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结
六经根结表:六经根结表足六经根(下肢)结根(上肢)手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至阴厉兑窍阴涌泉大敦隐白命门(目)┓颡大(面)┃窗笼(耳)┣头廉泉(喉)┛玉英、膻中—胸太仓(胃)—腹少泽商阳关冲少冲中冲少商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根结的概念:根结:用于经络是指十二经脉的脉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
-
三结
三结即根结之结。出《标幽赋》。见下表:六经根结表足六经根(下肢)结根(上肢)手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至阴厉兑窍阴涌泉大敦隐白命门(目)┓颡大(面)┃窗笼(耳)┣头廉泉(喉)┛玉英、膻中—胸太仓(胃)—腹少泽商阳关冲少冲中冲少商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参见“四根三结”:四根三结即根结。
-
四根三结
四根三结即根结。见下表:六经根结表足六经根(下肢)结根(上肢)手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至阴厉兑窍阴涌泉大敦隐白命门(目)┓颡大(面)┃窗笼(耳)┣头廉泉(喉)┛玉英、膻中—胸太仓(胃)—腹少泽商阳关冲少冲中冲少商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标本为经络的分部关系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
-
四根
四根为经络学名词。经脉的根在四肢末端部,结在头面胸腹部。见下表:六经根结表足六经根(下肢)结根(上肢)手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至阴厉兑窍阴涌泉大敦隐白命门(目)┓颡大(面)┃窗笼(耳)┣头廉泉(喉)┛玉英、膻中—胸太仓(胃)—腹少泽商阳关冲少冲中冲少商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四根三结即根结。
-
根穴
根穴指十二经脉在四肢末端的井穴。见下表:六经根结表足六经根(下肢)结根(上肢)手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至阴厉兑窍阴涌泉大敦隐白命门(目)┓颡大(面)┃窗笼(耳)┣头廉泉(喉)┛玉英、膻中—胸太仓(胃)—腹少泽商阳关冲少冲中冲少商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根溜注入为穴位分类法之一。
-
六经标本
六经标本指手足六经的标部和本部。本标与根结相仿,但其范围较根结广。
-
足少阴标本
足少阴标本为十二经标本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少阴肾经的本部,在内踝之下1寸,再由此上3寸(即内踝上2寸)的复溜、交信穴(张景岳和丹波元简等同意上述观点);其标部在其背俞(肾俞穴)以及舌下两脉(夹)廉泉穴。即手、足六经各有标部和本部,大体上本在四肢,标在头面躯干。
-
足太阴标本
足太阴标本为十二经标本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太阴脾经的本部,在中封穴前上方4寸之中,约为三阴交穴;其标部在背俞和舌根部,约为脾俞、廉泉穴部。即手、足六经各有标部和本部,大体上本在四肢,标在头面躯干。本标与根结相仿,但其范围较根结广。
-
足太阳标本
足太阳标本为十二经标本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太阳膀胱经的本部,在足跟外侧以上5寸中,约当跗阳穴部;其标部在左右两络命门,约为睛明穴部。即手、足六经各有标部和本部,大体上本在四肢,标在头面躯干。本标与根结相仿,但其范围较根结广。
-
手太阴标本
手太阴标本为六经标本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马莳注:“手太阴肺经之本,在寸口之中,即太渊穴,标在腋内动脉,即中府穴。”十二经标本对阐述经脉生理、病理及其分布特点有一定意义,掌握十二经的标部和本部及其穴位所在,就可作为辨别虚实进行补泻的依据。
-
手太阳标本
手太阳标本为六经标本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马莳注:“手太阳小肠经之本,在手外踝之后,疑养老穴,标在命门之上一寸,疑是督脉经命门上十三椎悬枢。”十二经标本对阐述经脉生理、病理及其分布特点有一定意义,掌握十二经的标部和本部及其穴位所在,就可作为辨别虚实进行补泻的依据。
-
手少阴标本
手少阴标本为六经标本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马莳注:“手少阴心经之本,在锐骨之端,即神门穴,标在背之心俞穴。”标在背俞,即心俞穴。十二经标本对阐述经脉生理、病理及其分布特点有一定意义,掌握十二经的标部和本部及其穴位所在,就可作为辨别虚实进行补泻的依据。
-
足少阳标本
足少阳标本为十二经标本之一。足少阳胆经的本部,在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之间;《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窗笼之前,约当听宫、听会之间。十二经标本对阐述经脉生理、病理及其分布特点有一定意义,掌握十二经的标部和本部及其穴位所在,就可作为辨别虚实进行补泻的依据。
-
根
概述:根:1.中药学名词;土壤中的各种离子先吸附在根表面,然后经能量转换与的作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再由细胞间的离子交换、进入维管柱的木质部导管。豆科植物与根瘤细菌的共生体,即为根瘤。自然界阴阳四时变化的规律·根:《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
手厥阴标本
手厥阴标本为十二经标本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手厥阴心包经的本部,在掌内上腕2寸,两筋之间的内关穴;其标部在腋下3寸,约当天池穴部位。十二经标本对阐述经脉生理、病理及其分布特点有一定意义,掌握十二经的标部和本部及其穴位所在,就可作为辨别虚实进行补泻的依据。
-
足厥阴标本
足厥阴标本为十二经标本之一。足厥阴肝经的本部,在行间穴上5寸许的中封穴部;其标部在其背俞(肝俞穴)。《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十二经标本对阐述经脉生理、病理及其分布特点有一定意义,掌握十二经的标部和本部及其穴位所在,就可作为辨别虚实进行补泻的依据。
-
足阳明标本
足阳明标本为十二经标本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阳明胃经本部,在大趾侧次趾端的厉兑穴;其标部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部。本标与根结相仿,但其范围较根结广。十二经标本对阐述经脉生理、病理及其分布特点有一定意义,掌握十二经的标部和本部及其穴位所在,就可作为辨别虚实进行补泻的依据。
-
关阖枢
关阖枢为经络理论之一。古时用此来解释经络学说中三阴三阳气机变化的特点(按“关”原文作“开”,应据《黄帝内经太素》卷十《经脉根结》及《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新校正引《九墟》文改为“关”,方与《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之“折关败枢”文合)。六经中的太阳居阳分之表,为关;太阴居阴分之表,为关;
-
开合枢
开合枢指经络学说中有关三阴三阳各经气机活动的特点。“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按“关”原文作“开”,应据《黄帝内经太素》卷十《经脉根结》及《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新校正引《九墟》文改为“关”,方与《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之“折关败枢”文合。六经皮部也都结合关、阖、枢命名。
-
浅而欲疾
浅而欲疾为针刺方法之一。《黄帝内经灵枢·根结》言:“浅而欲疾”。指针刺身体虚弱的患者时,应浅刺,不宜久留。
-
经明
经明即睛明。为手太阳、足太阳、足阳明、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等。
-
骨繇者取之少阳
骨繇者取之少阳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繇,音义同摇。指对骨节纵缓摇动的病症,可取少阳经穴治疗。
-
根溜注入
根溜注入为穴位分类法之一。根即井穴;溜(又作流)指原穴;注指五输穴中的经穴;入分上入和下入,上入指合入于颈部的穴位,下入指络穴。《黄帝内经灵枢·根结》首列手足阳经的根、溜、注、入。
-
虚而泻之
虚而泻之为误刺之一。意谓正气不足的虚证,反而使用泻的方法,可使经脉空虚,气血枯竭,病情会更加严重。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
-
深则欲留
深则欲留为针刺方法之一。《黄帝内经灵枢·根结》言:“深则欲留”。指针刺身体壮实的患者时,可深刺久留针。
-
喉中
概述:喉中指廉泉。《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积于上,泻人迎、天突、喉中。”为阴维、任脉之交会穴。如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强不语、舌肌麻痹、口腔炎、暴瘖、喉痹、咽炎、扁桃体炎、咽食困难,及咳逆喘息、胸满胸痛、消渴等。配翳风、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配风池、风府、四神聪治中风舌强不语。
-
亶中
亶中即膻中。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八会穴之气会穴;心包募穴;手和足太阴、少阴、任脉之交会穴。仰卧取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作用。如胸痹、心痛、心烦、心律不齐、心绞痛、咳嗽气喘、气管炎、哮喘、咯唾脓血、产后乳汁少、乳腺炎及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贲门痉挛、小儿吐乳疾患等。配丰隆、列缺治支气管哮喘;
-
阖折
阖折指阳明、厥阴经气失调,开合失职而出现的病证。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因阳明、厥阴分别为三阳和三阴之里。阳明阖折则不能受纳阳气,阳气无所止息,会引起四肢痿疾。厥阴阖折则肝气郁阻于里,会引起情志抑郁,甚则气绝。
-
满而补之
满而补之即邪气有余的实证,反而施用补法,可导致阴阳正气发生错乱。满,《针灸甲乙经》卷五第六作“实”。《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满而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充郭,肝肺内胰,阴阳相错。”
-
暴病者取之太阳
暴病者取之太阳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指对急性病症的治疗可从太阳经着手。
-
五十动
五十动为脉学术语。系古代诊脉常规。指诊脉的时间不能少于50次脉动的脉诊原则。以便认辨脉象,并了解其中有无促、结、代脉。《黄帝内经灵枢·根结》:“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
-
阳明
概述:阳明:1.经脉名称之一;与太阴经互为表里。《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两阳合明。”阳气最盛·阳明:阳明是指阴阳学说中指阳气最盛,是在太阳和少阳两经阳气基础上的发展,阳气最盛。《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
太阴为开
太阴为开为经脉生理特点。又误作开阖枢。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以门上实物喻三阳三阴经的功能特点。“关”指门栓,“阖”指门板,“枢”指门轴。三阳中,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中,太阴为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六经皮部命名与关阖枢相关。
-
数动一代
数动一代脉学术语。指①脉搏跳动数次歇止一次。《灵枢·根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②数脉而有歇止。《素问·脉要精微论》:“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
-
疏
《素问·阳明脉解》:“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灵枢·五变》:“内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灵枢·终始》:“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据《太素》卷十四人迎脉口诊及杨上善注,“疏”当作“躁”。如《素问·疏五过论》。
-
少阳为枢
少阳为枢为经脉生理特点。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少阳为枢指少阳居三阳之中,属半表半里,为出入的枢纽,故名。
-
平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正常脉象:平指正常脉象。气血平和、饱满,阴阳平衡:平指生理学名。《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上工平气。”性味平和的剂型为平剂。古通便、辩(辨)。如平脉法,即辨脉法;平虚实,即辨虚实。
-
逆顺
指疾病的顺证与逆证。《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灵枢·营气》:“此营气之所行也。《灵枢·根结》:“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小大,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④《灵枢经》篇名。针刺方法的逆顺包括针刺法的逆顺和时机上的逆顺。
-
厥阴为阖
厥阴为阖生理学术语。指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厥阴是阴经之里,好象内门的门扇,故为阖。
-
光
光通常指能刺激人的视觉的电磁波。在整个电磁波谱中,较重要的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有时表现为波,有时表现为粒子(光子)。《素问·移精变气》:“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之光。”《灵枢·根结》:“调阴与阳,精气乃光。”
-
关、阖、枢
关、阖、枢经络学说术语。用以解释三阳三阴经的不同功能和气机变化特点。见《灵枢·根结》和《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阳经中,太阳居阳分之表,为关;阳明居阳分之里,为阖;三阴经中,太阴居阴分之表,为关;厥阴居阴分之里,为阖;少阴居阴分之中,为枢。六经皮部也是结合关阖枢来命名。参见皮部条。
-
茶苗根结线虫病
茶苗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①选择生荒地作苗圃,若是种过花生、瓜类、豆类、红薯等作物的地则不宜作苗圃,如需用作苗圃则应进行土壤消毒,每667平方米用3%的呋喃丹5千克拌细土撒在苗床上,或每667平方米用二溴丙烷2.5千克,兑水100倍浇灌苗床,然后再放基肥和铺心土。用1:20的茶枯水施入土壤中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膈洞
膈洞病证名。出《灵枢·根结》。膈,指饮食格拒;洞,为洞泄泻下。参见膈、噎膈、洞泄条。
-
开折
开折即关折。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
-
开阖枢
开阖枢即关阖枢。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及《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关阖枢为经络理论之一。以门上实物喻三阳三阴经的功能特点。“关”指门栓,“阖”指门板,“枢”指门轴。三阳中,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中,太阴为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六经皮部命名与关阖枢相关。
-
气涩则出迟
气涩则出迟为针刺方法之一。《黄帝内经灵枢·根结》言:“气涩则出迟”。指针刺时,得气慢者,可久留针。
-
气滑即出疾
气滑即出疾为针刺方法之一。《黄帝内经灵枢·根结》言:“气滑即出疾”指针刺时,得气快者,不宜久留针。
-
吉本
吉本为穴名。参见舌本、廉泉:舌本为经穴别名。为阴维、任脉之交会穴。如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强不语、舌肌麻痹、口腔炎、暴瘖、喉痹、咽炎、扁桃体炎、咽食困难,及咳逆喘息、胸满胸痛、消渴等。配翳风、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配风池、风府、四神聪治中风舌强不语。
-
舌下
概述:舌下:1.经外奇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为阴维、任脉之交会穴。穴在喉结上缘,靠近廉泉脉,故名。如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强不语、舌肌麻痹、口腔炎、暴瘖、喉痹、咽炎、扁桃体炎、咽食困难,及咳逆喘息、胸满胸痛、消渴等。配翳风、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配风池、风府、四神聪治中风舌强不语。
-
关蛰
概述:关蛰为六经皮部之一,指太阴皮部。《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关于关阖枢:关阖枢为经络理论之一。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阳中,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中,太阴为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