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学
病理学为医学领域的一门分支学科,专门探讨疾病在个体发生的起因、发展及变化,以及整个过程对患者产生的各种影响。病理学是阐明疾病的发生原因,研究由此而发生的形态学变化和功能障碍,探索疾病过程的本质的一门科学。德国的魏尔肖(R.Virchow)建立了细胞病理学说,奠定了近代病理学的基础。
-
洪式闾
洪式闾(1894-1955),男,汉族,浙江省乐清县人,病理学、寄生虫学家。历任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教授、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教授、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浙江医学院院长、浙江实验院院长、浙江省科协主席等职,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会员。
-
局部定位论
1858年前后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R.Virchow)利用当时提供的细胞学说以及显微镜、染色技术等形态学手段,研究和描述了诸如炎症、血栓形成、脂肪变性、风湿病、结核病与多种肿瘤的病理变化及过程,首创了细胞病理学,认为细胞的结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障碍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
细胞学说
结实其他许多研究者的观察表明,细胞的产生只能通过由原选存在的细胞经过分裂的方式来完成,1858年德国病理学魏尔肖概括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的著名论断,这不仅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本质,而且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甚至有人认为直至于此细胞学说才全部完成。
-
表皮内嗜中性IgA皮肤病
概述:表皮内嗜中性IgA皮肤病(intraepidermalneutrophilicIgAdermatosis)是1985年由Huff等报道一种成年男性的慢性大疱性皮肤病。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为细胞间IgA沉积,基底细胞层亦有轻度染色,无循环的自身抗体。诊断:根据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病理学细胞间IgA沉积可基本确定诊断。
-
徐诵明
徐诵明(1890-1991),男,汉族,浙江省新昌县人。1919年受聘担任我校前身----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病理教研室主任、教授。这期间,他在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了中国自办的第一所医学校中的病理研究室,还主持评定和统一了病理学的中文名词,开创了用中文讲授病理学的先河。1928年11月至1932年8月任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
-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新的医学科目,结合了病理学和生理学,专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前身为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贝尔纳首先倡导的实验病理学。于1879年在俄国的喀山大学最早出现了独立的病理生理学学科和独立的教研室。在中国,其诞生于50年代。外部链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
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TheodorKocher,1841年8月25日-1917年7月27日)出生于伯恩,是一位瑞士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forhisworkonthephysiology,pathologyandsurgeryofthethyroidgland"
-
疾病观
近代以来由于受西方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用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知识来解释疾病,注重形态结构上的定位性改变、可测量的理化指标的改变、病原微生物或理化因子的特异性损伤等,对疾病的微观细节和空间形态的认识大大深化了,但对疾病的整体特性、功能特性认识不足,带有很大的机械性。
-
罗伯特·巴拉尼
罗伯特·巴拉尼(RóbertBárány,1876年4月22日-1936年4月8日)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匈牙利裔犹太人,也是一位生理学家。他还发现内耳前庭器与小脑有关,从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学的基础。1910年至1912年间,巴拉尼先后发表了《半规管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以及《前庭器的机能试验》两本著作。
-
五官
概述:五官:1.人体器官名;2.病理学名词。人体器官名·五官:五官指鼻、眼、口唇、舌、耳等五个器官。它们分属于五脏,为五脏的外候。《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鼻者,肺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五官者,五脏之阅也。”《黄帝内经灵枢·五色》:“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
-
结构性原则
结构性原则是从人体结构来解释人的病理机制的思考方式。它在思想上与哲学、自然科学中的结构主义相一致,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属性、功能、行为决定于事物的结构,结构的正常与否是事物的性能正常与否的内在根据,性能异常应当也一定能从结构上找到其原因,故将研究事物的重心放在研究事物的结构上。16世纪维萨里(1514~
-
慢性增殖型念珠菌口炎
概述:慢性增殖型念珠菌口炎是口腔念珠菌病(oralcandidiasis)的一种。有些患者发病与全身疾病有关,如血清铁低下,内分泌失调等。念珠菌性口炎是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诊,如果没有条件进行病理学检查应及时转诊。将碳酸氢钠配制成2%~
-
OPIDN
有机磷引起的迟发性神经毒性(organophosphorusinduceddelayedneurotoxicity,OPIDN)是一种神经综合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四肢无力、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性痉挛,其相关的病理学症状是周围神经和脊髓远端轴突病,生化作用是神经组织中的神经病靶酯酶(neuropathytargetesterase,NTE)抑制和老化。
-
中西医学丛书十二种
《中西医学丛书十二种》为中医丛书。收有《中西病理学讲义》、《中西生理学讲义》、《中西妇科学讲义》、《中西产科学讲义》、《中西文科学讲义》、《中西药物学讲义》、《中西皮肤病学讲义》、《中西催眠术讲义》、《中西耳鼻咽喉口齿科讲义》、《中西眼科学讲义》、《中西花柳病学讲义》、《中西儿科学讲义》。
-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获得,获奖理由是“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美国科学家菲尔和梅洛公布了他们发现一种可以从特定基因降解mRNA的方式,在这种RNA干扰现象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抑制了基因表达。
-
汕头大学医学院
拥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眼科中心等5所附属医院和附属华南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为广东省第一批招生院校。学院重点抓好本科教学建设,率先推行“系统整合”新教学模式,实施英语浸入式计划,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
五脏化液
五脏化液为病因病理学名词。指五液与五脏的功能活动、经脉所过或开窍有关。《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张志聪《素问集注》:“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因此,五液分泌的异常,可作为五脏辨证和津液辨证的参考。
-
五味所伤
五味所伤为病因病理学名词。指偏嗜五味对五体(皮、肉、筋、骨、脉)的伤害。《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五味过伤为伤食之一。《医便·饮食论》:“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多则随其脏腑各有所损,故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酸多伤脾。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
五味偏嗜
五味偏嗜为病因病理学名词,指长期偏好酸、甜、咸、苦、辛辣等食味而损害脏腑。长期偏嗜某味食物,或食味过浓,对于人体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致病。如偏嗜辛辣,容易发生便秘,诱发口疮或痔疮等病;嗜食甘腻,往往引起中满、泛酸等症。所以临床上除治病外,有时应了解患者有无五味偏嗜情况,并据情纠正。
-
五发
五发为病理学名词。五脏之病各有其发生的部位和时间,简称五发。《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
吴佩衡
吴佩衡现代医家(1886-1971年)。原名钟权。四川合理县人。其师彭思溥,为邑中名医,吴氏尽得其传。1949年以后,历任云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云南中医学院院长、《云南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著述甚多,计有《中医病理学》、《伤寒论条解》、《麻疹发微》、《伤寒论新注》、《吴佩衡医案》等。
-
纹
纹病因病理学名词。五不女之一。纹同文,指阴道狭窄影响性交,导致不孕。又名石女。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阴户小如箸头大,只可通,难交合。”
-
外感
外感为病因病理学名词。系病因分类之一。指六淫、疫疠之气等病邪侵犯人体,导致疾病的过程。病邪或先侵入皮毛肌肤,或从口鼻吸入,均自外而入,初起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症状,故称。
-
许勉斋
许勉斋(1900-1982年)现代医家。字勤勋,浙江余姚人。尝毕业于浙江中医专门学校,后曾执教于浙江医学院。学识渊博,其所著有《勉斋医话》(一作《勉斋话医》,对肾炎颇有独到之研究。另有《病理学》抄本行世,尚有《景岳新方摘要歌诀》、《金匮方诀类编》等。
-
心邪
心邪为病因病理学名词。指五脏病邪之一。《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难经·十难》:“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
相恶
概述:相恶:1.药物七情之一;2.病因病理学术语。药物七情之一·相恶:相恶(mutualinhibition)为药物七情之一。出《神农本草经》。指一药能使另一药原有功效降低,甚至消失的配伍关系。如生姜恶黄芩,因黄芩能减弱生姜的温性。人参恶莱菔子。《黄帝内经素问·脉解》:“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
-
饮伤
饮伤病因病理学名。系干血痨病因之一。嗜饮无度,酒浆湿热滞留脾胃,郁久化热伤阴,又脾胃受伤,气血化生不足,久则干血内结,成为干血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丸主之。”
-
阴不抱阳
阴不抱阳为病因病理学术语。是指阴分有病,不能维系阳气的正常固守功能,出现阴虚阳浮或阴盛格阳等病变。
-
浊气
浊气病因病理学名词。《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②阴寒之邪。如呼出的废气,排出的矢气等。④与清阳相对而言的重浊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⑤肠胃中有形的食物残渣。《灵枢·小针解》:“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
-
重热则寒
重热则寒病因病理学术语。指热上加热,热极必反,疾病由热证转化为寒证,出现寒象,即所谓重阳必阴。如某些外感疾病,初期可见发热、口渴、咳嗽、胸痛、舌红、苔黄、脉洪数等热象,如果热邪持续不退,往往会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遍身冷汗,脉沉微等阴寒危象,即是重热则寒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
-
燥胜则干
燥胜则干为病因病理学术语。指燥性干涩,燥邪致病易伤人津液,导致各种干燥症状的病理变化。燥气太过则耗伤津液,出现口鼻干燥、皮肤皱裂、毛发不荣、干咳无痰、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热胜则肿,燥胜则干。”
-
水性流下
水性流下为病因病理学名词。系借用五行学说中关于水往下流的自然现象,比喻水湿邪气所致病变有向下趋势的特点。如腹泻、下肢倦怠和浮肿等。
-
黏膜下脓肿
扪诊时,波动感明显,脓肿较表浅而易破溃。2、诊断牙髓病变是全部的或不可逆的,选择以去除牙髓、保存患牙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如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治疗等。根尖周病的治疗法可选择根管治疗术疾病描述:症状体征:根尖区黏膜的肿胀已局限,呈半球形隆起。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检查:治疗方案:1、开髓引流;
-
气不足
气不足为病因病理学名词。指正气不足。《黄帝内经灵枢·口问》:“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
格哈德·多马克
格哈德·多马克(GerhardJohannesPaulDomagk,1895年10月30日-1964年4月24日)是一位德国病理学家与细菌学家。不过却由于纳粹政权的强迫而拒绝获奖,并于一周后遭盖世太保逮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forthediscoveryoftheantibacterialeffectsofprontosil"
-
补偿作用
在植物病理学上是指在植物受到病虫的侵害时,植物组织对此所进行的颉颃作用,使被害部位愈后反而比正常部位发育的更好,这种作用称为补偿作用。这在植物的特定组织或发育的某个阶段常可见到。
-
耻感
耻感,即感到自己可耻,是一种痛苦的情感。高考落策自杀的,姑娘受骗失身自杀的,新闻媒介有过不少报道,大多都是强烈的耻感造成的悲剧。由此可见,耻感的痛苦可以剧烈到什么程度。从精神病理学角度,耻感分为两种:群体耻感和个人耻感。
-
药效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是药理学的一门分科。运用生理、生化、病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从动态上阐明药物对机体或器官所起的作用或作用原理,有时它的内容也包括通过研究以阐明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
时间中医学
时间中医学又称中医时间医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探讨时间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防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学科。时间中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时间诊断学、时间治疗学、时间养生学等。
-
葡萄斑点病毒属
中文名称:葡萄斑点病毒属英文名称:Macula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芜菁黄花叶病毒目芜菁黄花叶病毒科葡萄斑点病毒属葡萄斑点病毒属成员:葡萄斑点病毒(Grapevinefleckvirus)葡萄红球病毒(Grapevineredglobevirus)葡萄斑点病毒属基本特性:葡萄斑点病毒的基因组RNA为7.5kb,是该科病毒中最大的,包括4个ORFs。
-
里证出表
里证出表病因病理学术语。指病邪从里透达于外。多因治疗护理得当,机体抗邪能力增强所致,表明邪有出路,病情好转。例如内热烦躁,咳逆胸闷,继而发热汗出,皮肤痧疹逐渐透露,烦躁减轻,即为里证出表。
-
恇
恇(kuāng匡)病因病理学名词。怯弱无力。《素问·通评虚实论》:“尺虚者,行步恇然。”《灵枢·寒热病》:“精泄则病甚而恇。”
-
亢阳
亢阳为病因病理学名。阳气亢盛。一般指阴气不足,不能涵敛阳气,阳气独亢的病机。如肝阴虚,肝阳上亢;肾阴虚,命火偏旺等。
-
厥阳独行
厥阳独行病因病理学术语。出《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厥,指气逆失调,因阳气偏胜,阴分不能维系而孤阳上越。如肝阳上亢证,表现为面赤、汗出、烦躁、易怒、舌红、脉弦,甚至昏仆、肢冷等。
-
极热伤络
极热伤络病因病理学术语。指热盛损伤络脉。经脉在里属阴,络脉在外属阳,热为阳邪,易伤阳络,引起络脉血溢、出血等症。《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金匮心典》:“经脉阴而伤于寒,络脉阳而伤于热,合而言之,无非阳邪亲上,阴邪亲下,热邪归阳,寒邪归阴之理。”
-
极寒伤经
极寒伤经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寒盛损伤经脉。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经脉在里属阴,络脉在外属阳,寒为阴邪,易伤阴经,引起经脉不通,疼痛等症。参极热伤络条。
-
火不生金
火不生金病因病理学术语。火指命门火,即肾阳;土指脾胃。肾阳虚弱,命门火不足,不能温煦脾胃,至消化吸收和运化水湿功能降低,出现腰酸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浮肿、五更泄泻等脾肾阳虚症状,均属火不生土的病变。
-
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寒邪凝滞肝脉的病机。肝的经脉络于外阴部,经过小腹,分布两胁,寒邪凝滞于肝脉,可使经脉挛急,症见下腹胀痛,牵引睾丸坠痛,并见肢冷畏寒,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等。治宜温肝散寒。
-
寒则收引
寒则收引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寒邪致病的病机。寒邪侵入人体,易使阳气收敛,牵引作痛。如寒侵肌表,毛窍收引,卫阳闭寒,可致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紧,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