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
椎椎骨,又称脊椎骨。《素问·刺热篇》:“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鬲中热。”
-
椎骨
椎骨(vertebra)亦称脊椎、脊椎骨。在脊椎动物中很多块排成纵列形成脊柱的骨块(软骨鱼以下由软骨构成)称为椎骨。向背侧伸出1对髓突(neurapo-physis)包围脊髓,在其背侧合成髓弧。向腹侧突出1对脉突(hae-mapophysis)形成包围血管的脉弧,在椎体前向左右分开。骶椎和尾椎相互愈合的倾向较强。
-
椎体
椎骨(vertebra)亦称脊椎、脊椎骨。在脊椎动物中很多块排成纵列形成脊柱的骨块(软骨鱼以下由软骨构成)称为椎骨。向背侧伸出1对髓突(neurapo-physis)包围脊髓,在其背侧合成髓弧。向腹侧突出1对脉突(hae-mapophysis)形成包围血管的脉弧,在椎体前向左右分开。骶椎和尾椎相互愈合的倾向较强。
-
顀间
顀间指两椎(棘突)骨之间。顀,字当作“椎”。《灸膏盲俞穴法》:“亦以墨界脊上顀间。”
-
骶椎裂
骶椎裂(bifidsacrum)为病名。是指两侧椎板未愈合,在椎突区产生不同程度的裂隙,椎板部分成全不缺损,棘突畸形或缺如的疾病。
-
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颈动脉盗血综合征当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可引起对侧颈内动脉血液经前交通动脉分流入患侧;本病的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选用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旁路(搭桥)术、颅内一颅外动脉吻合术等,以改善供血不足的状况。本病禁忌用血管扩张剂及降压药物,因常可导致“盗血”现象加重。
-
TCD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判断技术
操作名称:TCD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判断技术适应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禁忌证:无特殊禁忌证。方法:1.选择脉冲多普勒探头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注意事项:1.注意椎动脉检测角度调整,避免角度过大,遗漏患侧椎动脉的典型血流动力学特征。2.可疑锁骨下动脉盗血的患者,应首先注意双侧桡动脉搏动的非对称性变化。
-
顀
顀当作“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大抒二穴,在项后第一顀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陷中。”
-
玉田
玉田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列作奇穴。位于第四骶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难产、腰骶痛、腓肠肌痉挛等。一般沿皮刺0.5~《备急千金要方》:“腰背不便,转筋,急痹筋挛,灸第二十一椎随年壮。”
-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lumbarspondylolisthesis)为病名。是指腰椎椎体(多为腰椎4、5)因失去椎弓根的连系而向前滑脱,导致椎管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腰椎承受力变异,出现以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脊柱骨
脊柱骨骨名。解剖学同名骨。又名脊骨、脊梁骨。由33个椎骨构成,是躯干的中轴,并保护着脊髓。脊柱骨可划分为五部,即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合并为一骶骨,尾椎4个合并为一尾骨。
-
脊椎
脊椎即脊椎骨。人体背部中间可触及的从上至下骨骼的统称,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素问·通评虚实论》:“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详见“脊柱骨”。
-
胸腹垫枕试验
腹部垫枕试验适应证:胸腹垫枕试验适用于腰腿痛患者,鉴别椎管内和椎管外的病变,鉴别有无椎管内软组织的损害。然后检查者以拇指再在原压痛点上用同样压力探压,询问患者疼痛增减、有无臀部及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然后检查者再用拇指尖深压原痛点,询问患者疼痛增减、有无臀部、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
-
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新发的重度头痛、局部感觉异常(麻木或异感)、运动异常(肌无力甚至瘫痪)等,持续超过72小时,并排除其他病因者。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
腰脊柱侧弯试验
操作名称:腰脊柱侧弯试验适应证:腰脊柱侧弯试验用于鉴别椎管内和椎管外的病变时腰脊柱侧弯试验,脊柱弯向患侧引发腰骶部深层疼痛或并发臀部和下肢放射痛或酸麻感者为本试验阳性体征,可判断有椎管内病变;方法:患者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检查者站于其后方,一手按住患者健侧肩外上部,另一手放在患侧骨盆的髋外侧部。
-
缘桑螺
《*辞典》:缘桑螺:出处:《证类本草》拼音名:Yu nSānɡLu 别名:桑树上牛儿(《丹溪心法》),桑牛、天螺(《纲目》)。原形态:雌雄同体。具螺形贝壳,形小如椎实,壳薄,暗色,半透明。性味:《品汇精要》:无毒。功能主治:①《范汪方》:主脱肛。②《小儿宫气方》:治小儿惊风,用七枚焙研,米饮服。
-
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麻醉方式分为5类:(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
双碘肽葡胺
药品说明书:别名:代马克斯,双碘肽葡胺外文名:Myelotrast适应症:为二分子碘肽葡胺连接而成,对神经系统毒性较小,可用于脑室造影及腰氐部椎管造影。优点为短时间内可完全被吸收。注意事项:1.少数病人可发生肌肉痉挛。4.有气喘、癫痫史、低血压者忌用,心血管、脑血管疾病者慎用。规格:注射剂:5ml。
-
灰六鳃鲨
灰六鳃鲨是六鳃鲨目六鳃鲨科六鳃鲨属的唯一种。体长,前部较粗大。背鳍1个,中大,起点对着腹鳍基部后端;尾鳍颇长,尾椎轴低平;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可达650毫米。体长达2米时性成熟。行动缓慢,栖息底层。
-
胸椎小关节错缝
病因病机:上个胸椎下关节突与下个胸椎上关节突构成的椎间关节,在身体扭转姿势不当或受到暴力时,发生侧向错移,导致背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症状:一般损伤当时症状较轻,次日加重后背如负重物,渐渐牵掣胸痛,甚至久坐时需经常变换体位,走路时震痛,咳嗽、打喷嚏时也会引起疼痛。
-
下椎
下椎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骶中嵴,当第三骶椎棘突下陷中。主治痔疮、淋病、月经不调等。一般斜刺0.5~0.8寸;可灸。
-
中𦛗骨
中𦛗骨即脊骨。脊骨指脊椎骨。又称膂骨、中𦛗骨。俗称脊樑骨。中医所称的脊多指第一胸椎棘突至第四骶椎,共21节。为督脉等所行经。
-
年壮
年壮为灸法术语。见《针灸集成》。随年壮为灸法用语。指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决定艾灸的壮数。《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椎,以年为壮数。”王冰注:“如患人之年数。”
-
灸血病
灸血病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位于第三骶椎棘突之高点处。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及其他血症。一般艾炷灸5~7壮;或温灸10~15分钟。
-
郎阴
郎阴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臀部,平第二骶椎棘突的两旁3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吐血不止、腰神经痛、股神经痛、腹坚急、二便闭。一般针1~2寸;可灸。
-
胆募俞
胆募俞是指胆募(穴)和胆俞(穴)的合称。出《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王冰注:“胆募在乳下二肋外,期门下同身寸之五分。俞在脊第十椎下两旁,相去各同身寸之一寸半。”
-
脊骨
脊骨指脊椎骨。又称膂骨、中𦛗骨。俗称脊樑骨。中医所称的脊多指第一胸椎棘突至第四骶椎,共21节。为督脉等所行经。
-
随年壮
随年壮为灸法用语。指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决定艾灸的壮数。《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椎,以年为壮数。”王冰注:“如患人之年数。”即年几岁,即灸几壮。
-
耀中
耀中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骶部正中线,第三、四骶椎棘突之间。主治难产、子宫出血、泻痢、痔疮出血。一般针0.3~0.5寸;可灸。
-
六畜痫证候
六畜痫证候为痫病发作时的六种证候。出《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马痫,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风府、脐中;牛痫,目正直视,腹胀,灸鸠尾、大椎;羊痫,喜扬目吐舌,灸椎上;猪痫,喜吐沫,灸完骨两旁;犬痫,手屈拳挛,灸两手心;鸡痫,摇头反折,喜惊自摇,灸足诸阳各三壮。
-
片形吸虫病流行区
片形吸虫病流行区(fascioliasisendemicarea)是指存在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小土蜗等椎实螺科淡水螺),且当地有人和/或牛、羊等反刍动物感染片形吸虫的地区。
-
咽淋巴环
咽淋巴环由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下方的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后壁平坦,借疏松结缔组织连于上位6个颈椎体前面的椎前筋膜。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腔与喉腔的要道。因此,咽是消化和呼吸共用的器官。
-
尾骶骨伤
尾骶、骶椎部位之骨折伤。见《伤科补要》卷二。多因跌打斗殴,压撞冲击所损伤。证见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步履、坐卧多所困难,尤其仰卧、翻身受限。治宜“当先柔筋合其和软,内服紫金丹,敷定痛散,烧红烙铁熨之,贴混元膏。”手法复位固定,或参背脊骨折条。
-
下腰
下腰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第二骶椎棘突与第三骶椎棘突之间处,即位于骶骨正中点处。主治慢性肠炎、泄泻、久痢不愈、难产等。《备急千金要方》:“泄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
-
腰脊
腰脊腰椎骨。共五节。上与胸椎、下与骶椎连接。是人体俯仰、屈伸的主要关节。《灵枢·刺节真邪》:“膝脊者,身之大关节也。”
-
腰骨
腰骨为骨名。指第3、4、5腰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腰骨,即脊骨十四椎、十五椎、十六椎间骨也。”
-
十五间
十五间,人体部位名。指脊骨的十五个椎间。《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
-
脾横
脾横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主治四肢寒热、腰疼不得俯仰、身黄、腹满、食呕、舌强等。一般艾炷灸7壮。《备急千金要方》:“治脾横方,四肢寒热,腰疼不得俯仰,身黄,腹满,食呕,舌根直,灸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处,各七壮。”《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穴,名脾横。
-
脊
脊背部:脊即脊背部。泛指人体背部包括脊柱、背肌等。《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脊椎:脊即脊椎,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的统称。《素问·刺腰痛》:“足太阳之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
-
骶
骶骶骨。《素问·刺热论》:“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王冰注:“脊节之谓椎,脊穷之谓骶。”
-
大关节
大关节为人体部位名,指人体较大的关节,如各椎间关节及肩、肘、腕、髋、膝、踝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客胜则大关节不利。”《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
-
绰尔济
绰尔济明末清初蒙医学家。蒙古族,墨尔根氏。善医伤,时白旗先锋鄂硕与敌战,中矢垂毙,绰尔济为其拔镞,傅良药,伤愈。都统武拜身被三十余矢,昏绝,令剖白驼腹,置武拜其中,遂苏。有患臂屈不伸者,令先以热镬薰蒸,后斧椎其骨,揉之有声,即愈。
-
顀尾
顀尾指尾骨。见李潆《身经通考》。尾骨为骨骼名。位于椎骨末端,上接骶骨,由4~5块尾椎愈合而成。
-
八椎下
概述:八椎下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主治脊背疼痛、疟疾、糖尿病等。标准定位:八椎下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八椎下位于背正中线,当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刺灸法:刺法:一般斜刺0.5~微向上斜刺0.5~灸法:可灸。或艾条灸5~
-
人类尾巴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表现为腰骶部一束毛,是一种常见的发育缺陷。症状体征:本病并非是“真正尾巴”,实际上是脊髓膜的膨出、骶尾部胶质瘤或畸胎瘤。尚未见真正具有尾椎的情况。偶有报告在肛门及尾骨之间有一尾巴样附件,长约2~3cm,病理检查证实这是一个青年型血管内皮瘤。
-
联合关节
两个或两上以上结构独立的关节,运动时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叫做联合关节,如两侧的下颌关节和椎间关节等。
-
触角
〔1〕触角指节肢动物的第一对头部附肢,为触觉及嗅觉器官。昆虫类、唇足类、倍足类、贫足类、综合类则具一对触角,而称为有角类(Antennata,Atelocerata)。〔2〕涡虫类其他无脊椎动物中,从身体前端附近左右成对的突起也称为触角。蜗牛等腹足类有2对,第二对的尖端(蜗牛等柄眼类)或基部(椎实螺等基眼类)有眼。
-
头眼
软体动物多种类型的眼中,与外套眼、背眼、壳眼相反,而把头部的1对眼称头眼。柄眼类(蜗牛)在第二触角上,基眼类椎实螺(Lymmaeajaponica)在触角的基部。
-
尾综骨
尾综骨是鸟类和两栖类的无尾目在脊柱的末端,由数块尾椎愈合生成的骨。在鸟类成侧扁形(锄形)上着尾羽,无尾目的尾端骨呈柱状。
-
尾羽
鸟类的尾椎并不像其它多种脊椎动物那样向体外突出而形成尾,而是由其末端长出一组扇状的正羽,称之为尾羽。在飞行时它起舵的作用,故又称舵羽。在栖息时则有平衡躯体的作用。在尾羽基部的上下,有一组覆盖于其上之小形正羽,称为尾复羽(tail-co-vert)。鸟类的尾是由尾羽和尾复羽组成的。