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壬癸
壬癸指古人用十干以纪日,壬癸即壬日与癸日。壬癸属水,水分阴阳。壬为阳水,内应足太阳膀胱经,故膀胱为壬日;癸为阴水,内属足少阴肾经,故肾旺于癸日。《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
-
五禁
即甲乙日,无刺头;主要论述针刺治疗中五禁、五夺、五逆、五过、九宜的意义。《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咸味善走血分,但多食则血行凝涩,故血病不宜多食咸味。苦味善走骨,因其能助心运行水液的作用,故又称“决渎之宫”(见《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
肾风
肾风病名。肾受风邪所致的疾患,以面部浮肿、腰痛、色黑为主证。王冰注:“冬壬癸水,肾主之。”《素问·风论》:“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中藏经》卷上:“肾风之状,但踞坐而腰脚重痛也。”《奇效良方》治肾风,用升麻胃风汤加肾之引经药。
-
经验乌须方
处方:大枸杞12升(每年冬10月壬癸日,面东采摘红肥者,捣破)。制法:上同好无灰细酒2斤,同盛于瓷瓶内,浸21日足,开封,添生地黄汁3升,搅匀,却以纸三层封其口,俱至立春前30日开瓶。功能主治:乌须黑发,耐老轻身。至立春后髭须都黑。注意:勿食芜菁、葱、蒜。
-
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pointselectionbymidday-midnightflowingofqi-bloodpointmidnight-noonebb-flowacupointselection)是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又如乙日于乙酉时开取肝经井穴大敦,丁亥时开心经荥穴少府等。以时辰地支为主的子母补泻配穴则称纳子法。
-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主要条件,在古代哲学思想“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指导下,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订的一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法。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
-
四仙丹
《儒门事亲》卷十五:组成:杞(春甲乙采杞叶,夏丙丁采花,秋庚辛采子,冬壬癸采根皮)。主治:诸风疾。《女科指南》:组成:密陀僧2两,白矾1两,蛤粉5钱,龙脑香1钱,龙眼核1两。用法用量:初日服1厘,2日服2厘,至10日服1分,11日仍服1厘至1分止,三白酒送下,宜清晨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萝卜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