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牝痔
肛门痔漏之一种。出自《五十二病方》。该书多条论述对牝痔之证候、并发症、治疗、手术已有不少正确的认识。如:“牝痔之入窍中寸…即肛边有漏孔,漏管弯曲,便后出血的病症。相当于肛漏。又《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描写牝痔症状为:“肛边生疮而出血也。”
-
五痔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夫五痔者,一曰牡痔,二曰牝痔,三曰脉痔,四曰肠痔,五曰血痔。”出《五十二病方》。或肛内生小肉,上有孔窍,根蒂较小。相当于肛漏或混合痔。《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肛边生裂,痒而复痛出血者,脉痔也。”治宜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疏风利湿,可选用槐角丸。
-
百宝丸
处方:枳实(去瓤,麸炒)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分作25丸。功能主治:牝痔血,肛边生疮。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百宝散送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
酒痔
酒痔病名。①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六。有:“若肛边肿痛生疮者酒痔也。”相当于肛门周围脓肿,其病多在过量饮酒后发作,治疗可服蜂房膏。余可参见肛痈条。②牝痔的别名,相当于肛漏。详见牡痔条。
-
白矾汤
摘录:《辨证录》卷十《圣济总录》卷一二○方之白矾汤:组成:白矾(烧令汁尽,研)半两,干姜(炮)半两,藜芦(去芦头)1分,蛇床子1分,甘草(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分。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一二○方之白矾汤主治齿痛,风肿摇动,发作不时,兼蚛牙。
-
谷精汤
处方:谷精草半两,白矾半两,荆芥穗半两,臭橘半两。制法:上锉。功能主治:牝痔生疮。用法用量:用水3升,煎5-7沸,去滓,乘热先熏,候温和洗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
栝楼麝香散
处方:栝楼(新黄大者)1枚。制法:上以刀开下顶子,不去瓤,选不蚛,皂荚子填满,却取开下顶子盖,别用纸筋泥固济约3指厚,以炭火簇合烧令红,放一地坑内出火毒,1宿取出,加麝香末1钱,研令极细,入瓷盒盛。功能主治:牝痔,及一切内外痔疮,疼痛不可忍者。服1剂,永除根本。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
嘉谷散
处方:陈粟米(炒焦)半升。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牝痔,生疮肿痛,有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心白汤点下。次服藤子散。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
藤子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名:藤子散组成:榼藤子1枚,鸡冠花1两,鲮鲤甲(鳞)7片。主治:牝痔。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与嘉谷散相间服。制备方法:上药都入藏瓶内,盐泥固济,留一小眼子,用炭火烧,烟绝为度,入麝香少许,同研细。
-
肠痔
肛门部痈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诸痔皆由伤风”。巢元方之诸痔系指牡痔、牝痔、脉痔、肠痔、血痔也。其肠痔系“肛边肿核痛,发寒热而血出者,肠痔也”。即因肛门周围因痈疽形成周围脓肿,并由此而伴有恶寒发热者。参见肛门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