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酰苯
CAS号:98-86-2中文名称:乙酰苯英文名称:Acetylbenzene;相对密度(空气=1)4.14稳定性:稳定主要用途:用于制造香皂和纸烟,也用作有机化学合成的中间体,纤维树脂等溶剂和塑料的增塑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对眼和皮肤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局部灼伤。防护服:穿工作服。
-
变性球蛋白(Heinz)小体生成试验
概述:血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染料煌焦油蓝,经37℃孵育后,HbH因氧化变性而发生沉淀,呈颗粒状,被染色深蓝色,均匀而弥温地分散在红细胞内。试剂:(1)抗凝剂:肝素、EDTA或草酸盐。3滴甲紫盐水溶液,混匀。附注:(1)缓冲液和乙酰苯肼浓度,加入血量的多少及保温时间均对结果有一定影响,故检查时的标准应力求一致。
-
Heinz小体生成试验
概述:血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染料煌焦油蓝,经37℃孵育后,HbH因氧化变性而发生沉淀,呈颗粒状,被染色深蓝色,均匀而弥温地分散在红细胞内。试剂:(1)抗凝剂:肝素、EDTA或草酸盐。3滴甲紫盐水溶液,混匀。附注:(1)缓冲液和乙酰苯肼浓度,加入血量的多少及保温时间均对结果有一定影响,故检查时的标准应力求一致。
-
变性球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概述:血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染料煌焦油蓝,经37℃孵育后,HbH因氧化变性而发生沉淀,呈颗粒状,被染色深蓝色,均匀而弥温地分散在红细胞内。试剂:(1)抗凝剂:肝素、EDTA或草酸盐。3滴甲紫盐水溶液,混匀。附注:(1)缓冲液和乙酰苯肼浓度,加入血量的多少及保温时间均对结果有一定影响,故检查时的标准应力求一致。
-
不稳定性血红蛋白病
概述: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是由于α或β珠蛋白链氨基酸组成改变致使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不稳定,发生变性和沉淀,形成红细胞内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称不稳定血红蛋白。相关药品:氧、磺胺、伯氨喹、呋喃唑酮、亚甲蓝、叶酸相关检查:不稳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叶酸
-
溶解度降低的血红蛋白病
概述: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是由于α或β珠蛋白链氨基酸组成改变致使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不稳定,发生变性和沉淀,形成红细胞内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称不稳定血红蛋白。相关药品:氧、磺胺、伯氨喹、呋喃唑酮、亚甲蓝、叶酸相关检查:不稳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叶酸
-
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稳定试验
概述: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G-6-PD)缺乏时,作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NADPH生成不足,因而红细胞的GSH生成减少,稳定性下降,测谷胱甘肽的量,能间接反映出G-6-PD的量。检查名称: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稳定试验分类:血液生化检查酶类测定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稳定试验的原理:同试管法测定。
-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概述: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是由于α或β珠蛋白链氨基酸组成改变致使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不稳定,发生变性和沉淀,形成红细胞内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称不稳定血红蛋白。相关药品:氧、磺胺、伯氨喹、呋喃唑酮、亚甲蓝、叶酸相关检查:不稳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叶酸
-
锝[99mTc]依替菲宁注射液
锝[99mTc]依替菲宁注射液药典标准:品名:中文名:锝[99mTc]依替菲宁注射液汉语拼音:De[99mTc]YitifeiningZhusheye英文名:Technetium[99mTc]EtifeninInjection来源(名称)、含量(效价):本品为锝[99mTc]标记的N-(2,6-二乙基乙酰苯氨基)亚氨二乙酸的无菌溶液。检查:pH值:应为3.8~
-
红细胞还原型谷胱苷肽及稳定试验
化验结果意义:降低:谷胱甘肽合成酶(GSH-Syh)缺乏症、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缺乏症、r-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r-GCS)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酶类测定化验类别一:血液生化检查化验类别二:酶类测定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间羟基苯乙酮
间羟基乙酰苯;熔点95-97℃,沸点296℃,153℃(0.67kPa),相对密度1.099(109℃),折光率1.5348。将水和浓硫酸加入反应锅内,搅拌下加入间氨基苯乙酮,然后在冷却下滴加亚硝酸钠水溶液,温度保持在8-10℃,加毕慢慢升温至90℃以上,继续搅拌反应1h。冷却析出固体,甩滤,得到的粗品用热水重结晶,即得间羟基苯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