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栗属
中文名栗属拼音名lishu拉丁名Castanea中国植物志22:8描述CastaneaMill.栗属,壳斗科,约12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栗C.mollissimaBl.等4种,栗各地多有栽培,取其果以供食用,边材苍白色,心材暗褐色,纹理粗,耐腐,可为枕木和支柱等用。叶缘有锯齿状裂齿;属下物种峨眉锥栗、栗、茅栗、日本栗、锥栗、锥栗(原变种)
-
风栗壳
概述:风栗壳为中药名,出自《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本草纲目》记载的栗毛球之别名。别名:栗毛壳、栗刺壳、风栗壳、板栗壳斗。来源:壳斗科植物栗CastaneamollissimaBl.的总苞。性味:微甘、涩、平。功能主治:化痰,散结,解毒。1.治百日咳,瘰疬,痰核。2.治丹毒、肿毒。
-
高山栲
别名:白猪栗、丝栗、椎栗来源:壳斗科高山栲CastanopsisdelavayiFranch.,以根、茎皮、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涩、微苦,平。功能主治:收敛,止泻,解毒,消炎。根或茎皮主治肠炎,腹泻。果实主治心悸,耳鸣,腰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栗荴
《*辞典》:栗荴:出处:《纲目》拼音名:L Fū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内果皮。性味:《纲目》:甘,平,涩,无毒。功能主治:治瘰疬,骨鲠。附方:①治栗子颈:栗蓬内膈断薄衣(栗荴),捣敷之。(姚可成《食物本草》)②治骨鲠在咽:栗子内薄皮(栗荴)烧存性,研末,吹入咽中。
-
独栗涂方
处方:独颗栗不拘多少。功能主治:恶刺。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独栗膏”。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
芫荽汤
处方:鲜芫荽150克鲜胡萝卜200克风栗(干板栗)150克鲜制法:先分别将芫荽、胡萝卜、风栗、荸荠洗净,然后切碎。把上4味一同放入搪瓷锅或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后取汤2碗,去渣即可。功能主治:透发痘疹。适用于小儿水痘。用法用量:以上为1日量,分作2次温热饮用,连用3~摘录:《岭南草药志》
-
怢栗
怢(tū突)栗病状名。指振寒战栗。《素问·风论》:“故使人怢栗而不能食”。王冰注:“怢栗,卒振寒貌。”张景岳注:“寒热交作则振寒,故为怢栗不食。”
-
五果茶
《济众新编》卷七:组成:胡桃10个,银杏15个,大枣7个,生栗(留外皮)7个。主治:老人气虚,外感咳嗽。用法用量:加生姜1块(细切),水煎服。加减:或加银杏,或加胡桃9粒和蜜,或砂糖尤好。无外气,只咳嗽,去生栗,加黄栗。
-
檀栗属
中文名檀栗属拼音名tanlishu拉丁名Pavieasia中国植物志47(1):45描述PavieasiaPierre檀栗属,无患子科,3种,越南北部,我国云南和广西南部各产1种。偶数羽状复叶,叶轴有三棱;聚伞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雄蕊8-7,药隔稍凸呈腺体状;子房3室,每室有1颗胚珠;蒴果室背开裂,1-3室,种子较大,种皮革质,种脐阔大。
-
金腰燕
拼音名:JīnYāoY n别名:巧燕来源:雀形目燕科金腰燕HirundodauricaL.,以肉入药。原形态:金腰燕大小似家燕,上体蓝黑色,腰有显着的栗黄色横带,下体棕白色。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治百日咳。用法用量:烧焦食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栗叶
《*辞典》:栗叶: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L Y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叶。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喉疔火毒,煎服(二至三钱)。②《现代实用中药》:为收敛剂。外用涂漆疮。摘录:《*辞典》
-
水龙骨属
中文名水龙骨属拼音名shuilonggushu拉丁名Polypodiodes中国植物志06(2):13属下物种滇越水龙骨、光茎水龙骨、红杆水龙骨、假毛柄水龙骨、假友水龙骨、濑水龙骨、栗柄水龙骨、日本水龙骨、柔毛水龙骨、水龙骨、台湾水龙骨、喜马拉雅水龙骨、友水龙骨、友水龙骨(原变种)、中华水龙骨
-
栗蕨属
中文名栗蕨属拼音名lijueshu拉丁名Histiopteris中国植物志03(1):89属下物种栗蕨
-
低毒病毒科
中文名称:低毒病毒科英文名称:Hypoviridae分类类型:科分类:低毒病毒科低毒病毒科成员:属种型低毒病毒属(Hypovirus)栗疫病菌低毒病毒1(Cryphonectriahypovirus1)栗疫病菌低毒病毒1-EP713(Cryphonectriahypovirus1/EP713)栗疫病菌低毒病毒1-Euro7(Cryphonectriahypovirus1-Euro7)栗疫病菌低毒病毒2(Cryphonect
-
汉方医药全书
《汉方医药全书》即《皇汉医药全书》。日本·栗原广三撰,吴嘉博译。前列总说,以下分五部论述,即汉方医术发达史、病理解说、药理解说、药剂解说、处方解说。在阐述病理、病证等方面参考了西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论述中夹有唯心、片面的观点,如认为汉方医学不是科学(见自序),须予分析批判地对待。
-
先哲医话
《先哲医话》是一本关于日本汉医的书籍。作者为浅田宗伯(1815年—),因号粟园,又称栗园浅田。浅田宗伯一生著述甚丰,今存于世的各种书籍有迹可查的共计八十种二百多卷,其中包括《勿误方函口诀》《橘窓书影》《古方药议》《脉法私言》《伤寒论识》《杂病论识》《皇国名医传》、《先哲医话》。
-
掉振
掉振同“掉”,振掉。《素问·五常政大论》:“阳明司天……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
-
栗灰散
处方:生栗(宣州大者)7枚。制法:上逐一微刮破皮,连皮烧存性,碗盖候冷,入麝香少许同研。功能主治:鼻衄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
栗子柿子饼糊
处方:栗子肉15克柿饼半个制法:将栗肉、柿饼共磨成糊状,煮熟服食。功能主治:补肾,健脾,养胃。适用于小儿腹泻。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服。摘录:《民间方》
-
季芝鲫鱼膏
处方:活鲫鱼肉、鲜山药(去皮)各等分。制法:上共捣如泥,加麝香少许。功能主治:乳岩,肿如复碗坚硬,形如堆栗。用法用量:涂核上。觉痒极,勿搔动,隔衣轻轻揉之,7日1换,旋涂即消。摘录:《金鉴》卷六十六
-
寒淫
寒淫“六淫”之一,即寒邪。《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
-
兴阳丹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一引《食医心鉴》,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九:组成:栗当2斤(一名列当)。功效:兴阳事。用法用量:以酒1斗浸经宿。遂性饮之。制备方法:上为末。
-
壳斗
指壳斗科植物坚果外面或下部呈杯状、碗状、盘状或球状的总苞,外面常有针刺或鳞片,例如槲、栗、栎、棒的果实外部的壳斗。
-
仙掌子
《*辞典》:仙掌子: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XiānZhǎnɡZǐ别名:千岁子、凤栗(《广东新语》)。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仙人掌条。性味:《纲目拾遗》:味甘,性子。功能主治:《纲目拾遗》:补脾健胃,益脚力,除久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0.5~
-
五果为助
五果为助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出《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助,佐助。《本草纲目》:“辅助粒食,以养民生。”
-
独栗丸
处方:栗不拘多少(取肉,焙干)。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腰脚沉重,劳伤痛,脚气。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50丸,空心、日午温酒送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
五果
五果指枣、李、杏、栗、桃等五种果实。《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果为助。”
-
一水
一水人体器官名。①独一的水脏,指肾。《素问·逆调论》:“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②指目睛。《素问·解精微论》:“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肓。”
-
皇汉医药全书
《皇汉医药全书》医学全书。原名《汉方医药全书》。日本·栗原广三撰。吴嘉博译。前列总说,以下分五部论述,即汉方医术发达史、病理解说、药理解说、药剂解说、处方解说。在阐述病理、病证等方面参考了西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认为汉方医学不是科学(见自序),则是极端错误的。现存1935年上海中西医药书局铅印本。
-
清毒
清毒病因学名词。指清冷之毒。系自然界致病因素之一。为异常的五行之气所化。《素问·五常政大论》:“厥阴在泉,清毒不生。”王冰注:“毒者,皆五行栗盛暴烈之气所化。”
-
惊惑
惊惑神志不安、心慌迷惑的病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
-
瓜栗属
中文名瓜栗属拼音名gualishu拉丁名Pachira中国植物志49(2):104属下物种瓜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