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槿皮
别名:川槿皮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茎皮或根皮。主产四川。2.治痔疮,脱肛,阴囊湿疹,煎水熏洗;叶柄长5-25mm,被星状柔毛;种子肾形,背部被黄色长柔毛。又含脂肪酸包括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棕榈酸(palmiticaicd),月桂酸(lauricacid);性微寒归经:大肠;4.《饮片新参》:治黄疸。
-
水金凤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金凤:拼音名:ShuǐJīnF nɡ来源: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水金凤Impatiensnoli-tangereL.;昆明水金凤I.uliginosaFranch.,以根及全草入药。外用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阴囊湿疹。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宽2-5cm,先端钝或短渐尖,下部叶基部楔形,上部叶基部近圆形,近无柄;主月经不调;
-
神关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神关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精宫
本穴之通肾脏,乃由肾俞穴传导,随足少阳经而入,因足少阴经自涌泉上行至阴谷穴处,横交委中,合并足太阳经线,而行于足太阳经之里层,两经一表一里,叠并上通,抵肾俞穴处,得与督脉横通交会,故内经于督脉有“贯脊属肾”之文。志室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志室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室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志舍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舍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志堂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堂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精舍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肾藏精,精舍志”。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精舍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龙眼叶
《中医大辞典》·龙眼叶:龙眼叶为中药名,出自明·范洪《滇南本草图说》。来源及产地:无患子科植物龙眼Euphorialongan(Lour.眼睑炎,晒干研末,茶油调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表利湿。外用治阴囊湿疹。性味:甘淡;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疳疔,杀虫,作茶饮明目,嫩薳蒸水,加冰片搽眼眩烂。
-
箕门
本穴在大腿内侧,腴肉上缘,取穴时人须敞腿兀坐,两腿分张,形如箕状,故称箕坐。主治病症:箕门穴主治小便不通,小便不利,五淋,遗溺,遗尿,尿潴留,腹股沟肿痛,小便淋沥,癃闭,遗精,阳痿,小腹肿痛,阴囊湿痒,阴囊湿疹,两股生疮,睾丸炎,性功能减退,子宫痉挛,腹股沟淋巴结炎,小儿麻痹后遗症,鼠蹊肿痛等。
-
足五里
足五里穴主治以少腹、前阴疾患为主:如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睾丸肿痛,阴囊湿痒,肠风下血,四肢倦怠,嗜卧,股内侧疼痛,小腹痛,小便不通,阴挺,阴部湿痒,小腹胀满,股内侧痛,瘰疬,带下,癃闭,少腹胀痛,胸闷气短,现代又用足五里穴治疗尿潴留,遗尿,阴囊湿疹,尿潴留等。
-
五里
足五里穴主治以少腹、前阴疾患为主:如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睾丸肿痛,阴囊湿痒,肠风下血,四肢倦怠,嗜卧,股内侧疼痛,小腹痛,小便不通,阴挺,阴部湿痒,小腹胀满,股内侧痛,瘰疬,带下,癃闭,少腹胀痛,胸闷气短,现代又用足五里穴治疗尿潴留,遗尿,阴囊湿疹,尿潴留等。《备急千金要方》:主心下胀满而痛上气。
-
全虫方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全虫(打)2钱,皂刺4钱,猪牙皂角2钱,刺蒺藜5钱-1两,炒槐花5钱-1两,威灵仙4钱-1两,苦参2钱,白鲜皮5钱,黄柏5钱。加减:如限局性或泛发的慢性湿疹、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如用之不应,可加乌梢蛇;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气,涤清胃肠湿滞,消风止痒散毒。
-
二妙散
概述:二妙散同名方剂约有十七首,其中《丹溪心法》卷四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黄柏(炒)、苍术(米泔水浸,炒)各等份,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主治因湿热内蕴,流注于筋骨、下肢、带脉等所致的湿热下注证,为治疗湿热下注证的常用基础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关节炎、阴囊湿疹、阴道炎、神经性皮炎、疮肿、足癣等属湿热者。
-
阴舍
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膝股内侧痛。现代又多用阴谷穴治疗肾炎、尿路感染,阴道炎、阴部瘙痒、子宫出血、癫痫、精神分裂症、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阴舍穴研究进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针刺阴谷与照海,可引起膀胱收缩。
-
阴谷
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与半膜肌腱之间→腓肠肌内侧头。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腘动脉的膝上内侧动脉分支分布。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膝股内侧痛。阴谷穴研究进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针刺阴谷与照海,可引起膀胱收缩。
-
下极
长强穴主要用于前后二阴及神志疾患等:如女阴瘙痒,阴囊湿疹,前列腺炎,遗精,阳痿,小便黄闭,痔疾,脱肛,肠炎,痢疾,便秘,便血,精神分裂症,脊强,瘛疭,小儿囟陷,腰脊部疼痛,尾骶部疼痛,痔疮,遗尿,腹泻,泄泻,癔症,癃闭,淋证,小便难,阴部湿痒,呕血,疝气,癫狂痫,洞泻,大小便难,癔病,腰神经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