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鸣
鸡鸣指丑时。相当于半夜一至三点。《灵枢·病传》:“冬鸡鸣。”张景岳注:“冬之鸡鸣在丑,阴之极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参十二时条。
-
雄黄丸
《普济方》卷九十九:方名:雄黄丸别名:六珍丹组成:雄黄(别研)1两,雌黄(别研)1两,珍珠末(别研)1两,丹砂(别研)2两,水银2两(先以蒸熟枣肉2两研,马尾罗内擦过,用柳木椎研令青色,水银星尽为度),铅丹(点醋炒)。风癫失性,颠倒欲死,五癫惊痫。用法用量:每服5丸,加至7丸,茶清稍冷,临卧送下。
-
日入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寅时称平旦;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人定
《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十二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3时,余类推。寅时称平旦;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酉时称日入;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子夜
子夜即午夜。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寅时称平旦;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酉时称日入;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顿咳
顿咳·肺阴虚证:顿咳·肺阴虚证(whoopingcoughwithsyndromeoflungyindeficiency)又称顿咳恢复期阴虚证,是指久咳伤肺,耗伤肺阴,以干咳无痰,或有少许黏稠痰,难以咯出,声音嘶哑,伴低热,盗汗,午后颧红,烦躁,夜寐不宁,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顿咳证候。身热加曲池、身柱;咳带痰血者加孔最、鱼际;
-
午夜
午夜亦称子夜,指子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寅时称平旦;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下晡
下晡(bū逋)指申时。《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参见十二时:十二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十二时
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也有把子时称夜半、午夜、子夜,丑时称鸡鸣,寅时称平旦,卯时称日出,辰时称食时,巳时称偶中,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申时称晡时或称日晡所,酉时称日入,戌时称黄昏,亥时称人定者(《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
-
日出
日出指卯时。《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参十二时:十二时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午时称日中;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日晡所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参见十二时:十二时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平旦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未时称日昳;酉时称日入;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下晡(bū逋)
下晡(bū逋)指申时。《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参见十二时:十二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日昳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参见十二时:十二时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午时称日中;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日中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寅时称平旦;未时称日昳;酉时称日入;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鸡鸣散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古今医统》卷九十三:鸡鸣散:处方:大黄(酒蒸)30克桃仁7粒(去皮、尖)当归尾15克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瘀血凝积,痛不可忍,大便秘结者。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九引《三因》《普济方》卷三○九:鸡鸣散:处方:当归须5钱,赤芍药5钱,大黄5钱,降真、苏木、甘草各少许。
-
白前汤
摘录:《外台秘要》卷九引《许仁则方》《外台秘要》卷十引《深师方》之白前汤:处方:白前6克紫菀半夏(洗)各9克大戟(切)3克白前2两,紫菀3两,半夏(洗)3两,大戟(切)7合。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分3服。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
醋呛哮
醋呛哮病名。亦称醋哮。指醋呛入气管而致的哮吼。《鸡鸣录》:“醋哮,醋抢喉管,哮嗽不止。”《医略六书·杂病证治》:“醋呛哮,甘草二两,中半劈开,猪胆汁五枚,浸五日炙末,蜜丸,临卧茶清吞二、三钱。”
-
肠红
肠红证名。大便出血。见《鸡鸣录·后阴病》。因湿毒瘀热留注大肠或脾阳不振统摄失司所致。湿蒸热毒,多见下血鲜红;脾失统摄,多见血出稀淡,脘痞腹胀,难于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健脾温中以摄血,用黄土汤、归脾汤等方。因痔疾所致者,用罗汉散,以参三七或红枣或稻根须煎汤调服。
-
情感退化
概述:患者的情感变得极幼稚或衰败称为情感退化。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癔症、痴呆患者。鉴别诊断:一、情感幼稚(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可出现情感幼稚表现,表情喜怒无常,忽哭忽笑,易受外界刺激干扰,时而冲动兴奋、打入毁物,时而乱跑,学鸡鸣狗叫,如同三岁儿童;
-
冰六散
《鸡鸣录》处方六一散1钱,橄榄核(煅炭)5钱,冰片1分。制法上药研匀。功能主治下疳。用法用量麻油调涂。
-
避邪丹
《鸡鸣录》卷四:避邪丹:处方:人参1两,赤茯苓1两,远志1两,鬼箭羽1两,石菖蒲1两,白术1两,苍术1两,当归1两,桃奴5钱,雄黄3钱,朱砂3钱,牛黄1钱,麝香1钱。功能主治:邪祟疫疠,精魅蛊惑诸病。摘录:《鸡鸣录》卷四《医统》卷九十一:方名:避邪丹组成:苍术、乳香、陈真香、甘松、细辛、云香各等分。
-
补肺法
别名:补肺汤、干嗽补肺膏、补肺膏处方:地黄2斤(生,净洗),生姜4两,杏仁2两,蜜4两。制法:上捣如泥,瓦合盛,饭上蒸5-7度。功能主治:喘嗽。用法用量:补肺汤(《普济方》卷二十六)、干嗽补肺膏(《杂病源流犀烛》卷一)、补肺膏(《鸡鸣录》)。
-
涤肠丸
处方:冬瓜子2两,土贝母2两,甘草1两5钱,黄耆1两,栝楼1两,枳壳1两,僵蚕(制)1两,肥皂(炒)1两,炙甲片5钱,牛黄3钱,乳香(炙)7钱。制法:上为末,水法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大小肠痈,二便下脓;兼治肺、肝、胃诸内痈。摘录:《鸡鸣录》
-
二生丹
别名:二黄散处方:大怀熟地3钱,锦纹大黄3钱。功能主治:妇人经水不通,内热,干血痨症。用法用量:每用6钱,虚弱者减半,于五更鸡鸣时,用热陈煮酒徐徐送下,少刻觉腹微疼,即解去恶积,经水立通。通后只用米粥熬熟韭菜,连服4-5日,再服加减四物汤,或六味丸1料。注意:病久腹泻者,勿用此方。
-
瓜消拔毒丹
处方:西瓜硝1两,雄黄6钱,石膏(煅)6钱,地榆(炒)5钱,蓬砂5钱,藜芦(炒)5钱,乌梅肉(炒炭)5钱,僵蚕(炒)2钱,冰片1钱,牛黄1钱。功能主治:痈疡初破。用法用量:凡外疡初破,毒未化者,四围以围药围之,将此药用麻油调涂疮孔,外以提脓化毒膏贴之,早晚1换。摘录:《鸡鸣录》
-
化痰膏
《眼科临症笔记》:化痰膏:处方:生半夏3钱,生胆星3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眼胞内痰核。摘录:《眼科临症笔记》《鸡鸣录》:组成:梨汁2杯,藕汁2杯,芦菔汁2杯,鲜薄荷汁2杯,酒炒枯芩细末1两,白糖霜1两。主治:虚劳火嗽。用法用量:每服3-5匙,1日3次,不拘时候。制备方法:细火熬成膏。
-
黄地膏
处方:郁金(皂荚水煮干,焙切)5钱,绿豆粉5钱,炙甘草1钱,马牙消1钱。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地汁对蜜煎成膏为丸。功能主治:胎毒鹅白痰盛。用法用量:用时磨浓汁,鹅翎扫入口内。摘录:《鸡鸣录》
-
黄环丸
处方:黄环5两,琥珀(研)3两,丹砂(研)2两,生银(水磨细)2两,龙胆2两,白颈蚯蚓(微炒)1两,玄参(去心)1两,大黄(锉,炒)1两,(艹闾)茹1两。功能主治:邪气鬼魅,脉见人迎气口时大时小。用法用量:每服10丸,稍加至20丸,鸡鸣及日中时用温麝香酒送下,以知为度。摘录:《圣济总录》卷一○○
-
椒石散
处方:川椒1钱,生石膏1钱,荜茇2钱,青盐8分。制法:共研细。功能主治:风火牙疼。用法用量:点疼处。摘录:《鸡鸣录》
-
截疟丹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截疟丹:处方:斑蝥巴豆肉朱砂各3克麝香0.6克雄黄4.5克蟾酥1.5克制法:上药用黑枣2~《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方名:截疟丹组成:巴豆5钱,青黛5钱,白矾5钱,白芷2钱,官桂5钱,朱砂1钱,麝香5钱,附子3分,雄黄1钱,硫黄5钱。主治:妇人久疟疾,而腹中生痞块,名曰疟母。
-
蜡蜜丸
处方:盐豉80粒(炒香),巴豆14粒(去皮心膜,出油),大豆1鸡子大(炒),黄连3方寸,芫花1方寸,消石1方寸,白蜡1鸡子黄大。功能主治:小儿诸注下及脓血,寒热不绝。肠中病下,日中药力尽,至暮不止者,复服1丸;夜半病下,鸡鸣药力尽不止者,明早复服1丸。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婴孺方》
-
灵宝香红丸
别名:狗宝丸处方:牛黄2钱,狗宝2钱,血竭2钱,乳香(炙)2钱,没药(炙)2钱,飞辰砂2钱,硼砂2钱,葶苈2钱,飞雄黄2钱,真珠1钱,沉香1钱,冰片1钱,琥珀6分。制法:上为细末,以熊胆6分、人乳化为丸。功能主治:护心止痛,消毒化脓,在外者可使表散,在内者可使便泄。主内外一切痈疽疔毒。摘录:《鸡鸣录》
-
萝卜牙皂散
处方:萝卜子4两(用巴豆16粒同炒),牙皂1两5钱(煨,去弦),沉香5钱,枳壳4两(火酒煮,切片,炒),大黄1两(酒焙),琥珀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五臌。用法用量:每服1钱,随病轻重加减,鸡鸣时温酒送下,姜汤下亦可。后服金匮肾气丸调理。摘录:《医学从众录》卷六
-
牡蛎大黄汤
处方:牡蛎(用熟黄泥包裹夹,火煅透,出地上冷却)大黄(纸裹,水浸透,炮,冷却)各60克制法:上药锉研为末。功能主治:利湿涤热。用药禁忌:妇人重身者,勿服。《医学正传》卷六:方名:牡蛎大黄汤组成:大黄(锉碎,酒浸湿纸包煨)2钱5分,牡蛎2钱5分(火煅),甘草1钱,瓜蒌1个(去皮)。主治:便毒。
-
三疟饮
《仙拈集》卷一:方名:三疟饮组成:首乌5钱,苍术3钱,白术2钱,甘草1钱,知母5分。主治:三日疟。用法用量:水4碗,煎碗半,鸡鸣时服。
-
参贝六贤散
处方:制半夏4两,玄参3两,甘草3两,姜制南星2两,青盐10两,陈皮1斤(去白,略煎去辣味)。制法:6味以好泉水同煮,候干晒燥,为细末。以西洋参2两,川贝母(去心)2两,蛤壳(煅,飞)6两,俱研细和匀。功能主治:涤痰止嗽,清火降气。主胸膈不舒,痰多食少。瘦人阴虚多火并风寒夹痰。摘录:《鸡鸣录》
-
书墨丸
《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方名:书墨丸组成:书墨2分,甘遂2分,葶苈子2分(熬),前胡5分,大黄5分,巴豆2分(去心皮,熬)。主治:瘕嗽上气,喉中作水鸡鸣。用法用量:每服3丸,人弱服2丸,日旦空腹以白蜜粥清饮送下,则利水或吐;制备方法:上为散,巴豆、葶苈别细研,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云开散
《鸡鸣录》:方名:云开散组成:白蒺藜3两,石决明(煅,飞)2两,炙甘草2两,防风2两,栀炭2两,羌活2两,茯苓2两,蔓荆子2两,当归1两5钱,川芎1两5钱,赤芍1两5钱,苍术(泔水浸1夜)1两,花粉1两,甘菊1两,茺蔚子1两,淡黄芩8钱,蝉衣5钱,蛇蜕5钱。及胞生风粟,翳膜遮睛,目眶赤燥;或疹痘后,风眼涩痛,膜障。
-
五圣丹
《普济方》卷三九二:方名:五圣丹组成:大乌梅10个,巴豆(大者)10个,半夏(大者)30个,丁香(新好者)50个。《直指》卷二十三:方名:五圣丹组成:雄黄半两,叶子雌黄半两,朴消半两,绿矾半两,明矾半两,白矾半两。《鸡鸣录》卷十引韩氏方:方名:五圣丹组成:火消3分,冰片1钱,麝香1钱,雄精1钱,九制炉甘石1钱。
-
痉咳
由感受时邪风热,痰浊阻滞气道、肺失肃降所致。初起症状类似感冒,约一周后咳嗽加重,呈痉挛性阵咳,咳毕伴有鸡鸣样特殊回声,入夜尤甚。针灸治疗:①体针:取天突、太渊、大椎、四缝、内关、合谷、丰隆等穴为主。身热加曲池、身柱;③皮肤针:取肺俞、风门、华佗夹脊(胸背部)、中脘、内关、太渊、丰隆等穴,中等叩刺。
-
鸡癫
鸡癫病名。即鸡痫。见《圣济总录》卷十五。因痫发声如鸡鸣,故名。参见痫、癫、六畜痫条。
-
肺痫
主证为发作时面白吐沫,腹胀,声如牛吼或鸡鸣等。《医学入门·痫》:“肺痫,面白吐沫,腹胀,牛吼。”《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如枯骨,目白反视,惊跳反折,摇头吐沫,其声如鸡者曰肺痫。”《医林绳墨》卷六以痫症因忧悲太重,痰涎入肺而发。其证声嘶啼泣,施运颠倒,目睛上瞪,恶寒拘急,气下则苏。
-
醋哮
醋哮病名。见《鸡鸣录·哮喘》。即醋呛哮。一名哮拔。详见醋呛哮条。
-
滑胎饮
《鸡鸣录》:滑胎饮:处方:茯苓1钱5分,归身1钱5分,焦白术2钱,煨川芎2钱,制香附2钱,广皮2钱,苏梗8分,酒芩5分,炙草5分。功能主治:素患堕胎,及难产者。摘录:《鸡鸣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九:方名:滑胎饮组成:猪油1斤,白蜜1斤,醇酒3升。各家论述:产妇子死腹中,胞干胎粘,故腹中胀闷,小腹重坠不安焉。
-
三黄八宝丹
《鸡鸣录》:方名:三黄八宝丹组成:明矾1两,象牙屑3钱,乳香(炙)3钱,血竭2钱,雄黄2钱,辰砂2钱,琥珀2钱,没药(炙)1钱5分,牛黄5分,冰片5分。功效:护心消毒。用法用量:每服3-5分,陈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每药末1两,配黄蜡5钱,加麻油少许烊化为丸,如黍米大。
-
鸡鸣紫丸
处方:皂荚1分,藜芦2分,甘草2分,矾石2分,乌喙2分,杏仁2分,干姜2分,桂心2分,巴豆2分,前胡4分,人参4分,代赭5分,阿胶6分,大黄8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症瘕积聚。用法用量:鸡鸣时服1丸,日益1丸,至5丸止。
-
顿咳·痰火阻肺证
顿咳·痰火阻肺证(whoopingcoughwithsyndromeofphlegm-fireblockinglung)又称顿咳痉咳期,是指疫邪化火,灼液成痰,胶结于肺,气道阻塞,以咳嗽连作,持续难止,日轻夜重,咳剧时咳后伴有深吸气样鸡鸣声,吐出痰涎及食物后,痉咳才能缓解,但不久又复发作。
-
阴中之阳
阴中之阳为阴阳学说内容之一。根据阴阳的无穷可分性,将属于阴性的事物再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其中属于阳的一方面,即为阴中之阳。而单就属阴的黑夜而言,前半夜是夜幕降临黑暗深重,为阴中之阴;《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天覆地载,万物方生…
-
保赤膏
《疡科选粹》卷七引戚少保方别名保志膏处方当归1两,生地1两,熟地1两,刘寄奴1两,合欢木皮1两,男子黑发(洗净)1两,乳香5钱,没药5钱,血竭5钱,黄蜡8钱,白蜡8钱,龙骨(煅,童便渍)1钱。功能主治金疮;用法用量保志膏(《鸡鸣录》卷十六)。注意不可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