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行为
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主体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违法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对于犯罪行为的研究,除了包括严格的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以外,还包括:(1)虽然主体不是出自故意或过失,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
-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养生术语。“起居有常”即人应该有固定的起居和生活规律,这是因为天地阴阳的变化有固定的规律。生活的规律是跟着太阳的变化而定的,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居有常”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作息有时、活动中节、劳逸适度及顺应天时等环节。
-
经穴部位
“经穴部位”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46-1990)》。该标准中穴位名称的著录方式参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科学组会议审定通过的《标准针灸穴名》,规定了人体腧穴定位的方法和361个经穴、48个经外穴的标准定位。适用于针灸教学、科研、医疗、出版及国内外针灸学术交流。
-
补阴泻阳
“补阴泻阳”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补阴:补五脏之不足;泻阳:泻六腑之有余。张志聪:“补阴者,补五脏之衰阴;泻阳者,导六气之外出。”
-
合主逆气而泄
“合主逆气而泄”出自《难经·六十八难》。合:合穴;主:主治。合穴五行属水,水应肾。邪在肾则肾气不足而气逆,肾开窍于二阴,如气逆则不禁而下泄。治之于合(土)穴者,不令土刑水也。
-
二味参苏饮
二味参苏饮出自《伤寒保命集》卷下,即参苏饮第二方。组成为人参一两,苏木二两。水煎服。治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者。
-
二十一号暌象方
二十一号暌象方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痧胀玉衡》卷下方之救苦丹。组成为枳实、莱菔子各一两,郁金二钱,乌药、连翘各八钱。为末,清茶稍冷调下。治痧气郁闷。
-
三十六腧
三十六腧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六腑经脉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腧,则六六三十六腧也。
-
上屏
概述:上屏(shàngpíngTG1uppertragus)为耳穴名。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标准定位:耳穴·上屏在耳屏外侧面上1/2处。耳穴·上屏位于耳屏外侧面上1/2处。主治病症:耳穴·上屏主治咽炎、单纯性肥胖症等。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出自《灵枢-口问》。杨上善:“手足六阳及手少阴、足厥阴等诸脉凑目,故曰宗脉所聚。”又张景岳:“宗,总也。凡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故目为宗脉之所聚。”二说可互参。
-
灸二十二种骨蒸法
《灸二十二种骨蒸法》出自《骨蒸病灸方》。《骨蒸病灸方》为书名。唐·崔知悌撰。专论骨蒸痨病的灸法。原书佚。《外台秘要》载其文,称《灸骨蒸方图》。《苏沈良方》称作《灸二十二种骨蒸法》《崔丞相灸痨法》。
-
三焦积热
三焦积热为病证名。出自《幼科释谜》。临床表现眼目赤肿,头顶肿痛,心膈烦躁,口疮,二便秘涩。宜三黄丸,清泻积热。
-
大戊己丸
概述:大戊己丸为方剂名,出自《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方。处方:荜茇、肉桂各四两,炮姜、良姜各六两。制法: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功能主治:主治湿泻。
-
山栀子
山栀子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即栀子。
-
及柏散
概述:及柏散即芨柏散。出自《外科真诠》方。处方:白及三钱,黄柏三分。制法:上药为细末。用法用量:葱汁调敷患处。功能主治:主治飞灶丹,症见头顶红肿。
-
开胸阴阳
开胸阴阳为小儿推拿手法,出自《小儿按摩经·婴童杂症》,即指胸部的分阴阳法。参见分阴阳:分阴阳指分推胸口法:用两手大指在胸口处向两旁分推。有宽胸利气,止咳平喘,发表解热等作用。
-
天泽香
天泽香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乳香之别名。
-
木香调气汤
概述:木香调气汤为方剂名,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组成:木香、藿香、砂仁、豆蔻仁、甘草。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主治胃气不顺,忽然发呕者。
-
木通枳壳汤
概述:木通枳壳汤为方剂名,出自《症因脉治》卷四方。组成:木通、枳壳。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主治泄泻不止,水谷不分,小便全无,小肠气滞者。
-
牛乳汤
概述:牛乳汤为方剂名,出自《世医得效方》卷六方。组成:荜拨二钱,牛乳半升。用法用量:同煎减半,空腹服。功能主治:主治气痢,泄如蟹渤。
-
水曰润下
水曰润下为五行术语。出自《尚书·洪范》。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特性,凡具有类似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征。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
分湿内化汤
概述:分湿内化汤为方剂名,出自《疡医大全》卷二十五方。组成:薏苡仁二两,金银花、茯苓各一两,牛膝、半夏、甘草、萆薢各五钱,肉桂五分。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主治湿毒流注。
-
丹穴
丹穴即阴道穹窿。出自《医心方》。
-
六柱汤
概述:六柱汤为方剂名,出自《证治要诀类方》卷一方。组成:人参、茯苓、熟附子、木香、肉豆蔻、白术。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主治溏泄。
-
玉理
玉理指处女膜。出自《洞玄子》。
-
甲己化土汤
概述:甲己化土汤为方剂名,出自《血证论》卷七方。组成:白芍药五钱,甘草三钱。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主治瘀血发热。
-
地部
地部为穴位深浅分部名。亦称“地才”。指深层。参见三部:三部是指穴位自表皮至筋骨分为三个层次,上(浅)层称天部,中层称人部,下(深)层称地部。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血盆骨
血盆骨锁子骨的别名。出自《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柱骨为人体骨骼名。柱骨指锁骨。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
子痛
概述:子痛为病名,出自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妊娠腹痛·子痛:子痛指妊娠腹痛。妊娠妇女胃脘痛·子痛:子痛指妊娠妇女胃脘痛。徐灵胎《女科指要》:“妊娠心痛而风痰冷饮交结于胃之上口,名曰子痛。”
-
土轮
土轮为人体部位名,眼科五轮之一。茹十眉《五官病》:“胞睑属脾,为土轮。”土轮即肉轮。肉轮出自《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土轮,即眼睑。《银海精微》:“脾属土,曰肉轮。在眼为上下胞睑。”故眼睑疾患多与脾胃有关。
-
上渍
上渍为证名。出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王冰注:“上渍,谓皮上湿如水渍也,以多汗出故尔。”《类经》卷十五:“上渍者,身半以上,汗多如渍也。”
-
上睥
上睥为人体部位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上睑。上睑出自《审视瑶函》。又名上胞、上睥。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其上界为眉,下界为上睑之眼弦。
-
六甲
六甲指怀孕。谓妇女怀孕为“身怀六甲”。出自《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有《六甲贯胎书》
-
夹
夹为古代中医眼科手术器械名称。见《目科正宗》。多用老竹制成(见图48)。用以治疗睑废、倒睫拳毛等。图48(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
大横纹
大横纹为推拿部位名,又名横纹。即腕部掌侧的横纹。出自陈氏《小儿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横纹者,大横纹也,手掌下一道大横纹,(月反)门直推到横纹,止吐神效;横纹转推到(月反)门,止泻神效。”
-
三黄栀子豉汤
概述:三黄栀子豉汤为方剂名,出自《张氏医通》卷十六方。处方:黄连(酒煮)、黄芩(酒炒)、大黄(酒浸)、栀子、豆豉。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主治热病时疫,头痛壮热。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
双砂汤
概述:双砂汤为方剂名,出自《外科全生集》卷四。组成:砂仁、草果、威灵仙各等分。功效主治:主治骨鲠咽喉。用法用量:加砂糖少许,水煎服。
-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oneinsertionandthreeliftingakindofacupuncturemethod)为歌赋名。又称《玉龙歌》。出自元代针灸学家王国瑞(婺源兰溪[今属浙江]人)所撰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该歌赋内容多为临床经验,概括为歌诀形式,便于习诵。
-
镜像自我
镜像自我指从别人眼中反照出自我形象,自己的人格品质,认知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等,不仅可以通过自省来加以认识,而且可以通过与他人交往,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来加以认识。俗话说:"要了解自己,别人就是一面镜子。"即是此意。
-
一噫
一噫为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肩部斜方肌上缘枕外粗隆与肩峰之中点。主治:肩臂痛、热病汗不出等。一般直刺0.5~0.8寸;灸3~5壮。
-
小户
小户为病名,出自《卫生宝鉴》,指女子外阴小于正常及阴道较狭窄。
-
三秽液毒
三秽液毒为古痘疮的病因学名称。出自《小儿痘疹方论》。三秽液毒所指的病因有三:1.五脏六腑秽液之毒,发为水泡疮;2.皮膜筋肉秽液之毒,发为浓水泡疮;3.气血骨髓秽液之毒,发为脓血水泡疮,三毒既出,则发为疹痘疮。
-
冒家
冒家指平素患有头目眩晕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
-
龙虎石
龙虎石为中药名,出自《遵生八笺》和《苏沈良方》。又名秋石、真汞。系从青少年男女尿中提取的一种药物。据称有补益作用。
-
儿嗜灯花
儿嗜灯花为病证名,出自《本草纲目》。即明代万全所著的《育婴家秘》记载的拗哭。拗哭为症状名,即小儿夜啼,见灯即止者,此由点灯习惯,为拗哭,又名儿嗜灯花。
-
产乳
概述:产乳:1.分娩;2.病名。分娩·产乳:产乳指分娩。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病名·产乳:产乳为病名。指临产时忽然晕厥。
-
车前木通汤
概述:车前木通汤为中药名,出自《症因脉治》卷四方。处方:车前子三钱,木通二钱。功能主治:功能清热利尿通淋。主治膀胱结热,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
防风木通汤
概述:防风木通汤为方剂名,出自《症因脉治》卷三方。处方:防风、木通。功能主治:主治风湿腹胀,内外皆热者。上下分消。主风湿腹胀之证。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三方
-
甘草麻桂汤
概述:甘草麻桂汤为方剂名,出自《症因脉治》卷三方。处方:甘草、麻黄、桂枝。功能主治:主治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汗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
芎归四君子汤
概述:芎归四君子汤为方剂名,出自《类证治裁》卷八方。组成:川芎、当归、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加川芎、当归。功能主治:主治食癥,脾气虚,血不行者。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