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元
天元为经外奇穴名。出《黑龙江医刊》。位于项部,第六颈椎横突边缘。左右计2穴。主治支气管哮喘。一般直刺0.3~0.5寸。
-
三元参赞延寿书
《三元参赞延寿书》为养生学著作名。元代李鹏飞撰于至元辛卯(至元无辛卯,辛卯为1351年)。书中也杂有不少封建迷信糟粕。现有《道藏》及明·胡文焕《寿养丛书》本。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集于1291年。作者自谓:宋咸淳四年(1268年)在杭州受官道人之教,始知人的年寿应有天元、地元、人元。卷二为地元之寿,律人起居有常;
-
三元延寿参赞书
《三元延寿参赞书》为养生著作名。元代李鹏飞撰,五卷。载于《道藏·洞神部》深字号544册。刊本极少。书中养生延寿之说即人的寿命有三元:天元、地元、人元之三元。认为纵欲则天元减;情志过度则地元减;饮食不节则人元减。提出养生延年须精气不耗、起居有常、饮食有度。
-
天元接髓丹
《准绳 幼科》卷五:组成:人参(清河者)2两,黄耆(绵白者)2两,橘红(连本蒂)半两,全蝉蜕半两,当归(去头尾)半两,怀生地(拣粗软者)半两,鹿茸(乳制)1两半,附子(连皮脐)半两,官桂(削外皮,煨时度候,只以米熟验之)半两。用法用量:每钟加鲜人乳3杯,薄生姜2片,煮沸,温服。
-
湿邪
湿邪为六淫之一,是指具有易阻气机、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的邪气。湿为长夏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长夏多湿病。外感湿邪,则见肢体沉重、困倦乏力、骨节肌肉疼痛、痛处不移。湿浊内阻肠胃,则见纳谷不香、脘闷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
岁直
岁直为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承岁为岁直。”年支与岁气同气相承,故名。张景岳注:“丁卯之岁,木承木也;戊午之岁,火承火也,…此以年支与岁,同气相承,故曰岁直,即岁会也。然不分阳年阴年,但取四正之年为四直承岁。”
-
戊癸化火
戊癸化火为运气术语。指凡逢戊癸为火运。《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
远
《素问·疟论》:“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素问·厥论》:“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灵枢·师传》:“远乎哉问也。”《素问·移精变气论》:“所以远死而近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见“远近”。
-
周纪
周纪五运六气,天干在上,地支在下,二者相合,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素问·天元纪大论》:“上下周经,其有数乎?……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
-
真要
真要正确、珍贵的理论、方法或技能。《素问·天元纪大论》:“谨奉天道,请言真要。”王冰注:“明言天道,至真之要旨也。”
-
十干统运
十干统运,运气术语。指以十天干中每两干统一运。《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
泽
泽①聚水的洼地。《灵枢·淫邪发梦》:“客于脾,则梦丘陵大泽。”《灵枢·经脉》:“血不流则髦色不泽。”《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与“干燥”相对。《素问·气交变大论》:“有泽有燥。”王冰注:“泽,湿润也。”《素问·天元纪大论》:“德泽下流,子孙无忧。”
-
上见
上见为运气术语,即指司天。《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子午之岁,上见少阴。”谓逢子年午年,则少阴司天在上。
-
君火
概述:1.君火指心火2.君火为六气之一,即少阴君火。心火:君火为生理学术语,指心火。因心为君主之官,故名。君火与相火相对,寄藏于上焦心,主人之后天,有温煦、推动的功能,相火居于下焦,温养脏腑。《素问·天元纪大论》:“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王冰注:“所以地位六而言五者,天气不临君火故也。
-
甲己化土
甲己化土为运气术语。指逢甲己为土运。《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
-
地纪
概述:地纪:1.运气术语;2.同“地理”。五年循环一周。《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纪,理也。《灵枢·玉版》:“上数天文,下度地纪。”
-
赵从古
赵从古宋代人。撰《六甲天元运气钤》二卷,今佚。
-
六元
六元即六气。以其为三阴、三阳之本元,故名。《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参见六气:六气为风、热(暑)、湿、火、燥、寒等六种气候。
-
元
元①始,本原。《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②大。《本草纲目·介部·鼋》:“甲虫唯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
-
乙庚化金
乙庚化金为运气术语。指凡逢乙庚为金运。《素问·天元纪大论》:“乙庚之岁,金运统之。”
-
丙辛化水
丙辛化水为运气术语。指凡逢丙辛为水运。《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丙辛之岁,水运统之。”
-
九星
九星是指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上古以见此九星为祥瑞。见《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王冰注:“九星,谓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
-
水运
水运为运气术语。五运之一。水主丙辛,凡丙年、辛年,均属水运。《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丙辛之岁,水运统之。”
-
始
《灵枢·营气》:“常营无已,终而复始。”《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王冰序》:“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外科理例·斑疹》:“深宜刺,使瘀血去于毒聚之始。”《本草正义·麻黄》:“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始得汗。”
-
坤元
坤元坤为地,元为根元。指大地为生长万物的根元。《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
-
火运
火运为运气术语。五运之一。火主戊癸,凡戊年、癸年均属火运。《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
环
概述:环:1.经络学用字;《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黄帝内经灵枢·动输》:“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循环·环:环指循环。《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故六朞而环会。”王冰注:“故六年而环会,所谓周而复始也。”《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
-
鬼臾区
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相传为黄帝之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唐,王冰住《素问》黄帝问于鬼臾区所答:“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时指出:“鬼臾区十世祖始诵而行之,此太古占候灵文,洎乎伏义之时,巳镌诸王版,命曰册文”由此可知鬼臾区其人,当系神农氏后相传十世之世医。
-
丁壬化木
丁壬化木为运气术语。指凡逢丁壬为木运。《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丁壬之岁,木运统之。”
-
承岁
承岁运气术语。年支与岁气同气相承。《素问·天元纪大论》:“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张景岳注:“丁卯之岁,木承木也;戊午之岁,火承火也…此以年支与岁,同气相承,故曰岁直,即岁会也。王冰注:“承岁,谓木运之岁,岁当于卯;火运之岁,岁当于午;土运之岁,岁当辰戌丑未;金运之岁,岁当于酉;
-
七曜
七曜即日、月、金、木、水、火、土星。《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七曜周旋。”马莳注:“七曜谓日、月、金、木、水、火、土星也。”
-
大鸿
大鸿即鬼臾区。鬼臾区又叫鬼容区,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据《内经·天元纪大论》载,鬼臾区与黄帝论五行等有关医学的内容,实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
浑元散
《麻疹全书》:浑元散:别名:天元浑元散处方:天麻3钱,地龙(用甘草水洗过,再加滑石粉同炒,去粉用)1钱,人中白1钱,鬼臼1钱5分,神曲1钱,(敬马)木(即干金木凿柄是也)1钱5分,辟温丹8分。用法用量:如麻疹初潮不现及抽搐直视,用此钱许。功效:极补气血,助痘灌浆。主治:小儿气血俱虚,痘灰白色,不灌脓回浆者。
-
鬼容区
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相传为黄帝之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唐,王冰住《素问》黄帝问于鬼臾区所答:“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时指出:“鬼臾区十世祖始诵而行之,此太古占候灵文,洎乎伏义之时,巳镌诸王版,命曰册文”由此可知鬼臾区其人,当系神农氏后相传十世之世医。
-
五位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谓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布在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位,因而产生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的变化。
-
内经运气病释
《内经运气病释》为运气著作,9卷。作者鉴于《内经》自《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皆言五运六气、天时民病同异生化之原、反正逆从之理,凡在天人气交之病非此不能知。更以宋·陈无择“三因十六方”及缪问芳“十六方解”附于后。全书释《六节脏象论》6条;释《气交变大论》58条;释《黄帝内经素问》遗篇19条。
-
内经辨惑提纲
《内经辨惑提纲》为医经类著作。陈无咎撰,约成书于1931年。作者深研《内经》,对其疑难学理予以辨析、解惑。前二编均先列提纲予以阐论,其内容包括言气、言脏、言诊、言病、言变、言输、举针等目。并对《黄帝内经素问》58篇之惑予以辨析。第三编论《皮部论》等10篇为“续”;《刺法论》、《本病论》2篇为“篡”。
-
阳中有阴
阳中有阴是指与“阴中有阳”同指阴阳之间的互相包含和互根互用关系。出《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从阴阳的互根关系而言,“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包含,如夏至乃阳盛之时而一阴生,冬至乃阴盛之时而一阳生,都说明阴阳因其互根关系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
阴中有阳
阴中有阳是指与“阳中有阴”同指阴阳之间的互相包含和互根互用关系。出《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从阴阳的互根关系而言,“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包含,如夏至乃阳盛之时而一阴生,冬至乃阴盛之时而一阳生,都说明阴阳因其互根关系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
五运
五运为运气学说术语,是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合称。古人认为自然气候的转变是由于阴阳五行 转运动、往来不息、周而复始的结果。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即人体与天地之间的一切变化,特别是季节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如《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
形气
概述:形气:1.形体与脏腑机能;4.天之六气和地之五行。《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
-
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合,推算各年的五运、六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太过、不及等,观察运与气之间相互化生和承制的现象,预测每年气象特点及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规律。医家著作中较集中反映其内容的是《内经》中《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大论。
-
幽
幽①阴气盛极之象。《素问·至真要大论》:“两阴交尽故曰幽。”《素问·天元纪大论》:“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明,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伤寒论·序》:“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伤寒论·序》:“阴阳会通,玄冥幽微。”
-
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mutualconvertibilityofyin-yang)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阴阳转化表现在生理上,阳生于阴,阴生于阳的互根,机能与物质的相互转换;病理上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一纪
一纪为记年单位。相当于30年。《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七百二十气为一纪。”以一年有二十四节气算,七百二十个节气为30年,称为一纪。
-
阳生阴长
阳生阴长为阴阳学说的内容之一。根据阴阳双方依存互根的道理,只有阳气生化正常,阴气才能不断滋长。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生发。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天以阳生阴长。”
-
终
终①永久,终久。《素问·天元纪大论》:“传之后世,无有终时。”《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始则同,其终则异。”指经气消亡。《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目睘绝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终而不得反。”《景岳全书·论治》:“始非治虚之法也。”
-
真灵
真灵即真灵之气。古人谓此存在于广袤的宇宙之中,是一种具有原始生命机能,能化生万物的精微物质,为万物之本源。《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廖廓,肇基化元……布气真灵,揔统神元。”
-
土运
土运为运气术语,五运之一。土主甲己,凡甲年、己年均属土运。《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
-
天符
天符为运气学说术语。指岁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符合的年份。《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上见”就是指司天之气,如“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即己丑、己未年,己为土运,丑未值太阴司天,是为土湿同化之天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