Dupuytren挛缩征,是一种掌部腱膜遗传性纤维瘤样过度增生性疾病。本病常伴发指节垫、跖部纤维瘤病、瘢痕疙瘩形成、肩关节周围炎等,亦常伴发癫痫。病理生理增厚的掌部腱膜中含有许多纤维组织及成纤维细胞结节。
-
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是接触有机溶剂和碱性物质以及机械性摩擦等引起的皮肤粗糙、增厚与裂隙。可外用5%硫磺、10%水杨酸软膏、15%尿素软膏或0.1%维甲酸软膏处理。少数患者可伴感染。(2)掌跖角化症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于幼年发病,表现为掌跖角层增厚,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
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症
早期孤立性损害应与鼻、耳部冻疮样狼疮,手足部皮损应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银屑病、连续性肢端皮炎,面部皮损应与脂溢性皮炎,甲损害应与甲真菌病相鉴别。粗大呈紫红色,指背有粘着紧的角化过度性鳞屑,在指关节处形成疣状指垫,在手指掌面角化较薄而红斑较显,手掌有疣状角化过度,呈污黄色,触之凹凸不平;
-
保婴至宝锭子
别名至宝锭子处方留白广陈皮1两(炒),莱菔子(拣红润者,洗净,晒干)1两(炒),蓬术1两(炒),三棱1两(炒黄),麦芽(炒熟,另磨净末)1两,厚朴1两(姜汁炒),苍术1两(炒深黄),香附子1两(炒),草豆蔻(拣粗绽者)1两(炒),鹅眼枳实(取新切而紧小者)1两(炒),山楂肉1两5钱,神曲2两(打糊为锭)。
-
宝珠散
《幼科指掌》卷四处方橄榄核灰、人中白、大红纬灰、硼砂、冰片、药珠。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走马牙疳。用法用量用芦管抄药,吹入患处。
-
白豆散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白豆散:处方:白豆末。功能主治:小儿赤游肿,流行于体。用法用量:水和涂之,勿令干。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幼科指掌》卷三:组成:白蔹、赤小豆、天南星、淡豆豉各等分。主治:脐突虚肿,按之有声,软而不痛者。用法用量:芭蕉叶捣烂绞汁调敷,1日1次。如脐小白色即愈。制备方法:上为末。
-
白云散
《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烟霞圣效》:白云散:处方:多年石灰(炒)。功能主治:心气卒痛。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烟霞圣效》《幼科指掌》卷三:白云散:处方:绿豆粉1两,寒水石5钱,锦纹大黄2钱,白芷3钱。摘录:《幼科指掌》卷三《痘疹金镜赋集解》卷六:组成:人中白(煅)、川连(肉汁浸3-4次,以白为度)。
-
沉香末子
处方:香附(盐水炒)4两,槟榔4两,厚朴(姜汁炒)4两,陈皮(炒)4两,枳实2两,青皮2两,山楂2两,麦芽2两,神曲(炒)2两,萝卜子(炒)2两,白酒药(炒)2两,柴胡1两2钱,川芎1两2钱,桔梗1两2钱,白术1两,干姜1两,沉香1两,木香1两。用法用量:周岁,每服7分;摘录:《幼科指掌》卷三
-
陈氏小红丸
别名:小红丸处方:全蝎(去刺,洗净,炒)1两,南星1两,朱砂4钱5分,牛子1钱,巴豆霜(去油净)2钱半。制法:上为极细末,糯米糊为丸,如菜子大。功能主治:小儿一切咳嗽,惊痫发搐,发热齁喘,痰涎上壅,痰厥卒倒。用法用量:小红丸(《幼科指掌》卷四)。摘录:《医宗说约》卷五
-
调脾散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续易简方》:调脾散:处方:苍术(米泔浸1宿,冬浸2宿,锉,焙干,炒赤色,秤)8两,厚朴(去皮,姜汁炒)5两,甘草(炙)1两。摘录:《幼科直言》卷四《幼科指掌》卷三:调脾散:处方:白术、白茯苓、陈皮、防风、木通、荆芥穗、甘草稍、当归、川芎、怀生地、黄芩、连翘。功效:健脾消积,制肝行气。
-
定志消痰丸
处方:石菖蒲2两,茯神1两,胆星1两,天麻1两,陈皮1两,半夏1两(用矾2两,同半夏煮,去矾不用),全蝎8钱,远志肉5钱,续断5钱,甘草5钱,雄黄3钱,朱砂3钱,硼砂3钱,滑石3钱,川乌3钱,白附子3钱,苍术1钱,荆芥1钱,薄荷1钱。功能主治:小儿惊痫。用法用量:生姜汤送下。摘录:《幼科指掌》卷四
-
胡连芎归汤
处方:胡黄连、川黄柏、黄芩、当归、川芎、小生地、白芍药、胆草、人参、鳖甲、知母、陈皮、柴胡、麦冬、甘草。功能主治:小儿疳劳,五心烦热,潮热往来,盗汗夜渴,食少骨蒸,形容枯瘦,渴泻饮水,肚硬如石,面气如银,嗽喘发热,或痰中有血丝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幼科指掌》卷四
-
绛雪丹
功能主治:小儿阳毒,烦躁,吐血,衄血,渐生赤斑。功能主治:喉风肿痛,重舌,重腭,牙痈,悬痈,燕口,舌疔,及喉癣,喉疳溃烂者。摘录:《卫生鸿宝》卷二引《方氏喉科参指掌》《普济方》卷三八四引《全婴方》:方名:绛雪丹组成:芒消1两,朱砂1两。主治:小儿诸热阳盛,发狂躁,眠卧不安,目赤烦渴。
-
五疳肥儿丸
《幼科指掌》卷四:组成:芦荟5钱,胡连5钱,龙胆草5钱,白术5钱,茯苓5钱,地骨皮4钱,银柴胡4钱,麦芽4钱,萝卜子4钱,神曲4钱,使君子4钱,枳壳3钱,夜明砂3钱,青皮3钱,川连3钱,人参3钱,山楂3钱,芜荑3钱,槟榔3钱,木香2钱,砂仁2钱,三棱2钱,莪术2钱(同巴豆肉炒,去巴豆不用)。主治:小儿骨疳。
-
正胃散
《幼科指掌》卷三: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新会皮木香、广藿香、淮山药、甘草、白扁豆、缩砂仁。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普济方》卷三十六:组成:半夏2两,天南星2两。《百一》卷二:组成:白水牛喉1条(去两头节并筋膜脂肉,节节取下如阿胶片,黑牛不可用,须就宰牛人买下修事了,临病时旋炙修合)。
-
三生散
《明医指掌》卷六:方名:三生散组成:乌头(炮)1钱,白附(炮)2钱,南星(炮)2钱半,生姜3片。用法用量:水煎服。主治:卒死,阴盛四逆,吐泻不止。制备方法:上为末。《幼科指掌》卷四:方名:三生散组成:防风、天南星、熟半夏、黄芩、川乌、川羌活、麻黄根、石菖蒲、白茯苓、陈皮、焦白术、甘草。
-
神妙龙骨散
《幼科指掌》卷一:方名:神妙龙骨散组成:龙骨2钱,黄丹1钱,枯矾1钱,麝香少许。主治:小儿初生月后,脐中有汁不愈者。用法用量:外敷。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土木鳖膏
《幼科指掌》卷三:方名:土木鳖膏组成:土木鳖(去壳油,研如泥)3钱,乳香3钱。主治:小儿腹痛啼哭,有声无泪。用法用量:每服1-2分,钩藤、枳壳煎汤调下。
-
脑疳丸
《幼科指掌》卷四:方名:脑疳丸组成:芦荟功效:杀脑疳虫,止鼻中痒。主治:小儿脑疳。头皮光急,满头生疮,脑热如火,发结如穗,遍身多汗,腮肿囟高。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鼻中。制备方法:上为末。
-
小托盘
概述:小托盘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覆盆子之别名。性味归经:甘、酸,平。入肾、肝经。治遗精,滑精,早泄,阳痿,尿频,遗尿,虚劳,目暗。化学成分:本品含并没食子酸、β-谷甾醇、覆盆子酸、糖类及少量维生素C。药理作用:煎剂在试管中对葡萄球菌、霍乱弧菌有抑制作用;
-
腕骨融合术
手术名称:腕骨间融合术别名:腕骨间关节融合术;腕骨融合术;腕骨间融合分类:骨科/关节融合术/腕关节融合术ICD编码:81.2502概述:腕关节对发挥手的灵活性十分重要,参加腕关节活动的有桡腕、腕骨间、掌腕关节。因此,腕关节融合分:桡腕(桡、舟、月骨)、腕骨间(舟、月、头骨)、掌腕(腕和掌骨)、全腕融合术。
-
腕骨间融合
手术名称:腕骨间融合术别名:腕骨间关节融合术;腕骨融合术;腕骨间融合分类:骨科/关节融合术/腕关节融合术ICD编码:81.2502概述:腕关节对发挥手的灵活性十分重要,参加腕关节活动的有桡腕、腕骨间、掌腕关节。因此,腕关节融合分:桡腕(桡、舟、月骨)、腕骨间(舟、月、头骨)、掌腕(腕和掌骨)、全腕融合术。
-
改良肘关节融合术
手术名称:改良肘关节融合术别名:改良肘关节固定术分类:骨科/关节融合术/肘关节融合术ICD编码:81.2402概述:改良肘关节融合术先切断尺骨鹰嘴,连同三头肌向近侧翻转。20°,将骨片跨过肘关节放在槽内,放回鹰嘴夹住骨片,近端用螺丝钉固定在肱骨上,远端用长螺丝钉固定尺骨(图3.15.2.2-7)。术后3个月行X线摄片。
-
改良肘关节固定术
手术名称:改良肘关节融合术别名:改良肘关节固定术分类:骨科/关节融合术/肘关节融合术ICD编码:81.2402概述:改良肘关节融合术先切断尺骨鹰嘴,连同三头肌向近侧翻转。20°,将骨片跨过肘关节放在槽内,放回鹰嘴夹住骨片,近端用螺丝钉固定在肱骨上,远端用长螺丝钉固定尺骨(图3.15.2.2-7)。术后3个月行X线摄片。
-
心穴
心穴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手中指掌侧,远侧指节横纹之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发热、神经衰弱、哮喘、荨麻疹。一般针0.1~0.2寸。
-
荥
概述:荥穴为五输穴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荥者,小水也。十二经各有1个荥穴,即鱼际(肺)、二间(大肠)、内庭(胃)、大都(脾)、少府(心)、前谷(小肠)、足通谷(膀胱)、然谷(肾)、劳宫(心包)、液门(三焦)、侠溪(胆)、行间(肝)。《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
咽喉点
咽喉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手中指掌指关节背侧尺侧缘,半握掌取之。左右计2穴。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三叉神经痛、牙痛。—般紧靠骨膜直刺0.3~0.5寸。
-
咳喘点
咳喘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食指掌侧,指掌关节尺侧缘。左右计2穴。主治支气管炎、哮喘、神经性头痛。一般直刺0.3~0.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