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风八候
惊风八候出《活幼心书》。搦,即十指开合;掣,即肩头相扑;视,即眼露白睛而不灵活。总称为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八候。由于惊风有急慢之分,病情上有轻有重,病程有久有暂,因而在证候的表现上有所不同,不一定八候俱备。有的只是手足抽动,并无身体强直或角弓反张等现象;临床应参照其他各种病情,进行分析。
-
反戾
反戾为症状名。反,反转;戾,了戾,即屈曲不舒。反戾为躯体因病痛影响而呈现屈曲不舒或辗转反侧的异常体态。《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
互补测验
互补测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突较顺式和反式构型个体的表型以判断两突变是否发生在一个基因座内的测验,称为互补测验又称顺反测验(cis-transtest)。相反,这两突变发生在同一基因座的不同位置时,情况就不一样了。未发生突变时,基因ab,可转录成一条正常mRNA,转译成一正常多肽链,可使个体表现为野生型;
-
除中
除中的病因病机:多因病进或药误所致。除中的症状及治疗:《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治疗宜用人参、附子等回阳救逆。
-
单侧合垫活动矫治器
单侧合垫活动矫治器用于矫治单侧后牙正、反锁合或反合。正常侧后牙做合垫,然后根据错合情况于异常侧的上颌腭侧做双曲簧或下颌舌侧做再曲簧,以纠正之,待后牙关系正常后,再逐次减低合垫直至完全磨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调合。
-
心愦愦
心愦愦(kuì愧)为症状名。因热盛伤津,热扰心神所致。《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
-
虚实错杂证
虚实错杂证指正虚与邪实之证错杂并杂。《景岳全书》卷一:“实中复有虚,虚中复有实,故每以至虚之病又见盛势,大实之病又有羸状。”治宜攻补兼施,先辨虚实孰多孰少,邪正孰缓孰急,而定以攻为主,还是以补为主,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本证有真虚假实证、真实假虚证、表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证之分。
-
九针十二原
《九针十二原》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本篇首先论述上工守神、守机,粗工守形、守关,以及迎、随、徐、疾、补、泻、候气等针刺手法及适应病证。其次讨论九针的名称、形状和用途,以及五腧的循行趋向和十二原穴的名称及所属之经。最后指出了用针必观色、察脉、视病之剧易以为治,若治反其病,反致为害等注意事项。
-
相反
相反(clashingantagonism)为药物七情之一。出《神农本草经》。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的配伍关系。如乌头反半夏。细辛反藜芦。后世将相反药物归纳为“十八反”。
-
少阳脉
少阳脉为经脉名,即足少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少阳脉,系于外踝之前廉,上出鱼股之外,出口上,出目前。心与胁痛,不可以反稷(侧),甚则无膏,足外反,此为阳厥。是少阳脉主治其所产病:□□□头颈痛,胁痛,疟,汗出,节尽痛,脾(髀)外廉痛,□痛,鱼股痛,膝外廉痛,振寒,足中指踝(痹),为十二病。”
-
回生至神汤
处方:人参3两,肉桂3钱,白术2两,生姜汁1合,葱10条(捣汁)。功能主治:冬月伤寒,身热11日,而热反更盛,发厥不宁,1日而3-4见,是邪不能传肝,此厥乃似热而非热,内寒之甚,逼阳外见而发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
-
变偶假说
变偶假说指一种氨基酸对应两种以上的密码子时经常是一种tRNA要识别几种密码子,为了说明这种tRNA对密码子识别的多样性,克里克(F.H.C.Crick,1966)提出了这种假说。当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配对的时候,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3′末端)头疵苈胱拥目嫉模?
-
肾膀胱俱实
肾膀胱俱实病证名。肾与膀胱相表里,邪气盛实则表里互传,出现脏腑俱实的病证。《千金要方》卷十九:“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实者,足少阴与太阳经俱实也。病苦癫疾,头重与目相引,痛厥欲走,反眼,大风多汗,名曰肾膀胱俱实也。”病苦脊强反折,戴眼,气上抢心,脊痛不能反侧,名曰肾膀胱俱实也。”
-
热伤风咳嗽
热伤风咳嗽病名。天时应寒反暖,人感而发为咳嗽。其证咳嗽头痛,喉肿咽干。《医学心悟·咳嗽兼症》:“俗称热伤风咳嗽者,何也?答曰:热伤风者,如冬温之候,天应寒而反温,自人受之,则为头痛、喉肿、咽干、咳嗽之属,与正风寒之咳稍异。”治用止嗽散、甘桔汤加味等。
-
内实证
内实证为证候名,里实证的别称。《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所出现的证候。症见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
-
摆动假说
摆动假说是解释遗传密码简并性的假说,克里克(F.H.C.Crick)于1966年提出。碱基摆动配对的能力是:反密码子中码子中5'位碱基3'位碱基G与之配对的是C或UC与之配对的是GA与之配对的是UU与之配对的是A或GⅠ与之配对的是A,U或C(次黄嘌呤结构式见转移核糖核酸)
-
时行
概述:时行为病名。《诸病源候论·时气候》:“时气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肘后备急方》卷二:“伤寒、时行、温疫,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年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曰温病。”
-
独立
独立是一种不从众行为。它是指个体在团体或多数人的压力下,仍能坚持个人意见,行为不受团体多数人压力的影响。独立行为在团体中与反从众一样,有它一定的存在价值。它即有利于团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态,也可激发团体中有创见的人去开进取。
-
反关脉
反关脉指桡动脉异行于腕关节背侧而形成“反关”的脉位,属生理性变异。桡动脉行于腕关节的背侧,故切脉位置也相应在寸口的背面。有同时见于两手,或独见一手的。《三指禅》:“间有脉不行于寸口,由肺列缺穴,斜刺臂侧,人大肠阳溪穴,而上食指者,名曰反关。”
-
分解电压
使电解质溶液继续不断地电解所需施加的最低外加电压,叫做分解电压。电解时由于两个电极都存在超电势,使阳极的电极电势增大,阴极的电极电势减小,因此实际的反电动势要大于理论反电动势,使电解质的分解电压增大,电解时耗的电量增加。因为电解这些溶液时两极上发生的反应相同,产生的反电动势也基本相同。
-
气反
气反指病气所在的部位与所表现症状的部位相反,如下元虚衰而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等上部病候。《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中,旁取之。”张志聪注:“气反者,谓上下内外之病气相反也。如下胜而上反病者,当取之下,上胜而下反病者,当取之上,外胜而内反病者,当取之外旁。”
-
σ键
由两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轨道沿轨道对称轴方向相互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σ键。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两个原子轨道充分接近后,能通过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形成两个分子轨道。分子在基态时,构成化学键的电子通常处在成键轨道中,而让反键轨道空着。
-
康普顿吸收
康普顿1932年预言,一个电子经过冲撞将发生反冲。这将使得入射的能量或光子分配给反冲电子和散射光子,因而总的吸收系数将分为吸收部分及散射部分。与高能光子冲撞时则相反,反冲电子获得原始光子的大部分能量。此种现象称康普顿吸收(Comptonabsorption)。
-
反阳
反阳为运气术语。指水运不及之年,火不畏水,火反用事。《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涸流之纪,是谓反阳。”张景岳注:“涸流之纪,水不及也。凡丙辛皆属水运,而辛以阴柔,乃为不及,故于六辛阴水之年,阳反用事,是谓反阳。”
-
体积功
体积功是把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功分解成体积功W体(即由于体系体积变化而引起的功)和非体积功W′(除体积功以外的其它所有的功,如电功等)。这时:ΔU=Q-W体W体=p外(V2-V1)=p外ΔV式中p外——恒定外压,kPa;R——气体常数(R=8.314J·mol-1·K-1);
-
铁丝还阳
铁丝还阳此药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蕨(Saxiglossumangustissimum)的全草。石强为多年生草本。有细长横走的根状茎,根状茎上密生披针形鳞片。孢子囊群为线形,在靠主脉处各成一行,初时为反卷的叶边覆盖着,成熟时则挤开叶边而露出孢子囊群。分布于新华、宋洛、老君山、长方、下谷坪、板桥等地。该药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
-
瘦
瘦①肌肉不丰满,与“肥”相对。《素问·八正神明论》:“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②指沉细的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命曰逆四时也。”(王冰注:“春夏脉瘦,谓沉细也。大法,春夏当浮大而反沉细,秋冬当沉细而反浮大,故曰不应时也。”
-
卷槽还阳
卷槽还阳此药为水龙骨科植物丝带蕨(Drymotaeniummiyoshianum)的全草。根状茎生长在地下,短而横向生长。叶为线形,长约50厘米.主脉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与向下反曲的叶边形成两条并行纵沟。分布于大九湖、下谷坪、古水等地。该药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痨伤、腰痛、风湿痹痛、筋骨疼痛
-
四时不正之气
四时不正之气泛指四季不正常的气候。如冬天应寒而反暖,春天应暖而反寒等,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命节律,助长某些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成为致病的直接或间接因素。
-
晶体宏观对称性
晶体宏观对称性有旋转轴(也称对称轴)、对称面(也称镜面)和对称中心。n次旋转轴体对应面中心联线方向有4次旋转轴,绕此轴每旋转90°后,晶体形状不变;可以证明在晶体宏观外形中存在的旋转轴有1,2,3,4和6次旋转轴5种,不存在5次轴和大于6次的旋转轴。例如人的双手手心相对,逆平行放置,此时左右手构成倒反关系。
-
九鸟散
处方:蔓陀罗花1钱,露蜂房3分5厘,鸠粪3分5厘,反鼻1钱(一方无反鼻)。制法:上为细末,以麻酒饮服。功能主治:麻醉整骨。主用法用量:实人9分,虚人8分,昏沉不醒者,与浓煎茗1碗为妙。摘录:《中国接骨图说》
-
吕留良
吕留良(1629~少攻举子业,为邑诸生,曾与黄宗羲等交往。明亡,散财结友,图谋复兴。雍正时,因曾静案,竟被剖棺戮尸,并株亲族。留良宗程、朱理论,32岁时,与名医高鼓峰交往,共论医术,研读医书,并曾为人治病,但不以医名,治病重温补,曾评注《医贯》,并撰有《东庄医案》1卷。曾因反清言论受文字狱之害。
-
π键
成键原子的未杂化p轨道,通过平行、侧面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π键。π键是由两个p轨道从侧面重叠而形成的,重叠程度比σ键小,所以π键不如σ键稳定。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两个原子的p轨道线性组合能形成两个分子轨道。分子在基态时,两个p电子(π电子)处于成键轨道中,而让反键轨道空着。
-
犯罪表态
犯罪表态指与国家的刑事活动的准备相对抗的反社会态度,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准备倾向。不同犯罪人的犯罪态度差异较大。犯罪态度的形成,是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影响,在较长时间的犯罪经历中逐渐形成。犯罪态度是由犯罪认知,反社会情感和犯罪行为倾向性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
犯罪人的社会化缺陷
犯罪人的社会化缺陷指犯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不完全社会化与错误的社会化两方面。错误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接受了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的反社会观念,养成恶劣的生活习惯(如流浪、吸毒、淫乱),形成反社会人格,以致同正常的社会生活格格不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吕晚村
吕晚村即吕留良。少攻举子业,为邑诸生,曾与黄宗羲等交往。明亡,散财结友,图谋复兴。雍正时,因曾静案,竟被剖棺戮尸,并株亲族。留良宗程、朱理论,32岁时,与名医高鼓峰交往,共论医术,研读医书,并曾为人治病,但不以医名,治病重温补,曾评注《医贯》,并撰有《东庄医案》1卷。曾因反清言论受文字狱之害。
-
错义抑制基因
错义抑制基因指能够抑制错义突变的抑制基因。和无义突变抑制基因一样,已知在大肠杆菌中可起因于tRNA基因,也可起因于核糖体的基因,前者往往是产生于tRNA的反密码子部位的碱基发生置换,但也偶有反密码子以外的部位由碱基置换变成抑制基固tRNA的例子。
-
环辛稀
环辛稀为中闪点液体,易燃,遇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危险。熔点:-12℃(顺);10.40KPa(反)相对密度:[水=1]:0.85外观性状:无色液体,能溶于乙醇,乙醚,可加叔丁基邻苯二酚作稳定剂。
-
客忤似痫
客忤似痫病证名。见《幼科发挥》。急惊风类证之一。指小儿客忤,口吐青、黄、白沫,水谷挟杂,面色变易,喘息腹痛,反侧瘈疭,状如惊痫,眼不上窜。治宜镇惊安神,方同客忤条。
-
黄家
黄家指黄疸久不退,已转阴黄的患者。《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黄家日晡时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
-
魂魄
魂魄指人的精神灵气。《灵枢·淫邪发梦》:“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
客忤夜啼
客忤夜啼病证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小儿忽受外界刺激之后,面色变易不定,气郁如怒,睡中惊惕作啼,口吐青白沫,反侧瘈疭,状如惊痫,但眼不上窜。由客忤所致。治法同客忤条。
-
黑骨温
黑骨温古病名。指发于冬令,临床以里热外寒,腰或胸胁痛为主症的一种疫病。见《伤寒总病论》卷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疫论》:“夫疫病者…症见“里热外寒,意欲守火而反引饮,腰痛欲折,或胸胁切痛,类如刀刺,不得转动,热彭彭,服冷多则洞泻。”治宜清热解肌、温肾祛寒,用苦参石膏汤、知母解肌汤等方。
-
过经不解
过经不解指过了传经的日期,病仍未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宜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则愈。”
-
面寒
面寒证名。见《丹溪心法·恶寒》。因胃中寒湿;或胃气虚所致。《医学入门》卷五:“如阳明气不足;则身己前皆寒,寒湿上逆,则面反不能耐寒,先以附子理中汤数服,次以升麻葛根汤去芍加参、芪、附子、益智、草蔻、白芷、葱白。”
-
贾铭
贾铭元代养生家。字文鼎,号华山老人。海昌(今浙江海宁)人。重侠义,能赈人之急。百岁时,太祖(朱元璋)召见之,问以颐养之法,曰:“要在慎饮食。”谓饮食借以养生,若不知物性反忌,则养生者亦未尝不害生。著《饮食须知》进览,赐宴礼部而归。享年106岁。
-
僵
僵疆直,硬挺,谓肢体不灵活。《灵枢·癫狂》:“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
-
老妇行经
老妇行经为病证名。指妇女年过五十岁后,仍然行经者。如身体无病为气血盛实有余。若经来较频,或一月二三次,血量反见增多者,属于病态。多因气虚,肝肾不足,冲任虚损,血失统摄所致。治宜补气养血、大补肝肾。方用安老汤,并应注意癌变的可能。
-
挢引
挢引古代养生术语。按摩导引之意。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庶子曰: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挢引…”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挢音九兆反,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
-
金癞
金癞病名。癞症之一种。《诸病源候论》卷二:“金癞者,是天所为也,负功德崇,初得眉落,三年食鼻柱崩倒叵治,良医能愈。”其证初起周身白斑如癣,眉睫脱落,日久鼻柱崩倒,目反唇裂。似麻风病,证治参见疠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