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喘息
中医:病证名·喘息:喘息为病证名。指呼吸急促困难,严重时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的表现。《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日死。”西医:喘息是指病人意识到的呼吸费力,伴呼吸频率、深度的改变。常见于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等。
-
产后喉中气急喘
概述:产后喉中气急喘为病证名。即产后孤阳绝阴。病因病机及治疗:《经效产宝·续编》:“喉中气急喘者如何?因产后下血过多,荣卫暴竭,气无所生,独聚于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阳绝阴,为难治。恶露不快,败血停凝,上薰于肺,亦令喘急,如此但服夺命丹(附子、丹皮、干漆、大黄),血出,喘息自定。”
-
乌头当归汤
《千金冀》卷十九:方名:乌头当归汤组成:乌头(炮,去皮)2两,独活2两,芍药2两,蜀椒(去目闭口者,汗)2两,白术2两,人参2两,厚朴4两(炙),桂心5两,麦门冬(去心)1两,细辛1两,吴茱萸1升,当归2两,生姜(切)2两,甘草(炙)2两。以水1斗3升,煮取4升,1服7合,1日3次。
-
产后孤阳绝阴
概述:产后孤阳绝阴为病证名。病因病机及治疗:《产育宝庆集》上卷:“产后喉中气急喘者何?因产所下过多,荣血暴竭,卫气无主,独聚于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阳绝阴,为难治;恶露不快,败血停凝,上薰于肺,亦令喘急,如此但服夺命丹(附子、丹皮、干漆、大黄),血出,喘息自定。”
-
曼陀罗叶
《*辞典》:曼陀罗叶: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拼音名:M nTu Lu Y 来源: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或毛曼陀罗等的叶。0.45%,其组成主要是天仙子胺、天仙子碱、阿托品、红古豆碱、陀罗碱、7-羟-3,6-双巴豆酰氧基托烷等。(《闽南民间草药》)临床应用:治疗慢性瘘管:曼陀罗叶对瘘孔有吸脓和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
-
息
概述:息:1.一呼一吸;2.气喘,喘息;《黄帝内经灵枢·动输》:“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黄帝内经灵枢·海论》:“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虚邪之中人也…赘肉·息:息通“瘜”,赘肉。王冰注:“息,长也”。“在气为息”指在功能上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
馏水石膏饮
处方:生石膏(轧细)2两,甘草3钱,麻黄2钱。各家论述:此方取汽水轻浮之力,能引石膏上升,以解胸中之烦热;少佐麻黄解散太阳之余邪,兼借以泻肺定喘,而胸中满闷可除。服至三次,胸间微汗,病顿见愈,服至尽剂,病愈十之八、九。
-
建元定喘汤
《万氏家传点点经》卷三:建元定喘汤:处方:干葛陈皮枳壳当归腹皮桑皮冬花白术桂心天雄甘草功能主治:治喘息不休,四肢逆冷,不渴,脉迟缓,胸膈胀闷。摘录:《万氏家传点点经》卷三《点点经》卷三:方名:建元定喘汤组成:干葛、陈皮、枳壳、当归、腹皮、桑皮、冬花、白术、桂心、天雄、甘草。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
-
祛痰止咳平喘药
凡具有祛痰功效,以驱除痰涎为主要作用,治疗咳痰不畅的药物称祛痰药;具有止咳平喘功效,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治疗咳嗽喘息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化痰药还适用于与痰有关的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止咳平喘药适用于内伤、外感引起的咳嗽和气喘。分为温化寒痰、清热化痰和止咳平喘药三类。
-
肺热腹胀
肺热壅阻,气机不畅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肺热腹胀之症,喘息倚肩,不得仰卧,烦闷咳逆,腹胀胸痛,常胀不退。”喘息倚息,不得仰卧,烦闷咳逆者,治宜清热泻肺,用葶苈泻肺汤合泻白散。胃火熏蒸,腹胀作痛,大便结者,治宜清胃泄热,降气消胀,用枳桔大黄汤。心火刑金,泻心各半汤。木中火发,泻青各半汤。
-
产后危证
产后危证有四,包括呕吐、盗汗、泻痢、喘息。宋·薛轩《坤元是保》:“产后危证有四:呕吐、盗汗、泻痢、喘息是也。并见者死,仅见者危”。
-
香叶醇
香叶醇说明书:药品名称:香叶醇英文名称:Geraniol别名:牻牛儿醇分类:呼吸系统药物中成药其他中成药剂型:30mg。香叶醇的药理作用:能拮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和慢反应物质等所致的支气管痉挛,并有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
挟脊
挟脊即夹脊。夹脊为经外奇穴名(EX-B2)。见《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华佗别传》等。其穴位于脊柱区,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主治咳嗽、喘息、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神志病及一切慢性疾患、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一般斜刺0.5~
-
新止咳喘点
新止咳喘点即停喘穴。停喘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手掌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左右计2穴。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喘息。一般直刺0.2~0.3寸。
-
千金葳蕤汤
概述:千金葳蕤汤即葳蕤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九方。别名:千金葳蕤汤处方:葳蕤、白薇、麻黄、独活、杏仁、川芎、甘草、青木香各二两,石膏三两。功能主治:主治风湿,脉阴阳俱浮,汗出体重,喘息,嘿嘿但欲眠。运用:若一寒一热,加朴硝一分及大黄三两。附注:本方亦见于《小品方》,但方中石膏用三分。
-
太清调气法
太清调气法为气功功法。通过吐纳以引动“内气”运行,增强生理功能的一种静功锻炼方法。见于明·《道藏·太清调气经》。其功法为:在闲暇时,取静室无人处,散发、宽衣、覆被、正身仰卧,舒展两手,即行调气,以鼻吸气,以口吐气。以关节通、毛孔开,遍身润汗出为度,得汗后,将息良久,乃起床于无风处徐徐散步。
-
肺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为证候名。指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以咳嗽无力,呼多吸少,喘息短气,动则尤甚,痰多清稀,声低自汗,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为常见症的证候。
-
延陵君炼气法
《延陵君炼气法》为气功功法。以“闲气”为主的练功方法。其方法:取静室处,散发,宽衣,覆被,正身仰卧,展脚及手于席上,勿握固。待全身安排舒适后,即便调气,候气得所(候气和调),咽之便闭气令闭;如觉气闷,即开口吐之;如服气功渐成,关节通,毛孔开,炼到二十、三十,即觉遍身润或汗出,如得此状,即是功效。
-
心衰
心衰(heartfailure)是指心气虚衰,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尿少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证。
-
虚劳·肺肾气虚证
虚劳·肺肾气虚证(consumptivediseasewithsyndromeofqideficiencyoflungandkidney)是指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以咳嗽无力,呼多吸少,喘息短气,动则尤甚,痰多清稀,声低自汗,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虚劳证候。
-
小儿水肿·水气凌心证
小儿水肿·水气凌心证(infantileedemawithsyndromeofwaterqiinvadingheart)是指水气上逆,射肺凌心,以肢体浮肿,尿少或尿闭,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喘息不得平卧,烦躁,夜间尤甚,口唇青紫,指甲发绀,苔白或白腻,脉细数无力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
-
走黄·热毒内闭证
定义:走黄·热毒内闭证(runningyellowwithpatternofinternalblockageofheat-toxin)是指热毒内闭,以面青唇焦,神思恍惚,四肢发厥,胸腹灼热,气粗喘息,舌质绛红,舌苔黑有芒刺,脉沉迟而弱为常见症的走黄证候。走黄相当于西医的败血症、毒血症、脓血症。
-
仰息
仰息病状名。指仰面喘息。《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
-
振埃
五节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阳病属外,故取循行四肢体表的经脉(外经)予以针刺治疗。例如对胸满、喘息等阳气逆上的病证,可取天容、廉泉等穴针刺以降逆。
-
六之灸
六之灸指在膈俞、肝俞、脾俞左右共6穴上施灸。见《中国针灸学》。用于治疗胃痛、泄泻、消化不良、气喘等症。灸治胃扩张,胃痉挛,胃癌,肠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横膈膜痉挛,喘息,胸膜炎等。
-
劳则气耗
劳为九气之一。劳则气耗为病机,是指疲劳过度,导致精气耗损的病理变化。症见喘促、汗出,继而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精神萎靡等。《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
客忤似痫
客忤似痫病证名。见《幼科发挥》。急惊风类证之一。指小儿客忤,口吐青、黄、白沫,水谷挟杂,面色变易,喘息腹痛,反侧瘈疭,状如惊痫,眼不上窜。治宜镇惊安神,方同客忤条。
-
肺鸣
肺鸣证名。因气郁肺气不利出现的喘鸣声。《素问·痿论》:“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王冰注:“肺藏气,气郁不利,故喘息有声。”
-
病音
病音①病变所致的异常音响。《素问·玉机真脏论》:“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王冰注:“为喘息则肺中有声也。”②病人呻吟的声音。
-
舒喘灵气雾剂-信谊
药品说明书:成分:舒喘灵适应症: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哮喘。用量用法:成人100-200ugtid,喷雾吸入,儿童用量酌减。禁忌:甲亢。不良反应:心悸、头晕、手指震颤、口干、恶心、失眠。注意事项: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慎用。药物相互作用:勿与β-阻滞剂合用。规格:气雾剂(二相)0.2%x14g。
-
马蔺叶
《中医大辞典》·马蔺叶:马蔺叶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pallasiiFisch.var.chinensisFisch.的叶。功能主治:主治喉痹,大便不通,砂淋。性味:《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味酸咸。①《本经》:"去白虫。"③《本草汇言》:"治大便不通及小便砂石淋浊诸证。注意:《别录》:"多服令人溏泄。
-
定喘止咳片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适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用量用法:口服:每次1~2片,每日3次。规格:片剂。
-
新订黑热病牙疳秋霜散
《黑热病证治指南》:方名:新订黑热病牙疳秋霜散组成:乌犀角、粉霜、白矾、原麝香、砒霜、冰片。功效:去腐化毒。走马牙疳,口臭龈烂,牙脱如朽,穿腮见骨,痰鸣喘息。制备方法:上为散。
-
黄雀
黄雀体型甚小(11.5厘米)的雀鸟。雌鸟色暗而多纵纹,顶冠和颏无黑色。叫声:鸣声为丁当作响的金属音啾叫、颤音及喘息声的混合,于高栖处或在作姿势如蝙蝠的炫耀飞行时发出。分布状况:甚常见。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偶可达江苏省。迁徙时见于中国东部,越冬在台湾、西藏、长江下游、华南及华东的沿海地区。
-
经六
经六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国针灸学》。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高点两侧各开0.5寸处2穴,此2穴上下各0.5寸处又4穴,计6穴。主治肺结核、喘息、支气管炎、虚弱。一般灸15壮。
-
新肋头
新肋头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胸部,胸骨两侧,第一、二肋间各1穴,第二、三肋骨间各1穴。左右计4穴。主治瘕癖、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支气管炎、喘息、呃逆、呼吸困难等。一般每穴灸3~7壮。
-
腹胀·肺热证
腹胀·肺热证(abdominaldistensionwithlungheatsyndrome)又称肺热腹胀,是指肺热气滞,以腹胀胸满,喘息咳逆,不得仰卧,烦闷不适,舌红,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腹胀证候。
-
小儿哮喘·发作期
小儿哮喘·发作期(attackingstageofinfantileasthma)是指以喉中哮鸣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明显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哮喘阶段,此阶段一般以邪实为主。
-
库什曼螺旋纤维
库什曼螺旋纤维(Curschmann'sspiralfibers)呈螺旋状,系慢性炎症时小支气管分泌的黏液,因呼吸困难、肺内二氧化碳张力增高而凝固,同时由于受到喘息气流的间歇吹动旋转滚动而成。经革兰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呈毛虫状蜷曲,中轴蓝染,边缘呈淡红色。
-
息鸣
息鸣病状名。指呼吸时有哮鸣音。《素问·气交变大论》:“咳喘息鸣。”
-
中恶似痫
中恶似痫为病证名,为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危恶证候之一。病情危重,病发有内、外两种。中恶毒之气,病自外至。其症眩仆,四肢厥冷,两手握拳,不能喘息。治宜先用霹雳散吹鼻中取嚏,促醒,继用苏合香丸。中恶毒之物,病自内生,其症心腹刺痛,腹皮青黑,闷乱欲死。宜急攻之,用雄黄解毒丸(《幼科发挥》)。
-
张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灵枢·论勇》:“怒则气盛而胸张。”《灵枢·本输》:“痿厥者,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灵枢·五阅五使》:“五官已辨,阙庭必张。”《灵枢·五阅五使》:“肺病者,喘息鼻张。”二十八宿之一。《素问·五运行大论》:“玄天之气经于张翼类胃。”
-
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刺热篇》:“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④脉躁,指脉搏急疾。《素问·奇病论》:“人迎躁盛,喘息气逆。”《卫生宝鉴·补遗》:“躁为躁愦,皆为热证。”
-
尸疰
尸疰为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即尸注。为九注之一,见《诸病源候论·尸注候》。主要表现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腹痛胀满,喘息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挛引腰脊,举身沉重,精神杂错,恒觉惛谬,每逢节气改变,辄致大恶,积月累年,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易旁人,乃至灭门。可用五尸丸治之。
-
尸注
尸注为病名,为九注之一,见《诸病源候论·尸注候》。主要表现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腹痛胀满,喘息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挛引腰脊,举身沉重,精神杂错,恒觉惛谬,每逢节气改变,辄致大恶,积月累年,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易旁人,乃至灭门。可用五尸丸治之。
-
喝喝
喝喝喘息中的呼呵声。《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
-
遁尸
指一种突然发作、以心腹胀满刺痛、喘急为主症的危重病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遁尸者,言其停遁在人肌肉血脉之间。若卒有犯触即发动,令心腹胀满刺痛,喘息急,偏攻两胁,上冲心胸,其候停遁不消者是也。”可选用木香散、鹳骨丸等方。
-
喘咳
喘咳病证名。喘息兼咳嗽。《素问·标本病传论》:“肺病喘咳。”《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
鼻掀胸挺
鼻掀胸挺证名。指呼吸困难时所呈现的鼻翼煽张、胸部挺满的症候。喘息之甚者始见此症。参见喘促、喘满等条。
-
郁李
郁李释名车下李、爵李、雀梅、常棣。用大黄(酒浸后炒过)、郁李仁(去皮,研为末)各一钱,滑石末一两,一起捣和成丸子,如黍米大。用郁李仁一合,捣成末,和面作饼吃,吃下即可通便,气泄出后即愈。3、心腹胀满,二便不通,气急喘息,脚气浮肿。用郁李仁十二分,捣烂,水磨取汁,薏苡三合,捣如粟大。4、皮肤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