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五枢
概述:五枢为经穴名(WǔshūGB22)。五枢穴主治腰腹、前阴等疾患:如男子寒疝,妇人带下,腹胀腹痛,腰脊酸痛,痃癖,便秘,瘛疭,腹痛,疝气,带下,阴挺,月经不调,现代又多用五枢穴治疗子宫下垂,子宫内膜炎,睾丸炎,小腹痛,腰髋痛,子宫脱垂,阴道炎,疝痛,腰痛等。五为中数。或带脉下3寸处,横平关元取穴。
-
维道
维道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维道穴在侧腹部的位置维道穴在侧腹部的位置维道穴在侧腹部的位置(肌肉)维道穴在侧腹部的位置(骨骼、内脏)维道穴的取法:仰卧或侧卧位,在五枢穴前下0.5寸处取穴。三阴交以1.5寸毫针直刺1.2寸,行提插捻转泻法。针刺完毕,将电针治疗仪输出导线连接于双侧维道针柄,选择疏密波通电30~
-
外枢
维道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维道穴在侧腹部的位置维道穴在侧腹部的位置维道穴在侧腹部的位置(肌肉)维道穴在侧腹部的位置(骨骼、内脏)外枢穴的取法:仰卧或侧卧位,在五枢穴前下0.5寸处取穴。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针刺完毕,将电针治疗仪输出导线连接于双侧维道针柄,选择疏密波通电30~
-
穴号
穴号即穴名。《玉龙经·针灸歌》:“忽然下部发奔豚,穴号五枢宜灼艾。”
-
腰痈
腰痈病名。指生于软肋下近腰处带脉、五枢、维道等穴部位之外痈。出《外科启玄》卷五。证治详见外痈条。
-
带脉穴
概述:带脉穴:1.带脉交会穴;据《针灸甲乙经》及《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载,有带脉、五枢、维道等3穴。《针经指南》载:“临泣通带脉”,为八脉八穴之一。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颔痛腮肿、齿痛、耳聋、咽肿、瘰疬、腋下肿、乳肿、胸痹、胁肋痛、髀枢痛、膝踝关节痛、足背红肿、咳逆喘息、疟疾、月经不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