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科心法要诀
《幼科心法要诀》儿科著作。六卷(即《医宗金鉴》卷五十-五十五)。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介绍诊察儿科病证的要领及小儿初生后各种杂病的证治。论述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附面部望诊图、虎口三关脉纹图等。
-
痘疮夹痧
痘疮夹痧病证名。又名痘夹疹。痘疮夹有痧子。《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痧亦疹类,但形如粟米,尖圆白硬,内含清水为异。此亦热毒所发,往往夹痘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
-
曲麦二陈汤
概述:曲麦二陈汤为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三方。处方: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黄连(姜制)、山楂、炒麦芽、炒神曲、栝蒌仁、枳实(麸炒)。功能主治:主治小儿积嗽,症见气促痰壅,频频咳嗽,便溏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
朱衣滚痰丸
概述:朱衣滚痰丸为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即礞石滚痰丸加朱砂为衣。主治一切实热老痰,癫狂惊悸,心下怔忡,或咳喘痰稠,胸脘满闷,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口眼蠕动,梦寐奇怪,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等。大黄苦寒,荡涤实热,泻火通便,为臣;佐黄芩清热泻火;
-
四制抱龙丸
概述:四制抱龙丸为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方。组成:天竺黄五钱,胆南星一两,朱砂、雄黄各二钱,麝香一分半。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另用麻黄、款冬花、甘草各五钱,煎汤去滓,慢火熬成膏,合药末为丸,芡实大。功能主治:主治小儿阳痫,痰涎壅盛者。用法用量:每服一丸,薄荷煎汤送下。
-
小儿伤积
小儿伤积为病证名。其症不欲乳,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嗳腐吐酸,大便失调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若“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可知乳积食滞和脾胃虚,乃是小儿乳积和食滞病机两个主要方面。治乳积,用消乳丸以消导;滞重便秘者,宜小承气汤攻下。
-
小儿食滞
小儿食滞为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即小儿食积,其证头温腹热,大便酸臭,嗳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滞轻者宜木香大安丸消导之;滞重便秘者宜小承气汤攻下之。
-
五迟
五迟·痰瘀阻滞证:五迟·痰瘀阻滞证(fiveretardationswithsyndromeofblockadeofphlegmandstaticblood)是指痰瘀阻滞心经脑络,以失聪失语,反应迟钝,意识不清,动作不自主,或有吞咽困难,流涎,喉间痰鸣,或关节强硬,肌肉软弱,或有癫发作,舌胖有瘀斑瘀点,苔腻,脉沉涩或滑,指纹紫滞为常见症的五迟证候。
-
千金消癖丸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五方之千金消癖丸:处方:芦荟、阿魏(另为糊)、青黛、木香、厚朴(姜炒)、槟榔、陈皮、生甘草各一钱,使君子(去壳)、胡黄连、山楂肉、香附(醋炒)、三棱(醋炒)、莪术(醋炒)各二钱,水红花子、炒神曲、炒麦芽各四钱,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各三钱。
-
四苓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二方之四苓汤:四苓汤即《丹溪心法》卷二方记载的四苓散作汤剂。功能主治:《瘟疫论》卷下方之四苓汤主治瘟疫停饮,烦渴思饮,引饮过多,自觉水停心下,饱闷痞胀,胸胁滞塞。《赤水玄珠》卷二十六方之四苓汤:组成:白术(炒)、赤茯苓、泽泻、猪苓、白芍药(酒炒)、酒芩、酒连。
-
乌头栀子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方之乌头栀子汤:组成:乌头、炒栀子。功能主治:方之乌头栀子汤主治小儿平素过食厚味,致生湿热,湿热之气下行,流入囊中,复为风寒所束而成疝证,时囊纵红肿,常常刺痛。《杏苑》卷六方之乌头栀子汤:别名:乌头汤处方:川乌(童便煮)3钱,栀子仁(炒)3钱。
-
火热喘急
火热喘急为病证名。出自《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三。又名火喘。指火热之邪,郁于肺胃,使肺气郁滞不宣,痰浊夹热,阻塞气道所致的喘息。症见喘急而口干舌燥,面赤唇红。因于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用凉膈散;因于胃热便结者,宜清热通便,用凉膈白虎汤。
-
十味导赤汤
概述:十味导赤汤出自《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组成为生地黄、栀子、木通、瞿麦、滑石、淡竹叶、茵陈、黄芩、生甘草、猪苓。功能清热利尿,通淋利水。治小儿热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十味导赤汤的处方:生地山桅子木通瞿麦滑石淡竹叶茵陈蒿黄芩甘草(生)猪苓十味导赤汤的功能主治:十味导赤汤治热淋。
-
小儿一捻金
概述:小儿一捻金为方剂名,即《古今医鉴》卷十三记载的一捻金,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古今医鉴》卷十三方之一捻金:别名:小儿一捻金处方:大黄、槟榔、黑牵牛子、白牵牛子、人参各等分(剂量据《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补入)。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腥膻等物,小儿脾虚胃弱及患慢脾风症忌服。
-
牙疳散
功能主治:《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二方之牙疳散主治小儿牙疳,齿龈赤烂疼痛,口臭出血,甚则牙枯脱落,穿腮蚀唇。《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之牙疳散:别名:人中白散组成:煅人中白2两(漂净后燃),方儿茶1两(微炒),黄柏6钱,煅硼砂6钱,薄荷6钱,飞青黛6钱,川黄连5钱,冰片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