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运
主运为运气术语,指分别主管一年五时(春、夏、长夏、秋、冬)的五运之气,可反映一年五时的正常气候变化。它随季节的变化而传递有次,一般规律是由木而火而土而金而水,循五行相生之序,始于木而终于水,每运约各主七十三日另五刻。从每年的大寒节起算。
-
五步推运
五步推运为运气学说术语。其法是根据当年所属的天干为阳干还是阴干,决定其所化生的中运是“太”还是“少”,然后按太少相生规律向上推至初运,向下推至终运,即得主运五步的太少排列次序。如甲年为阳土,故该年主运的第三步当为太宫,于是推得该年主运五步依次为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
-
太少相生
太少相生指一年中五个主运系按太少相生的规律排列,即“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或“少角→太徵→少宫→太商→少羽”两种排列方式中之一种。其法是根据当年所属的天干为阳干还是阴干,决定其所化生的中运是“太”还是“少”,然后按太少相生规律向上推至初运,向下推至终运,即得主运五步的太少排列次序。
-
五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后世将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称为五郁。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腹疼痛,目赤头晕,烦闷懊,潮热颧红,咳嗽痰喘,身生疿疮等。可用夺郁汤、善夺汤、疏土汤等方。可用泄郁汤、和金汤、善泄汤等方。
-
木郁
如木气主运之年,若遇阳明燥金司天,则木气为燥金之气所制胜而郁遏不得行其令,该年亦就不能表现木气主运的一般气候特征。《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属五气之郁,后世合称五郁。《丹溪心法》将郁证分为气郁、血郁,湿郁、热郁、痰郁、食郁六种,总称“六郁”。
-
小逆
出《伤寒论》。运气学说术语·小逆:小逆为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五运与六气合参时,如果岁运与司天之气在五行属性上为母子关系(岁运为母,司天之气为子),则称“小逆。”如壬子年木气主运而少阴君火司天,木生火,岁运生司天之气,故该年运气属小逆。小逆之年,气候将较为反常。
-
阴中之至阴
谓以腹背二者分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肝、脾、肾三脏具在于腹,如以三脏分阴阳,则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水湿,对体内水分的输布有重大影响,如脾气虚弱,失却运化水湿的能力,即会导致水肿的发生。《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其背俞为脾俞,募穴为章门。
-
商
商①五音之一。按五行属金之声。《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音商,其数九。”②运气学说中,主运五步推运方法,代表金气。见“太商”、“少商”。
-
岁运太过
岁运太过为运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年干为甲、丙、戊、庚、壬等阳干之年,为五运阳年,若该年岁运未受司天之气所克制,则为太过之年。岁运太过,气候上表现为主运之气过旺、有余,而一般的致病规律是与该运相应的脏气太过,而其所制胜的脏气则受克,因而出现相关的病变。
-
干德符
干德符为运气学说术语,出自《类经图翼》。德,德性,即指十天干的五行属性;五运不及之年,若该年新运初交的月、日、时干与主运的五行属性相合,则成平气之年,这种情况称“干德符”。如丁亥年木运不及,但若交运日的日干或时干为壬,丁与壬同属木,则称该年为干德符而属平气之年。
-
客运
客运是指以中运为初运分别轮值客行于一年五时的五运之气。其运行程式是以每年的中运为初运,按五行相生的次序分做五运,每运各为七十三日零五刻,临加行于主运之上。
-
胎前阴门肿
胎前阴门肿病证名。见《女科秘要》卷二。亦名妊娠阴肿。此症多发生在妊娠后半期。因孕妇脾肾阳虚,脾主运,肾主水,脾失健运,水湿下注,而致外阴浮肿。治宜温阳健脾,用安胎顺血散(诃子,水煎温服);外用地肤子、艾叶、防风、透骨草、荆芥、川椒、黄瓜皮,熏洗。参见子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