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脉
细脉为脉象之一。指脉细如线,但应指清晰的脉象。脉细直而软,状如丝线,稍显于微脉。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细则气少。”
-
切诊
相当于切脉时如按弓弦;皮肤的温凉,一般可以反映体温的高低,但需注意热邪内闭时胸腹灼热而四肢额部不甚热,甚至皮肤欠温,皮肤的润燥,可以反映有汗、无汁和津液是否耗伤,如皮肤湿润,多属津液未伤,皮肤干燥而皱缩,是伤津脱液,气阴大伤,久病皮肤十分干燥,触之刺手,称为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
-
脉诊
主寒证,痛证及宿食。由于描记仪器的性能不同,测量参数的标准不同,结果不太统一,但据现在描出的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洪脉、弦脉、滑脉、涩脉、细脉、大脉、紧脉等不同脉象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切脉所得基本一致。细脉可能与心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脉压小等因素有关。
-
细
细①指“细脉”。②与“粗”相对。《灵枢·痈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灵枢·玉版》:“余以小针为细物也。”见“细理”条。《灵枢·寿夭刚柔》:“用棉絮一斤,细白布四丈。”
-
凤尾猪鬃草
《*辞典》:凤尾猪鬃草: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F nɡWěiZhūZōnɡCǎo别名:旱明琼、云南虎尾蕨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云南铁角蕨的全草。秋季采收,晾干切段。孢子囊群线形,棕色,沿细脉着生。生境分布:生于山野阴湿石上。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乳。治膀胱炎,血淋,乳腺炎,乳汁不通,乳糜尿,睾丸炎。
-
芒萁骨
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湖南药物志》)。羽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0~孢子囊群着生细脉中段,有孢子囊6~性味:苦,平.(《闽南民间草药》)②治妇女白带:芒萁茎心四至五钱,龙眼肉一至二两,冰糖一两。(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⑤治外伤出血:芒萁幼芽捣烂敷。
-
交连假瘤蕨
拼音名:JiāoLiánJiǎLiúJué英文名:RhizomeofJoinedPhymatopsis别名:金鸡脚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交连假瘤蕨的根茎。根茎长而横生,与叶柄基部密被红棕色、披针形鳞片,先端渐尖,基部阔而盾状着生,边缘有睫毛。侧脉明显,斜上,细脉网状,网眼中有内藏小脉。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利湿。
-
淫羊藿
3枚,3出复叶,叶柄细长;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叶片革质。柔毛淫羊藿下表皮气孔较稀疏,具有多数细长的非腺毛。(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温浸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性味与归经:辛、甘,温。
-
射鸡尾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Sh JīWěi别名:人头发、飞惊草、铁包针(《贵州民间方药集》),青根、大石韦、剑刀草、大金刀、青叶红、叶上子、双蒜子、大骨牌草、七星剑、骨牌草、岩红豆(《湖南药物志》)。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根茎:利尿,又治风湿疼痛,跌打伤肿,清热,治惊风,精神病。治月经不调。
-
两色瓦韦
拼音名:LiǎnɡSèWǎWéi别名:骟鸡尾、金星丹、七星花古丹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两色瓦韦的全草。叶脉网状,细脉在中脉两侧结成网眼,网眼内有单一或分叉的内藏小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1000-3000m的高山林中树干或岩石上。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尿路感染;风湿疼痛;
-
侧脉
侧脉指从主脉分出的叶脉。象掌状脉那种等粗的脉呈放射状分枝,再由此脉进一步分枝,侧脉通常分出细脉。如光叶榉(Zelkovaserrata)、钝齿水青冈(Faguscrenata)当侧脉之间平行而不交错时(图1,2)称为开放脉,如千屈菜(Lythrumanceps)(图4)、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图5)侧脉末端在叶缘互相连接者称为闭锁脉。
-
脉序
脉序(leafvenation)指叶片中叶脉分布的类型。它可分为:网状脉序(reticularvenation)叶片上有1条或几条主脉,主脉嚮两侧分出许多侧脉,侧脉再分出许多细脉,相互连接成网状。单子叶植物的叶脉大多属此类型。平行脉又可分为直出(平行)脉,中脉与侧脉平行地自叶基直达叶尖,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的叶脉;
-
大阳关
拼音名:DàYánɡGuān别名:棠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广西斑鸠菊的根、叶。花托稍凸起,径4-5mm,具蜂窝状小孔;瘦果圆柱形,长7-9mm,具7条不明显纵肋,无毛或上部被疏微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770m的石山疏林,或岩石上、山坡灌丛中。性味:味苦;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小儿惊风;
-
紫珠
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下延成狭楔形,边缘有锯齿,上表面黄绿色,稍有微毛,下表面淡绿色,疏被星状毛和细小黄色腺毛,侧脉8-10对,主脉、侧脉和细脉在叶背均隆起;喷以三氯化铝乙醇液,后呈亮黄色荧光。外伤出血;继用干紫珠末二钱,水煎,代茶常饮。③治衄血:干紫珠叶二钱。通常药痂不必剥除,创面愈合后可自行脱落。
-
网状脉
网状脉(序)是维管束在叶片内分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指主脉分枝为侧脉,进而分枝为细脉,叶脉互相连结成网状的脉序,是与义状脉、平行脉不同的脉序。在双子叶植物中极为普遍,也见于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Araceae)、菝葜科(Smilaxceae)蒟蒻科(Tac-caceae)等。叶脉末端有开放的和闭锁的两种类型。
-
脉证合参
脉证合参指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推断病情的方法。一般脉证相符为顺,预后较好;例如阳热证见浮数脉,虚弱证见细弱脉,属于顺证。若阳热证见沉细脉,虚弱证见洪大脉,为脉证相逆,说明表里正邪错综复杂,病情较重,属于逆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辨别疾病的本质,以确定脉证的从舍。
-
马蹄还阳
马蹄还阳此药为董菜科植物亘(Violavaginate)的带根全草,因其叶形如马蹄,故得此名。叶基生,心形,托叶上有褐色细脉。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刀伤、咳血、乳痈、疮疗肿毒、疮溃烂不收口等c注:兰科植物黄花石豆兰(Bulbophyllumflaviflorum)的全草亦称马蹄还阳。
-
凌霄花─凌霄、美洲凌霄
凌霄花─凌霄、美洲凌霄凌霄花──凌霄FlosCampsisGrandiflorae(英)ChineseTrumpetcreeperFlower别名紫葳花、上树蜈蚣花、倒挂金钟。花萼钟形,质较薄,绿色,有10条突起纵脉,5裂至中部,萼齿披针形;萼筒长约2cm,暗棕色,萼齿先端不先等5裂,萼筒基部至萼片齿尖有5条明显的纵棱线。功能主治行血去瘀,凉血祛风。
-
冬葵果
外被膜质宿萼,宿萼钟状,黄绿色或黄棕色,有的微带紫色,先端5齿裂,裂片内卷,其外有条状披针形的小苞片3片。叶肉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6~(3)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0ml使溶解,取上清液2ml,通过C18固相萃取小柱,用水5ml洗脱,收集洗脱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
白桂木根
拼音名:BáiGuìMùGēn别名:将军树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白桂木的根。单叶互生,2列;雄花有花被片4,分离,线形或匙形,长1mm,密被微柔毛;2.桂木与白佳木的区别在于: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或短渐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低海拔的温暖山区、路旁、林缘或疏林中。性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
-
背花疮
拼音名:BèiHuāChuānɡ别名:独色草、四季青、大石芥、铜钱草、石苋菜、阿飞虻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盾叶冷水花的全草。基出脉3条,侧脉数对,细脉末端常有腺点。苞片披针形。花被片3,不等大,果时中间1枚船形,侧生的2枚卵形;性味:辛;祛痰化瘀。主肺热咳喘;肺痨久咳;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
篦子草
拼音名:BìZǐCǎo别名:舒筋草、小牛肋巴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毛蕨的全草。根茎长而横生。脉8-10对,基部1对细脉联结延伸至弯缺处;孢子囊群圆形,每裂片有2-5对,近边缘着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边或潮湿处。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风湿关节疼痛;肢体麻木;
-
遍山红
《*辞典》:遍山红: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Bi nShānH nɡ别名:暴牙郎、秤杆菜(《贵州民间药物》),满山红、三叶藤(《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尖子木的全株或根。雄蕊8,4枚较长,花药S形,紫色,4枚较短,花药直伸,黄色;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丛林。②治腹泻:遍山红全草一两。
-
朝鲜梾木枝
拼音名:CháoXiānLáiMù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朝鲜梾木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coreana(Wanger.)Sojak[CornuscoreanaWanger.]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花萼裂片4,齿状披针形,不整齐,长0.5-1.1mm,长于花盘,外侧被灰白色贴生短柔毛;性平功能主治:祛风活络;
-
春花胡枝子
《*辞典》:春花胡枝子:出处:《全展选编 外科》拼音名:ChūnHuāH ZhīZǐ来源:为豆科植物春花胡枝子的全草。原形态:直立灌木。3出复叶,互生;2次细脉在叶下隆起;小苞片线形,较萼筒稍长;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溪谷边灌丛中。功能主治:治急性阑尾炎。如有恶心呕吐加食盐二钱,大小便不通加鲜乌桕叶五钱。
-
大发散
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0-30cm,宽4-9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狭楔状,边缘具疏齿,稀近全缘,侧脉7-12对,细脉网状,上面除中脉被绒毛外,被疏柔毛或后多少脱毛,下面被黄褐色或褐色绒毛,两面均腺点;花序梗长2-5mm或近无梗,密被绒毛,基部具卵状披针形小苞片,总苞狭钟状或近圆柱状,宽5-7mm;风湿骨痛;
-
大叶南苏
拼音名:DàYèNánSū别名:小南苏、金竹标、青竹标、小过山龙、爬树龙、过江龙、爬山虎、大青竹标、小石芝藤、万年青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大叶南苏的全株。叶片亚革质,长圆形、椭圆状长圆形,稀卵状长圆形,全缘,长8-25cm,宽4-llcm,先端骤狭渐尖或锐尖,基部圆形;性味:味苦;舒筋活络;润肺止咳。
-
倒生莲
《*辞典》:倒生莲: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DǎoShēnɡLi n别名:倒水莲(《草木便方》),花老鼠、尾生根、石上凤尾草(《广西药植名录》),金鸡尾(《湖南药物志》),盘龙莲(《贵州草药》)。孢子囊群线形,每小羽片上1枚;治吐血,衄血,咳嗽痰多,黄肿,跌打损伤,筋骨疼痛。②《天宝本草》:强筋壮骨。
-
东方乌毛蕨叶
《*辞典》:东方乌毛蕨叶:出处:《野生药植图说》拼音名:DōnɡFānɡWūM oJu Y 来源:为乌毛蕨种植物乌毛蕨的嫩叶。原形态:乌毛蕨,又名:东方乌毛蕨、大风尾草。根状茎粗壮,直立。40厘米,1回羽状复叶,顶片与最近的侧羽片贴生;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溪边阴湿地。备注:本植物的根茎(贯众)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毒根斑鸠菊
别名:过山龙、藤牛七、发痧藤、夜牵牛、细脉斑鸠菊、惊风红、虎三头来源:菊科斑鸠菊属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andersoniiC.B.Clarke,以藤茎或根入药。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凉。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截疟。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疟疾;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发痧藤
《*辞典》:发痧藤: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FāShāT nɡ别名:夜牵牛、毒根斑鸠菊(《广西药植名录》),过山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菊科植物细脉斑鸠菊的藤茎及根。苞片4列,披针形,长1~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络,祛风解表。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喉痛,痛经。
-
观音莲
《*辞典》:观音莲:出处:《峨嵋药植》拼音名:GuānYīnLi n别名:海草(《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羽裂星蕨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裂片线形,长7~叶纸质,绿色,叶脉明显,细脉网状。孢子两面形,平滑。生境分布:生林下或溪边湿地。③《广西植物名录》:全株:清热祛湿,活血散瘀。
-
桂木根
拼音名:GuìMù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桂木的根。单叶互生,2列;果柄长3.5-6.5cm,被短柔毛。2.桂木与白佳木的区别在于: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或短渐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低海拔的温暖山区、路旁、林缘或疏林中。性微温归经:胃经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浸酒内服外擦,或水煎冲甜酒服。
-
红椋子
拼音名:HónɡLiánɡ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红椋子的树皮。冬芽顶生和腋生,狭圆锥形。花盘垫状,无毛或略有小柔毛,边缘波状,厚约0.3-0.4mm,花柱圆柱形,长1.8-3mm,柱头盘状扁头形,稍宽于药柱,略有4浅裂,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长0.8-1.2mm,宽0.7-1mm,密被灰色及浅褐色贴生短柔毛;舒筋活络。
-
红毛野海棠
拼音名:HónɡMáoYěHǎiTánɡ别名:山红活麻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红毛野海棠的全草。叶片纸质,广卵形至椭圆形,长5-7.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密细齿,齿尖具红色长刚毛及长刚毛状缘毛,叶面被疏糙伏毛及微柔毛,有时具白色斑点,背面红紫色,仅脉上被毛。性味:味苦;
-
桦叶葡萄根皮
拼音名:HuàYèPúTɑoGēnPí别名:大血藤。单叶互生;叶片草质,卵形或宽卵形,长5-10cm,宽4-9cm,先端短渐尖,基部浅心形或截状心形,边缘有多数小牙齿,上面几无毛,下面密或疏被淡褐色短柔毛;侧脉5-7对,3级细脉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70-2600m的山坡沟旁或灌木丛中。性味:涩;利湿解毒。
-
金花树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dunnianusLev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5(-7)基出脉,背面侧脉隆起,细脉网状,被黄色小腺点。花萼漏斗形,具4棱,长约3mm,被小腺点,裂片反折,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约1.5mm;性味:味苦;性凉功能主治:祛风;主风湿痹痛;湿热泻痢;跌打损伤;
-
金鸡尾
《*辞典》:金鸡尾: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JīnJīWěi别名: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掌羽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根状茎倾斜,有管状中柱,被柔毛。生境分布:生于阴处岩石上。功能主治:解热,利尿。③治狂犬咬伤:金鸡尾、杨梅皮、化槁皮各二钱,煎水兑酒服,一日三次,一次半杯。
-
金榭榴
拼音名:JīnXièLiú别名:地丁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金石榴的花。雄蕊4长4短,长者长14-16mm,花药线状披针形,微弯,长6-7mm,基部由药隔下延成短柄,柄长约2mm,短者长6-7mm,花药披针形,长3-4mm,基部具小瘤,药隔下延成短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500m的间林下。性凉功能主治:解毒止泻。
-
金钟花
拼音名:JīnZhōnɡHuā别名:土连翘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金钟花的果壳、根或叶。花萼长3.5-5mm,裂片绿色,卵形,具睫毛;性状:性状鉴别叶片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椭圆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5-14cm,宽1.5-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都有锯齿,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淡绿色;气微,味苦。性味:苦;
-
雷公连
原形态:雷公连,附生藤本。中肋表面平坦,背面隆起,侧脉与中肋成30度锐角斜伸,然后弧形上升,边缘连接,细脉网状。花丝基部宽,长约4mm,药隔线形,药室长圆形,从顶部外向纵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石崖上。性味:味辛;性凉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瘀止痛。有祛瘀生新、镇痛的功能。
-
两面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两面青:拼音名:LiǎnɡMi nQīnɡ别名:甲满来源:紫金牛科两面青Maesaindica(Roxb.)A.D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叶片坚纸质至近革质,卵形至广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7cm,宽5-9cm,先端急尖,突然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波状齿或疏细齿或粗齿;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凌霄
拼音名:L nɡXiāo英文名:ChineseTrumpetcreeperFlower别名:紫葳花、上树蜈蚣花、倒挂金钟来源: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grandiflora(Thunb.)Loisel.的花。9,卵形至卵门面披针形,长3~萼筒长约2cm,暗棕色,萼齿先端不先等5裂,萼筒基部至萼片齿尖有5条明显的纵棱线。功能主治:行血去瘀,凉血祛风。
-
麦瓶草种子
拼音名:MàiPínɡCǎoZhǒnɡZi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麦瓶草的种子。全株被腺毛。茎生叶对生,椭圆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8cm,宽5-10mm,先端钝尖,基部渐窄,全缘。子房上位,花柱3,细长。蒴果卵形,3-6齿裂或瓣裂,包围于长锥形宿萼中。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m以下的麦田中或荒草地。性味:甘;
-
毛苦瓜
拼音名:MáoKǔG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长果栝楼的果实。叶片纸质,卵状心形,长10-20cm,宽10-17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边缘疏生短尖头状细齿或偶波状,基部心形,弯缺开阔,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密被长柔毛,基出掌状脉5条,侧脉4-5对,细脉横生。裂片狭三角形,长约1cm,先端长渐尖;杀虫止痒。
-
木蜡树根
拼音名:MùLàShùGēn别名:野漆树根。小叶对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卵状或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不对称,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有短柔毛或近无毛,下面密被黄色短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2300m的林中。性味:苦;跌打损伤;注意:孕妇及阴虚燥热者禁服。
-
木蜡树叶
拼音名:MùLàShùYè别名:野漆树叶。小叶对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卵状或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不对称,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有短柔毛或近无毛,下面密被黄色短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2300m的林中。性味:辛;有小毒功能主治:祛瘀消肿;主跌打损伤;
-
山半夏
拼音名:ShānBànXià别名:土半夏、土附子、土田七、小黑牛、马蹄跌打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马蹄犁头的块茎。多年生植株叶片宽心状卵形,3浅裂或深裂,中裂片卵形渐尖,有时具细尖头,长10-15cm,宽6-11cm,侧裂片斜卵形,长8-13cm,外侧常耳状外展,中裂片侧脉约10对,斜伸,常分叉,集合脉2条,细脉网状。
-
铁蕨鸡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蕨鸡:拼音名:TiěJu Jī别名:大羽新月蕨、散血莲来源:蕨类蹄盖蕨科铁蕨鸡Abacopterismultilineata(Wall.功能主治:通经活络,理气利湿。羽片约13对,互生,线形,长15-18cm,宽1.5-2cm,先端尾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下面无毛,有腺状疣点,侧脉平行,两侧脉间有细脉5-7对。气滞胃痛;
-
土中闻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TǔZhōnɡW n别名:鸡脚参、象牙参、鸡脚玉兰来源:为姜科植物土中闻的根。单叶互生,嵌迭着生,基部相抱而成简状,叶片披针形,长6~唇瓣大,楔形,下弯;雄蕊1枚,花药弯曲,花药基部有距。蒴果圆柱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较潮湿处。性味:性凉,味苦。功能主治:清肺定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