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刺
散刺为刺法之一。即在穴位及其周围进行散在的点刺。《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甚则直下,间者散下。”《类经》张介宾注:“间者散下,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针而稍宜缓也。”
-
刺血疗法
刺络疗法·刺血疗法:刺血疗法又称刺络疗法,是用三棱针、小眉刀、皮肤针等器具刺破病人身体上的一些浅表血管,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1.直接点刺法。《黄帝内经灵枢·血络论》指出:“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因此,必须根据十二经气血的多少及运行情况,来决定是刺血及出血量的多少。
-
陶针疗法
针刺疗法·陶针疗法:陶针疗法(potteryneedletherapy)是用陶瓷片的锋刃刺激腧穴或患病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刺激方法有点刺、排刺、行刺、环刺,丛刺、散刺、集中刺和广散刺数种;陶针治病以急性病痛为主,如中风、伤暑、感冒、急性惊风、腹痛、呕吐、泄泻、目赤红眼、疝气、尿闭、痹证、痈疽、顽癣等,多能奏效。
-
三棱针术
操作名称:三棱针术适应证:各种损容性皮肤病,尤其是疮痈红肿之热证和血淤证等,粉刺、黧黑斑、酒渣鼻,失眠多梦,口眼歪斜,面肌抽搐,针眼,各种妇科炎症性疾病。2.散刺法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10~3.挑刺法局部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挑刺点皮肤,右手持三棱针将针横向刺入穴位皮肤,挑破皮肤0.2~
-
五刺
详见下表:刺法名刺法应五藏半刺浅刺皮肤、快速出针肺(主皮毛)豹文刺左右前后散刺出血心(主血脉)关刺刺四肢关节附近肌腱肝(主筋)合谷刺一针多向斜刺肌肉脾(主肌肉)输刺直入直出深刺至骨肾(主骨)半刺:半刺为古刺法名。《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肋痹,此脾之应也。”
-
豹文刺
概述:豹文刺为古刺法名,五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豹文刺本法与九刺中的络刺、十二刺中的赞刺,都是指刺络出血法。用三棱针散刺络脉出血,以刺到血脉为目的。豹文刺的临床应用:心主血脉,故本法与心气相应,能治红肿热痛等症。
-
秋葵
拼音名QiūKuí别名黄秋葵、羊角豆、咖啡黄葵、毛茄、黄蜀葵。花于6-8月采摘,晒干。蒴果筒状尖塔形,长10-25cm,直径1.5-2cm,先端具长喙,疏被糙硬毛;寒功能主治利咽;主咽喉肿痛;秋葵的营养价值秋葵含有果胶、牛乳聚糖等,具有帮助消化、治疗胃炎和胃溃疡、保护皮肤和胃黏膜之功效,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
-
剌络
指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等在浅表络脉上点刺或散刺以放出适量血液的方法。马王堆汉墓帛书《脉法》有“用砭启脉”的记载。《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本法多用于治疗热证、实证,例如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中暑、高热、惊厥、昏迷、丹毒、痔疾、急性软组织挫伤等。
-
赞刺
概述:赞刺为古刺法名,是十二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多用于治疗局部红肿的外科病症,如临床上用三棱针散刺出血,治疗下肢丹毒。方法是直入直出,刺入浅而出针快,是连续分散浅刺出血的刺法。治疗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