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粳米
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具有补中益气,平和五脏,止烦渴,止泄,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好颜色之功;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
胡萝卜粥
《本草纲目》:胡萝卜粥:处方:新鲜胡萝卜粳米各适量制法:将胡萝卜洗净切碎,与粳米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米开粥稠即可。功能主治:健脾和胃,下气化滞,明目,降压利尿。适用于高血压以及消化不良、久痢、夜盲症、小儿软骨病、营养不良等。主治:老人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皮肤干燥症、夜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
-
橘皮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方之橘皮粥: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紫苏茎叶1两,大腹子3枚,桑根白皮1两半,生姜3分(切),粳米2合。用药禁忌:本方适用于痰多咳嗽,对阴虚燥咳,或干咳无痰的病人不宜选用,吐血患者忌服。适应证:橘皮粥适用于肺气郁痹型喘证、痰厥、气郁血瘀型肥胖、心脾两虚型阳痿患者。
-
葱白粥
《济生秘览》:葱白粥:处方:粳米50克葱白白糖各适量制法: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和胃补中。主治:五淋,小便不通。年老体弱者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腹痛泻痢等。用药禁忌:可供冬季风寒感冒的老人乘热服食,服后微微汗出即解,汗出病愈后停服。
-
落花生粥
《粥谱》:落花生粥:处方:花生仁3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花生仁与粳米共煮粥。功效:健脾开胃,润肺止咳,养血通乳。主治:肺燥干咳,少痰或无痰,脾虚反胃,贫血,产后乳汁不足。
-
石膏粳米汤
《衷中参西》上册:组成:生石膏2两(轧细),生粳米2两半。主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各家论述:此方妙在将石膏同粳米煎汤,乘热饮之。其稠润之汁,又能逗留石膏,不使其由胃下趋,致寒凉有碍下焦。
-
茵陈粥
处方:茵陈30~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退黄疸。疗程以7-10天为宜,每日分2-3次服食。粥宜稀薄,不宜稠厚,米只用粳米,不用糯米。用药禁忌:阴黄或阳黄均可食用,钩虫引起的 黄胖病不应服用。
-
茶叶粥
《保生集要》方之茶叶粥:处方:茶叶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取茶叶先煮取浓汁约1000克。功能主治:化痰消食,利尿消肿,益气提神。注意:此粥有提神兴奋作用,所以睡前不宜食。产妇哺乳期及习惯性秘者忌食。做法:将绿茶放在茶壶或沙锅中,倒入150毫升水,煮至约剩100毫升水时离火,去渣取汁。
-
荷叶粥
《民间方》:荷叶粥:处方: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制法: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冰糖煮粥。功能主治:清暑利湿,升发清阳,止血,降血压,降血脂。功效:升清、消暑、化热、宽中、散瘀。主治:暑热、水肿、瘀血症。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肥胖症,以及夏天感受暑热,头昏脑胀,胸闷烦渴,小便短赤者。
-
枇杷叶粥
《老老恒言》:枇杷叶粥:处方:枇杷叶10~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降气。适用于急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衄血以及胃热呕吐呃逆等症。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温热服之,3~主治:肺热咳嗽,咳吐黄色脓性痰,或咳血、衄血,以及胃热呕吐、呃逆。用药禁忌:对感受寒凉引起的咳嗽、呕吐患者,不宜选用。
-
陈橘皮粥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苎麻根(刮去土,晒干)1两,高良姜(末)3钱,白粳米(择净)半合。制法:上除粳米外为散。功能主治:妊娠冷热气痛,连腹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先以水5盏,煎至3盏,去滓,加粳米半合,盐1钱,煮作例程粥食之,空心1服,至晚更1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芹菜粥
处方:新鲜芹菜60克粳米50~功能主治:固肾利尿,清热平肝。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此粥作用较慢,需要频服久食,方可有。摘录:《本草纲目》《长寿药粥谱》:组成:芹菜(连根)120g(洗净,切碎),粳米半斤。功效:清肝热,降血压。主治:高血压病,肝火头痛,眩晕目赤。用法用量:同煮粥,早晚餐温热服食。
-
粳米茶
概述:粳米茶以茶叶、粳米、白糖为主要原料,适用于慢性痢疾者。原料:茶叶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用法:将茶叶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煎成汁,再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煮至米烂粥稠,放入白糖调匀,离火后温热服食。每日2次,连服数日。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木耳粥
《长寿药粥谱》:组成:银耳5-10g(或黑木耳30g),粳米2两,大枣3-5枚。功效: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止血,补脑强心。主治:中老年体质衰弱,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肺痨病阴虚内热,以及慢性便血、痔疮出血等。制备方法:先将银耳或黑木耳浸泡半天,用粳米、大枣煮粥,待煮沸后加入木耳、冰糖适量,同煮为粥。
-
砂仁粥
再将大米淘洗后,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砂仁末,稍煮即可。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功效:醒脾胃,通滞气,散寒饮,温肝肾。主治:呕吐,腹中虚痛,上气咳逆,胀痞。脾胃虚寒性腹痛泻痢,消化不良,脘腹肿满,食欲不振,气逆呕吐。用法用量:先以粳米煮粥,待粥成后,调入砂仁细末服。
-
蔗浆粥
处方:甘蔗500~功能主治:清热润燥,止渴生津。适用于肺热咳嗽、口干舌燥,兼助脾气,利大小肠,除烦热,解酒毒。摘录:《粟珍集》方出《本草纲目》卷三十三引董氏方,名见《长寿药粥谱》:方名:蔗浆粥组成:甘蔗汁1升半,青梁米4合。补脾养胃,生津止渴,润燥止咳,解酒毒。反胃呕吐,及老人热病后期津伤,口干舌燥。
-
沙参粥
《药粥疗法》引《粥谱》:方名:沙参粥组成:沙参15-30g,粳米50-100g,冰糖适量。功效:润肺养胃,祛痰止咳。主治:肺热肺燥,干咳少痰,或肺气不足,肺胃阴虚的久咳无痰,咽干,或热病后津伤口渴。或用新鲜沙参30-60g,洗净切片,煎取浓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用药禁忌:受凉感冒引起的伤风咳嗽患者忌食。
-
雀儿药粥
30克粳米100克细盐葱白生姜各适量制法:先把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一同放入砂锅内煎取药汁。5天为一疗程,以冬季食用为佳。主治:肾气不足所致的阳虚羸弱,阴痿(即性机能减退),早泄,遗精,腰膝酸痛或冷痛,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小便淋沥不爽,遗尿多尿,妇女带下。用药禁忌:发热病人和性机能亢进者忌服。
-
仙人粥
处方:何首乌30-60克,粳米60克,红枣3-5枚,红糖(或冰糖)适量。制法:先将何首乌用砂锅煎取汁,去渣后加入粳米、红枣,文火煮粥,待粥熟,加入适量红糖或冰糖,再煮一二沸,乘热服食。并可用于头晕、耳鸣、失眠、腰膝软弱、梦遗滑精、崩漏带下、久痢等症。附注:首乌粥(《大众医学》)、何首乌粥(《长寿药粥谱》)。
-
限磷代谢饮食
限磷代谢饮食适应症主要用于检查甲状旁腺功能。主食最好用面粉或精白米,必要时吃捞米饭,(捞米饭制作:l00g粳米置于已煮沸蒸馏水1000ml中,煮15min,将米汤弃去,然后再用蒸馏水冲洗,再蒸熟,即为脱磷米饭。选食含钙高磷少的食物,如油菜、芹菜、粉条、藕粉、胡萝卜、白萝L、绿豆芽、蛋清、小白菜等。
-
薤白粥
功能主治:宽胸,行气,止痛。摘录:《食医心镜》《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食医心镜》:方名:薤白粥组成:薤白(切)1升,红米3合。主治:产后赤白痢,脐腰痛。用法用量:上除人参汤,3味同煮熟搅匀,然后与温热人参汤相和调,顿服,不拘时候,如恶食,即与粟米粥饮渐加糯米和之。主治:脾虚冷,下白脓痢及水谷痢。
-
决明子粥
《粥谱》:决明子粥:处方:决明子(炒)10~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通便。用法用量:适膈春夏季食。注意:大便泄泻者忌服。摘录:《粥谱》《药粥疗法》引《粥谱》:组成:炒决明子10-15g,粳米60g,冰糖少许或加白菊花10g。主治:目赤肿痛,怕光多泪,头痛头晕,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肝炎,习惯性大便秘结。
-
鸡汁粥
《民间方》:鸡汁粥:处方:母鸡1只粳米100克制法:将鸡剖洗干净,浓煎鸡汁,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至粥稠即可。功能主治:滋养五脏,补益气血。适用于老年体弱、病后、产后羸瘦、虚弱劳损等一切气血不足衰弱病。用药禁忌:体质壮实的老人,以及伤风感冒或生病发热期间不宜食用。
-
山萸肉粥
处方:山茱萸肉15~适用于肝肾不足、带下、遗尿、小便频数等。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痠,遗精,遗尿,小便频数,虚汗不止,肾虚带下。用法用量: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砂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用药禁忌:在发热期间,或小便淋涩的患者,均不可服食。
-
肉苁蓉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肉苁蓉粥:处方: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细切)粳米100克鹿角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为末)羊肉120克(细切)功能主治:治五劳七伤,久积虚冷,阳痿。用法用量:上药,煮羊肉、苁蓉、粳米作粥,临熟,下鹿角胶末,用盐、酱、味末调和,作两顿食之。
-
酸枣仁粥
处方:酸枣仁末15克粳米100克制法:先以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心烦。摘录:《饮膳正要》《圣惠》卷九十六:方名:酸枣仁粥组成:酸枣仁半两(炒令黄,研末,以酒3合浸汁),粳米3合。或心脏烦热,躁渴不得睡卧。主治:骨蒸,心烦不得眠卧。《赤水玄珠》引作 酸枣地黄汤。
-
柏子仁粥
《粥谱》:柏子仁粥:处方:柏子仁10~主治:慢性便秘,心悸,健忘,失眠。用法用量: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稍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蜂蜜适量,稍煮1、2沸即可。对肠燥便秘,体虚而不宜攻下通便药物的甚为适宜。二药同米煮粥,其味颇佳,患者乐于服食,可收滋补强壮,养心润肠之效。
-
玉竹粥
处方:玉竹15~注意:胃有痰湿致胃部饱胀、口腻多痰、消化不良、不喜欢水、舌苔厚腻者忌服。主治: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或无痰,或高热后烦渴,口干舌燥、阴虚低热不退,及各种类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时的辅助疗法。或用于玉竹煎汤去滓,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为稀粥,粥成后放入冰糖,稍煮1-2沸即可。
-
贝母粥
《资生录》:贝母粥:处方:贝母粉1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制法:用北粳米、冰糖煮粥,待米开汤未稠时,调入贝母粉,改文火稍煮片刻(再煮二三沸),粥稠即成。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温服。功效:润肺养胃,化痰止咳。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可供上、下午点心,温热服食。
-
猪肚粥
处方:雄猪肚1具粳米100克豆豉葱椒姜各适量制法:先将猪肚洗净,煮取浓汤,去肚,入粳米煮作粥,再下豉、葱、椒、姜等调料。可治糖尿病。摘录:《食医心镜》《寿亲养老》卷二:方名:猪肚粥组成:白术2两,槟榔1枚,生姜1两半(切,炒)。主治:妇人腹胁血癖痛,气冲头面(火翕)(火翕),呕吐酸水,四肢烦热,腹胀。
-
葱粥
《圣惠》卷九十六:葱粥:处方:葱白10茎(去须,切),黄牛乳3合,粳米3合。功能主治:五淋,小便赤涩,脐下急痛。摘录:《圣惠》卷九十六《圣济总录》卷一八八:葱粥:处方:葱白14茎(细切),牛酥半两。功能主治:润降邪火,静心养性,固本调元。主治:伤寒服葱豉汤后未得汗者。主治:妊娠数月未满损动,及产后血运。
-
枸杞粥
《圣济总录》卷一八八:枸杞粥:处方:枸杞苗20克(切)葱白7茎(切)薤白14茎(切)鼓(炒)20克粳米(净洗)60克功能主治:治伤寒后,虚羸劳热,背膊烦疼。注意:凡脾胃虚弱,经常泄泻的老人忌服。摘录:《长寿药粥谱》《圣惠》卷九十七:方名:枸杞粥别名:枸杞叶粥组成:枸杞叶半斤(切),粳米2合。功效:益肾气。
-
首乌红枣粥
首乌红枣粥用料何首乌30克,熟地黄30克,薏米20克,红枣12枚,粳米100克,冰糖30克。首乌红枣粥制法用法(1)将何首乌、熟地黄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再加清水煎煮取汁;(2)将2次所取药汁与洗净的红枣、粳米、薏米倒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煮至粳米、薏米烂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
绿豆粥
处方:绿豆适量北粳米100克制法:先将绿豆洗净,后以温水浸泡2小时,然后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1000克,煮至豆烂米开汤稠。适用于冠心病、中暑、暑热烦渴、疮毒疖肿、食物中毒等。注意: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食用,一般不宜冬季食用。摘录:《普济方》《本草纲目》卷二十四引《普济方》:方名:绿豆粥组成:绿豆。
-
鹿角胶粥
处方:鹿角胶15~2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制法:先煮粳米作粥,待沸后,放入鹿角胶、生姜同煮为稀粥。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腰痛、妇女子宫虚冷、不孕、崩漏、带下等。注意:阴虚火旺、口干舌燥、尿黄便秘或感冒发热者忌服。适宜于冬季服用。摘录:《本草纲目》
-
牛蒡粥
处方:牛蒡根30克(或牛蒡子打碎2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牛蒡根煎汁去渣取汁100克;功能主治: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消肿。适用于腮腺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以及麻疹透发不快。注意:小儿气虚、腹泻者慎用。主治:疮肿,小儿心脏积热,烦躁恍惚。制备方法:净洗,煮令烂,于盆中研令细,去筋脉,汁中即下米煮粥。
-
拨粥
《普济方》:拨粥:处方:薤白10~60克)葱白2茎白面粉100~150克(或粳米50~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以及急慢性痢疾、肠炎。治疗肠炎、痢疾,3~3次温热服。功效:宽胸止痛,行气止痢。主治:赤白痢,休息气痢,久不愈者。胸胁刺疼,胸痹心痛,以及冠心病心绞痛。用药禁忌:对发热病人,不宜选用。
-
菱实粉粥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菱实粉粥:处方:菱实粉30~60克粳米60克功能主治:益肠胃,补气血。治年老体虚,营养不良,慢性泄泻。现用于防治胃癌、食道癌。用法用量:先将粳米煮粥,待米煮至半熟后,调入菱粉,加红糖少许,同煮为粥。
-
兰花粥
处方:泽兰30克粳米50克制法:先煎泽兰,去渣取汁,入粳米煮作粥。功能主治:活血,行水,解郁。适用于妇女经闭、产后淤滞腹痛;身面浮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空腹食用,每日2次。摘录:《粥谱》
-
板栗山药粥
概述:板栗山药粥为中医食养方,适用于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可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的建议下,根据儿童青少年具体情况选择具有健脾、开胃、消滞、益肾等作用的食药物质,如麦芽、山楂、莲子、芡实、山药等,以及相应的食养方。制作方法:板栗煮熟,大枣去核洗净,对半切开,鲜山药去皮洗净切块。
-
白扁豆粥
处方:白扁豆、粳米。功能主治:健脾养胃,清暑止泻。主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慢性久泻,暑湿泻痢,夏季烦渴。用法用量:每次取炒白扁豆60g,或鲜白扁豆120g,粳米60g,同煮为粥,至扁豆烂熟,夏秋季可供早晚餐服食。摘录:《长寿药粥谱》引《延年秘旨》
-
白虎桂枝柴胡汤
处方:石膏3钱,知母3钱,甘草2钱,粳米半杯,桂枝3钱,柴胡3钱。功能主治:温疟先热后寒,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用法用量:煎大半杯,热服。各家论述:《医学金针》:柴、桂散肝胆之邪;甘草、粳米生津利水。洵属良方。摘录:《四圣心源》卷七
-
绿豆菜心粥
处方:绿豆100克白菜心3个粳米50克制法:将绿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煮烂成粥前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腮腺炎。用法用量:1日分2次食,连吃4日。摘录:《民间方》
-
车前叶粥
处方:鲜车前叶30~100克制法:将车前叶洗净,切碎,同葱白煮汁后去渣,然后加粳米煮粥。功能主治:利尿,清热,明目,祛痰。适用于患有小便不通、尿血、水肿等症的急性肾炎患者。注意:患有遗精、遗尿的病人不宜食用。摘录:《圣济总录》
-
君达菜粥
处方:君达莱(鲜者)400克粳米50克制法:夏季取君达莱(鲜者)与粳米煮粥。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毒痢疾、暑热等。用法用量:任意服食。摘录:《唐本草》
-
鲤鱼脑髓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鲤鱼脑髓粥:处方:鲤鱼脑髓60克粳米180克功能主治:治耳聋久不愈。用法用量:上煮粥,以五味调和,空腹食之。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圣惠》卷九十七:方名:鲤鱼脑髓粥别名:鲤脑粥组成:鲤鱼脑髓2两,粳米3合。附注:鲤脑粥(《医统》卷八十七)。
-
鸡头实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鸡头实粥:处方:鸡头实60克功能主治:补肾益精,聪耳明目。治精气不足,耳目不聪。用法用量:上煮令熟,去壳,为膏,入粳米1合煮粥,空腹食之。附注:鸡头粥(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经验后方》,名见《本草纲目》卷三十三)、芡实粥(《遵生八笺》卷十一)、芡实粉粥(《长寿药粥谱》)。
-
半夏饮子
《外台秘要》卷八引《万全方》处方制半夏12克厚朴(炙)人参白术生姜(切)大枣各9克粳米10克橘皮6克制法上八味,细切。《圣惠》卷七十六处方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耆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芩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
加味泻黄散
概述:加味泻黄散为方剂名,出自《医醇賸义》卷二方。处方:防风一钱,葛根二钱,石膏四钱,石斛、茯苓各三钱,栀子一钱五分,甘草四分,荷叶一角。防风3克葛根6克石膏12克石斛9克山栀4.5克茯苓9克甘草1.2克功能主治:主治脾有伏火,口燥唇干,烦渴易饮,热在肌肉。用法用量:加粳米一撮煎汤代水,煎服。
-
大蒜粥
处方: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制法: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然后取粳米,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入粥,同煮为粥。功能主治:下气,消炎,健胃,止痢。用法用量:可供早晚餐,温热食。注意:有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老人忌服。摘录:《食疗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