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是二倍体生物中来自一个配子的一套染色体及其上的一套基因,通常用符号n来表示。同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彼此虽不同,但它们却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威胁到生物的生存。例如,据进化遗传学的研究,水稻配子中的染色体数是n=12,其染色体基数也是x=12;
-
染色体
染色体是由线性双链DNA分子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就分藏在每条染色体中,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也就是遗传信息的载体。X,Y性染色体;cen着丝粒;2、常染色体数目及形态异常:DOWwn综合征(先天愚型):典型的21三体综合征,有47个染色体,多1个21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异常中最多见的一种核型。
-
染色体组型分析
染色体组型分析又叫核型分析。选用分裂旺盛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制成染色体组型图,以测定各染色体的长度(微米)或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及染色体两臂长的比例(臂比),鉴别随体及副缢痕的有无作为分析的依据。根据染色体的不同带型,可以更细致而可靠地识别染色体的个性。(4)定量细胞化学方法。
-
同祖性
同祖性原文为部分同源性的意思,但现在已转为表示来自同一祖先并有一部分保持遗传的同源性,而另一部分由于突变而产生互相在遗传上多少有分化的2个以上的染色体组或染色体或基因的关系。进而属于各个染色体组的1A染色体、1B染色体、1D染色体在遗传功能上是相似的,都具有潜在的配对的能力,所以都被看作是同祖染色体。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在核心内有2条核糖核酸(RNA)链,其上包含着病毒的染色体组和反转录酶。HIV外壳上的糖蛋白GP120与一些人细胞,如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的一些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称为CD4或T4受体)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视网膜广泛性水肿、渗出及火焰状出血,黄斑星芒状斑,使眼底呈碎乳酪与番茄酱样。
-
艾滋病视网膜病变
在核心内有2条核糖核酸(RNA)链,其上包含着病毒的染色体组和反转录酶。HIV外壳上的糖蛋白GP120与一些人细胞,如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的一些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称为CD4或T4受体)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视网膜广泛性水肿、渗出及火焰状出血,黄斑星芒状斑,使眼底呈碎乳酪与番茄酱样。
-
单倍体
由于单倍体植物仅具有单个染色体组,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所以表现高度不育,几乎完全不能产生种子,而且生长迟缓,细胞、组织、器官和植株一般都比它的二倍体或双二倍体(即杂种加倍的异源四倍体)弱小。
-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科学。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染色体操作及基因转移等方面。
-
细胞分类学
一个个体或种的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状、主缢痕和副缢痕等的总和称为染色体组型,亦称“核型”。
-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
疾病别名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性腺发育障碍症,卵巢性侏儒,性腺发育不全,生殖腺发育不全,生殖腺侏儒,45,X综合症,turner综合征,特纳综合征,Turnersyndrome,gonadaldysgenesis,XOsyndrome疾病代码ICD:Q96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是在1938年由Turner首先描述了7例患者。性腺亦如此,但长臂起主要作用。
-
多倍体
多倍体是细胞核中含有3个以上基本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1)同源多倍体,例如同源四倍体由二倍体自然加倍或用秋水仙素人工加倍形成,每种染色体都有4条,由于这4条染色体都相同,所以常常不单是两两配对。染色体组为RR。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染色体28个,染色体组为ABDR,高度不育。
-
同源
同时,在同源的认定上被加上了来源于同一胚层的胚胎学事实,以后又加上了对具有同样发生能力的胚区,在同样造形影响作用下所生成的器官互为同源的实验形态学的标准。并且同源的概念由上述以器官为主的关系扩展到染色体组(相同染色体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和各种生物化学物质(生化的同源)等等。
-
染色体畸变疾病
正常受精卵是由各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成,因此,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体细胞就具有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两个染色体组,即23对染色体,称为二倍体(diploid,2n),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对患者的双亲应做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出易位携带者,并给予生育指导。
-
栽培稻
栽培稻是由野生稻演化而成适用于栽培的稻种。亚洲栽培稻为A染色体组,非洲栽培稻为Ag染色体组,二者杂交第一代不育,但形态上差异不大。根属于须根系,根群分布可达40cm,一般茎长0.7-1.3m,茎直立,节间中空,基部茎节可产生分蘖。叶舌较长,复总状花序,小穗为单花。成熟时谷粒黑褐色或黄褐色,糙米多为红色。
-
同源多倍性
同源多倍性是指由同一染色体组(相同染色体组)的加倍而产生的多倍性(H.Kinara.T.Ono.1926)。用切断法和用秋水仙素等药品进行的化学处理法所产生的人工多倍体多属于这一种。(3)同源多倍体的可育性一般比较低,特别是三倍体植物是不育性的,但它能进行营养繁殖。
-
整倍体
整倍体是指染色体数目是单倍体数目的整倍数。三个以上相同的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称为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例如,我国遗传学家鲍文奎从普通小麦同黑麦(Secalecereale)杂交得到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中选育出一些品种,具有抗逆能力强、穗大、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高、生长优势强等优良性状。
-
半合子
半合子指虽然具有二组相同的染色体组,但有一个或多个基因是单价的,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等位基因,这种合子称为半合子。含有这种基因座位的染色体部分发生缺失的染色体在发生交换重组后也同样呈半合状态,这时雌果蝇只带一个w基因而表现为白眼。
-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利用孤雌生殖、孤雄生殖和无配子生殖产生的单倍体的育种方法。把幼小的花粉分离出来,在无菌条件下放入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全部染色体都分到同一子细胞的机会极小,所以产生的配子几乎完全不育。因为由一个染色体组加倍而成,所以加倍后是纯合体植株。
-
染色体易位
平衡易位一般不产生表型效应,但会产生染色体不平衡的子代。罗伯逊易位是在两个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发生的。最明显的例子是人的Burkitt淋巴瘤细胞里的染色体组型出现8号染色体长臂(8q24)处断裂后生成的断片,与2号染色体短臂断裂点(2p13)或22号染色体长臂断裂点(22q11)或14号染色体长臂断裂点(14q32)产生的断片相互易位。
-
核型
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排队、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
-
超数染色体
超数染色体亦称多余染色体。指不是染色体组正常组成成员的染色体。一般多用作B染色体的同义词,表示异倍性的多余的染色体及染色体断片。
-
次缢痕
次缢痕(secondaryconstriction)是染色体上的一个缢缩部位,由于此处部分的DNA松懈,形成核仁组织区,故此变细。它的数量、位置和大小是某些染色体的重要形态特征。每种生物染色体组中至少有一条或一对染色体上有次缢痕。
-
单倍性生物
后者单倍体并非从受精卵发育而成,而是来自于只含卵核或精核的细胞在植物中通过温度处理、延迟受粉、X线照射的花粉受粉,或是把其中两种方法组合起来处理,都可培育出单倍体,并且伴随多胚现象而出现。在番茄、烟草、水稻等作物中,将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细胞进行人工培养时也能培育出单倍体植株。
-
卵子发生
第一次是在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通常是由激素的作用而解除,在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泡分泌的类固醇激素活化了卵母细胞中的促成熟因子(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MPF)它是M期蛋白激酶,能促使染色质浓缩、核膜崩解和纺锤体形成,是有丝分裂的促进因子。完成减数分裂后,MPF活性消失。
-
非整倍体
非整倍体是染色体组中比正常二倍体增加或减少个别染色体的个体。这样的卵子与正常精子(1n=23)结合,发育成“先天愚型”(2n1=47)。非整倍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初级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配不正常所致,如后期Ⅰ的同源染色体不分开或后期Ⅱ两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结果形成(n1)和(n-1)两类异常配子。
-
阿拉拉特小麦
阿拉拉特小麦是小麦属的四倍体种之一,学名TriticumararaticumJakubz.。染色体数2n=4x=28,染色体组型为AAGG。穗长5-10cm,具12-18个小穗,护颖有毛。穗轴自然断落,折断方式为上节位。籽粒红色、有棱、硬质,冠毛多,蛋白质含量高。冬性,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均长,晚熟。抗旱性强,对白粉病免疫,感染锈病。
-
异位抗利激素综合征
异位抗利激素综合征常见于肺癌,主要是燕麦细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棘皮癌也可引起。较少见与胸腺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就仍然产生这些多肽激素或其他蛋白质。证明静脉血中激素水平高于动脉。地美环素可抑制水的重吸收,每日0.6—1.2g,分3次口服,可纠正低钠血症,需注意引起氮质血症的可能。
-
单体性
单体性是二倍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的现象,是低数性的一种。把这种在1对同源染色体中缺失其中一条而仅存的另外一条染色体称为单染色体(monosome)。单体性的例子如已知异源六倍体的普通小麦(2n=6x=42),可能有的21种单体性植物(monosomics);
-
染色体分带
染色体分带(chromosomebanding)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产生明显的色带(暗带)和未染色的明带相间的带型(bandingpatterns),形成不同的染色体个性,以此作为鉴别单个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一种手段。
-
二倍体
二倍体是细胞核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通常用2n来表示。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总是成双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总是成单的。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数减少一半的配子;受精之后,染色体数又恢复到二倍体的染色体数。一半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几乎全部的高等动物,都是二倍体生物。
-
精卵核融合
(1)卵子活化(activation):精卵膜融合后,精子核进入卵子,解除卵细胞代谢抑制状态,使卵细胞活化,重新进入代谢活跃状态,以形成新的生命个体,该过程称为卵子活化。精子与卵母细胞透明带的识别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而精子膜与卵膜的融合无严格的种属特异性。
-
波兰小麦
波兰小麦是小麦属的四倍体种之一,学名TriticumpolonicumL.。染色体数2n=4x=28,染色体组型为AABB。穗较长,且小穗排列松散,穗轴坚韧不易折断。籽粒易脱粒但不易落粒,粒长大,硬质,千粒重70g左右,蛋白质含量高,有的品种高达27%。春性强,适于生长在炎热干旱气候及肥活土壤环境下,气候潮湿则育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