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体
形体为生理学名词。是指人体身形和体质。观察身体的肥瘦、形态特征和体质强弱,对辨证论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
海参内脏
拼音名:HǎiShēnNèiZànɡ别名:海参肠来源:药材基源:为刺参科动物刺参、绿刺参、花刺参等的内脏。浅层皮内的骨片,主要是略成方形的桌形体,上方稍向外扩张,顶上有小齿8-12个,最多可达16个;背面散生多数圆锥形和排列不规则的肉刺。底盘较大的桌形体,其周围小孔也较多。第2种骨片是大小不等的C形体。解毒透疹;
-
形气
概述:形气:1.形体与脏腑机能;4.天之六气和地之五行。《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
-
形气相失
形气相失是指病人的形体与气机不协调的现象。例如某些消渴病患者,形体瘦弱,但胃火亢盛,多食善饥,烦躁易怒,表现气盛形虚;又如某些痰饮病患者,形体肥胖,但动则心悸气喘汗出,表现形盛气虚。《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形气相失,谓之难治。”王冰注:“形盛气虚,气盛形虚,皆相失也。”
-
赞化血余丹
处方:血余250克熟地250克(蒸,捣)枸杞当归鹿角胶(炒珠)菟丝子(制)杜仲(盐水炒)巴戟肉(酒浸,炒干)小茴香(略炒)白茯苓(乳拌,蒸熟)肉苁蓉(酒洗,去鳞甲)胡桃肉各120克何首乌(小黑豆汁拌蒸七次,如无黑豆,或人乳、牛乳拌蒸,俱炒)120克人参(随便用,无亦可)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
-
寒伤形
寒伤形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寒邪能伤人形体。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缩。故外感寒邪,阳气不得宣泄,则出现头痛、恶寒、无汗、肢体疼痛、脉浮紧等形体受寒邪所伤的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伤形,热伤气。”
-
荡皮参
拼音名:DànɡPíShēn别名:乌虫参、乌参、红参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参科动物玉足海参的全体。背面散生少数疣足和管足腹面管足较多,排列不规则,但幼小个体的管足常排列成3纵横。皮内骨片主要为桌形体和扣状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背面为暗褐色,老年个体色常较深,幼小个体常带紫褐色。性味:味甘;产后乳少;
-
形寒
概述:形寒:1.形体受寒;2.身体寒冷解。形体受寒·形寒:形寒是指形体受寒。《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形寒饮冷则伤肺。”身体寒冷解·形寒:形寒指身体寒冷解。
-
收引
概述:收引:1.症状名;2.运气学说术语。引,拘急。收引即筋脉、形体拘挛之状。《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类经》十三卷:“形体拘挛,皆收引之谓。”参拘挛条。马莳注:“岁金太过,为坚成之纪…收引者,阳气收敛而阴气引用也。”张志聪注:“岁金太过,名曰坚成。
-
休眠原质团
休眠原质团macrocyst是粘菌的变形体在应付不良环境时.变成为有细胞膜状态的休眠体,在生活史的各时期,它们的名称不同。当游动孢子或配子变成有膜的状态时称为小包囊,若接合后不久就变成小形变形体,然后进入有膜状态,则称为大包囊,如果在成为大形变形体后进入有膜状态,则与真菌菌丝体团块的休眠体一样.称为菌核。
-
颈椎牵引固定器
颈椎牵引固定器全称为可调式颈椎牵引固定器,是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牵引固定装置。环形体指肩胸环(左、右肩托、胸板、尼龙搭扣带)和枕颏环(前、后支架,颏托、枕托)。左、右肩托及颏、枕上均附有厚海绵垫。三点支撑中两点位于两耳旁,另一点位于下颏部,形成支撑面,可按需要调整固定螺丝产生有效的固定作用。
-
形瘦血瘀经闭
形瘦血瘀经闭病证名。见《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妇女形体消瘦,每多热多郁,血少气虚,多热则血稠而行滞,气郁则血凝成瘀,瘀血阻滞胞脉,则经闭不行。症见形体消瘦,月水不通,胸闷不舒等。治宜清热养血调经,佐以开郁,方用芩连四物汤合开郁二陈汤。
-
胎气
胎气①指胎儿在母体内所受的精气。见《备急千金要方》。如禀受充足,则气血调和,精神充沛,发育正常,形体壮健。②《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五:“治妊娠面目浮虚,四肢肿如水气,名曰胎气。”③《坤元是宝》:“胎前痢疾,产后即止者,名曰胎气。”④《邯郸遗稿》:“妊娠腹痛者,名痛胎,俗名胎气。”
-
形瘦过期经行
形瘦过期经行病证名。见《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指形体消瘦之妇女患经行错后病。多因气血不足,形体消瘦,胞脉血虚不能按时而至,而致经行错后。或因脾胃虚弱食少者,亦导致气少血衰而过期经行。气血不足者宜大补气血,用十全大补汤;脾胃素弱者,宜健脾益气养血为治,方用异功散合芎归汤,兼服地黄丸。
-
五变
概述:五变:1.与五脏相应的色、时、音、味、日等五种变化;由于形体与岁运之间五行相克的关系,以致成为发病的因素。《黄帝内经灵枢·五变》:“是谓因形而生病,五变之纪也。”文中举出五种不同的病变,说明疾病的发生,也由于人体骨节、皮肤、腠理的坚固与脆弱等情况来决定。
-
望形态
形指形体,包括肌肉、骨骼、皮肤等,望形是观察身体的外形,以测知肌肉、骨骼、皮肤状况的诊断方法;态是动态,包括体位姿态及活动能力等,望态是观察身体的动态,如体位姿势及活动能力等的诊断方法。从望形态不但可知病者的体质、发育及营养状况,而且有助于了解气血的盛衰、五脏的虚实、邪正的消长和伤痛的部位等。
-
性命
原为先秦儒学的重要哲学范畴。《易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处性指个人情志、个性,命指天命。其后道教养生家以性命指人的生命。命指物质形体方面的气、元气。宋元以来的内丹书中,性命实际上是元神元气的代称。王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元明以来的内丹家还取理学之说,谓性即是理。
-
形瘦经少
概述:形瘦经少为病证名。病因病机:多因形体消瘦之妇女每多气血虚弱,胞脉血少则经行量少。治疗:《叶氏女科证治》:“形瘦经少,此气血弱也。宜服加味四物汤(四物汤加人参、香附、甘草、生姜、大枣)。”
-
形气相得
形气相得是指病人的形体与气机活动相协调的现象。如形盛气亦盛,形虚气亦虚。这些病人,即使病较重,预后仍较好。《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形气相得,谓之可治。”王冰注:“气盛形盛,气虚形虚,是相得也。”
-
形肉脱
形肉脱病状名。指形体肌肉消瘦脱陷。《灵枢·经水》:“若失度之人,瘠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刺乎?”
-
燥火三消
《症因脉治》卷三:“燥火三消之症,即风消也。”指由于燥火所伤而成的三消症。上消为燥火伤肺,症见口渴多饮不止,唇口开裂,烦躁不宁,治用石膏知母汤加干葛。中消为燥火伤胃,症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治用人参白虎汤。下消为燥火伤于小肠、膀胱,症见小便频数,淋沥如膏油,治用益元散、导赤各半汤。
-
瘦人经水来少
瘦人经水来少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身体瘦弱而月经量少。多因女子气血俱虚,故形体消瘦,精血不足,血海不满或满溢不多,故经水来少。治宜气血并补,方用四物汤加人参汤。参见月经过少条。
-
气陷血崩
多因素体虚弱,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以致脾虚气陷,血随下脱,冲任失固,发为血崩。治宜补气升阳为主,方用举元煎,或补中益气汤等,重用人参、黄芪,再加乌贼骨、棕榈炭、煅牡蛎等,以固涩止血。若见汗出肢冷,昏不知人,脉微欲绝者,为气陷血脱之危候,急煎独参汤,或加附子,以回阳救逆,但均需频服。
-
内虚
内虚为病证名。指形体瘦弱似病而脉象正常者。《注解伤寒论·平脉法》:“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害。”
-
精神
精神①指正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②指精气和神志。《上古天真论》:“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灵枢·本脏》:“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固于性命者也。”
-
蛊胀
①有流行性,因蛊毒引起腹部胀大,四肢浮肿,形体消瘦的病患。参见蛊注条。《医钞类编·胀病门》:“单腹胀,四肢头面不肿胀,惟在腹,故名为单腹胀,其实脾胃病也。《类证治裁·肿胀》:“别有蛊胀,因气血郁痹,久则凝滞不行,腹形充大,中实有物,非虫即血,非如鼓胀之腹皮绷急,中空无物也。”
-
道术
道术指医学理论。《素问·解精微论》:“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
-
缠骨
缠骨骨名。桡骨的俗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臂骨者……其在上而形体短细者为辅骨者,俗名缠骨。”
-
哺乳疳
哺乳疳病证名。见《幼科发挥》。指哺乳失宜而致疳证。症见形体消瘦,毛发痿黄易脱,面色黄黯,腹部胀大,时有潮热,皮肤松弛,囟门低凹,头骨不合等症。由于小儿长期缺乏营养,或乳食伤脾,以致脾胃积热,灼损津液而成。治宜健脾磨积调气,用养脾消积丸。
-
暴癥
指腹部包块突然出现,而且增长迅速。《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暴癥者,由腑藏虚弱,食生冷之物,藏既虚弱,不能消之,结聚成块,卒然而起,其生无渐,名曰暴癥。”伴随症状有食少无力,四肢倦怠,形体消瘦,心腹胀痛,腹中癥块如石,痛如刀刺等。治疗可用蜥蝎丸、巴豆丸等方(见《太平圣惠方》卷四九)。
-
蚕蝎归耆汤
处方:当归5钱,黄耆5钱,茯苓3钱,僵蚕1钱,半夏1钱,全蝎1个,陈皮5分。功能主治:形体素虚,忽感风邪,遍身淫淫,循行如虫,或从左脚腿起,渐次而上至头,复下行于右脚,自觉身痒有声。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九
-
扶弱汤
处方:熟地1两,石斛5钱,麦冬5钱,北五味子1钱,巴戟天3钱,菟丝子3钱,山茱萸5钱。功能主治:入房纵欲,不知葆涩,以致损精而成痨症,形体瘦削,面色萎黄,两足乏力,膝细腿摇,皮聚毛落,不能任劳,难起床席,盗汗淋漓。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茯苓内托散
处方:归身1钱,黄耆(制)1钱,川芎1钱,白芍药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山药1钱,熟地1钱,白茯苓1钱,人参1钱,熟附子5分,甘草5分,肉桂5分,牡丹皮5分,地骨皮5分。功能主治:鬓疽已成,坚而不溃,溃而不敛,气血俱虚,身凉脉细,饮食少思,口淡无味,及形体消瘦者。摘录:《医部全录》卷一二七
-
加味天麻散
《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天麻散:处方:天麻4钱,白附子(炮)3钱,天南星(炮)3钱,半夏(烫洗7遍,姜制)3钱,干蝎(炒)2钱,钩藤3钱,广皮2钱。功能主治:燥湿祛风。产妇形体肥胖,言语謇涩,或口噤不语,痰涎壅盛,喉间如曳锯,胸脘痞闷,四肢瘫痪,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证属风痰而偏于痰湿者。
-
开胃填精汤
处方:人参3钱,白术5钱,熟地1两,麦冬3钱,山茱萸3钱,北五味1钱,巴戟天1两,茯苓3钱,肉豆蔻1枚。功能主治:开胃气,进饮食,生精神。主入房纵欲,不知保涩,以致形体瘦削,面色痿黄,两足乏力,膝细腿摇,皮聚毛落,不能任劳,难起床席,盗汗淋漓,此损精而成痨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清痰祛眩汤
处方:天南星(姜泡)半夏(姜汁制)天麻苍术(米泔浸)川芎陈皮茯苓(去皮)桔梗枳壳(去瓤)乌药、酒芩羌活各2.4克甘草0.9克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治痰晕。头晕目花,卒然晕倒,形体肥胖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临服入竹沥、姜汁同服。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
参苓内托散
处方:归身1钱,黄耆1钱,川芎1钱,白芍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山药1钱,熟地1钱,茯苓1钱,人参1钱,甘草5分,肉桂5分,熟附子5分,牡丹皮5分,地骨皮5分。功能主治:鬓疽已成,坚而不溃,通而不敛,气血俱虚,身凉脉细,饮食少思,口淡无味,及形体消瘦者。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8分,食远服。
-
消积正元散
处方:白术(炒)茯苓陈皮(去白)青皮砂仁麦芽(炒)山楂子甘草香附末海粉神曲(炒)枳实(炒)元胡索各1.5克制法:上药叹咀。功能主治:养正除积,治小儿正气不足,形体瘦弱,腹内有积聚者。用法用量:水300毫升、姜3片,煎至210毫升,温服。
-
乌尼参
拼音名:WūNíShēn别名:黑乳参、乌圆参、开乌参、大乌参、乳房参、乌乳参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参科动物黑乳海参的全体。经曝晒或烘焙至八九成干时,再加蓬叶汁中略者,至颜色转黑时取出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全体为黑色,触手黄色。多栖息于珊瑚礁内有海草的沙底或匍匐在珊瑚上。性味:示甘;
-
蛇蜕皮丸
《圣惠》卷八十六:方名:蛇蜕皮丸组成:蛇蜕皮1条(烧灰),麝香半分(细研),蚱蝉4枚(微炒,去翅足),夜明砂1分(微炒),地龙1分(微炒),干蟾1枚(炙令焦黄),青黛1分(细研)。《普济方》卷三七八:方名:蛇蜕皮丸组成:蛇蜕(炙)1分,细辛1分,黄芩1分,蜣螂(炙,用自飞者)1分,牛黄1分,大黄5分。
-
五夺不可泻
五夺不可泻为针灸治疗原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五禁》。夺:指人体元气因病邪侵犯而受到严重损伤,以致出现大虚的证候。五夺,是指形体极度消瘦、大失血、大汗出、大泻痢和新产妇及产后大出血。在上述情况下,针灸时均不宜施行泻法。
-
紫苏子煎
《圣惠》卷四十六:方名:紫苏子煎组成:紫苏子5合(微炒),生地黄汁1升,麦门冬汁5合,白前1两,生姜汁2合,贝母1两(煨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白蜜1升,杏仁5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紫菀2两(去苗土),五味子1两。主治:咳嗽喘急,形体虚羸,不思食饮。
-
男性不育·痰热蕴结证
定义:男性不育·痰热蕴结证(maleinferti-litywithphlegm-heatamassmentpattern)是指痰热蕴结,以形体肥胖,肢体困倦,精液稀薄,精子量少,性欲淡漠或不射精,面色晄白,神疲气短,头晕心悸,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沉细为常见症的男性不育证候。
-
目劄·脾虚肝旺证
定义:目劄·脾虚肝旺证(frequentblinkingwithpatternofspleendeficiencyandliverhyperactivity)是指脾虚肝旺,以双眼眼睑频频眨动,眼干涩,常喜揉拭,白睛微红,干燥无泽,形体消瘦,烦躁喜怒,饮食偏嗜,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为常见症的目劄证候。关于目劄:目劄(frequentblinking)为症状名、病名。
-
万病回春
概述:《万病回春》为中医综合性著作。明·龚延贤撰于1587年。全书共选临床各科病证186种,辨证详明治法方剂选辑颇精。卷一为总论,包括“万金一统述”以及药性歌、诸病主药、形体、脏腑、经脉等内容;五主述中风、伤寒、疟疾、痢疾泄泻、臌胀、水肿、虚劳等内科杂病七十余种。兼述若干五官口齿等病证。1949年后有排印本。
-
非极性键
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键。非极性键的键偶极矩为0。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中的键并非都是非极性键。例如,碳单质有三类同素异形体:依靠C—C非极性键可以形成正四面体骨架型金刚石(原子晶体)、层型石墨(混合型晶体),也可以形成球型碳分子富勒烯C60(分子晶体)。
-
美容推拿
美容推拿亦称美容按摩,适用于颜面、五官、躯体皮肤部位。美容推拿的机理是:通过穴位皮肤感受器,借助神经的应激作用,引起大脑皮层对全身机能的调整,促进新陈代谢,使各系统、各器官处于良性状态。四肢、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脂肪消除,健美形体。
-
目眶
目眶为形体部位。目眶即眼窝四周的骨骼。出《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由眼窝上方的眉棱骨、眼窝下方的颧骨连结成的框状隐窝及其包绕着的皮肉筋脉组织。
-
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或阶段)。它产生和发展于古代社会,中国的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的五种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古希腊的原子论认为,不可再分的物质颗粒原子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本原。
-
山豆根碱
是从中药山豆根中分离的一种生物碱,其结构系含有一个醚链的双苄基异喹啉类。山豆根碱的来源:存在于防己科植物山豆根(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藤茎及根茎。具有解热、镇痛、解痉、降压、利尿、降低血胆固醇作用。山豆根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对轻症高血压有效,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好转,但对严重患者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