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
焦㈠(jiāo,音交)①同“膲”。脏器名,六腑之一。见“三焦”。《素问·诊要经终论》:“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见“焦满”。㈡(qiáo,音桥)通“憔”。《素问·上古天真论》》:“五七,阳明脉衰,面始憔,发始堕。”
-
唇槁
唇槁病状名。口唇焦干,无津无泽。属于热盛津伤的证象。《灵枢·刺节真邪》:“阳气有余则外热,……舌焦唇槁,腊干嗌燥。”
-
柳枝当归膏
处方:当归尾(尖细梢,水浸)1两,杏仁(浸,去皮尖)100个,黄丹(细研,水飞)6两,肥嫩柳枝3两半(切如一寸,水洗净,令干),肥嫩桃枝1两半(洗净,令干),芝麻油1斤。制法:先令油热,下挑、柳枝熬令半焦。功能主治:一切热疮。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热疮寒膏药”。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三
-
五香饭灰
《中药成方配本》:组成:焦饭滞32两,焦六曲10两,焦山楂10两,焦麦芽10两,枳实8两,莱菔子8两,槟榔8两,雷丸4两,制川朴3两,广木香4两,广皮8两,炒黑丑4两,炒白丑4两。主治:食滞腹痛,小儿疳积。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3钱(1包),1次调服。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
清肠解毒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名:清肠解毒汤组成:焦山栀3钱,银花炭2钱,青子芩2钱,连翘2钱,赤芍2钱,川连1钱,川柏1钱,川生军1钱,焦枳壳1钱,煨防风1钱。主治:膏粱积热,酒酿聚湿,而为脏毒下血,血色如烟尘,沉晦瘀浊,便清不畅,胃气不健,肢体倦怠。
-
秘验血崩丸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方名:秘验血崩丸组成:真阿胶2两(炒成珠),慎火草2两(炙焦,碾),棕毛(烧存性)1两,龙骨(煅)1两,牡蛎(煅,醋淬)1两,真蒲黄(炒黑色)1两,乌梅肉1两(焙焦碾末)。主治:妇人血崩不止。制备方法:以酒半盏,将阿胶化开,和前末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
近效汤
处方:大川附(熟附不用)、漂白术(焦术不用)、炙甘草。功能主治:麻疹多服凉剂,变症百出,或神目昏暗,或手足瘛疭,或寒热乍发,或吐泻交作,舌虽黑而有液,唇虽焦而带凉,实热化为虚寒者。用法用量:生姜3片,红枣4个为引。
-
桃枝当归膏
或只摊纸上,不透为度。功能主治:治一切恶疮。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三
-
挡子丸
处方:豆蔻2颗(米醋面调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研末),欓子末(炒)1两,陈仓米(焦炒,为末)2钱。功能主治:脾泻,久泻虚痢,腹痛者。用法用量:上用陈仓米煎作饮,调前二物3钱,旦暮各1服。摘录:方出《普济方》卷二○七,名见《本草纲目》卷三十二
-
朽木汤
《医方考》卷四:组成:朽木(方寸者)30枚。主治:消渴。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朽木年深而质腐,腐者水之气。水足以制火,故腐足以胜焦,热中、消中皆焦证也,故此物主之。
-
攩子丸
方出《普济方》卷二○七,名见《本草纲目》卷三十二:方名:攩子丸组成:豆蔻2颗(米醋面调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研末),欓子末(炒)1两,陈仓米(焦炒,为末)2钱。主治:脾泻,久泻虚痢,腹痛者。用法用量:上用陈仓米煎作饮,调前二物3钱,旦暮各1服。
-
蜡茶丸
处方:豉80粒(炒令黄焦),大豆(炒令黄焦,去皮)半两,黄连(去须)1分,消石1分,黄瓜(醋炒焦)7分,巴豆20枚(去皮,麸炒,令出香油)。制法:上为细末,入熔蜡1分,并炼蜜和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脓血,寒热不除。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
胞苷二磷酸核糖醇
胞苷二磷酸核糖醇通常简写成CDP核糖醇。具有D-核糖醇-5-磷酸和CMP以焦磷酸键连接成的结构,作为磷壁酸的多聚核糖醇磷酸键的生物合成前体,在革兰氏阳性细菌中可检测到。在由CDP核糖醇焦磷酸化酶(EC2.7.7.40)作用下通过这样的反应过程,即CTP+D核糖醇-5-磷酸CDP核糖醇PPi进行生物合成。
-
云雀
拼音名:Y nQu 别名:阿鹨来源:雀形目百灵科云雀AlaudaarvensisL.,以肉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功能主治:解毒,缩尿。主治胎毒,赤痢,遗尿等。治遗尿:云雀肉烧焦,研面,每服1钱,服3次。治痢疾,肺结核:云雀肉烧焦吃,连续服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高能磷酸化合物
机体内有许多磷酸化合物如ATP,3—磷酸甘油酸,氨甲酰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它们的磷酸基团水解时,可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这类化合物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ATP水解生成ADP及无机磷酸时,可释放自由能7.3千卡(30.52千焦)。高能键用“~”
-
肺损
五脏虚损之一。证见皮聚毛落,毛槁皮焦等。《慎斋遗书·虚损》:“虚损一证,或从上而损下,如金衰卫弱而多外感之来,则气伤而肺损。”《难经·十四难》:“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损肺伤气,毛槁皮焦,急宜养气,宜四君子汤。”《类证治裁·虚损》用保元汤。
-
肺遗
肺遗病证名。因肺病而致遗精。其证遗精而兼见皮毛枯焦,喘急不利。《医宗必读》卷九:“肺病而遗者,必皮革毛焦,喘急不利。”治宜清肺涩精。参见遗精、五脏遗精条。
-
麝香六神膏
《杨氏家藏方》卷十七:方名:麝香六神膏组成:麝香1字(别研),白花蛇头1个(酒浸1宿),蜈蚣1条(涂酥,炙焦),乌蛇尾5寸(酒浸1宿),全蝎10个(去毒,炒焦),棘刚子7个(去壳取虫,微炒)。主治:小儿慢惊潮作,口噤不语,手足瘈疭,发歇无时。用法用量:每服1丸,煎人参、麻黄汤化下,不拘时候。
-
丹诀
丹诀为养生名词。指炼丹的方法。晋·干宝《搜神记》:“有人入焦山七年,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积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诀。”特指气功内丹术的习炼方法,也指习炼某些气功功法时默念的口诀。
-
愁
愁焦心、忧虑。《灵枢·本神》:“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又“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
-
宛膲
宛膲(jiáo焦)病状名。指消瘦干枯。《灵枢·根结》:“皮肉宛膲而弱也。”
-
炒香榧
处方:香榧子250~11月间香榧子成熟时采摘,除去肉质外皮,取出种子,晒干;再将榧子仁微炒至外表褐黑,内仁黄黑,发出焦香味为度。功能主治:功效:消积杀虫。适用于小儿钩虫病。用法用量:每日吃香榧子肉10~15克,连吃15~摘录:《食疗本草》
-
赤马蹄散
处方:赤马蹄屑3分(炒令黄焦),白僵蚕3分(微炒),羚羊角屑3分,麝香1钱(细研)。制法:上为细散,入麝香,同研令匀。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心神烦闷。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
豆油汁
处方:绿豆。制法:将绿豆捶碎,以纸蒙碗口,针刺多孔,以碎豆铺纸上,炭一块烧豆,豆灼尽,纸将焦,去豆揭纸,碗中有汁。功能主治:癣生脸上如钱,抓之有白屑者。用法用量:用以涂患处,3-5次即愈。摘录:方出《奇方类编》卷下,名见《仙拈集》卷四
-
附桂地黄汤
处方:熟地3钱,白芍(酒炒)1钱5分,附子(制)6分,泽泻(盐水炒)1钱,党参(去芦,米炒)1钱,肉桂(去皮,另炖)2分。功能主治:慢惊,口燥舌焦,阴症似阳者。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
干脂膏
处方:射干1两,猪脂1两。功能主治:瘟疫,喉闭肿痛。用法用量:合煎焦,去滓,冷,噙化枣大。摘录:《松峰说疫》卷二
-
黄卷丸
处方:大豆黄卷1升(炒,勿令焦)。制法:上为末,水法为丸。功能主治:水气为病,小便不利,通身浮肿。用法用量:每服2钱,早、晚开水送下。食淡为妙。摘录:《医级》卷八
-
鸡屎米煎
处方:白米5合,鸡屎1升。功能主治:米瘕。用法用量:同炒焦为末,水1升煎,顿服。少顷吐出瘕,加研米汁,或白沫淡水,乃愈也。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四
-
椒豉散
处方:豆豉3两(炒黑焦),生椒3两(去目)。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耳疮。用法用量:以津调,看多少敷之。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四
-
截毒散
处方:穿山甲(用蛤粉炒焦,取甲)1两,木香半两,白丁香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发背痈疽,未有赤肿大痛。用法用量:每服2字,栝蒌酒调下,不拘时候。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四
-
羚角荷翘汤
处方:羚角片3克苏薄荷2.4克青连翘夏枯花苦丁茶焦栀皮各4.5克鲜荷叶边9克鲜青菊叶7片功能主治:治风热头风。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止。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萝卜粥
《饮膳正要》卷二:萝卜粥:处方:大萝卜5个(煮熟,绞取汁)功能主治:治消渴。舌焦,口干,小便数。用法用量:上药用粳米30克,同水并汁,煮粥食之。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
金腰燕
拼音名:JīnYāoY n别名:巧燕来源:雀形目燕科金腰燕HirundodauricaL.,以肉入药。原形态:金腰燕大小似家燕,上体蓝黑色,腰有显着的栗黄色横带,下体棕白色。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治百日咳。用法用量:烧焦食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青羊角
拼音名:QīnɡY nɡJiǎo来源:偶蹄目牛科青羊NaemorhedusgoralHardwicke,以角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镇静,退热,明目,止血。主治小儿惊痫,头痛,产后腹痛,痛经。附方:治小儿惊痫:青羊角烧焦研末,每次5分,日服2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引血汤
《医学集成》卷二:组成:黄耆1两6钱,当归7钱,焦芥5钱,丹皮1钱,侧柏1钱,姜炭1钱,人参1钱,炙草2钱。主治:虚劳吐血。
-
水轮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庄氏家传》:组成:赤脚蜈蚣(瓦上慢火焙干)。主治:小儿赤丹,流如火焰红赤。用法用量:新汲水调,鹅毛扫。头焦即止。制备方法:上为末,入石硫末少许。
-
石榴皮煎
《圣惠》卷九十三:组成:酸石榴皮3分(炙令焦,锉),黄连3分(去须,锉,微炒),赤石脂3分。主治:小儿冷热痢不止。制备方法:上为粗末,以水2升,煎至5合,去滓,纳蜡1两,更煎3-5沸。
-
死蛇鼠膏
《普济方》卷二九三:组成:死蛇腹中鼠。主治:蚁瘘,鼠瘘。用法用量:以腊月猪脂煎,候焦,去滓,敷之。
-
养阴固土饮
《喉科家训》卷三:方名:养阴固土饮组成:广藿香、阳春砂、酒生地、肥麦冬、奎白芍、川尖贝、焦麦芽、生甘草。主治:白喉,服药后吐泻者。用法用量:流水煎服。
-
前甲散
《直指小儿》卷四:方名:前甲散别名:炙甲散组成:穿山甲(前膊鳞,炙焦)。主治:小儿炼银癣。用法用量:麻油、轻粉调敷。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炙甲散(《得效》卷十二)。
-
香附乌药散
《温热经解》:方名:香附乌药散组成:制香附1钱半,绿萼梅8分,陈皮8分,青皮5分,乌药8分,左金丸1钱,焦枳实7分,甘草8分,白芍1钱。主治:肝气为病,脾寒肝旺。
-
诸积太仓丸
《金匮翼》卷四:方名:诸积太仓丸组成:陈仓米4两(以巴豆21粒,去皮同炒,至米香豆黑,勿令米焦,去豆不用),橘红4两。主治:诸积。用法用量:每服5丸,姜汤送下,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
-
清肌透毒汤
《痘疹金镜录》卷下:方名:清肌透毒汤组成:荆芥穗3分,干菊8分,前胡1钱,桔梗4分,甘草2分,山焦2钱,蝉蜕3分。主治:痘疮已发未发,为风热所感,腠理阻塞。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
清热调中饮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名:清热调中饮组成:霜桑叶3钱,甘菊3钱,酒黄芩2钱,橘红1钱(老树),焦枳壳1钱5分,神曲3钱(炒),炙香附1钱5分,甘草1钱。功效:清热调中,开胃消食。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
蛇芩汤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蛇芩汤组成:乌梢蛇9g,淡黄芩9g,焦荆芥9g,川柏片9g,根生地31g,粉丹皮12g,苦参片12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粉萆薢12g。主治:急性湿疹。用法用量:水煎,内服。
-
僧铅散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施圆端效方》:方名:僧铅散别名:僧甘散组成:密陀僧半两,甘草(炒焦)1分,黄丹1钱(炒),麝香1分。主治:下阴疳疮。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僧甘散(《普济方》卷三○一)。
-
醒脾煎
《引径证医》卷四:方名:醒脾煎组成:姜皮、白术、甘草、大枣、砂仁、苍术、荷叶(包饭煨焦)。主治:脾虚泄泻。
-
味精
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温中使用味精,鲜味剂谷氨酸钠会转变为对人体有致癌性的焦谷氨酸钠。还有如果在碱性环境中,味精会起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谷氨酸二钠的物质。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是一种无嗅无色的晶体,在232°C时解体熔化。谷氨酸钠的水溶性很好,在100豪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钠。
-
九焦
九焦即第九、十胸椎棘突间。焦,在此指脊椎棘突。《黄帝内经灵枢·背腧》:“肝腧在九焦之间。”
-
饭前服
饭前服(administeredbeforemeal、a.c.、antecibum)为药物服法之一。是指进食前约半小时服药。古人认为病在下焦的,可在饭前服。《神农本草经》:“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现在一般认为补养药尤其是补肾药可以饭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