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瞳子
瞳子黑睛中央的圆孔,又称瞳孔。《灵枢·寒热》:“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灵枢·大惑论》:“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
-
前关
概述:前关为经穴别名。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经外奇穴——太阳穴的位置经外奇穴——太阳穴的位置太阳穴的取法:正坐位或侧伏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治偏头痛向后平刺1~针入三分。
-
鱼尾
2.经穴别名。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瞳子髎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前间
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前间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目外眦
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瞳子髎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瞳子髎
瞳子即瞳孔,髎指骨隙,穴在小眼角外缘骨隙中,横对瞳孔,故名瞳子髎。所属部位:外眦瞳子髎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瞳子髎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皮肤由眼神经的泪腺神经分布。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
-
目瞳子
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目瞳子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后曲
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后曲穴研究进展: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
-
阳白穴
其余腧穴消毒后,根据腧穴所处的部位不同斜刺或直刺,行平补平泻手法,其中针刺足三里,运用徐疾补泻,行补法,针上加灸。布有额神经外侧支。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
-
阳白
其余腧穴消毒后,根据腧穴所处的部位不同斜刺或直刺,行平补平泻手法,其中针刺足三里,运用徐疾补泻,行补法,针上加灸。布有额神经外侧支。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
-
巨髎
所属部位:面巨髎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巨髎穴主治病证:巨髎穴主治口眼 斜,眼睑 动,目赤痛,目翳,青盲,角膜炎,视神经萎缩, 肿痛,鼻塞,鼻衄,鼻炎,齿痛,唇颊部炎症,面痛,面瘫,三叉神经痛等。
-
巨窌
所属部位:面巨髎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巨髎穴主治病证:巨髎穴主治口眼 斜,眼睑 动,目赤痛,目翳,青盲,角膜炎,视神经萎缩, 肿痛,鼻塞,鼻衄,鼻炎,齿痛,唇颊部炎症,面痛,面瘫,三叉神经痛等。丝竹空穴配攒竹、四白、地仓治面瘫。
-
当阳
经外奇穴——当阳穴的位置经外奇穴——当阳穴的位置当阳穴取穴方法:正坐位或仰卧位,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1寸。理卒不识人、风眩、鼻塞。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和颞浅动脉肌支分布。2寸,透率谷,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同侧颞部。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针刺太阳、风池,可使偏头痛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下降。
-
还睛神明酒
制法:上(口父)咀,绢囊盛,用好酒5斗,瓮中浸之,春、秋14日,夏7日,冬21日。功能主治:目盲,瞳子俱损,翳如云,赤白肤肉如乳头。用法用量:食后服半合。临床应用:失明:晋大夫于公失明经十二余年,不辨明夜,两目俱损,无瞳子,时年七十,服此酒一百日,万病除,两目明,见物益明。摘录:《苏沈良方》卷七
-
敛瞳丹
处方:熟地1两,山茱萸5钱,白芍1两,当归5钱,黄连3钱,五味子1钱,人参3钱,甘草1钱,地骨皮5钱,柴胡5分,柞木枝3钱,陈皮5分,黄柏5分。功能主治:解热益气滋阴。主目痛,二瞳子大于黄晴,视物无准,以小为大,是气血之虚,而骤用热物火酒以成之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
-
子
子⑴生殖,生育。《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㈣指核仁类颗粒状器物。《素问·三部九候论》:“瞳子高者,大阳不足。”⑻十二地支的第一位。《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灵枢·卫气行》:“子午为经,卯酉为纬。”⑾植物的种子。
-
瞳神
位于黑睛后方,黄仁(虹膜)中央,形圆而能伸缩的圆孔,有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作用。后者受副交感神经(动眼神经纤维)支配,使瞳孔缩小。如神水、黄精、神膏、视衣等。瞳神一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子、瞳人、瞳仁、金井、眸等。瞳神内应于肾,为五 中之水 ,肝肾同源,故瞳神病常与肝肾有关。
-
内障
概述:内障(internalophthalmopathy)为病证名。而广义的内障是泛指发生在黄仁、神水、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眼内组织的病变。其中发生于胞睑、两眦、白睛与黑睛的睑生风粟、胬肉攀睛、暴风客热、花翳白陷之类外眼病统属外障,而发生于瞳神的圆翳、绿风与高风雀目之类内眼病则归属内障。或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
目上视
目上视为症状名。指眼睛上翻、白多黑少的表现。亦称瞳子高,戴眼。多因精气竭绝,肝风或痰闭所致。《瘴疟指南》卷上:“如其证目上视,口噤牙关紧闭,昏不知人。”可见于痉厥、瘴疟、癫痫、惊风等。属危候。
-
眇目
概述:眇目(monocularblindnessandmonomicrophthalmia)为病证名。是指单眼丧失视力或一只眼异常小的表现。《诸病源候论》:“经络有偏虚者,翳障则偏覆一瞳子,故偏不见物,谓之眇目。”1只眼异常小者:眇目指1只眼异常小者(《说文》)。
-
黄仁
概述:黄仁(iris)为中医眼科解剖名称,眼睛结构之一。出《银海精微》。黄仁位于晶状体与睫状体之前,角膜后,中央有圆孔的环形色素膜样组织,将眼球前端空间腔分为前房和后房。虹膜含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前者受交感神经支配,使瞳子L开大;后者受副交感神经(动眼神经纤维)支配,使瞳孔缩小。
-
白膜蔽睛
白膜蔽睛为病证名。俗称赤觑、赤瞎。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初起,势甚轻微,次后始赤涩有泪,浑睛生障多,脉与眵,日久诸 廓皆坏,虽略能行走,瞳子不见影动,且障稍高于睛,状如小小狗肾,故独以膜名。”又名垂帘翳、垂帘膜、赤脉下垂。严重者,赤丝翳膜遮满黑睛,成为血翳包睛。外点石燕丹。
-
贝齿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贝齿散:处方:贝齿22.5克黄耆22.5克当归22.5克赤芍22.克生干地黄22.5克黄连22.5克(去须)川升麻22.5克桂心22.5克犀角12克甘草15克(生、锉)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主治:目风热赤,生肤翳。主治:发背溃后,脓水不尽。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葱白汤调下。主治:时气热毒流注小肠,小便不通。
-
桂枝菖蒲汤
别名:桂枝柴胡汤处方:柴胡3钱,桂枝3钱,丹皮3钱,生姜3钱,甘草2钱,菖蒲2钱。功能主治:瞳子缩小。用法用量:桂枝柴胡汤(《医学摘粹》)。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
健母丹
处方:麦冬1两,天冬1两,生甘草1钱,黄芩1钱,茯苓3两,青蒿3两,白芍3两,桔梗3两,丹参3两,陈皮3分,天花粉2钱。功能主治:肾火乘肺,肺火与肾水相合而致病目,数日即生翳,由下而上,其翳色作淡绿状,瞳子痛不可当。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
-
蔓菁子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蔓菁子散:处方:蔓菁子制法:捣为末。功能主治:补肝气,明目,延年益寿。功能主治:黄汗。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外台》卷二十一引《必效方》:方名:蔓菁子散别名:蔓菁散组成:蔓菁子6升。时气病后,眼忽失明,但瞳仁不损者。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渐加至3匕,食后清酒调下,夜再服。
-
墨
痈肿发背。(《梅师集验方》)③治天行毒病鼻衄,是热毒,血下数升者:好松烟墨捣之,以鸡子白和丸,丸如梧桐子大,水下,一服十丸,并无所忌。(《僧深集方》)④治崩中、漏下青黄赤白:好墨末一钱匕,服。(《千金方》)各家论述:①《本经逢原》:墨,止吐衄血逆上行,或生藕汁,或莱菔汁,或鲜地黄自然汁磨服即止。
-
退云散
《回春》卷五:方名:退云散组成:当归1钱,生地1钱,白菊花1钱,谷精草1钱,木贼1钱,羌活1钱,石决明1钱,大黄(酒炒)1钱,蔓荆子1钱,白芷1钱,黄柏1钱,连翘1钱,龙胆草1钱,蝉退7个。主治:翳蒙瞳子。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审视瑶函》卷四:方名:退云散组成:红珊瑚、珍珠、辰砂、硼砂各等分(俱生用)。
-
杨白
杨白即阳白。见《圣济总录》。为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有祛风清热、益气明目的作用。主治眼目、头面等疾患,如头痛、项强、目赤肿痛、眼睑 动、胬肉攀睛、迎风流泪、瞳子痒痛、目眵、雀目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眶上神经痛、眼睑下垂、近视、角膜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一般沿皮刺0.3~
-
猪血膏
方出《苏沈良方》卷十,名见《普济方》卷四○四:方名:猪血膏组成:猪血(腊月取,瓶盛,挂风处令干)。用法用量:上取半枣大,加龙脑大豆许,温酒调下。甚则疮发,愈。用药禁忌:疮痂不可食鸡鸭卵,食即盲,瞳子如卵色。临床应用:痘疮陷伏:予家小女子病伤寒,但腹痛甚,昼夜号呼,手足厥冷,渐加昏困,形症极恶。
-
睛帘
概述:睛帘即黄仁。又名眼帘(《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睛帘、虹彩(《眼科易和》)。黄仁位于晶状体与睫状体之前,角膜后,中央有圆孔的环形色素膜样组织,将眼球前端空间腔分为前房和后房。虹膜含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前者受交感神经支配,使瞳子L开大;后者受副交感神经(动眼神经纤维)支配,使瞳孔缩小。
-
高风雀目·气滞血瘀证
定义:高风雀目·气滞血瘀证(high-windsparroweyewithpattern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夜盲,视野狭窄,视力模糊,病程日久,视神经乳头色呈蜡黄,视网膜血管纤细,脉络膜血管硬化,舌质暗,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高风雀目证候。高风雀目又名高风雀目内障、高风内障、高风障症。
-
高风雀目·脾肾阳虚证
定义:高风雀目·脾肾阳虚证(high-windsparroweyewithspleen-kidneyyangdeficiencypattern)是指脾肾阳虚,以夜盲,视野缩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耳聋,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高风雀目证候。高风雀目又名高风雀目内障、高风内障、高风障症。
-
五轮学说
中医眼科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个部分,分别内应于脾、心、肺、肝,肾五脏,命名为肉 、血 、气 、风 、水 ,总称五 。如《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颞侧联合处交角锐小,称小眦,又名锐眦或外眦。
-
虚潭呈月
虚潭呈月病名。指黑睛上之薄翳。《目经大成》卷二:“此症微翳,混蒙瞳子,人虽不觉,自难耐其昏眊,名曰虚潭晨月,盖其状光滑深沉,似无而实有也。凡一切险恶外障,致目失明者,愈后必有此。”属宿翳,详见该条。
-
小儿发育
小儿发育为小儿的生长发育。《千金要方·序例第一》谓小儿:“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应和人。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大小论》:“当以十四岁以下为小儿治,其十五岁以上者,天癸已行…《成方切用·杂将护法》:“婴儿百日,任脉生,能反复,乳母当存节喜怒,适其寒温。
-
板眉
板眉为穴名。《灸法图残卷》:“板眉,在眉上一寸,当眼精(睛)童(瞳)子是。”为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主治眼目、头面等疾患,如头痛、项强、目赤肿痛、眼睑 动、胬肉攀睛、迎风流泪、瞳子痒痛、目眵、雀目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眶上神经痛、眼睑下垂、近视、角膜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
童子髎
童子髎即瞳子髎。为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血管性头痛、结膜炎、角膜炎、屈光不正、夜盲、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禁直接灸。
-
童子
童子为瞳子髎之简称。为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血管性头痛、结膜炎、角膜炎、屈光不正、夜盲、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禁直接灸。
-
目明
概述:目明:1.经穴别名;即头临泣穴。《扁鹊心书》:“目明二穴,在口面骨二瞳子上,入发际。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位置:位于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主治头目、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内障雀目、目翳、流泪、小儿惊痫等。主治头痛、太阳连脑痛、眼球充血、视力减退等。
-
眸子
眸子人体部位名。即瞳子、瞳仁。《灵枢·刺节真邪》:“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按:“中其眸子”形容针刺感应可从听宫穴扩散到眼睛,不是真刺眼球。)
-
还精地黄丸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水虚,见瞳子之翳下陷虚薄。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淡盐汤送下,临卧白水送下。摘录:《眼科秘书》卷下
-
驱风一字散
处方:川乌15克(炮,去皮、尖)羌活防风各7.5克川芎荆芥各9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眼痒极甚,瞳子连眦头皆痒,不能收睑。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得效》卷十八:方名:驱风一字散组成:川乌半两(炮,去皮尖),羌活1分,防风1分,川芎3钱,荆芥3钱。附注:方中川芎、荆芥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
神仙紫花丸
木香2钱5分,沉香2钱5分,人参1两,当归7钱5分,明天麻5钱,猪牙皂角5钱,麝香1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明雄黄5分,辰砂5分(大块者佳),肉豆蔻1枚(煨),定风草(即天麻)2钱半,还瞳子(即草决明)1两,上麝至辰砂5味,各另研极细,不见火,其余草木味亦另研,细罗过,连前5味和匀另包。
-
益肺汤
《诚书》卷七:方名:益肺汤组成:牡丹皮、桑白皮(蜜炙)、荆芥穗(炒)、紫菀、当归、枇杷叶(洗净,蜜炙)、白芍药、藕节、玄参、丹参、甘草、橘红。主治:衄血不止。《治疹全书》卷下:方名:益肺汤组成:北沙参、煅牡蛎、归身、白芍、白术、茯苓、炙草、白及、淮山药、麦冬、玉竹。主治:疹后虚喘声嘶。
-
彭祖丸
令目睛光明,冷泪不复出,筋力强健,悦泽肌肤。先服药,斋5日,不食脂、肉、菜、五辛。服20日断白沥,30日渐脱,60日眼瞳子白黑分明,不复泪出,溺血余沥断,80日白发变黑,腰背不复痛,行步脚轻,150日都愈,意气如年少时,诸病皆除,长服如神。用药禁忌:忌鲤鱼、生葱、猪羊肉、冷水、酢物、芜荑、饧。
-
彭祖延年柏子仁丸
功效:服后20日,齿垢稍去,白如银;60日,瞳子黑白分明,尿无遗沥;80日,四肢偏润,白发更黑,腰背不痛;用法用量:先食服20丸,稍加至30丸,先斋5日乃服药。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猪、鱼、生冷、酢、滑。
-
瞳神病
概述:瞳神病(pupildisease)为瞳神部位眼病的统称。关于瞳神:瞳神又名瞳子、瞳人、瞳仁、金井、眣、眸。“瞳人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黄仁展则瞳人小,黄仁缩则瞳人大。”(《银海精微》)。瞳神指瞳孔及目珠内诸组织:瞳神泛指瞳孔及目珠内诸组织(如神水、黄精、神膏、视衣等)。因肝肾同源,故瞳神疾患常与肝肾有关。
-
五轮八廓
^^学说渊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八廓为天廓、地廓、风廓、雷廓、泽廓、山廓、火廓、水廓的合称。见《秘传眼科龙木论》。
-
葡萄膜
虹膜含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前者受交感神经支配,使瞳子L开大;睫状体后较为扁平,称睫状环。从睫状体至晶状体赤道部,有纤细的韧带与晶状体相连,称晶状体悬韧带。睫状体内含睫状肌,受动眼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脉络膜:脉络膜中医称为视衣,位于巩膜与视网膜之间,前接睫状体扁平部,后至视乳头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