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五脏所主
五脏所主为生理学名词。简称五主。指五脏与体内组织的联系。《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主。”
-
五主
五主指肺、脾、心、肝、肾五脏与皮、肉、脉、筋、骨五体相应。《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指五脏与体内组织的联系。《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主。”
-
徐谦
徐谦明儿科医家。字仲光,号澄观。檇李(今浙江嘉兴)人。撰有《仁端录》十六卷,后经其弟子陈葵加以删定,为论痘疹的专书。徐氏认为治痘应分别五脏所主,及经络传变,观形察色而诊治,并附治疹之法。其所述治痘之法着重审证论治,不偏于攻或补。
-
主
②指主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儒门事亲》:“涩脉如刀刮竹形,主丈夫伤精,女人败血。”《伤寒论》:“麻黄汤主之。”《灵枢·终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素问·宣明五气论》:“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
五脉
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小针解》注:“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洪),脾脉代(缓),肺脉毛(浮),肾脉石(沉)。《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诊病之始,五决为纪…
-
增图编纂针灸医案
《增图编纂针灸医案》为书名。姚寅生撰。刊于1930年。书中主要论述了原针、五行生克干支所属、五运六气、五脏所主、考正穴法,及66种疾病针灸治疗案例。现有民国间石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