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
基本信息:《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3年12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印发。
-
无对照研究设计
无对照研究设计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之一。严格地说,既然无对照就谈不上科学研究。危急病例,不允许采用稍有争议的方法;在无法设置安慰对照的条件下,要注意这样几点条件:尽可能少地变动用药剂量;如治30人,好10人,并不表示疗效为33%,查百分比的上下限表(95%可信限)知其可信限在17%-53%。
-
标本规范化固定率
定义:标本规范化固定是指病理标本及时按行业推荐方法切开,以足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充分固定。有特殊要求者可使用行业规范许可的其它固定液。标本规范化固定率是指规范化固定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标本规范化固定率指标是反映处理标本是否及时规范的重要指标。
-
伤残调整损失寿命年
伤残调整损失寿命年是一种测量特定人群疾病负担与干预效果的指标。是来源于寿命损失人年和忍受残疾的年数的综合指标,用来量化因伤害或疾病损失的健康寿命。一个伤残调整寿命就是因死亡或残疾而损失的一个健康寿命。
-
阿林-德赛氏试验
阿林-德赛氏试验Allen-Doisytest是雌激素的检定法。即先将试验物质注射于摘出卵巢的成熟鼠或小白鼠,然后作阴道粘液涂片观察。本法是以阴道粘膜完全角化为指标,根据这个指标检查是否已引起发情。本法是由E.Allen和E.A.Doisy(1923)首创的。
-
针麻预测法
针麻预测法针刺麻醉效果的预测方法。因针刺麻醉效果的优劣存在着个体差异,而这又与某些客观指标呈平行关系,故可利用这些指标进行预测。常用的预测方法有:中医辨证分行预测法、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预测法、体液因子预测法、感知觉预测法、心理预测法、综合预测法。
-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
定义: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是指入PACU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指标可以体现手术和麻醉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
PACU入室低体温率
定义:PACU入室低体温是指患者入PACU第一次测量体温低于35.5℃。PACU入室低体温率,是指PACU入室低体温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体温测量的方式推荐为红外耳温枪。计算公式:意义:PACU入室低体温率指标可以反映围手术期体温保护情况,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定义: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是指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
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指某地区一年内孕产妇死亡数与该地区当年活产数之比。它是反映母婴安全的关键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被列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
-
维生素D不足
当人体血清(或血浆)25-羟基维生素D含量低于正常人群的参考判定值,但高于缺乏参考判定值时,可判定为维生素D不足(vitaminDinsufficiency)。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判定指标及参考判定值判定指标正常不足缺乏血清(或血浆)25-羟基维生素D含量ng/mLnmol/Lng/mLnmol/Lng/mLnmol/L≥20≥50≥12~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某地区一年内未满5岁儿童死亡人数与该地区年内活产婴儿数之比。它与婴儿死亡率一起成为反映母婴安全的关键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被列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
-
治疗指数
治疗指数是衡量药物安全度的指标。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来表示。治疗指数大表示毒性低,疗效高,用药此较安全。
-
辣木叶
2012年11月12日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9号批准辣木叶为新资源食品。中文名称:辣木叶拉丁名称:Moringaoleiferaleaf来源:辣木(拉丁学名Moringaoleifera)食用部位:带柄的羽状复叶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阿萨伊果
概述:阿萨伊果是棕榈科植物阿萨伊棕榈树(EuterpeoleraceaeMart.)的果实,英文名称Acai、中文译名阿萨伊。2013年1月4日,卫生部批准阿萨伊果为新资源食品。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丹凤牡丹花
2013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3年第4号批准丹凤牡丹花为新食品原料。中文名称:丹凤牡丹花来源:丹凤牡丹拉丁名称:PaeoniaostiiT.HongetJ.X.Zhang食用部位:花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概述: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为可食用菌种。2013年12月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批准显齿蛇葡萄叶等3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2013年第10号),批准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为新食品原料。中文名称:马克斯克鲁维酵母拉丁学名:Kluyveromycesmarxianus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批准为可食用菌种。2.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乳酸片球菌
概述:2014年4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乳酸片球菌为新食品原料。中文名称:乳酸片球菌拉丁学名:Pediococcusacidilactici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批准为可食用菌种。2.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戊糖片球菌
概述:2014年4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戊糖片球菌为新食品原料。中文名称:戊糖片球菌拉丁学名:Pediococcuspentosaceus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批准为可食用菌种。2.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CT值
CT值指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乘积,用于比较消毒剂杀菌作用的指标。
-
酚系数
酚系数为消毒专业基本术语。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是酚杀菌作用的倍数,酚系数是用于比较消毒剂杀菌作用的指标。
-
平均单个细菌存活时间
平均单个细菌存活时间为消毒专业基本术语。在一定范围内,消毒作用的时间和存活菌数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存活菌数呈对数减少,试验菌数减少到1个菌的理论时间,即为MSST。平均单个细菌存活时间是测定消毒剂对微生物杀灭作用的指标。
-
MSST
平均单个细菌存活时间为消毒专业基本术语。在一定范围内,消毒作用的时间和存活菌数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存活菌数呈对数减少,试验菌数减少到1个菌的理论时间,即为MSST。平均单个细菌存活时间是测定消毒剂对微生物杀灭作用的指标。
-
10分钟临界杀菌浓度
10分钟临界杀菌浓度为消毒专业基本术语,指消毒剂在作用10min时,杀灭试验菌的最大临界稀释浓度,是评价消毒剂杀菌作用的指标。
-
Z值
Z值为消毒应用术语,是指在热力灭菌时,将作用时间减少90%,或D值减少一个对数值,所需相应提高温度的度数(℃)。Z值是表示微生物对热敏感性的指标。
-
试验计划
试验计划是指确定试验设计的文件,试验设计包括试验的目的、依据、项目;实验动物及来源;动物饲养条件;饲料及来源;剂量设计和分组、样品处理、给样方案、试验方法及观察指标。
-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是反映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
定义: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的标本数占同期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标本总数的比例。若前一例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未完成,新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在收到标本后45分钟内完成。计算公式:意义: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是反映病理科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的重要指标。
-
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
定义: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是指检测流程及结果达到行业标准要求。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是指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病例数占同期同种类型分子病理检测病例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是反映病理科分子病理诊断质量的重要指标。
-
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是指参加省级以上病理质控中心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并达到合格标准。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是指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次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总次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是反映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重要指标。
-
各项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合格率
定义: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合格,是指参加省级以上病理质控中心组织的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并达到合格标准。各项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合格率,是指各项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合格次数占同期同种分子病理室间质评总次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各项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合格率是反映病理科分子病理诊断质量的重要指标。
-
细胞学病理诊断质控符合率
定义:细胞学病理诊断质控符合率是指细胞学原病理诊断与抽查质控诊断符合的标本数占同期抽查质控标本总数的比例。抽查标本数应占总阴性标本数至少5%。计算公式:意义:细胞学病理诊断质控符合率是反映病理科细胞学病理诊断质量的重要指标。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定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指标可以反映医院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情况。
-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定义: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是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占同期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指标可以反映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及管理情况。
-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定义: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是指使用血管内导管住院患者中新发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导管日。计算公式:意义: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指标可以反映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定义: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是指使用呼吸机住院患者中新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计算公式:意义: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指标可以反映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定义: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是指使用导尿管住院患者中新发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导尿管日。计算公式:意义: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指标可以反映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
4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
4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4-hourenergy-equivalentfrequency-weightedacceleration,ahw(4))是指人体接振强度的定量指标。在频率计权和固定接振时间的原则下,计算加速度有效值。
-
ahw(4)
4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4-hourenergy-equivalentfrequency-weightedacceleration,ahw(4))是指人体接振强度的定量指标。在频率计权和固定接振时间的原则下,计算加速度有效值。
-
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
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又称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或检测指标未观察到任何与受试样品有关的有害效应的最大染毒剂量或浓度。
-
效应标志物
效应标志物(biomarkerofeffect)是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
-
易感性标志物
易感性标志物(biomarkerofsusceptibility)是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其既可与遗传有关,又可由环境因素诱发。
-
职业病诊断分级标准
职业病诊断分级标准(diagnosticgradationcriteriaofoccupationaldisease)是指职业病诊断标准中,作为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
操作准则
操作准则(operationalcriteria)是指在核或辐射应急情况下决策应用的可测量或可观测的值,包括操作干预水平(OILs)、应急行动水平(EALs)、特殊观测值以及其他情景条件指标。
-
最大呼气中段时间
最大呼气中段时间是指从用力肺活量曲线上计算,获得用力呼出肺活量25%~75%所需的时间。记作MET。最大呼气中段时间与肺容量和年龄改变的关系较小,也是判断气道阻塞的一项指标。
-
心肌的兴奋性
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即具有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衡量心肌的兴奋性,同样可以采用刺激的阈值作指标,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
-
PEFR
呼气峰值流速(peakexpiratoryflowrate,PEFR)是指有肺总量位,猛力快速之最高呼气流速。该指标易受性别、年龄、身高的影响。呼气峰值流速实测值占预计值80%以上属于正常。呼气峰值流速降低可见于支气管哮喘等,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24小时病情的动态观察,以指导用药。
-
深度创面比例
深度创面比例的定义:深度创面是指深Ⅱ度以上烧伤创面或全层皮肤缺损。深度创面比例是指深度创面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比例。深度创面比例计算公式:深度创面比例的意义:深度创面比例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
异体移植皮肤面积比例
异体移植皮肤面积比例的定义:异体移植皮肤面积比例是指异体移植皮肤面积占受体体表面积的比例。异体移植皮肤面积比例计算公式:异体移植皮肤面积比例的意义:异体移植皮肤面积比例能体现同种异体皮肤组织移植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情况,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