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期
末期(telophase)是染色体着丝粒断裂后,染色单体分别移到纺锤体的两极并重新形成核膜的时期。该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解螺旋形成细丝,核膜小泡重新包围两组染色体,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核膜和新的细胞核。
-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细胞周期的丝裂期(M期)进行的分裂活动。据形态变化的特征,通常将有丝分裂分为前期、早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DNA合成情况,又可将间期划分成:G1期——此时没有DNA复制,但有RNA和蛋白质合成。末期I:进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在后期Ⅱ,染色体的行为发生重要变化。
-
肺内压
肺内压(Pip)是指肺泡内的压力。在吸气末期或呼气末期的片刻,肺泡内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在呼吸运动周期中,在吸气之初,肺扩张增大,肺内压低于大气压,到吸气末期,进入肺的空气已充填了扩大的肺容积,此时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呼气开始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泡内气体流向外界,到呼气之末,肺内压又与大气压相等。
-
胞质分裂
胞质分裂是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之后发生的细胞质的分裂.另一是在动物细胞中,于细胞分裂的末期,赤道板上的表层细胞质部位向中间凹陷缢缩。虽然典型的胞质分裂是使母细胞二等分,但在动物的不等分裂卵的卵裂,被子植物的花粉粒分裂,苔类、蕨类、苏铁等,以及多细胞动物卵细胞的形成,其母细胞都进行显著的不等分裂。
-
白垩纪
在欧洲由于此年代的地层多由白垩构成的,故有此名。白垩纪是处于整个地质年代中地球海洋最广阔的一个时期,但到该纪的末期,海洋从世界范围退缩,陆地开始上升,现在世界上所见到的大山脉许多是此期完成的,造山运动也多从这时期开始。在植物界中,被子植物从白垩纪中期开始迅速地繁盛起来,植物区系向近代结构转变。
-
新变态
新变态neometaboly见于昆虫的半翅目、同翅目及缨翅目,是不完全变态的一种特殊类型。最末期若虫除了同变态、再变态不取食以外,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也是不动的,这示意蛹的起源。此外在其他的不完全变态里有的把若虫一词,只是指最末期,而在此之前的无翅期与完全变态同样称为幼虫。
-
射血分数
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最大,此时心室的容积称为舒张末期容积。可见,每一次心跳,心室内血液并没有全部射出。正常情况下,搏出量始终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适应,即当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时,搏出量也相应增加,射血分数基本不变。若单纯依据搏出量来评定心泵血功能,则可能作出错误判断。
-
心力贮备
180次/分钟,故心率贮备约100次/分钟。80毫升,心室作最大射血后,心缩末期容积减少至不足20毫升),这两项贮备共同构成每搏输出量贮备,约75~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主要动员心率贮备和收缩期贮备而增大心输出量。心力贮备的大小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与心脏健康状况有关。
-
绝灭
绝灭是古代生物在一定地质时期内的消失。前者是从旧种演变出新种,谱系并未中断,这是进化过程中的新陈代谢现象,并非真正的绝灭;第五次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规模最大,恐龙、菊石等全部消失;一般说,主要原因是环境条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生物种群没有产生出有关的变异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所以绝灭了。
-
丙酮-丁醇发酵
丙酮-丁醇发酵主要是使糖转化而生成丁醇和丙酮的发酵。菌种为严格厌氧性细菌的丁酸梭菌和丙酮丁醇梭菌,在发酵中可同时产生醋酸、酪酸、乙醇等,并放出CO2和H2。从19世纪末期发现以来,作为工业生产丙酮的方法很受重视。此发酵与酪酸发酵有密切关系。
-
新区
是指南美大陆地区,与北地理区和南地理区相对应。北部以克利布过渡带连接北界。新界是从中生代末期经过新生代由于与其他大陆隔离程度大,因此动物区系的特异性很强,是由新热带区、新热带亚区的一区和一亚区构成。
-
无着丝粒染色体
无着丝粒染色体是指具有局限型着丝粒的染色体由于断裂而产生的不含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一般是指较长的断片。无着丝粒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通常因缺乏向两极移动的能力,所以成为迟延染色体,它在末期形成小核,不久即行消失。可是端粒和次生缢痕有时也行使次级的着丝粒的功能。
-
细胞周期
生命是从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连续过程,因此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从头开始的过程。分裂期又进一步分为前期、中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时期,间期中间夹着一个进行DNA合成的时期(S期),所以它可分为G1期、S期、G2期三个时期。一个细胞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世代的时间。
-
常染色质
指在间期(interphase)或核分裂前期和末期时不能被浓染的染色体的主体部分(E.Heitz1929)。在间期核中遗传信息的表达主要在这部分进行。常染色质中的与DNA结合的组蛋白在质上和量上都与异染色质中的不同。具有弱嗜碱性,染色浅,染色质丝包装折叠松散,有较高的转录活性,多在S期早、中期复制。
-
关卡
严格地监视着细胞周期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否严格按程序进行控制点称为关卡。这些关卡保证了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如DNA损伤未修复前不能进入S期,S期DNA合成未完成不能进入M期,如果M期的纺锤体和染色体连接不良则不能进入后期。在每一个关卡,由细胞所处的状态和环境决定细胞能否通过此关卡,进入下一个阶段。
-
核仁周期
核仁是一种动态结构,随细胞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即形成-消失-形成,这种变化称为核仁周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期,核仁变小,并逐渐消失。在有丝分裂末期,rRNA的合成重新开始,核仁形成。核仁形成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但需要rRNA基因的激活。
-
赤道画
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一直分散在纺锤体内的微动的染色体逐渐聚集在赤道面上,各着丝粒排列在这个平面上而形成赤道板。而在植物细胞中,则从赤道面的中央部位发展形成成膜体,在赤道面上形成细胞板;(2)赤道画是指将联结动物卵的动物极和植物极的卵轴作垂直二等分的切面。
-
妊娠特异性β糖蛋白(SP1)测定
以各孕周血SP1值的第10百分位数作为正常范围下限。即低于正常范围的第10百分位数表示胎盘功能低下。例如孕末期SP1<100mg/ml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
三叠纪
此期形成的地层称为三叠系,代表符号为“T”。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使三叠纪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各洲连成一片的泛大陆(Pangaea)(图),促进了陆生动、植物的发展。蕨类植物特别是裸子植物(松柏和苏铁)继续繁茂。腕足类趋于减少,软体动物的菊石类、瓣鳃类和腹足类更加繁荣。
-
二叠纪
二叠纪分为早、晚两个世。本纪植物仍以蕨类和种子蕨类占优势,后期出现松柏类,最后针叶树取代了石松纲的鳞木(Lepidodendron)和封印木(Sigillaria)以及楔叶纲的芦木(Calamites)等。无脊椎动物以皱纹珊瑚、蜓类、蜿足类、菊石等为主,但到二叠纪末期三叶虫、四射珊瑚、蜓类和大部分的腕足类趋于绝灭。
-
一般生殖毒性实验
一般生殖毒性实验是新药特殊毒理学研究中的致畸试验。雌雄动物在确定已经交配后,继续给药至多数胚胎器官发生期。于其妊娠末期及时解剖,观察妊娠的确立、胎儿的吸收和死亡及子宫内活胎的发育情况并进行形态学检查,必要时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详细检查。由此评价药物的生殖毒性。
-
矮化育种
矮化育种是以选育矮秆或半矮秆农作物品种为主要目标的育种工作。通过矮化育种,降低植株高度,不仅使作物耐肥抗倒,而且改变了株型,可提高收获指数,所谓植株矮化是通过缩短节间长度,或减少节数,从而降代植株的整体高度。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很多在高肥条件下株高达110~使生产上使用的品种的平均株高降低到80~
-
宝洪茶
宝洪茶,茶树有性群体品种之一。宝洪茶3月上旬春茶开采,芽叶黄绿色,多茸毛,鲜叶具特殊清香,新梢生长势强,年生长量达70cm,鲜叶1芽2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5.04%,儿茶素182.92mg/g,氨基氮469.54g%,咖啡碱4.57%。抗逆性强,适于高海拔绿茶区引种试种。
-
辩证心理学
主张历史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总体(心理过程、个性、活动手段和行为)在社会发展过程、在各个不同时代和社会结构的更迭中间的变化和发展。
-
头倾视深
头倾视深为症状名。衰老末期精气空虚的症状。《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头倾,头低垂不能举;视深,目下陷而无光。张志聪注:“髓海不足,则头为之倾。神气衰微,则视深目陷。”
-
厥阴寒厥证
厥阴寒厥证为证候名。指外感病末期,机体阳衰,阴寒内盛,以手足厥逆,脉细欲绝或脉促为常见症的证候。
-
厥阴热厥证
厥阴热厥证为证候名。指外感病末期,阴液亏耗,阳热极盛,阳郁不能外达,以四肢厥逆,面红目赤,胸腹灼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证候。
-
捻发音
捻发音是指肺部听诊时听到的,一种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啰音,颇似在耳旁用手指捻搓一束头发所产生的声音。常在吸气末期听到,调高。捻发音多见于肺炎早期、肺瘀血等。
-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2008年,因为发现了乳头状瘤病毒(papillomavirus)是子宫颈癌的成因,而与另外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获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豪森在波恩大学、汉堡大学及杜塞尔多夫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6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三年半后,在美国费城的儿童医院病毒实验室工作。2003年3月,正式退休。
-
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痘疹专著。又名《董氏斑疹方论》、《小儿斑疹方论》。宋·董汲撰。约刊于11世纪末期。本书对小儿斑疹(即后来所称的痘疮、天花)的证候作了简要论述。初步认识到痘疹的发病规律。并附方剂17首。是一部较早的痘疮专书。1949年后出版《小儿药证直诀》影印本时,将本书附录于后。
-
胞间连丝
其外侧的膜连接在两侧细胞的细胞膜上,内部的小管也常常连接在两侧细胞的液泡系上,大小分子和病毒的核酸可通过这个结构在细胞间移动。胞间连丝可认为是来源于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时,内质网的一部分未被新生的细胞板切断而残留下来的物质。
-
试水
出《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七产难论第一。指妊娠末期或临产,胎水早破者,或胎水破而未生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胎未足月,先破水衣而腰不痛,名曰试水,又名试月,非正产也。”《高淑濂胎产方案》:“浆水点滴微来,名曰试水。直至腹痛如折,眼中火出,水破淋沥,儿逼产门,方可坐草,用力送之,小孩自来。”
-
天脚板根
拼音名:TiānJiǎoBǎnGēn英文名:AucubachinensisBenth.subsp.omeienisis(Fang)FangetSolngAu-cubachinensisBenth.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蛾眉桃叶珊瑚或桃叶珊瑚的根。花雌雄异株,花序顶生;子房下位,筒状,疏生硬毛;花下具关节及2小苞片。性味:味苦;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主风湿痹痛;
-
插入器
插入器指昆虫雄性包着射精管末端部的结构,为交尾器的主要部分,往往与阴茎(penis或phallus)混淆。中叶突的几丁化程度很强,其形态按昆虫所属的群及种而异,适用的名称是各式各样的,但在分类时,认为是第9、第10腹节的生殖肢起源的抱握瓣(Valv-ae)共同作为重要的标志之一。
-
功能残气量
概述: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residualcapacity,FRC):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FRC在生理上起着稳定肺泡气体分压的缓冲作用,减少了通气间歇时对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影响。如果没有FRC,呼气末期肺泡将完全陷闭。女1.86±0.55L。功能残气量(FRC)检查临床意义:减少:肺纤维化,肺切除后等。
-
成膜体
成膜体是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等高等植物细胞质分裂时所出现的一种构造。在生活细胞中,沿纺锤体轴表现出强的复屈折性,在微分干涉显微镜下能看到较粗的纤维状构造。及至末期在成膜体的中央部位出现多隔体(phragmosome或纺锤体spin-dle),在电镜下呈小泡聚集,并本身增大相互融合而形成所谓细胞板的膜层。
-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为书名。《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又名《董氏斑疹方论》、《小儿斑疹方论》。1卷,宋·董汲撰,约刊于11世纪末期。本书对小儿癍疹(即后来所称为痘疮、天花)的证候做了简要说明,并附方剂17首,是一部较早的痘疮专书。解放后出版《小儿药证直诀》影印本时,将本书附录于后。
-
微核
微核(micronucleus)是指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有规律地进入子细胞形成细胞核时,仍然滞留在细胞质中的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条染色体。它在末期以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而形成,因比主核小,故称为微核。
-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UremicSyndrome)是一种以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病为特征的急性病症。再然后会出现脾大、轻度黄疸、肝大、肺水肿以及肾衰竭,部分病人会出现惊厥。患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的患者通常都能够完全恢复,但约5%的患者会死于该病,10%的患者可能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而需要终身透析治疗。
-
易简方
《易简方》医方著作。宋·王硕撰。约刊于12世纪末期。首记人参、甘草、附子等30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及其单方验方;次载三生饮、姜附汤等常用方30首,介绍方剂组成及其临床应用;末载养正丹、来复丹等10种丸药的处方及其多种适应症。选方以《三因方》为主,数量虽不多,却切于临床实用,故在当时流传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