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天干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简称十干。商代便用以记天日,其顺序,取义于种子的萌芽、生长、发育、繁殖以至衰老、死亡、新生的全过程。在运气学说中,主要用以代表五行、五运。
-
十变
十天干组合的变化关系:十变指十天干组合的变化关系。《标幽赋》:“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子午流注法用语五门十变之五门,指十天干隔五相合,即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十变指十天干相合后的变化,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又称五运。
-
干支
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元,称为“六十甲子”。针灸逐日按时配穴法亦以此为据。阳干必配阳支,阴干必配阴支。由于天干为十、地支为十二,干支配合 转,等到第二个甲子重见,恰好环周六十数,故称六十花甲子。
-
十干
十干是十天干的简称。商代便已用十天干记天日,其顺序,取义于种子的萌芽、生长、发育、繁殖以至衰老、死亡、新生的全过程。《汉书·律历志》解释:“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丙于丙,大盛于丁,丰懋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怀妊于壬,陈揆于癸。”在运气学说中,十干主要用以代表五行、五运。
-
刚干
刚干为运气术语。十天干之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阳干气刚,故名。刚干即十天干中的奇数部分,分别为甲、丙、戊、庚、壬。又名阳干。出《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
-
干德符
干德符为运气学说术语,出自《类经图翼》。德,德性,即指十天干的五行属性;五运不及之年,若该年新运初交的月、日、时干与主运的五行属性相合,则成平气之年,这种情况称“干德符”。如丁亥年木运不及,但若交运日的日干或时干为壬,丁与壬同属木,则称该年为干德符而属平气之年。
-
五门十变
五门,指十天干隔五相合,即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十变,指十天干相合后的变化,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又称五运。子午流注针法根据这种五门夫妻相配化生五运的理论,当阳日逢阴时或阴日逢阳时而无开穴时,可以“夫妻互用”。
-
五门
五门为灵龟八法开穴的数字计算。或以井荥俞经合五输穴为五门。出《标幽赋》。该赋谓:“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针灸大成》:“五门者,天干配合,分于五也。参见五门十变:五门十变为子午流注针法用语。十变,指十天干相合后的变化,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又称五运。
-
阴阳系日月
《阴阳系日月》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本篇从日月相对转移的现象,说明阴阳盛衰消长并与手足阴阳经联系,故名。古人以天、地、日、月、阴、阳的属性,论述人体腹以上为天,属阳应日;把十二地支分别与左右两足十二经相配,说明冬、春两季人气在左,夏、秋两季人气在右,针刺治疗的时候,要根据阴阳时令,有所禁忌。
-
阴干
概述:阴干:1.乙、丁、已、辛、癸;乙、丁、已、辛、癸·阴干:阴干是指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其中乙、丁、已、辛、癸为阴干。是指将药材在通风不见阳光的地方自然干燥。使水分缓缓蒸发,阴凉至干的一种药物加工方法。含挥发成分较多、色泽鲜艳和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走油等类的药物适用于此种方法。
-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为歌赋名。明·徐凤撰。见《针灸大全》。该歌诀为十首七言韵语,内容按十天干分述各日时子午流注用穴。后记曰:“余今将流注按时定穴,编成歌括十一首,使后之学者易为记诵,临用之时,不待思忖。”以后《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均转载,为子午流注配穴法的主要歌诀。
-
十二经纳天干歌
《十二经纳天干歌》为针灸歌诀名。以十二经配合十天干,编成歌诀,便于记忆。见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是肺,壬属膀胱癸肾藏。”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增加:“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此为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主要条件,在古代哲学思想“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指导下,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订的一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法。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
-
天干
又称十天干,或简称十干。原用于纪日,见《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天有十日。”商代便用以记天日,其顺序,取义于种子的萌芽、生长、发育、繁殖以至衰老、死亡、新生的全过程。在运气学说中,主要用以代表五行、五运。天干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元,称为“六十甲子”。针灸逐日按时配穴法亦以此为据。
-
甲子
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天干与地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天干在上,地支在下。《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谓用纪天的十干反复六次,和纪月的十二支反复五次,排成甲子,再乘以六,便是一年三百六十日的大概日数。
-
运气
五运六气的合称·运气:运气指五运六气。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气;六气指风、寒、热、湿、火、燥六种气候的流转。其演绎方法是据甲、乙、丙、本、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以定气。主要研究一年四时气候因素之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之影响。
-
阳干
阳干是指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其中甲、丙、戊、庚、壬属阳干。阳干至运气有余,为太过。
-
十天统运
十天统运运气术语。指以十天干中每两干统一运。《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
纳干法
纳干法为子午流注方法之一。《针灸大全》载有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在这个基础上,还应掌握阳进阴退、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逢输过原、气纳三焦、血归包络等内容,才能有序推算。因天干以甲为首,所以也称纳甲法。
-
六十花甲子
六十花甲子是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 转,而成六十花甲子,也称六十环周、六十甲子。配合原则为阴与阴相配,阳与阳相合。阳干必配阳支,阴干必配阴支。由于天干为十、地支为十二,干支配合 转,等到第二个甲子重见,恰好环周六十数,故称六十花甲子。
-
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合,推算各年的五运、六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太过、不及等,观察运与气之间相互化生和承制的现象,预测每年气象特点及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规律。医家著作中较集中反映其内容的是《内经》中《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大论。
-
十干统运
十干统运,运气术语。指以十天干中每两干统一运。《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
十二支
十二支是十二地支之简称,又称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组合成六十干支数(或称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奇数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称为阳支,偶数地支(丑、卯、巳、未、酉、亥)称为阴支,分别表示六气盛衰变化。
-
地支
运气学说以十二支分主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古代用来表示四时八节之气变化的阴阳盛衰过程。地支与天干相配,称为干支,或六十甲子。参见六十花甲子:六十花甲子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 转,而成六十花甲子,也称六十环周、六十甲子。阳干必配阳支,阴干必配阴支。
-
五运六气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
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pointselectionbymidday-midnightflowingofqi-bloodpointmidnight-noonebb-flowacupointselection)是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又如乙日于乙酉时开取肝经井穴大敦,丁亥时开心经荥穴少府等。以时辰地支为主的子母补泻配穴则称纳子法。
-
七传
七传指古人以五行相克推演疾病的七种传变。根据十天干,隔七位相传,每一天干所属的五行,到第七个天干的五行必是相克的。仿此推算则乙木为辛金所克,丙火为壬水所克,丁火为癸水所克,戊土为甲木所克,己土为乙木所克等。《难经·五十三难》:“经言七传者死,间脏者生,何谓也?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
-
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简称十二支,又称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组合成六十干支数(或称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奇数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称为阳支,偶数地支(丑、卯、巳、未、酉、亥)称为阴支,分别表示六气盛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