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下三十六疾
带下三十六疾指妇人三十六种疾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带下)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固谓之三十六疾也。”详见各条。
-
妇人三十六疾
概述:妇人三十六疾为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固谓之三十六疾也。”《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一者阴中痛伤,二者阴中淋痛,三者小便即痛,四者寒冷痛,五者月水来腹痛,六者气满并痛,七者汁出阴中如虫啮痛,八者胁下皮痛,九者腰痛。”
-
十二癓
《备急千金要方·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三》:“何谓十二癓?四曰如赤肉;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十二癓者,是所下之物,一者如膏,二者如青血,三者如紫汁,四者如赤皮,五者如脓痂,六者如豆汁,七者如葵羹,八者如凝血,九者如清血、血似水,十者如米汁,十一者如月浣,十二者经度不应期也。”
-
五伤
五伤为病证名。指妇女伤于胞宫而引起的五种病证。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五伤。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五伤者,一者穷孔痛,二者中寒热痛,三者小腹急牢痛,四者藏不仁,五者子门不正引背痛。”
-
九痛
九痛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九痛,指妇人九种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一者阴中痛伤,二者阴中淋痛,三者小便即痛,四者寒冷痛,五者月水来腹痛,六者气满并痛,七者汁出阴中如虫啮痛,八者胁下皮痛,九者腰痛。”
-
三痼
三痼为病名,即带下三十六疾之三痼。又名三固。《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何谓三痼:一曰羸瘦不生肌肤,二曰绝产乳,三曰经水闭塞。”是女子三种较为顽固的疾病。
-
三固
三固即三痼。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三固者,一者月水闭塞不通,其余二固者,文阙不载。”三痼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三痼。古人认为属妇人三种顽固疾病。《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何谓三痼?一曰羸瘦不生肌肤,二曰绝产乳,三曰经水闭塞。”
-
七害
七害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七害。有两义:一指七种病因,《诸病源候论》:“一者害食,二者害气,三者害冷,四者害劳,五者害房,六者害妊,七者害睡”。一指七种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一曰窍孔痛不利,二曰中寒热痛,三曰小腹急坚痛,四曰藏不仁,五曰子门不端引背痛,六曰月浣乍多乍少,七曰害吐”。
-
钟乳泽兰圆
处方:钟乳粉三两,泽兰二两二钱半,芜荑(炒)半两,麦门冬(去心.焙)、白芷、山药、当归(去芦.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腰腿沉重,四肢倦怠,百节酸痛,心忪恍惚,忧恚不乐,面少光泽,饮食无味。除下脏风冷,治带下三十六疾,崩中漏下五色,子宫久冷无子,及数堕胎,或因产劳损,冲任血气虚羸,肌瘦嗜卧。
-
顺经丸
《鸡峰》卷十五:方名:顺经丸组成:当归2两,石膏2两,蜀椒2两,甘草2两,蝉退2两,马鸣退2两,柏子仁1两,白薇1两,藁本1两,干姜1两,白术1两,白芜荑1两,苍耳1两,人参1两,白芍药1两,芎1两,附子1两,食茱萸5分,厚朴5分,防风5分,白芷5分,桔梗3两,泽兰9分,生犀半两。临月服之壮气养胎,正顺生理,润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