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癃
《素问·奇病论》:“有癃者,一日数十溲。”《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癃,痔,遗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淋闭叙论》:“淋,古谓之癃。”②指小便不利,属癃闭之轻者。《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一说罢癃病为背疾,腰曲而背隆高;一说为躄,指足不能行之疾。
-
五癃
五癃病名。五种泌尿系疾病之总称。出《武威汉代医简》:“治诸癃,石癃出石,血癃出血,膏癃出膏,泔癃出泔,此五癃皆同药治之……病即愈,石即出。”其内容虽只有四癃之病名,但“五癃”之病名始于该书。
-
淋闭
淋闭病证名。又作淋閟、淋秘。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小便滴沥涩痛谓之淋,小便急满不通谓之闭。《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热结下焦则为溺血,令人淋闭不通。”详见淋、癃闭条。《丹溪心法·淋》:“淋闭,古方为癃。不通为癃。”
-
足厥阴疟
足厥阴疟病名。疟发于足厥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参见三阴经疟条。
-
癃閟
癃閟病名。指大、小便不通之证。閟,通秘。《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癃闭,邪伤肾也。”王冰注:“癃,小便不通。《内经吴注》卷二十:“小便不通为癃,大便不通为閟。”详见癃闭、便秘、关格各条。
-
五病
五病为病证名。《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气所病:心为噫;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张志聪谓“五气所病”,乃是“五脏气逆而为病”,故不能包括五脏气机失调的复杂证名。又:五病当指五脏病,故从“胃为气逆”至“胆为怒”可能是后人注语,误入正文。
-
便
《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素问·刺疟论》:“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小便不利如癃状。”《素问·阴阳别论》:“便血一升。”《灵枢·师传》:“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灵枢·玉版》:“肩项中不便。”
-
饮后即便
饮后即便证名。饮入立觉至脐,即欲小便之证。见《杂病源流犀烛·小便闭癃源流》。因精气衰耗,不能输于脾归于肺所致。宜用补中益气汤等方。
-
胞移热于膀胱
胞移热于膀胱病因病理学术语。癃闭与溺血的病因之一。膀胱为藏津液之府,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热移膀胱,灼伤津液则小便不通;热甚伤络,则见溺血。《素问·气厥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
膀胱不利
膀胱不利膀胱不通利,小便排泄困难。《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