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时
法时遵从四时节气变化规律。出《素问·脏气法时论》。
-
移光定位针刺心法
⑤阴经的六个原穴,按照《千金》及《大全》的意见,分别采用中都(肝),通里(心),公孙(脾),列缺(肺),水泉(肾),内关(包络)以代之。子午流注与移光定位的针灸方法,仅是以穴应病,即不论病证的千变万化,而取穴的规律则是一成不变的,这似乎有失于凝固和板滞,祛痘祛好有脓还脸红。
-
MIT
概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MIT)是体外测定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1)分离淋巴细胞:取人肝素抗凝血10ml,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用Hank液配成5×106/ml细胞悬液,再用2.5g/L伊红溶液观察细胞活率。间接法则用未加抗原培养的淋巴细胞上清液做对照。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概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MIT)是体外测定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1)分离淋巴细胞:取人肝素抗凝血10ml,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用Hank液配成5×106/ml细胞悬液,再用2.5g/L伊红溶液观察细胞活率。间接法则用未加抗原培养的淋巴细胞上清液做对照。
-
WS/T 44—1996 尿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4—1996《尿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Urine—Determinationofnickel—Graphitefurnac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以盐酸溶液(4.4)为空白,按6.1条测量吸光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晓雯。
-
吻合神经血管的背阔肌瓣游离移植面瘫矫正术
②肌皮瓣切取:沿设计线切开皮瓣上缘附加切口的皮肤、皮下组织,解剖游离出胸背动、静脉,胸背神经,沿胸背动、静脉向上分离,结扎切断旋肩胛下动、静脉,继续游离胸背动、静脉至肩胛下动、静脉段,可延长血管蒂及增加血管蒂吻合口径。
-
神经血管背阔肌瓣游离移植面瘫矫正术
②肌皮瓣切取:沿设计线切开皮瓣上缘附加切口的皮肤、皮下组织,解剖游离出胸背动、静脉,胸背神经,沿胸背动、静脉向上分离,结扎切断旋肩胛下动、静脉,继续游离胸背动、静脉至肩胛下动、静脉段,可延长血管蒂及增加血管蒂吻合口径。
-
纸色谱法
用于下行法时,取色谱滤纸按纤维长丝方向切成适当大小的纸条,离纸条上端适当的距离(使色谱滤纸上端能足够浸入溶剂槽内的展开剂中,并使点样基线能在溶剂槽侧的玻璃支持棒下数厘米处)用铅笔划一点样基线,必要时,可在色谱滤纸下端切成锯齿形便于展开剂滴下。上行法:点样方法同下行法。
-
敷鸡法
主治病症麻疹1.敷鸡退疹方(湖北中医杂志1982;功能清热解毒透疹。将鸡(鸽)剖开胸腹,不去内脏,连血和毛一起,乘热敷在患者胸部,待凉后即取下,以流出黄水为度,用消毒纱布擦净。功能清热利湿退黄。化脓性骨髓炎乳没鸡肉糊(山西中医1990;6(1):18)活鸡1只,乳番、没药各15g,血竭4g,骨碎补12g,五加皮20g。
-
敷鸽法
主治病症麻疹1.敷鸡退疹方(湖北中医杂志1982;功能清热解毒透疹。将鸡(鸽)剖开胸腹,不去内脏,连血和毛一起,乘热敷在患者胸部,待凉后即取下,以流出黄水为度,用消毒纱布擦净。功能清热利湿退黄。化脓性骨髓炎乳没鸡肉糊(山西中医1990;6(1):18)活鸡1只,乳番、没药各15g,血竭4g,骨碎补12g,五加皮20g。
-
瘈
瘈肌体、肌肉抽动、抽掣的一种病证。《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
-
目䀮䀮
出《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等篇。见《素问玄机原病式》。 ^^的病因病机:《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五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此外,风、火、痰、湿上扰清窍以及眼外伤等均可致目昏。若肝肾不足,精血暗耗者,宜用一贯煎加减;若气滞血瘀,玄府闭塞者,宜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
保留灌肠
操作名称:灌肠术-保留灌肠概述:保留灌肠通过肠道给药,结肠中药物浓度高,直接起治疗作用。禁忌证:1.肛门、直肠、结肠等术后病人及排便失禁的病人不宜做保留灌肠。用品及准备:治疗盘:同小量不保留灌肠,肛管宜细,灌肠液按医嘱配制,液量一般不超过200ml。注意事项:肠道病患者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
-
音频电流疗法
操作名称音频电流疗法(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适应症瘢痕疙瘩、术后粘连及预防粘连、扭伤、挫伤、腰肌劳损、神经炎、神经痛、注射后硬结、关节炎、肌炎、肩周炎、慢性结肠炎、盆腔炎、淋巴管炎、肋软骨炎、静脉炎等。2.于脑部及心脏区治疗时,不得采用对置法。用并置法时,电流量宜小,并注意患者反应。
-
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
操作名称音频电流疗法(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适应症瘢痕疙瘩、术后粘连及预防粘连、扭伤、挫伤、腰肌劳损、神经炎、神经痛、注射后硬结、关节炎、肌炎、肩周炎、慢性结肠炎、盆腔炎、淋巴管炎、肋软骨炎、静脉炎等。2.于脑部及心脏区治疗时,不得采用对置法。用并置法时,电流量宜小,并注意患者反应。
-
周期性麻痹诱发试验
操作名称周期性麻痹诱发试验目的发作性肢体瘫痪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期间,为明确是否周期性麻痹,可作本试验。用品及准备清洁盘及结核菌素注射器,肌内注射针头,50ml注射器,静脉注射针头,开水杯,普通胰岛素及5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粉、枸橼酸及香精少许。
-
和解法
概述:和解法为治法,八法之一,又称和法。《伤寒论》的小柴胡汤,治温疫的达原饮,治温病似疟的蒿芩清胆汤等,都是这一法则的例方。2.调和肝脾法用于治疗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证。常用方如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等。注意事项: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已入里,阳明热盛者,不宜用和解法,可分别选用解表法、清里法。
-
眼B超检查
方法及内容患者仰卧位,眼注视前方:①闭眼经眼睑扫查法;观察内容包括眼轴长度(外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厚度、眼球壁厚度、球后间隙长度、视神经横径;球内有无异常线状、条状、云絮状、点状、团状回声,球内异常回声有无飘动现象,团状回声的大小、 廓、形态,回声强度;
-
药物鞋垫法
药物鞋垫法是用一定药物研末,加赋形材料制成鞋垫,以防治某些脚部疾病的方法。本法源于古代的垫药法,如明代《外科正宗》中就记载用细辛、防风、白芷、草乌各等份为末组成千里健步散,掺在鞋底,治疗远行引起两脚肿痛;现代则在此基础上经科学配方选药加工制成药物鞋垫,以防治脚臭、脚气等病症。功能活血散结。
-
生物制品包装规程
1经质量检定部门检定和综合审评符合质量标准的制品才能进入包装车间(有专门规定者除外)2同一车间有数条包装生产线同时进行包装时,各包装线之间应有隔离设施。3熔封后的安瓿,须经破漏检查。在盒签上须载明制品名称、批号及亚批号、规格、有效期、保存温度、注意事项、生产单位名称、注册商标及批准文号。
-
骨病内治法
骨病内治法指内服药物或注射药物,以对骨疾病达到全身性治疗的方法。骨疾病中的疮疡之症如骨髓炎、骨结核等症采用内洽法时,当根据其初起、成脓及溃后三期分别采用内消、内托、补益三法治疗:(1)消法。(2)托法。是用补益气血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的方法,包括透脓和补托二法。
-
脑脓肿穿刺、吸引术
②血源性脑脓肿(又称转移性脑脓肿),是远离脑部的感染灶在栓子脱落后随血行转移到脑部而形成脓肿。遇阻力稍加力便可刺入脓肿腔(图4.5.4-2),见有脓液流出,妥善固定脑针,缓慢抽出脓液,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注入抗生素生理盐水于脓腔内,反复冲洗,切忌过快、重力冲洗(图4.5.4-3)。
-
Z形修复法
手术名称:Z形修复法别名:z形瓣双侧唇裂修复术分类:口腔科/唇裂修补术/双侧唇裂修复术ICD编码:27.5405概述:Z形修复法用于双侧唇裂的修复治疗。若已作减张缝合,术后8~并发症:除可发生单侧唇裂和上述双侧唇裂常见手术并发症外,Z形修复法尚可发生前唇下部组织坏死和前唇下部红唇组织过薄、红唇凹陷等畸形。
-
z形瓣双侧唇裂修复术
手术名称:Z形修复法别名:z形瓣双侧唇裂修复术分类:口腔科/唇裂修补术/双侧唇裂修复术ICD编码:27.5405概述:Z形修复法用于双侧唇裂的修复治疗。若已作减张缝合,术后8~并发症:除可发生单侧唇裂和上述双侧唇裂常见手术并发症外,Z形修复法尚可发生前唇下部组织坏死和前唇下部红唇组织过薄、红唇凹陷等畸形。
-
日光灸
日光灸为灸法之一种。出宋·洪迈《夷坚志》卷十九。现操作方法有二:①将艾绒平铺腹部,在日光下暴晒(见《夷坚志》卷十九),适用于虚寒性疾病。故又称透镜灸。20分钟,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度。适用于治疗疟疾、牙痛等。使用本法时,穴位皮面应在透镜的焦点以内,略小于焦距,以免灼伤皮肤。
-
针退
针退为针刺手法名。指用泻法时退针、出针的方法。出《针灸大成》:“七针退者:凡退针,必在六阴之数,分明三部之用,斟酌不可不诚心着意,混乱差讹,以泻为补,以补以泻,欲退之际,一部一部以针缓缓而退也。”
-
五果为助
五果为助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出《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助,佐助。《本草纲目》:“辅助粒食,以养民生。”
-
日昳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参见十二时:十二时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午时称日中;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外感肩背痛
多因岁运失常,热淫所胜,火热伤肺;《症因脉治》卷一:“外感肩背痛之症,背痛肩痛,发热不恶寒,反恶热,烦躁不宁,便闭便赤,口渴唇焦,此火邪伤肺之症也;若面白脱色、短气者勿服,宜逍遥散加人参;形气虚甚,十全大补汤;肩背痛,脊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不行也,羌活胜湿汤。”因痰饮流注者,宜导痰汤;
-
平旦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未时称日昳;酉时称日入;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报息
报息生理学名词。重复连续呼吸。指正常呼吸规律。《素问·脏气法时论》:“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不能报息指气短而不能连续呼吸,多见于虚喘病证。
-
五治
概述:五治:1.春、夏、长夏、秋、冬等季节的正常气候;又如轻微的寒证或热证,用轻剂的温药或凉药和之,使其气血调顺则微邪自去,也属和法。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黄帝内经灵枢·颠狂》:“治之取太阴、阳明。”《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从:从为治法之一。
-
五脏苦欲补泻
五脏苦欲补泻为中药学术语。《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
五畜
五畜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畜为益。”
-
五果
五果指枣、李、杏、栗、桃等五种果实。《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果为助。”
-
五谷
五谷的说法有两种:①五谷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等五种谷类。《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②五谷指秔(或作稉,俗作粳)米、麻、大豆、麦、黄黍。见《黄帝内经灵枢·五味》。
-
五菜
五菜指葵菜、韭菜、豆叶、野蒜、葱等五种蔬菜。《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菜为充。”
-
熏法
概述:熏法(fumigation)是指药物燃烧后,取其烟气上熏,借着药力与热力的作用,使腠理疏通、气血流畅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外治法。使用该法时要避免造成皮肤灼伤。熏法包括神灯照法、桑柴火烘法、烟熏法等。桑柴火烘法功能助阳通络、消肿散坚、化腐生肌、止痛,适用于疮疡坚而不溃、溃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之症。
-
胸痛
辨证论治:《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胸者,肝之分,肺心脾肝胆肾心包七经脉俱至胸,然诸经虽能令胸满气短,而不能使之痛,惟肝独令胸痛,故属肝病。”胸痛短气,是水气,宜五苓散;治疗:《证治准绳·杂病》:“膈痛多因积冷与痰气而成,宜五膈宽中散,或四七汤加木香、桂各半钱,或檛脾汤加木香如数。
-
辛散
辛散中药学术语。指味辛之物,具有发散的作用。见《素问·脏气法时论》。
-
心虚
心虚为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参见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心阴虚:心气虚为证候名。症见心悸,短气(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 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多由失血,过度劳神,或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所致。治宜回阳救急,用大剂参附汤或人参四逆汤灌服。
-
心病
心病为病证名。又:“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盛则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舌生疮,咽燥头疼,喜笑,恐悸,手心热,满汗出,衄血,其脉洪实相搏者,是其候也。”标病:肌热,畏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
-
心包经
心包经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简称。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循字据《针灸甲乙经》卷二及《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王注补)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挛急,腋肿,胸胁胀闷,心痛,心烦,面赤,目黄、喜笑无常等。
-
胁支满
《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素问·标本病传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参见胁满条。
-
胁
胁为人体部位名。腋以下至肋骨尽处的统称。《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
小腹痛
概述:小腹痛为病证名,又称少腹痛。小腹痛指脐下正中部位疼痛。热郁以四逆散加黄连、山栀、香附、黄芩;《证治汇补·腹痛章》:“小腹为至阴之位,厥阴所属,有沉寒下虚,有积热内郁,或忿怒所至,或房劳损伤,俾中上二焦清纯之气,下陷于至极之地,郁久不舒,痛连阴器,久则元气愈虚,不能归复本位,所以能痛无止耳。
-
咸耎
咸耎指味咸之物具有软坚的作用。见《素问脏气法时论》。
-
下晡
下晡(bū逋)指申时。《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参见十二时:十二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洗眼法
概述:洗眼法(douchetherapyforeye)为中医眼科外治方法。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一。是指将中药煎液滤渣,取清液清洗患眼的外治法。以清水、淡盐水或药物煎水,洗涤眼部。熏洗法适用于胞睑红肿、羞明涩痛、眵泪较多的外障眼病。同时,一切器皿、纱布、棉球及手指必须消毒,尤其是黑睛有陷翳者,用洗法时更需慎重。
-
夜半
夜半①指子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详子时条。②泛指夜间。《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