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明
概述:失明为病证名。见《千金翼方》卷十一。指视力丧失,盲无所见。见《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失明,俗称瞎眼。《难经·二十难》:“脱阴者目盲。”失明的症状:失明患者目茫茫无所见。失明的病因病机:失明的病因较多,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凡严重的内、外障眼病及外伤等,均可致盲。
-
世界视觉日
世界爱眼日又称世界视力日或称世界视觉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爱眼日。历届主题:2007年失明和儿童2008年眼睛老化,老年人视力障碍2009年性别和眼睛的健康-平等地获得保健2010年2020倒计时VISION2020项目:享有看得见的权利在10年内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并且仅剩10几年时间而已。
-
世界爱眼日
世界爱眼日又称世界视力日或称世界视觉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爱眼日。历届主题:2007年失明和儿童2008年眼睛老化,老年人视力障碍2009年性别和眼睛的健康-平等地获得保健2010年2020倒计时VISION2020项目:享有看得见的权利在10年内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并且仅剩10几年时间而已。
-
仙传桑叶水
《同寿录》卷二:组成:桑叶。功效:开瞽复明。临床应用:失明:宋元年间,杨州陈太守,年70岁,双目失明,依方洗之,光明复旧。
-
眼组织胞浆菌病
眼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真菌性肉芽肿性脉络膜病变。3.眼底检查:典型病例表现为黄斑区出血性盘状脱离;用药原则1.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可以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给以皮质类固醇治疗,但一般疗效不佳;2.好转:眼底渗出及出血基本消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未完全消退,视力改善;
-
癔症性躯体障碍
癔症性躯体障碍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2.临床表现为感觉脱失、管状视野、失明、失音、耳聋、瘫痪及抽搐等;2.解释支持性心理治疗;辅助检查一个癔症诊断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充分的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之上。2.好转: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基本缓解。
-
瞎眼
概述:瞎眼为病证名。见《银海精微》。目盲(blindness)为病名。见《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指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的表现。《难经·二十难》:“脱阴者目盲。”瞎眼的症状:瞎眼患者目茫茫无所见。瞎眼的病因病机:瞎眼的病因较多,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凡严重的内、外障眼病及外伤等,均可致盲。
-
世界视力日
世界爱眼日又称世界视力日或称世界视觉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爱眼日。历届主题:2007年失明和儿童2008年眼睛老化,老年人视力障碍2009年性别和眼睛的健康-平等地获得保健2010年2020倒计时VISION2020项目:享有看得见的权利在10年内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并且仅剩10几年时间而已。
-
目盲
定义:目盲(blindness)为病名。见《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失明,俗称瞎眼。指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的表现。《难经·二十难》:“脱阴者目盲。”目盲的症状:目盲患者目茫茫无所见。目盲的病因病机:目盲的病因较多,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凡严重的内、外障眼病及外伤等,均可致盲。
-
青盲·气血两虚证
定义:青盲·气血两虚证(blueblindnesswithqi-blooddeficiencypattern)是指气血两虚,以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乏华泽,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青盲证候。本病可从视瞻昏渺、高风内障、青风内障等瞳神疾病演变而来,亦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部外伤引起。
-
胎热
2.临产两目失明。是指以出生后目赤面赤,眼胞浮肿,遍体壮热,口气热,时哭叫,大便赤黄粪稠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疾病。病因病机:《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妊娠将临月,两目失明,不见灯火,头痛眩晕,腮颔肿不能转侧,此肝经热毒上攻,由过食炙煿、火酒、辛辣等物,名曰胎热。”治疗:治宜天冬饮。
-
睑缘缺损
睑缘缺损是指睑缘或眼睑部分或全部缺损。上睑中央部位的缺损尤为严重,因角膜失去眼睑的保护,易于发生角膜炎,轻溃疡,重则穿孔失明。视力可正常或受损,治疗修复方法较多,应结合各自具体情况施行临床表现1.睑缘或眼睑部分或全部缺损;3.结膜慢性炎症史,溢泪;辅助检查1.一般情况下,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
遗传异质性
遗传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表现型一致的个体或同种疾病临床表现相同,但可能具不同的基因型,称为遗传异质性。例如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最常见的致盲的单基因遗传眼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萎缩、夜盲和视野缩小,多为双眼发病,致中年或老年进完全失明。
-
兔眼
眼睑闭合不全是指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致使眼球暴露,俗称“兔眼”。免眼可见于先天性上、下眼睑过短或缺损,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睑外翻或角膜葡萄、牛眼、眶占位性病变、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眼眶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眼球突出病人,也可发生于全身麻醉或重度昏迷时。2.为明确病因可进行“A”、“B”检查;
-
脉络膜脱离
由于手术、外伤、炎症或眼内肿瘤等原因引起脉络膜上腔液体增多或出血,导致脉络膜球形隆起称为脉络膜脱离。诊断依据1.根据病史及眼底检查;2.由于炎症引起者要加强抗炎治疗,一般选用地塞米松、强的松、消炎痛等治疗;3.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前房很浅、低眼压者可手术形成前房,必要时可行巩膜切开放液,以促进脉络脱重定。
-
结膜囊狭窄
结膜囊狭窄是指目已失明,但或由于外伤,或疾病摘除眼球后结膜囊收缩,甚至挛缩,不能安戴适当大小、形状的假眼,造成外观容貌缺陷。后天性者,以外伤为最常见原因,如烧伤、爆炸伤等。4.心理活动异常。治疗原则1.结膜组织足够时,将下穹窿重定;2.如有穹窿结膜缺损,施行粘膜或皮片移植术;
-
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
-
王昭世
王昭世为明代医家,字景明,杭州(今属浙江)人。1620)年间。其时,医者治大风癞疾(麻风),每以大枫子与苦参伍用。王氏力斥其非,谓此药“性燥热劣,至损液闭痰之虞而伤血分,至有风癞未愈而先失明者。用之外涂,其功不没也”,乃重申前贤经验之谈。倪朱谟尝访求其用药心得,载入《本草汇言》中。
-
神水将枯·气阴两虚证
定义:神水将枯·气阴两虚证(exhaustionofspiritwaterwithqi-yindeficiencypattern)是指气阴两虚,以目珠干燥乏泽、干涩,畏光,不耐久视,视物模糊,口干唇裂,身疲乏力为常见症的神水将枯证候。由阳虚或阴虚,椒疮日久失治,疳疾上目,泪泉疾病等引起,“视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莹”(《审视瑶函》)。
-
神水将枯·肺阴虚证
定义:神水将枯·肺阴虚证(exhaustionofspiritwaterwithlungyin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肺阴不足,以目珠干燥乏泽,干涩,碜痛,口干鼻燥,大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神水将枯证候。由阳虚或阴虚,椒疮日久失治,疳疾上目,泪泉疾病等引起,“视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莹”(《审视瑶函》)。
-
瞳神干缺·脾肾阳虚证
定义:瞳神干缺·脾肾阳虚证(drydefectivepupilwithspleen-kidneyyangdeficiencypattern)是指脾肾阳虚,以瞳神边缘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或花瓣状,部分或全部失去展缩功能,黄仁色泽干枯不荣,视物模糊,眼疲劳,体胖乏力,动辄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瞳神干缺证候。又名瞳人干缺、瞳神缺陷。
-
真睛破损·风邪外袭证
定义:真睛破损·风邪外袭证(rupturedwoundofeyeballwithpatternofexternalassaultbywind)是指风邪乘袭,以伤眼疼痛,眼睑难睁,畏光流泪,视力骤降,白睛、黑睛破损,或眼珠内容物脱出,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弦数为常见症的物损真睛证候。详见真睛破损条。
-
真睛破损·气滞血瘀证
定义:真睛破损·气滞血瘀证(rupturedwoundofeyeballwithpattern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视力剧降,眼珠刺痛或胀痛,白睛或黑睛破裂,或白睛溢血,或血灌瞳神,或晶状体混浊,或伴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数为常见症的物损真睛证候。详见真睛破损条。
-
真睛破损·脓毒侵袭证
定义:真睛破损·脓毒侵袭证(rupturedwoundofeyeballwithpurulenttoxininvasionpattern)是指脓毒侵袭,以目珠疼痛难忍,热泪频流,畏光难睁,视力剧降,眼睑红肿,抱 红赤或混赤,白睛或黑睛破损,或珠内组织脱出,创口污秽,或黄液上冲,眼珠变软,拒按为常见症的物损真睛证候。详见真睛破损条。
-
眼科阐微
其治目疾立论于肺肝二经失常,治疗擅用开郁散表、清热熄风之法,以十大将军冲翳散加减之“吹冲法”(药气熏目),结合内服开明汤、补脑还睛丸等收功。康熙四十年(1701)年逾七旬,恐其秘方失传,乃付梓行世,并附自撰《眼科入门》一卷、《眼科阐微》四卷及《注孙真人眼科诀后》一卷,合为《孙真人眼科秘诀》七卷。
-
涩翳内障
涩翳内障病名。又名涩翳,属圆翳内障。《秘传眼科龙木论》:“此眼初患之时,朦胧如轻烟薄雾,渐渐失明…,不覩人物,犹辨三光,翳如凝脂色,瞳人端正,状宜金针。”《疡医大全》卷十二有“黄色而大,凝滞无吸收,故曰涩翳。”
-
惊振内障
惊振内障病名。系指黄精受损,目赤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的疾病。症见黄精变混浊,甚则失明。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其病因多为受各种外伤。治宜平肝清热、活血化瘀,方用石决明散酌加三七等活血化瘀药。待翳定障老后,可采用手术治疗。
-
金星内障
即金花内障。是指以眼珠红痛或视力下降后,出现晶状体混浊,并伴瞳神干缺或缩小为主要表现的眼病。金星内障类似西医的瞳孔闭锁及膜闭,或由虹膜睫状体炎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等。金星内障的病因病机:佚名《眼科统秘》:“因肝经风热冲于目,致使瞳人锁如不开,后渐结成障膜如金花之样,端然失明,惟见三光”
-
鉴真
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
-
黄风内障
概述:黄风内障:1.五风变内障之一;2.高风雀目内障失治所致。《证治准绳·杂病》于绿风内障证指出:“久则变为黄风”。是指由绿风内障失治而成,以瞳神散大、晶状体混浊呈淡黄色、目盲为主要表现的眼病。见《世医得效方》。症状:“黄风者,初病雀目,日久瞳变黄色,甚而如金”《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
-
黄风
见《古今医统大全》。黄风内障为病证名。为五风变内障之一。《证治准绳·杂病》于绿风内障证指出:“久则变为黄风”。是指由绿风内障失治而成,以瞳神散大、晶状体混浊呈淡黄色、目盲为主要表现的眼病。黄风的症状:证见“瞳神已大,而色昏浊为黄也”(《张氏医通》卷八),展缩失灵,目已失明。
-
不辨三光
不辨三光为症状名。《秘传眼科龙木论》:“头旋犹如热病相似,俗称雷头风。或呕吐,或恶心,年多,冲入眼内,致令失明,…眼前昏黑,不辨三光,初觉有患,宜服泻肝汤、磁石丸立效。”历代眼科对视力严重减退者,常以能否看见三光,辨别患眼有无光感,衡量睛珠已经混浊的内障患眼是否适用金针拨障,并以此推测眼病的预后。
-
精神病(伪盲)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伪盲:在临床中,我们往往遇到这类病人,视力减退,但经过各种检查,却不能发现任何病变足以解释视力减退的原因,而且病人常拒绝检查,不愿合作,反复测试结果不尽相同,这时临床医师往往怀疑是“伪盲”。疾病病因:多种原因导致。可通过行为学、平片验光、视觉电生理检查诊断。
-
世界青光眼日
第一届世界青光眼日节日由来世界青光眼协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协会在2008年共同发起将3月6日定为世界青光眼日。一旦发现有眼胀、头痛、看灯光有彩虹样感觉时必须到医院检查,配合医生及时诊治。青光眼是双眼发病,一只眼患病,另一只眼也要及时检查。在治疗时要定期检查,避免无症状性逐渐失明。第二届2009年
-
蔓菁子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蔓菁子散:处方:蔓菁子制法:捣为末。功能主治:补肝气,明目,延年益寿。功能主治:黄汗。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外台》卷二十一引《必效方》:方名:蔓菁子散别名:蔓菁散组成:蔓菁子6升。时气病后,眼忽失明,但瞳仁不损者。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渐加至3匕,食后清酒调下,夜再服。
-
洗眼决明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方名:洗眼决明汤组成:决明子1两,柴胡(去苗)1两,秦皮1两,防风(去叉)1两,蛇含草1两,生干地黄2两。主治:坠睛,视物失明。用法用量:每用1两,以水3盏,煎取2盏,去滓,再用绵滤过,每暖适温热洗讫。制备方法:上锉细。
-
益气聪明汤
处方:黄耆甘草人参各15克升麻葛根各9克蔓荆子4.5克芍药3克黄柏3克(酒制,锉,炒黄)功能主治:益气升阳,聪耳明目。治脾胃气虚,致患内障,目糊,视物昏花,神水变淡绿色,次成歧视(复视),久则失明,神水变成纯白色;亦治耳聋,耳鸣。现多用于老年性白内障、色弱、色盲、听力减退属于气虚清阳不升者。
-
神明椒菊丸
《普济方》卷八十三引《家藏方》:方名:神明椒菊丸组成:川椒1两,甘菊2两,生地黄(洗)1升。主治:目睛失明,而睛不损者,或十分不见,以及冷泪及睑紧睑肿,肝虚肝热肾风攻注眼目及患昏花。制备方法:上生地黄控断水脉,入木臼内烂捣,或砂盆内烂研,以绢袋绞取自然汁,可得12两以上,去滓不用;
-
神效决明散
《圣惠》卷三十三:方名:神效决明散组成:决明子3两,蔓荆子3两(蒸3炊久,每度晒干)。主治:积年失明,成青盲。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温水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
钟乳云母散
《医心方》卷五引葛氏方:方名:钟乳云母散组成:钟乳4分,茯苓4分,远志4分,细辛4分,云母4分。主治:目失明,三十年不识人。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稍增至1钱。制备方法:上为散。
-
通神烟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通神烟组成:沉香2钱,琥珀2钱,乳香2钱,没药2钱,藿香2钱,好茶2钱,泥菖叶2钱,百草霜2钱。主治:眼病或痛或不痛,生翳失明,头痛耳鸣。用法用量:分为14炷,每日1炷,含冷水熏3度,经1-7日而止。此方绝无瞑眩之忧,但口鼻泄出毒液耳。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清霞条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清霞条组成:银朱1钱,沉香5分,好茶5分,金箔3叶,麝香5厘,百草霜适宜。主治:眼病,或痛或不痛,生翳失明,头痛耳鸣,总属上冲者。用法用量:上分为7炷。经7日而止。
-
青盲·脾虚湿困证
定义:青盲·脾虚湿困证(blueblindnesswithpatternofspleendeficiencyanddampnessretention)是指脾虚湿泛,以视物昏蒙,视界日窄,目珠胀硬,视乳头边界不清,色泽变淡,头重头痛,胸闷泛恶,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而滑为常见症的青盲证候。是指以眼外观端好,而视力渐降至失明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五盲恶候
五盲恶候为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指因病而突然失明的重证。包括“疮豆盲、惊风盲、久渴盲、久痢盲、久泻盲”。为邪毒偏盛,肝肾精衰的危象。
-
五风之证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瞳变黄色者名曰黄风,变绿白色者名曰绿风,变黑色者名曰黑风,变乌红色者名曰乌风,变青色者名曰青风。”五风变内障出自《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五风之证、五风变、五风变成内障证。类今之青光眼。多因情志过伤,肝胆风火升扰,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气血不和等导致神水瘀滞所致。
-
五风变成内障证
见《证治准绳·杂病》。五风变内障又名五风之证、五风变、五风变成内障证。因发病急骤善变似风,瞳神呈不同程度散大,并分别显出以上气色,古人依此分别命名为青风、绿风…五风之中,青风、绿风、黄风较多见,乌风、黑风极少。多因情志过伤,肝胆风火升扰,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气血不和等导致神水瘀滞所致。
-
五风变
即五风变内障。又名五风之证、五风变、五风变成内障证。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因发病急骤善变似风,瞳神呈不同程度散大,并分别显出以上气色,古人依此分别命名为青风、绿风…五风之中,青风、绿风、黄风较多见,乌风、黑风极少。多因情志过伤,肝胆风火升扰,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气血不和等导致神水瘀滞所致。
-
虚潭呈月
虚潭呈月病名。指黑睛上之薄翳。《目经大成》卷二:“此症微翳,混蒙瞳子,人虽不觉,自难耐其昏眊,名曰虚潭晨月,盖其状光滑深沉,似无而实有也。凡一切险恶外障,致目失明者,愈后必有此。”属宿翳,详见该条。
-
目晕
肝藏血,血气不足,则肝虚,致受风邪,风邪搏于精气,故精气聚生于白睛之上,绕于黑睛之际,精彩昏浊,黑白不明审,谓之目晕。”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目别无甚病,但见灯视月及隙漏之处,则有碗大一圈环影睛外,其色内青红而外紫绿,绝似日华月晕,故曰目晕。或平气和衷汤进一、二剂亦妙。”
-
恶障
恶障证名。指翳膜浑厚肥大,掩蔽黑睛瞳神,完全失明者。见《审视瑶函》卷三。参见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