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舌
是指舌常伸出口外,不即缩回的舌象。又名舌舒。见明·薛铠《保婴撮要》。与随露随收之弄舌,有所区别。临床上不仅有吐舌的表现,而且还有面红烦渴,小便赤涩等心热症状。病因病机:舌乃心之苗,心经有热,引起舌头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出,以图舒缓。治疗:治以清心泻热为主,用泻心导赤汤。
-
舌态
望舌态的病候主要有舌萎、舌短、舌强、舌謇、舌颤、吐舌、弄舌等。舌痿指舌体萎废,不能自由转动。久病舌淡白而痿,是气血俱虚。症见舌短缩而痿,肌肉软。治宜滋阴养血或补中养血。舌体紧缩而难以伸张。舌蹇(jiǎn检)为症状。与随露随收之弄舌,有所区别。吐弄舌为症状名。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
-
舌舒
舌舒即吐舌。见明·薛铠《保婴撮要》。指患儿舌头不断地伸出口外,伸出较长而缩回较慢或久而不收者。与随露随收之弄舌,有所区别。舌乃心之苗,心经有热,引起舌头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出,以图舒缓。临床上不仅有吐舌的表现,而且还有面红烦渴,小便赤涩等心热症状。治以清心泻热为主。用泻心导赤汤。
-
太一
仰卧位,在脐上2寸,下脘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备急千金要方》:飞扬、太乙、滑肉门,主癫疾狂吐舌。
-
太乙
仰卧位,在脐上2寸,下脘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备急千金要方》:飞扬、太乙、滑肉门,主癫疾狂吐舌。
-
泰乙
仰卧位,在脐上2寸,下脘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备急千金要方》:飞扬、太乙、滑肉门,主癫疾狂吐舌。
-
泰一
仰卧位,在脐上2寸,下脘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备急千金要方》:飞扬、太乙、滑肉门,主癫疾狂吐舌。
-
弄舌
概述:弄舌:1.蛇丝惊;2.吐弄舌。明·方贤《奇效良方》:“夫弄舌者,脾脏微热,今舌络微紧,时时舒舌。”病因病机:舌乃心之苗,脾络系舌本,弄舌多由心脾积热所致。治疗:治宜清脾泻热,用泻黄散。一般不宜过用寒凉,否则损脾耗液,最易变成疳证。舌体伸长而弛缓,称吐舌;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
-
开合
概述开合在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恒牙期,指的是在正中合位及非正中合位时,上下颌部分牙齿在垂直向无合接触,称为开合畸形。(1)前牙牙槽高度正常,后牙牙槽高度过大者,如患者年幼,可戴用后牙合垫单纯压低后牙,必要时使用牵引头帽及颏兜相配合,垂直牵引,刺激下颌髁突的生长。不良习惯约占造成开合总病因的68.7%。
-
羊痫
概述:羊痫为病证名。六畜痫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症状:痫证作声似羊叫者。《小儿药证直诀·五痫》:“羊痫,目瞪吐舌,羊叫。”《杂病源流犀烛·诸痫源流》:“羊痫之扬目、吐舌,作羊声者,则应乎肺。”
-
羊癫
六畜痫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景岳全书·杂证谟》:“癫,即痫也。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者,即今人之谓羊癫、猪癫也。”病因病机:《石室秘录》卷一:“羊癫之症,忽然卧倒,作羊马之声,口中吐痰如涌,多痰迷心窍,因寒而成,感寒则发也。”症状:《小儿药证直诀·五痫》:“羊痫,目瞪吐舌,羊叫。”
-
六畜痫
概述:六畜痫为病名。以痫证发作时的叫声及病状命名。分马痫、牛痫、羊痫、猪痫、犬痫、鸡痫。灸项风府、脐中二壮。”《小儿药证直诀·五痫》:“羊痫,目瞪吐舌,羊叫。”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灸脑户一壮。”《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鸡痫之为病,摇头反折,喜惊自摇。
-
五痫
古代对各种痫证的统称。即肝痫、心痫、脾痫、肺痫、肾痫。《医林绳墨》卷六以痫症因怒而起,怒不得越,痰涎壅盛,口多喊叫,面青目瞪,右胁作疼而中气作闷者为肝痫。风痫、食痫、惊痫、痰痫、饮痫·五痫:五痫指风痫、食痫、惊痫、痰痫、饮痫等五种。风痫:风痫指痫证发作由本虚蓄热,风邪乘袭,或肝经有热引起者。
-
五脏痫
概述:五脏痫为病名,即肝痫、心痫、脾痫、肺痫、肾痫的合称。《医学入门·痫》:“肝痫,面青,摇头,喜惊,作鸡鸣状。”《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赤目瞪,吐舌啮唇,心烦气短,其声如羊者曰心痫。”《医林绳墨》卷六以痫症因忧悲太重,痰涎入肺而发,声嘶啼泣,旋运颠倒,目睛上瞪,恶寒拘急,气下则甦者为肺痫。
-
异常吞咽及吐舌习惯
婴儿时期吮奶是新生儿口颌系统的主要活动,通过吮奶吸取身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充足的吮吸活动可以刺激口颌系统的发育。一些保留了婴儿型吞咽的患者,常可见上前牙前突,前牙开合,吞咽时舌刺入上下前牙之间,表情肌和唇肌活动明显。必要时可做腭刺、腭屏或腭网破除伸舌吞咽和吐舌习惯,同时训练正常的吞咽动作。
-
聚泉
概述:聚泉为经外奇穴名(jùquánEX-HN10)。正坐,张口伸舌,医者用无菌纱布固定舌头并牵出,于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取穴。聚泉穴主治病证:聚泉穴主治哮喘,咳嗽,久嗽,消渴,舌强,舌肌麻痹,吐舌,舌缓,味觉减退等。刺灸法:刺法:直刺0.1~或用三棱针点刺血。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
-
王况
王况为北宋针灸家。拱州(今河南睢县)人。名医宋毅叔婿。史载一巨商失禁吐舌不能收,诸医莫能疗,况针其舌底,抽针,病人舌即伸缩如平时,名动京师。
-
小儿惊痫
是指以起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昏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惊叫,急啼,面色时红时白,惊惕不安,吐舌,苔薄白,脉弦滑乍大乍小,指纹色青为常见症的小儿癫痫证候。《证治准绳·幼科》:“惊痫,因血气盛实,脏腑生热,或惊怖大啼,精神伤动,外邪所人为之,其病在心,心主惊,验其症,忽然叫声发搐。”
-
六畜痫证候
六畜痫证候为痫病发作时的六种证候。出《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马痫,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风府、脐中;牛痫,目正直视,腹胀,灸鸠尾、大椎;羊痫,喜扬目吐舌,灸椎上;猪痫,喜吐沫,灸完骨两旁;犬痫,手屈拳挛,灸两手心;鸡痫,摇头反折,喜惊自摇,灸足诸阳各三壮。
-
小儿癫痫
小儿癫痫·心脾两虚证:小儿癫痫·心脾两虚证(infantileepilepsywithsyndromeofdeficiencyofbothheartandspleen)是指心脾两虚,以病屡发,神疲乏力,心悸少寐,健忘头昏,面色苍白,食少,舌淡,苔白,脉细为常见症的小儿癫痫证候。
-
开he
骨型:骨型开患者除牙及牙槽的问题外,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发育异常,下颌支短、下颌角大、角前切迹深、下颌平面陡、下颌平面角(FH-MP)大,PP、OP、MP三平面离散度大,Y轴角大,下颌呈顺时针旋转生长型,后、前面高比(S-Go/N-Me)小于62%,面下1/3过长,严重者呈长面综合征表现,可能伴有上下前牙及牙槽骨的代偿性增长。
-
王贶
王贶为宋代医家,或误作王况,字子亨,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曾拜南京(今河南商丘)名医宋道方学医,为其女婿,尽得其传。其技艺甚精,尤长于针刺治疗奇疾,尝治一患者因惊而吐舌不能缩回,名噪一时。其脉论及辨脉法诸条,明白通晓,被视为诊家枢要。今本系从《永乐大典》录出,分为4卷,多简称《全生指迷方》。
-
阳强
2.男女房劳后,吐舌不收者。阳强的辨证论治:因火毒内盛者,治宜泻火解毒,用石子荠苊汤、黄连猪肚丸。火盛阴虚者,加玄参、麦冬、生地,或用倒阳汤。因肾气衰弱,虚火妄动者,治宜温补肾元,用鹿茸丸、苁蓉丸等方。治疗:治宜大补真阴,如鳖甲、阿胶、元参、芝麻、牛角腮、猪脊髓、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子等。
-
吐弄舌
吐弄舌为症状名。舌体伸长而弛缓,称吐舌;舌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舐唇上下及口角左右,称弄舌。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
-
黑附汤
《活幼口议》卷十五:黑附汤:处方:黑附子(炮,取末)2钱,白术1钱,南星(炮)1钱,甘草(炙)1钱,半夏1钱(汤洗7次)。功能主治:小儿慢脾痰盛,四肢逆冷。阴气极盛,胃气极虚,面青额汗,舌短头低,眼合不开,睡中摇头吐舌,频呕腥臭,噤口咬牙,手足微搐不收,或身冷,或身温而四肢冷,其脉沉微。制备方法:上为散。
-
小舞蹈病
概述:系与风湿有关的一种弥散性脑病,故又名风湿性舞蹈病。舞蹈动作严重者给利眠宁10mg,3次/d或鲁米那30mg3/d口服,躁动严重者以安定10mg静注,或氯丙嗪25-50mg肌注。四、中药:陈香10g、防已6g、浮萍10g、桂枝10g、菖蒲8g、女贞子、花椒、佩兰叶、蓁芄各6g、防风、蒙花、橘叶、藿香10g、干姜3g,煎服每日一剂。
-
参附天麻丸
处方:人参、附子、天麻、远志、菖蒲、郁金、生赭石、沉香。功能主治:阴痫。因慢惊后,体虚邪留,痰入心胞,四肢逆冷,吐舌摇头。摘录:《顾氏医径》卷五
-
泻心导赤散
处方:生地木通黄连甘草梢功能主治:泻心脾积热,治心脾积热上发,口舌疮赤糜烂。用法用量:滚汤淬服。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二《金鉴》卷四十二:方名:泻心导赤散组成:生地、木通、黄连、甘草梢。主治:口疮糜烂,泄泻。吐舌,面红烦渴,尿赤涩。附注:本方加灯心为引,水煎服,名 泻心导赤汤(见原书卷五十一)。
-
豚卵
《*辞典》:豚卵:出处:《本经》拼音名:T nLuǎn别名:豚颠(《本经》),猪石子(《济生方》),猪睾丸(《本草蒙筌》)。功能主治:补肾纳气,治哮喘,疝气,少腹急痛,癃闭。附方:①治惊痫中风,壮热瘈疭,吐舌出沫:豚卵一双(细切),当归二分。(《普济方》)②治小儿腹股沟疝:猪隐睾一个(阉割小猪时取)。
-
麝香双丸
《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方名:麝香双丸别名:麝香丸、麝香紫霜丸组成:麝香2两,牛黄2两,黄连2两,桂心1两,雄黄1两,乌贼鱼骨(炙)1两,丹砂1两,附子1两,巴豆60粒(去皮炒),特生礜石(烧半日)1两,蜈蚣1个(净)。附注:麝香丸(《圣惠》卷八十二)、麝香紫霜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
舌习惯矫治器
舌习惯矫治器用于破除伸舌、舔牙,吮拇指和原发性、继发性吐舌等不良习惯。多数采用上颌活动矫治器,其固位装置如常规,其特点是需于上前牙腭侧离基托边缘4mm~5mm处伸出舌挡或舌刺,防止舌头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前伸动作;舌档就是用塑料制成弧形的档板。错合可自行消失,年龄偏大的错合者需另加附件给予矫治。
-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3岁以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
-
双丸
《千金翼》卷十一:组成:上麝香2两,牛黄2两,黄连2两(宣州者),丹砂1两,特生礜石1两(烧),附子1两(炮,去皮),雄黄1两,巴豆60枚(去皮心,熬),桂心1两,乌贼鱼骨1两,赤头蜈蚣1两(熬)。主治:小儿新生客忤中恶,发痫发热,乳哺不消,中风反折,口吐舌,并注忤,面青目上插,腹满,癫痫羸瘦,疰及3岁不行。
-
唾液
睡觉时流口水,有咸味,枕巾呈淡黄色,很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积存食物残渣,天长日久牙石较多,引起牙龈发炎,乃至牙龈少量出血。河南赛兰生物科技公司采用直接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和肠胃功能的特效中药,加上微生态制剂合生素,能在短时间内减少唾液分泌到正常,放松大脑皮层,调整人的精神与器官进入到良性循环状态。
-
小儿形症
小儿形症为小儿患病而反映于身形体态方面的表现。黄浮肌瘦痞瘕瘤,唇摄面青痛楚。吐舌唇焦内热,昏昏好睡脾辜。手掀足掣是惊由,疳疾青筋大肚。”“眼角眵生肝热,口边涎出脾寒。头毛稀竖血将干,胞肿脾家湿显。鼻孔黑焦肺热,耳 干枯肾传。胸高气促肺家炎,热惫囟门肿陷。”这些望诊经验,可供临床参考。
-
心痫
心痫为病证名。《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赤目瞪,吐舌啮唇,心烦气短,其声如羊者曰心痫。”多因惊恐或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伤及肝脾肾三经,使风痰随气上逆所致。此外,医书中也有把神识昏乱、狂叫奔走的病证称为痫病(见《万病回春·痫证》)。五脏痫为病名。肝痫、心痫、脾痫、肺痫、肾痫的总称。
-
风湿性舞蹈病
概述:风湿性舞蹈病又称小舞蹈病或Sydenham舞蹈病是与风湿密切相关的临床以不规则舞蹈样不自主动作和肌张力降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弥散性脑病。本病病变主要在大脑皮层、纹状体、小脑、黑质等外,呈一种非特异性可逆性炎性病变,病变部位血管充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弥散性变性。近介绍氟哌啶醇(0.5~
-
祛风追痰丸
《幼科金针》卷上:方名:祛风追痰丸组成:防风5钱,白附子5钱,枯矾5钱,天麻5钱,净全蝎2钱5分(炙,去毒),木香2钱5分,南星1两5钱(明矾水、皂角水各浸1半,经1宿),半夏3两(牙皂水、姜汁各浸1半,经1宿),猪牙皂(炒)5钱,僵蚕(净,炒,去丝)5钱。五痫者:马痫,声如马鸣,张口摇头;鸡痫,摇头反折,喜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