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疖子
疖子是疖(furuncle;boil)的俗称,又名热疖、石疖,为病名。是指以肌肤浅表部位红肿疼痛,范围较小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痈疽第二则云:“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一寸已上名小痈…”俗称以夏日所生之小肿为热疖。即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
-
热疖
热疖又称疖(furuncle;boil)、石疖,俗称疖子,为病名。俗称以夏日所生之小肿为热疖。即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因感受暑毒之气而成。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痈疽第二则云:“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一寸已上名小痈…”
-
五发疽
见《外科精义》卷上。齐氏认为五发疽大概论之可分为三等,一者疽也,二者痈也,三者疖也。滋味过多,则五脏生热,脏腑积热,则血脉不流,毒气凝滞,邪气伏留,热搏于血,血聚则肉溃成疮。脓成宜服五香汤或当归托里散之类。外用鹿角散以醋熬为糊贴之,以絍引流,忌早生肌之药。
-
茄蒂汤
方出《广笔记》卷三,名见《古方选注》卷下:方名:茄蒂汤组成:鲜茄蒂7个,鲜何首乌轻重等分。主治:对口疖。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1服出脓,再服收口。各家论述:《古方选注》:鲜茄蒂味甘寒,缓火毒,散恶血,能收束头颈之疖口;鲜何首乌味苦涩,疡科名红内消,亦取其收敛精气,仲淳力赞是方,深得消毒收口之秘。
-
小金丝膏
概述:小金丝膏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串雅内编》卷二方之小金丝膏:处方:沥清、白胶香各二两,乳香二钱,没药一两,黄蜡三钱,香油三两。功能主治:《串雅内编》卷二方之小金丝膏主治疥疮疖毒。《本草纲目》卷三十四方之小金丝膏:方名:小金丝膏组成:沥青2两,白胶香2两,乳香2钱,没药1两,黄蜡3钱。
-
岗梅叶
《*辞典》:岗梅叶:出处:《岭南草药志》拼音名:GǎnɡM iY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叶。功能主治:治感冒,跌打损伤,痈毒,疔疮。附方:①治疖肿:岗梅鲜叶,捣烂外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疔疮:鲜岗梅叶适量,加糯米、红糖共捣敷患处。(福建)③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鲜岗梅叶,捣烂外敷。
-
鹿藿根
《*辞典》:鹿藿根: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L Hu 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鹿藿的根。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妇女痛经,瘰疬,疖肿。(《湖南药物志》)②治月经痛:鹿藿根三钱,川芎三钱,木防己四钱,算盘子根三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④治蛇咬伤:鹿藿根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曲蟮拱头
曲蟮拱头即蝼蛄疖。见《外科大成》卷三。多发于小儿头皮,初起为毛囊性丘疹,逐渐增大如黄豆至梅李大小之疖肿,根底坚硬,继之形成脓肿,多自溃浓出;治宜凉血解毒,内服五味消毒饮化裁;外治宜进行扩创,将串空头皮剪通,使无藏脓之处,用菊花煎水日洗一次,外贴千锤膏或生肌玉红膏收口。
-
苍耳虫
处方:苍耳虫、麻油制法:立秋后采集苍耳虫(在苍耳草梗中形状如小蚕的白色小虫),浸入麻油中备用。用法用量:先用生理盐水,或浓茶水,或冷开水洗净患处,再根据疔疮、疖肿的范围大小,每次使用1~如有脓头,中央应留一小孔,以便排脓,再用油纱布覆盖包扎,每日揭开纱布,清除脓液。摘录:《外治方》
-
宁油麻藤
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宁油麻藤MucunapaohwashanicaTangetWang,以根入药。性味:甘、微苦,涩。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肿痛,骨折,痈肿疮疖。2两,水煎服;并用鲜根捣烂,调酒炒热外敷。治痈肿疮疖,用鲜根加盐少许,捣烂外敷。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生军散
方出《肘后方》卷五,名见《验方新编》卷十一:组成:大黄。主治:痈疽疮疖,红肿焮痛。腰脚疼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以苦酒和,贴肿上,燥易。不过三即差减。制备方法:上为末。用药禁忌:痈疽疮疖皮色不变者,忌用。
-
铁棒锤茎叶
《*辞典》:铁棒锤茎叶:出处:《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TiěB nɡChu JīnɡY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铁棒锤和伏毛铁棒锤等的茎叶,7~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铁棒锤条。性味:《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热,有大毒。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痈肿,疮疖。(《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③治恶疮痈肿:铁棒锤茎叶煎水洗。
-
小红升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方名:小红升组成:真水银2两,净明矾2两,提净火消2两。用法用量:疮疡疔肿疖初起出脓时,用此掺疮口,外用膏药盖之。用药禁忌:男子肾囊、女子乳头及眼珠上下两角或生疮毒,切勿用此丹,恐受水银之气,受患莫测,慎之。附注:如脓腐去净者,另用生肌长肉粉霜。
-
珠兰根
出处:《药性考》拼音名:ZhūL nGēn来源:为金粟兰科植物金粟兰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珠兰条。性味:《药性考》:味辛,有毒。功能主治:治痈疖疮癣。②《岭南采药录》:擦飞癣。③《广州植物志》:捣烂敷疔疮。附方:治感冒,腹胀:鱼子兰(全株)五钱至一两。(《云南中草药》)摘录:《*辞典》
-
酥雄丹
《同寿录》卷末:方名:酥雄丹组成:上朱砂(研细,水飞净)1两2钱,真茅苍术(研净末)1两2钱,母丁香(研净末)1两2钱,明雄黄(研净末)1两2钱,真蟾酥1两2钱(净,以好酒化开,不住手搅粘)。用法用量:恶心腹痛及一切痧症,每用1丸噙于舌下,听其自化,微觉舌麻,不过1时即愈,至重者不过2丸,切勿多用;
-
扫风汤
《辨证录》卷二:组成:荆芥5钱,防风3钱,半夏3钱,陈皮1钱,天花粉1钱5分,茯苓3钱,黄芩2钱,苏叶1钱。主治:真中风,正邪相搏,一时猝倒,口吐痰涎,发狂号叫,自坐自起,自立自行,目不识人,身中发斑,数日后变成疮疖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狂定,2剂而痰消,3剂而斑化,疮疖亦寻愈矣。
-
营实墙蘼
营实墙蘼释名蔷薇、山棘、牛棘、牛勒、刺花。气味(营实一即蔷薇子)酸、温、无毒。主治1、消渴尿多。2、小儿尿床。3、口咽痛痒(发声不出)。用蔷薇根皮、射干各一两,甘草(炙)半两,每取二钱,水煎服。4、口舌糜烂。5、痈肿疖毒。用蔷薇皮交替炙热熨患处。用营实、枸杞子、地肤子各二两,共研为末。
-
鼻毛
鼻毛人体解剖名称。系指生长于鼻孔内之毫毛,有屏蔽尘埃的作用,见《疡医大全》卷十二。若随意剪拔鼻毛常可诱发鼻内疖。
-
疮
皮肤感染与肌肤创伤等之总称。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五常政大论》:“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外科启玄》卷一:“夫疮疡者,乃疮之总名也。”②泛指皮肉外伤而言。虽有痈、疽、疔、疖、瘰疬、疥、癣、疳、毒、痘、疹等分,其名一止大概而言是也。”
-
山楂核溜油膏
药品说明书:别名:3~15%山楂核溜油膏适应症:神经性皮炎、湿疹、疖等。
-
呋喃乙酰三嗪
药品说明书:别名:呋喃三嗪,呋喃乙酰三嗪适应症: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毛囊炎、疖、痤疮、溃疡、烧伤感染等的治疗,也用于预防口腔内手术前、后的感染。用量用法:口含:1片/次,4次/日。肛门用药:每次栓剂1个。规格:含片:10mg;痔疮软膏:0.25%;软膏剂:0.03%。
-
过氧化二苯甲酸
药品说明书:别名:痤疮平;过氧化苯甲酸;过氧化苯酰;过氧化二苯甲酸,过氧苯甲酰外文名:BenzoylPeroxide适应症:用于寻常性痤疮、疖肿、痱子及各种溃疡和褥疮等治疗。注意事项:1.局部有轻度痒感、灼痛、轻度红斑及脱皮等不良反应,但不影响继续用药。3.避免与眼、口唇及粘膜部位接触。规格:乳膏:10%×10g。
-
过氧化苯酰
药品说明书:别名:痤疮平;过氧化苯甲酸;过氧化苯酰;过氧化二苯甲酸,过氧苯甲酰外文名:BenzoylPeroxide适应症:用于寻常性痤疮、疖肿、痱子及各种溃疡和褥疮等治疗。注意事项:1.局部有轻度痒感、灼痛、轻度红斑及脱皮等不良反应,但不影响继续用药。3.避免与眼、口唇及粘膜部位接触。规格:乳膏:10%×10g。
-
过氧化苯甲酸
药品说明书:别名:痤疮平;过氧化苯甲酸;过氧化苯酰;过氧化二苯甲酸,过氧苯甲酰外文名:BenzoylPeroxide适应症:用于寻常性痤疮、疖肿、痱子及各种溃疡和褥疮等治疗。注意事项:1.局部有轻度痒感、灼痛、轻度红斑及脱皮等不良反应,但不影响继续用药。3.避免与眼、口唇及粘膜部位接触。规格:乳膏:10%×10g。
-
酰舒
药品说明书:别名:痤疮平;过氧化苯甲酸;过氧化苯酰;过氧化二苯甲酸,过氧苯甲酰外文名:BenzoylPeroxide适应症:用于寻常性痤疮、疖肿、痱子及各种溃疡和褥疮等治疗。注意事项:1.局部有轻度痒感、灼痛、轻度红斑及脱皮等不良反应,但不影响继续用药。3.避免与眼、口唇及粘膜部位接触。规格:乳膏:10%×10g。
-
陈肝疮
陈肝疮病名。生于两臂之痈疽。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陈乾疽。多因体质素虚,复由风热之毒壅结所致。好发于两臂,其状若疖,但疼痛难忍,肿胀,或剧痒甚。治宜扶正祛邪,内服加味黄芪汤。
-
败酱草膏
处方:鲜败酱草(洗净)10斤。制法:上用净水80斤煮,煎至3小时后过滤,再煎煮浓缩成膏50两,加蜜等量贮存备用。功能主治:解毒清热,除湿消肿。主毛囊炎、疖等化脓性皮肤病。用法用量:每服2钱,1日2次。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紫花地丁软膏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ihuaDidingRuangao标准编号:WS3-B-0149-89处方:紫花地丁稠膏8334g制法:取蜂蜡555g加热熔化,滤过,与滤过后的麻油1111g加热搅匀,保湿110~功能与主治:抗菌消炎。用于一切疖肿,乳腺炎。规格:每支12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取上清液浓缩至稠膏(44°Be),加0.0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搅匀,即得。
-
呋喃三嗪
药品说明书:别名:呋喃三嗪,呋喃乙酰三嗪适应症: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毛囊炎、疖、痤疮、溃疡、烧伤感染等的治疗,也用于预防口腔内手术前、后的感染。用量用法:口含:1片/次,4次/日。肛门用药:每次栓剂1个。规格:含片:10mg;痔疮软膏:0.25%;软膏剂:0.03%。
-
疮疖汤
处方:生地15g,甘草9g,白蔹9g,土茯苓15g,入地金牛6g,甘菊9g,苦参6g,土兔冬6g,地肤子9g。功能主治:疮疖。用法用量:水煎,内服。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疮疖消肿膏
处方:白芷独活大黄地丁草各占3.6%天花粉占5.7%川乌南星苍术松节油各占1.4%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肿,止痛。主疮疖及乳痈初起,红肿热痛。备注:方中大黄、地丁草、天花粉清热解毒,白芷,独活、苍术祛湿消肿,川乌,南星、松节油消散止痛,配合成方,有清热解毒,散肿止痛的功效。
-
撮毒散
处方:槟榔、山栀子、白龙、白及、白蔹、白芥子、五灵脂、木鳖子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硬肿疖,恶物咬伤,汤火烧伤,车辗马踏伤等。用法用量:如疮破,揾干贴;如肿硬,水调扫于疮上。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二
-
大黄膏丸
处方:川大黄不以多少。制法:醋煮熬成膏子为丸,如黄米大。功能主治:小儿无辜疳,头目后生瘰疬结核,久不治,为疮疖。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食后煎皂子汤送下。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五五引《医林方》
-
大乌散
处方:南星、赤小豆、草乌、黄柏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痈疖肿毒。用法用量:生姜自然汁调贴患处;或用米醋调尤佳。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
单地黄煎
别名:地黄煎处方:生地不拘多少。功能主治:补虚除热,散乳石、痈疽、疮疖等热。主用法用量:地黄煎(《千金》卷二十二)。摘录:《外台》卷三十一引《小品方》
-
抵圣太白膏
处方:白胶香14两(研为细末),乳香1两(别研),定粉2两,白蔹6钱,白芷6钱(锉碎)。制法:以麻油4两,炼白蔹、白芷,候焦黄色,漉去二物,次下白胶香,候熔退火,次入乳香、定粉,再搅匀,倾入瓷器内,候凝密封贮。主折伤闪肭,疼痛不巳,及痈疽初生,肿痛尤甚,疮疡肿疖,赤焮发热,毒气结搏,肌肤痛急。
-
点毒丹
处方:黄柏。制法:上为极细末,入雄猪胆汁调如粘。功能主治:热疖初起未出头。用法用量:用少许点疖中间即消。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
疔疖膏
处方:银朱15g,章丹15g,轻粉4.5g,嫩松香125g,蓖麻油30ml,凡士林18g。制法:先将轻粉研细,然后与银朱、章丹和在一起;另将蓖麻油入铜锅内加温,加入松香熔化,再加凡士林调和,最后加入前药末调和成膏。功能主治:拔毒溃破。主疔疮,疖肿。或用拔毒膏1张挑膏药少许,对准疮头贴上。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痘疖膏
处方:楝枝不拘多少(去皮),柳枝不拘多少(去皮),槐枝不拘多少(去皮),桃枝不拘多少(去皮),红椿枝不拘多少(去皮),真香油1斤,桐油6两,当归2钱,白芷2钱,地榆2钱,甘草2钱,猪毛1斤,黄丹半两,乳香3钱(制为末),没药3钱(制为末)。功能主治:痘后毒疖疔痈。摘录:《天花精言》卷六
-
独珍膏
处方:五倍子不拘多少(瓦上焙干)。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软硬疖,诸热毒疱疮。用法用量:入数点麻油,冷水调涂。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
二号化毒丹
处方:牛黄1.5g,轻粉3g。制法:先将牛黄研细,再加轻粉研细,以不见星为度,装瓶密封。功能主治:清化解毒。主胎毒,胎(疒敛)疮(婴儿湿疹),头面热毒,疖肿,大便干秘者。用法用量:量儿大小,每日服0.15g~0.3g,蜂蜜少许调服。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鸡蛋、花生、鱼腥发物。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隔纸拔毒生肌神膏
处方:金银花3钱,净青黛1钱,制甘石5钱,提白蜡1钱5分,上宫粉3钱,上四六5分,真血结1钱。制法:上为细末,用生猪板油(去膜)同捣,再用油纸1大块,向中间多多刺眼(如患处大),以透药性,将膏药薄薄刮上,二面闭折,藏药在内。功能主治:无论各种疖毒痈疽,但须已溃者。摘录:《寿世新编》卷中引《龚氏方》
-
复方马齿苋洗方
处方:马齿苋4两,蒲公英4两,如意草4两,白矾4钱。制法:上为粗末,装纱布袋内。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主多发性疖肿,脓泡疮。用法用量:加水5-6斤,煮沸30分钟。用软毛巾蘸汤溻洗,或溻洗后加热水浸浴。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过氧苯甲酸
药品说明书:别名:痤疮平;过氧化苯甲酸;过氧化苯酰;过氧化二苯甲酸,过氧苯甲酰外文名:BenzoylPeroxide适应症:用于寻常性痤疮、疖肿、痱子及各种溃疡和褥疮等治疗。注意事项:1.局部有轻度痒感、灼痛、轻度红斑及脱皮等不良反应,但不影响继续用药。3.避免与眼、口唇及粘膜部位接触。规格:乳膏:10%×10g。
-
拂毒散
处方:半夏1两,贝母2钱半,大黄2钱半,朴消2钱半,五倍子2钱半。功能主治:小儿诸风热,阴毒肿核已结成,末穿溃或正发者。小儿惊风后,风从气行,血从气使,毒气蓄于皮肤,流为肿毒,多在腮颊耳根,成痛成疖,谓之毒风。用法用量:每用1-2钱,用醇醋调涂患处,如干再涂,仍服疏风化毒之剂。
-
龟版散
处方:龟版(煅)20两,黄连1两,红粉5钱,冰片1钱。制法:上为细末,袋装重3钱。功能主治:化腐生肌,解毒止痛。主诸般疮疖,皮肤溃烂,破流脓水,浸淫不已,久不收口。用法用量:敷患处,或外贴硇砂膏。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虢丹膏
处方:虢丹5两,巴豆10粒,麻黄2两,竹付50寸,柳条50寸。制法:上件以油焦,下竹、柳、巴、黄四味,煎黑色,却入虢丹打匀黑为度,令冷。功能主治:一切疮疖。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二
-
栝楼酒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栝楼酒:别名:栝楼散处方:栝楼1枚(黄大者,锉碎)。功能主治:产后乳汁不下或少。用法用量:栝楼散(《普济方》卷一三八)。用法用量:用酒1盏,水1盏,量人虚实,加腻粉少许,煎3-5沸,去滓,临卧温服。夜半疏动一行,其疮自消。制备方法:上锉。
-
黑布化毒散膏
处方:黑布药膏、化毒散软膏各等分。功能主治:清热聚毒,化腐提脓。主疖痈初起,多发性毛囊炎,或已溃脓肿,周围皮肤浸润明显者。用法用量:上混合均匀,外敷患处。注意:凡疮面渗出液较多者慎用。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红千捶膏
处方:嫩松香500g,银朱105g,蓖麻子肉300g,炙乳香36g,炙没药36g,麝香2.4g。制法:先将蓖麻子肉捣烂,然后加松香、乳香、没药、银朱捣千多次,最后加麝香(研细)再捣匀成硬膏,放陶罐内收藏。功能主治:提毒拔脓。主疔、疮、疖,头未溃者,鳝(?)头(穿掘性毛囊炎)。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