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疸
2.五疸指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五种。见《本草纲目》卷三:“黄疸有五,皆属热湿,有瘀热、脾虚、食积、瘀血、阴黄。”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
黄汗
黄汗在《金匮要略方论》属水气篇而与风水、历节等不同,并指出:黄汗“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内虚者发病较缓,多从足跗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下为剧,病位在脾肾,多为虚证,为阴水。
-
黄汗病
黄汗在《金匮要略方论》属水气篇而与风水、历节等不同,并指出:黄汗“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内虚者发病较缓,多从足跗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下为剧,病位在脾肾,多为虚证,为阴水。
-
女劳疸
是指肾气虚衰,以发热恶寒,身黄,额黑,腹胀,小腹满,小便不利,大便或黑或溏等为主要表现的黄疸病。女劳疸的症状:《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疽。”方用减黄丹、小菟丝子丸、硝石矾石散等。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
-
酒疸
是指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液外泄所致的黄疸病。酒疸的症状:症见身目俱黄,面发赤癍,心中懊 热痛,鼻燥,腹满不欲食,时时欲吐等。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
黑疸
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所列五疸之一。黑疸的病因病机:黑疸多因酒疸、女劳疸等日久不愈,肝肾虚衰,瘀浊内阻所致。《杂病源流犀烛》用黑疸方合滋补肝肾药。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目黄者曰黄疸。”《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
谷疸
是指饥饱不适,胃中满塞,谷气未化,湿热熏蒸,胆液外泄所致的黄疸病。《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如食已头眩,寒热,心中怫郁不安,久则身黄,谷疸也,因饥饱所致,亦名胃疸,以胃气蒸冲得之。”谷疸的治疗:治宜清热、化湿、消导等法,如谷疸丸、加味枳术汤等方。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
-
劳疸
是指肾气虚衰,以发热恶寒,身黄,额黑,腹胀,小腹满,小便不利,大便或黑或溏等为主要表现的黄疸病。女劳疸的症状:《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疽。”方用减黄丹、小菟丝子丸、硝石矾石散等。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
-
秦艽饮子
处方:秦艽(去芦)当归(去芦,酒浸)芍药白术官桂(去皮,不见火)陈皮茯苓(去皮)熟地黄(蒸酒)半夏(汤炮七次)小草川芎各30克甘草(炙)15克功能主治:治五疸。主治:心虚感风,头旋心忪,痰饮筑心闷,愍愍惚惚不能言语。附注:秦艽饮(《得效》卷三)、秦艽散(《医统》卷十八)。口淡咽干,恶寒发热。
-
土黄
土黄为病证名,为黄疸分类法三十六黄之一。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土黄身体冷,面色青,宜灸太冲及百会后心发际百壮。若面目及十指俱青,不治也。”
-
茵陈五苓丸
茵陈五苓丸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YinchenWulingWan标准编号:WS3-B-0771-91处方:茵陈160g泽泻250g茯苓210g猪苓150g白术(炒)150g肉桂150g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与主治:清湿热,利小便。用于肝胆湿热,脾肺郁引起的湿热黄疸胆腹胀满,小便不利。
-
养荣丸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医统》卷四十八:方名:养荣丸组成:白术(土炒)1两,黄耆1两,芍药1两,远志1两,当归(酒洗)1两,山药1两,熟地黄1两,陈皮8钱,人参1两,白茯苓2两,山茱萸半两,生地黄半两。主治:脾肺气虚,荣血不足,惊悸健忘,寝汗发热,食多无味,身体疲瘦,色枯气短,毛发脱落,小便赤涩;
-
当归秦艽散
处方:白术1钱,茯苓1钱,秦艽1钱,当归1钱,川芎1钱,芍药1钱,熟地黄(酒蒸)1钱,陈皮1钱,半夏曲5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五疸。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食前服。附注:本方改为丸剂,名 当归秦艽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
解热方
《直指》卷二十二:解热方:处方:小黑豆2合,紫苏1茎,姜7片。制法:上细锉。功能主治:瘰疬四畔红肿多汁,属热证者。用法用量:煎汤,食后服。摘录:《直指》卷二十二《直指》卷十六:解热方:处方:车前子。制法:炒,为末。功能主治:洞泄,五疸。用法用量:米饮调下。
-
露珠饮
处方:露珠(即土豆,形如姜)。功能主治:五疸黄病。用法用量:捣烂取汁半碗,服之。摘录:《鲁府禁方》卷二
-
五疸神丹
《古今医鉴》卷六:组成:绿矾(不拘多少,炒至白色为度,入瓶中火煅白尤佳)。主治:五疸黄肿。用法用量:每服5丸,早晨、午间、晚上各1次,用冷陈酒送下。若有益,服之亦吐出。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樱桃大。用药禁忌:忌醋、生冷、发物。
-
养胃化疸汤
《医碥》卷三:方名:养胃化疸汤组成:茵陈、苍术、木通、泽泻、猪苓、山栀、白茯苓、薏苡仁。主治:五疸。加减:食滞,加神曲、山楂、麦芽;酒疸,加苜蓿、葛根;女劳疸,加当归、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