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神经
前根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侧角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元的轴突所组成,所以前根神经纤维的功能是运动性的。11对胸神经外,其余脊神经前支在颈、腰、骶等处互相交织成神经丛,再由此发出分支,分布到颈部、部分腹壁、会阴和四肢的皮肤和肌肉。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发出皮支与肌支。臂丛由第5~
-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经前根、脊神经、白交通支进入交感干后有三种走向:①在节内更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由脊髓第1~3腰节的侧角细胞发出的节前纤维,也经过交感干,组成腰内脏神经,至肠系膜下神经节更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分布于结肠左曲以下消化道及盆腔脏器。
-
浅感觉传导通路
轴突经三叉神经根进入脑桥后,其中传导触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而传导痛、温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二者均为第二级神经元,换元后的纤维交叉至对边上行,组成三叉丘系,经脑干各部止于丘脑外侧核的腹后部(第三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的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至中央后回下1/3的感觉区。
-
经络与周围神经系统相关说
经络与周围神经系统相关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手三阳经分布于上肢背面,接近颈部脊神经及颈上交感神经节,又经颈内动脉(颈动脉丛)及脑神经与头部各器官相连,故主治头部疾患;针刺穴位时,有的刺到肌肉和肌腱的感受器或血管感受器,这是反射活动的感受器部分,传入神经有躯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又称深部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至肌、腱、关节等深部感受器,中枢突自后根入脊髓后角,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末梢传入至脊髓,经上行传导束上行至小脑,小脑接受冲动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
深部感觉
本体感觉又称深部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至肌、腱、关节等深部感受器,中枢突自后根入脊髓后角,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末梢传入至脊髓,经上行传导束上行至小脑,小脑接受冲动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
混合神经
混合神经属周围神经系统。由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神经干,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在人体脑神经中的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是混合神经;每种混合神经内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的组成也不尽相同。典型的脊神经有4种纤维成分:躯体传出纤维、躯体传入纤维、内脏传出纤维和内脏传入纤维。
-
内脏神经
内脏神经是指主要分布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与躯体神经一样,内脏神经也包含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实际上,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还是在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各级中枢的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内脏感觉神经将来自于内脏,心血管等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通过反射调节内脏、心血管等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
-
交感干
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椎旁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呈串珠状,上至颅底,下至尾骨前方,于尾骨的前面两干汇合。可分为颈、胸、腰、骶、尾5部,交感干神经节与每一对脊神经之间均有交通支相连。
-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的总称。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端同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相连,另一端通过各种末梢装置与身体其它器官和系统相联系。植物性神经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神经节。周围神经又可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混合神经。
-
副神经
颅根的纤维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疑核,自迷走神经根下方出脑后与脊髓根同行,经颈静脉孔出颅,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根的纤维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脊髓颈部的副神经脊髓核,由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出脊髓,在椎管内上行,经枕骨大孔入颅腔,与颅根汇合一起出颅腔。
-
终池
终池:在脊髓蛛网膜下隙下部的一个扩大的腔隙,位于脊髓圆锥下方,马尾的周围,隙内充满脑脊液,还有终丝和马尾,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