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体
《针经指南·标幽赋》:“似续而交五大。”《黄帝内经灵枢·五色》:“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五种体质·五体:五体指肥人、瘦人、常人、壮士及婴儿等五种体质。《黄帝内经灵枢·根结》:“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小大,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
-
五大
五大为人体部位名。亦称五体,指头和两手两足。《针经指南·标幽赋》:“似续而交五大。”《针灸大成》卷二:“二陵、二蹻、二交,似续而交五大。”注:“五大者,五体也。”
-
五行学说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3.五行制化:在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在相克之中,同时也寓有相生。②肾生肝,(水生木)肾精能滋养肝脾不和证,即“水能生木”,当“肾水”不足时,肝木失养,病人出现“肝阳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证,治疗时要滋水涵木,肝阳上亢的证候可以得到改善。
-
五脏生成篇
《五脏生成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的主要内容是从生理、病理、诊断等方面,论述了五脏的生色、病色、死色及五体、五味、五色、五脉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关系。吴崑注:“五脏未病,有相因相成之理;五脏已病,亦有相生相成之理。”
-
五味所伤
五味所伤为病因病理学名词。指偏嗜五味对五体(皮、肉、筋、骨、脉)的伤害。《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五味过伤为伤食之一。《医便·饮食论》:“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多则随其脏腑各有所损,故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酸多伤脾。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
肾合骨
肾合骨生理学名词。指五脏与五体相合,肾之合为骨。《素问·五脏生成》:“肾之合骨也。”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气盛衰,可影响骨骼的生成、发育及荣枯,故称之。参见肾主骨条。
-
逆顺
指疾病的顺证与逆证。《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灵枢·营气》:“此营气之所行也。《灵枢·根结》:“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小大,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④《灵枢经》篇名。针刺方法的逆顺包括针刺法的逆顺和时机上的逆顺。
-
肝主筋
肝主筋是指五脏与五体相合,肝主要合于筋,因称。筋,包括肌肉、韧带、肌腱等,其生理功能的维持需赖肝血的滋养。肝阴不足,可致筋痿不用;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筋脉拘挛抽搐,可见于肝风内动。
-
五行自稳模型
五行自稳模型是用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机制来表达人体依靠五藏之间的交互作用自我保持稳定的一种模型。这一模型的实质是反馈调节,从控制论来看,生是正反馈,克是负反馈,由生与克的正负反馈机制形成了五藏闭环自动调节系统,它是人体保持稳态的一种“内稳定器”。
-
五刺五应针方
五刺五应针方指应合五脏、五体(皮、肉、脉、筋、骨)的五种针刺方法。见吴崑《针方六集·尊经集》“浅纳而疾发针,无及肌肉。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肝之应也;此法出于《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的五刺法,浅刺取“皮气”的方法称为半刺,为肺之应;深刺至骨的称为输刺,为肾之应。
-
心合脉
心合脉指五脏与五体相合,心主要是联系脉。《类经》:“心主血,血行脉中,故合于脉。”参见心主血脉:心主血脉为血脉指血液和脉管以及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这一系统的生理功能,由心脏主持,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黄帝内经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
-
脾合肉
脾合肉生理学术语。指五脏与五体相合,脾主合于肉。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肌肉丰满与消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
-
肝合筋
肝合筋生理学名词。指五脏与五体相合,肝之合为筋。《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筋膜有赖肝之精气濡养,肝之气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肢体关节屈伸有力而灵活;肝之气血亏虚则筋力衰惫,肢体关节屈伸困难。《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参肝主筋条。
-
肌腱
每一块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质软,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的功能。《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筋为刚。”筋束骨,系于关节,维持正常的屈伸运动,须赖肝的精气濡养。
-
五主
五主指肺、脾、心、肝、肾五脏与皮、肉、脉、筋、骨五体相应。《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指五脏与体内组织的联系。《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主。”
-
皮毛
皮毛具有防止外邪侵入,调节人体津液与体温的功能,并能辅助呼吸。肺合皮毛是指五脏与五体相合之一。皮毛为一身的外卫,靠肺散布卫气以温养,肺气足则卫外固密,邪不易干;皮毛的散气作用,也与肺司呼吸有密切关系,故称相合。肺主皮毛:肺主皮毛指肺与皮毛在人体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如肺气虚,肌表不固,可见自汗;
-
肺合皮毛
肺合皮毛为五脏与五体相合之一。肺主气,宣发卫气固表,司腠理之开合,输精于皮毛,故称。而皮毛之汗孔也有散气(调节呼吸)的作用。如肺气虚,肌表不固,可见自汗;卫外之气不足,肌表易受风寒侵袭,发生咳嗽等症。皮毛赖肺气的温煦,才能润泽。如肺虚,则皮毛就会憔悴枯槁。出《黄帝内经素问·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