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象学说
它是以直观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在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耳麻
概述:耳针麻醉(earacupunctureanesthesia)是通过刺激耳穴达到镇痛作用,以施行手术的一种针刺麻醉方法。选穴:通常除了按心藏神,肺主皮毛的藏象学说选取耳部神门穴和肺穴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穴外,还根据手术部位和有关脏腑选取耳部相应刺激点,如胃切除选胃穴,脾切除选脾穴等。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
开窍
2.治法之一种。《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则从“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出发,提出“心气通于舌”、“肝气通于目”、“肺气通于鼻”、“脾气通于口”、“肾气通于耳”之说。分清热开窍、化痰开窍、逐寒开窍等法。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
-
耳针麻醉
概述:耳针麻醉(earacupunctureanesthesia)是通过刺激耳穴达到镇痛作用,以施行手术的一种针刺麻醉方法。选穴:通常除了按心藏神,肺主皮毛的藏象学说选取耳部神门穴和肺穴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穴外,还根据手术部位和有关脏腑选取耳部相应刺激点,如胃切除选胃穴,脾切除选脾穴等。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
藏象五志说
藏象五志说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即将一些主要的心理现象归纳分类,配属于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素问·宣明五气篇》)。藏象五志说的归纳方法,使复杂的心理现象有法可循,对心理病机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
肾的研究
《肾的研究》肾脏研究著作。上海第一医学院藏象专题研究组姜春华等撰于1963年。本书集该组七年来对肾的研究资料,阐述了以现代医学检验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对肾的生理病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初步探讨了肾的物质基础、肾阳虚的机制及治疗方法,可供中西医临床及研究藏象学说参考。
-
黑箱
黑箱指不能或不必观测其内部结构和机制,只从输入、输出认识其性态的系统。现代科学正日益把人体白箱化,但医学研究特别是临床诊治是不可随便把人打开的,黑箱研究和黑箱方法在科学和医学中将长期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学的黑箱理论和黑箱方法将提高到现代水平,得到更自觉的应用和发展。
-
黑箱调节
是控制论的基本方法之一。(3)阐明黑箱,即依对输入、输出测量的结果,判断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提炼为数学模型、表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变化的规律。人体和疾病的复杂性决定着黑箱凋节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随着对控制论的吸收和应用,随着人体白箱化研究的发展和验前知识的增加,中医传统的黑箱调节将更加自觉和科学。
-
经典中医学
经典中医学是中国医学到19世纪末为止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其基础理论包括运气学说、养生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19世纪末以来,随着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应用,以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研究为标志,中国医学的发展开始进入非经典时期。
-
五脏相关
五脏相关为生理学名词。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观点。心、肝、脾、肺、肾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状态,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病证。如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心肾不交,阴阳升降失常,就可发生心悸、失眠、遗精等病证。
-
五脏
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化生、贮藏功能,生理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黄帝内经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根据脏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
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
《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基础理论著作。全书依据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的中医理论体系,着重阐明人体脏腑功能、生理及病理机制的理论与临床运用。中篇为各论,分述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病证及临床术语;下篇为藏象学说在内、儿、妇、外等各科临床的运用。附录人体各部的命名以及体型的分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