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乱
概述:五乱:1.病证名;《黄帝内经灵枢·五乱》:“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倪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
徐入徐出
徐入徐出为针刺手法。慢慢地进针(入)和出针,以导引经气。《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这种手法,即平补平泻。
-
中恶霍乱
《圣济总录·霍乱门》:“中恶霍乱者,客邪内干,正气暴乱,使胃中食物不化,气道否结,不得宣通,令人心腹卒痛,吐利烦闷,甚则精神冒昧,靡所知识。”治用十香丸、丹砂丸、桃枝汤等。俗称触恶。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
-
吐利
上吐下利,躁扰烦乱乃谓之霍乱,其与但称吐利者有异也。宜理中汤;《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
-
同精
同精指共同保养精气。即同样都是以保养精气为目的。《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
密嘿
密嘿证名。沉默不语之证。嘿,通默。《灵枢·五乱》:“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参见忧郁条。
-
嘿
嘿同“默”,沉默;无声。《灵枢·五乱》:“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解伏。”
-
喝
喝(hè,音贺)大呵出声。《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王冰注:“中外俱热,故烦躁、喘、数大呵而出其声也。”《灵枢·五乱》:“乱于肺,则俯仰喘喝。”
-
吊脚痧
吊脚痧为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症见突然上吐下泻,躁乱烦闷,甚则转筋,手足厥逆等。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
-
导气
概述:导气为针刺手法名。《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缓慢进针,得气后缓慢出针的方法。具有调气的作用。近人又有将促使针刺感应沿着经脉循行路线扩散的行针手法为导气法。是采用捻转等法促使针感的传导。主要包括提插行气、呼吸行气、捻转行气、按压行气、针向行气、接经行气诸法。
-
触恶
《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医学入门》卷二:“三焦水谷道路,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邪在中焦,上吐下利。
-
补泻无形
补泻无形指补泻手法不能固定某种形式。《黄帝内经灵枢·五乱》:“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
十二从
十二从指十二经脉的顺序、走向。《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类经》卷六张介宾注:“手有三阴三阳,足有三阴三阳,以应十二月之气,而在人则应十二经之脉也。此说可与《黄帝内经灵枢·五乱》“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相印证。
-
风气霍乱
风气霍乱为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
-
导气法
概述:导气法:1.针刺手法名;《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指进针后,徐缓入针,得气后再徐缓出针的方法。指能使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一类针刺方法,亦称引气法、通气法和导气法。本法历代文献中有分散记载,主要是提插行气,呼吸行气,捻转行气,按压行气,针向行气,接经行气等法。
-
同精导气
同精导气为针刺术语。《聚英·东垣针法》:“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神门、大陵,同精导气,以复其本位。”用徐入徐出之法,引导营卫之气往来贯注,复其常态,谓之同精导气。《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
-
形
形状:形即形状。《灵枢·五音五味》:“闻其声而知其形。”《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素问·脉要精微论》:“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形色·形:形即形色。王冰注:“形属脾。”《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愿闻二十五人之形。”
-
静伏
静伏无精神气力的倚伏。《灵枢·五乱》:“故气乱于心,则燥心密嘿,俯首静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